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腿中的這個“泵”作用居然這麼大!快來學習下鍛鍊它的方法吧!

每個人身體裡有一個“泵”,它每天都在不停的工作,幫助我們把血液運送到身體各處。這個“泵”就是我們的心臟。

如何減少心臟壓力,今天的專家為我們帶來了兩個在我們身上幫助回血的“泵”。這兩個“泵”不僅能幫助我們減輕心臟的壓力,還能幫助發現身體存在的健康隱患。

小腿中的這個“泵”作用居然這麼大!快來學習下鍛鍊它的方法吧!

年齡偏大,體質偏虛弱或是慢性心肺功能不全的人,下肢非常容易出現腫的情況,這說明心臟有很大的負擔。

因為重力,血液會往下流。但當血液到達下肢時,若只靠心臟,那麼心臟的工作量太大,這時我們身體會有一些特殊的結構幫助下肢血液迴流,起到輔助的作用。

下肢的“泵”

人久站時小腿肚會痠疼,就是因為其中的“泵”沒有起作用,血液都留在原處了。小腿肚子部位的骨骼肌主要有支撐和運動兩個作用。骨骼肌附著在骨骼上起到支撐,保持身體姿勢的作用,同時它的收縮會讓我們的關節產生運動。

運動過程中,假設中間有非常重要的血管通過,那麼在運動時,幾個肌肉之間就相互擠壓,產生類似泵的作用。人到了一定的年齡,小腿上大多數都會出現疼痛酸脹的陽性反應點。

除了骨骼肌自己擠壓之外還可以通過一些特殊的動作,和外部給它的力量,幫助它更好的回血。

這兩個幫助回血的泵都在我們四肢上,而且是遠端的位置,下肢的“泵”在小腿上,叫做胰腺點,它是足太陰脾經上的一個經驗穴。雖然胰腺點的位置不固定,但是糖尿病、痛風等代謝類疾病患者通常會在這個位置上出現疼痛、筋結、條索等情況。

不僅是糖尿病,其他代謝紊亂的疾病如高血脂、高血壓、痛風等問題在胰腺點都有反應。這個穴位對人體的代謝功能有很大的幫助。

【為什麼胰腺點對代謝有那麼大的幫助?】

當這個地方肌肉緊張時,代謝功能出現紊亂,泵就會失去或減弱它的作用,肌肉很累,就變得很高的張力,痙攣了,於是在體表就能摸到一塊肌肉。如果能很好的去刺激這塊肌肉,讓肌肉恢復正常,那回血功能就正常了,代謝就改善了。

中醫認為,脾主統血,能推動下肢血液運行,而足太陰脾經的循行路線也在下肢。所以按摩足太陰脾經上的箕門、血海、陰陵泉、三陰交等穴位,以及胰腺點,都有幫助下肢回血,促進血液循環的作用。

【位置】

沿著小腿脛骨內側向上推,推到骨頭拐彎處,是陰陵泉穴,再取小腿腕部內踝尖向上四指的位置,是三陰交穴,在陰陵泉到三陰交的連線上,取中間三分之一的部位,即為胰腺點。

在這個範圍內找到疼痛或筋結的部位,用指尖彈撥,既能健脾,也能促進下肢回血。撥動3-5分鐘,直到這個地方可以忍受撥動的痠疼就可以了。

還有一些簡單的方法,讓小腿腓腸肌收縮,幫助回血。

【方法一】

站立,慢慢上提足跟,堅持3-5秒,再慢慢放下來,重複訓練,做到肌肉很累了就休息。

【方法二】

坐下,腿伸平,向後勾腳尖,每次堅持3-5秒,再放鬆,重複練習,做到感覺酸沉就可以。

上肢的“泵”

上肢的“泵”在我們的小臂上,叫下青靈,是手少陰心經上的一個沒有固定位置的經驗穴。心肺功能差的朋友,容易在手臂內側橫紋到橫紋下三寸的這部分區域內摸到較硬或較疼的部位,通過按壓、握拳、屈腕,可以鍛鍊下青靈,從而幫助上肢回血。

【解決方法】

找到硬的部位,拇指輕輕按住,然後握拳屈腕,堅持幾秒再鬆開,也可以配合握力器使用。

【作用】

幫助骨骼肌收縮,心臟回血,改善手臂循環。

小腿肚是身體的私人醫生,是“人體第二心臟”,能反映全身的健康程度!隨時隨地揉揉小腿肚,體溫上升,代謝加快,免疫力提高,健康狀況也能改善。把小腿肚練好了,全身跟著好。但是小腿經絡不暢通不一定是癌症,但一定是疑難雜證比如像牛皮癬,白癜風,魚鱗病,強制性脊椎炎,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糖尿病,女士宮寒,痛經,卵巢囊腫,子宮肌瘤,子宮內膜厚,月經量少等症狀都與小腿經絡不暢通有很直接的關係。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