火爆網帖引南京警方關注 牽出通訊網絡詐騙大案

通信 網絡安全 比特幣 大學 新華網 2017-06-12

前一個小時,同一個手機號碼的通話地點在武漢,而後一個小時竟然就到了南京,這樣離奇的事情,你相信嗎?但這卻真實發生了。更蹊蹺的是,這個手機號碼的主人竟然發現,自己與這個手機號碼綁定的銀行卡內,共計40萬元不翼而飛,被人悄悄在深夜轉走了。

2015年11月7日,南京市公安局刑偵局的辦案民警在一個網站論壇上看到了這樣一個火爆的帖子,發現這背後竟暗藏著警方之前從未遇到過的作案手法。而受害人不僅有武漢的這位市民,南京也有多位市民中招,其中一人的銀行卡內被轉走40萬元。

隨著案件的不斷深入調查,這類通訊網絡詐騙案的作案手法也浮出了水面,而這一切都與南京一位在校的22歲大學生有關。

40萬元被轉走

離奇的是手機通話地點武漢南京來回變換

在南京市公安局刑偵局反通訊網絡詐騙大隊裡,有民警會經常瀏覽一些網站、論壇,尋找發現與通訊網絡詐騙有關的信息。2015年11月7日,民警在一個網站的論壇上發現了一個十分火爆的帖子,細看之後引起了民警的關注。

發帖人在帖子中講述的是自己碰到了一起十分離奇的遭遇。發帖人自稱是湖北武漢人,2015年10月23日這一天意外發現,其銀行卡賬戶裡竟然少了40萬元。再一查發現,這40萬元是從10月20日晚上開始,連續在幾個晚上分多筆轉出的,每筆金額5萬元。

難道是銀行卡被盜刷了?發帖人稱,自己的銀行卡與自己的手機號碼綁定,轉賬的話必須要輸入手機收到的短信驗證碼,可自己的手機就在身邊,卻沒有收到任何驗證碼短信。為了一探究竟,發帖人稱自己去營業廳調取了自己的通話記錄,結果發現了十分離奇的事情:在這幾個晚上,自己在睡覺前打出去的最後一個通話,通話地點在武漢,可之後卻在深夜裡有撥打聲訊客服的通話記錄,時間長達四五個小時,更奇怪的是,通話地點竟然在南京。

發帖人稱,等到自己第二天醒來後再使用手機時,手機的通話地點又返回到了武漢。面對這樣十分離奇的事情,發帖人稱自己怎麼也想不通,也弄不明白其中的蹊蹺,但他肯定這一離奇情況與自己銀行卡賬戶內40萬元被莫名其妙地轉走肯定有關係。於是,發帖人向武漢警方報了案,而後在論壇上將自己的離奇遭遇講述出來。

經過串並調查,民警發現南京也有市民發生過發帖人類似的情況。一開始,按照民警多年的辦案經驗,認為出現這樣的情況,很可能是手機不慎中了木馬病毒導致的。但發帖人稱自己是某大公司專門搞手機軟件的工程師,很肯定地表示自己的手機沒有中過任何木馬病毒。

手機沒有中木馬病毒,那怎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這是民警在以往辦案過程中沒有遇到過的新情況,立即引起了極大的關注。隨後,民警與發帖人取得了聯繫,證實其身份真的是某大公司專門搞手機軟件的工程師,他肯定自己在案發那幾天沒有去過南京。

而後,民警經過調查,果然發現2015年10月20日晚上,22點40分的一個通話地點是在武漢,可到了23點34分,卻出現了一個撥打聲訊客服電話的國內漫遊,而通話地點卻到了南京。“受害人不可能前一個小時還在武漢,後一個小時就到了南京”,辦案民警介紹說,而在10月21日上午9點44分,通話地點又回到了武漢。

背後的貓膩

嫌疑人利用警方從沒遇到過的手段頻頻作案

這離奇情況的背後究竟隱藏著什麼樣的貓膩?當民警將這一情況向刑偵局領導彙報後,領導要求,這很可能是一種新型詐騙手法,必須要搞清楚,為什麼通話地點是在南京?如果必須在南京,一定要查明原因,否則會有更多的受害人。

於是辦案民警一邊繼續串並類似的案件,尋找受害人,另一方面則開始了深入調查。

根據調查,辦案民警發現在武漢的那起案件中,受害人作案的地點是在南京某高檔酒店裡。通過梳理,民警發現2015年9月26日來到南京、10月22日離開的兩名福建龍巖籍可疑男子廖某、修某,其中修某曾因犯網絡詐騙罪被處理過。

據此,辦案民警判斷,武漢的那起離奇案件應該與廖某、修某有關係。與此同時,另一路民警也梳理出2015年10月13日秦淮區發生的一起案件,一市民發現自己的銀行卡賬戶裡被莫名轉走40萬元,整個過程和武漢的那起案件如出一轍。再一細查,兩起案件發生時,嫌疑人深夜作案的地點均是在南京的這一高檔酒店裡。

此時,可以肯定的是,嫌疑人利用民警之前從沒有遇到過的一種手段,頻頻作案,將受害人銀行卡內的錢轉走,但究竟是怎麼做到的,當時辦案民警都不知道。不過,辦案民警根據南京秦淮區這一起案件,細查被轉走的40萬元究竟去了哪裡,發現這筆錢被轉到一張銀行卡後,又立即分拆到多級多張銀行卡里,最後這筆錢進了某科技有限公司的賬戶。

“這家科技有限公司是做比特幣交易的,我們立即與這家公司聯繫,繼續追查資金走向”,辦案民警介紹,嫌疑人在該公司進行比特幣交易時進行了開戶登記,而開戶人正是福建龍巖籍的修某。而在這筆40萬元錢進入該公司進行比特幣交易後,又很快被取出,共計70多萬元分別打到了修某、廖某兩人的銀行卡賬戶裡。

至此,警方鎖定修某、廖某為此案的重大嫌疑人,並立即趕赴福建龍巖展開調查。很快,南京警方將涉案的廖某抓獲,而修某則因涉及山東濰坊的一起案件而被當地警方抓獲。

火爆網帖引南京警方關注 牽出通訊網絡詐騙大案

警方抓獲嫌疑人。

火爆網帖引南京警方關注 牽出通訊網絡詐騙大案

警方在審訊嫌疑人。

重金求才

租房買設備給南京大學生潛心研究

辦案民警介紹,經過審查,在此案中,修某是主犯,廖某則是其“頭號馬仔”。修某以前做通訊網絡詐騙,利用的是偽基站發送詐騙短信,如“這裡是同學聚會的照片”等,一旦有人點擊後,手機就會中木馬病毒,其手機號碼、通訊錄、綁定的銀行卡等信息都會發送到一個郵箱,而修某則將這些信息賣給別人實施“冒充熟人”等多種手段的詐騙。

但修某覺得這樣來錢太慢了,就在網上、QQ群裡留言,稱自己要尋找能夠快速獲取他人手機信息的人。不久後,正在南京某大學讀大三的22歲徐州人楊某看到這個留言後,就與修某取得了聯繫,稱自己對這方面有研究,儘管不能保證一定能做成,但可以試一試,並提出要求:“我要什麼設備,你給我買,做成後再說”。

在修某看來,這是一次機會,而買設備的錢也就才3萬多元,於是便立即同意了楊某的要求,並表示,“如果做不出來,這買設備的錢我也不要你還; 如果做出來了,我給你20萬元。”很快,修某為楊某買了需要的設備,而楊某也潛心研究,並將研究的進展及時向修某通報。

在研究有進展的時候,2015年8月底,修某還專程來到南京,與楊某見了面,為其在學校附近租了房子,讓楊某專心研究。

據辦案民警介紹,楊某是個偏才,對手機有著十分濃厚的興趣,從他14歲開始就天天進網吧,上網看與手機相關的信息,甚至到一些國外網站去了解研究。到南京上大學後,父母給他的錢,他幾乎都用來買與手機相關的東西。當民警在案發後將楊某抓獲的時候,其屋內擺放著一屋子的各式各樣的手機。

實施犯罪

獲取他人手機信息瘋狂盜取500萬元

楊某到案後交代,是他利用自己的計算機技術以及對手機的瞭解,通過不斷嘗試,在網上獲取了一些受害人的手機信息,最終複製了他人的手機卡。而修某手中則有不少公民的個人信息,包括姓名、手機號碼、銀行卡卡號等,隨即修某在南京的高檔酒店裡,利用楊某獲取的信息,在深夜裡實施詐騙。

“其實,楊某不久後就研究出來了方法,但他心裡一直很矛盾”,據辦案民警介紹,楊某也知道修某肯定不是好人,讓研究這個肯定不是用來幹好事的,因此在研究出來後也很猶豫,並沒有第一時間給修某。但修某在與楊某的交流中不斷刺激他,認為他是做不出來。這讓楊某十分不爽,覺得這樣傳出去會破壞他的名聲,於是便將信息告訴了修某,而修某則給了楊某20萬元。

隨後,修某與廖某於2015年9月26日來到南京,之後他就與廖某在南京這個高檔酒店裡作案。首先,修某在網上登錄武漢那名受害人的銀行卡,利用短信驗證碼的形式修改密碼,而銀行發送來的短信驗證碼都發到了修某複製的這張手機卡上。修某在修改密碼後,這張銀行卡儼然就成為了他自己的,想把裡面的錢轉到哪就能轉到哪。而在武漢那名受害人在第二天早上再次使用手機時,手機的使用地從南京又再次回到了武漢。

這次詐騙成功後,修某和廖某就照葫蘆畫瓢,繼續運用此類手段實施詐騙。據辦案民警介紹,經過後續調查,修某等人在南京利用此種手法成功作案5起,而短短几個月時間內在全國作案涉案總金額達500萬元。(刑偵宣 徐寧)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