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4成大學生畢業3年內轉行”:面對更多選擇,堅持還是改變?

近日,麥可思研究院發佈了《就業藍皮書:2019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據調查顯示——

40%的2015屆大學生畢業三年內轉換了職業(以下稱轉崗)

43%的2015屆大學生在畢業三年內轉換了行業

其中,2015屆本科生畢業三年後的工作與專業相關度為65%,2015屆高職高專生畢業三年後的工作與專業相關度為56%

“超4成大學生畢業3年內轉行”:面對更多選擇,堅持還是改變?

也就是說,從各個角度看,從事非專業相關的工作的人,都大約佔到了四成左右。這聽起來嘛,是一個喜憂參半的消息呀~~~

“超4成大學生畢業3年內轉行”:面對更多選擇,堅持還是改變?

首先,好的消息是:我們的選擇空間更大了。

因此,可以不必那麼焦慮,多一些試錯機會也無妨。畢竟,那些你不喜歡的專業、你將就選擇的第一份工作,或者真正做起來發現讓自己很痛苦的工作,在很大概率上說,並不是不能擺脫的——有大約四成的人,就成功選擇了離開呀。

比如,小陸,是我輔導的一位男生,在中等規模的IT公司做程序員,大家都覺得這很主流很熱門很不錯。可是,對於小陸來說,兩年多的編程生涯,卻讓他感受到窒息般的痛苦,差點都抑鬱啦(真的看過心理醫生)。一次偶然的機會,他接觸了無土栽培的技術,每天看著綠油油的蔬菜讓他無比嚮往,於是在業餘做志願者半年多之後,徹底辭職加入這個看前來跟原來毫不沾邊的行業,本打算未來自己創業。

對此,小陸說:真的要感謝這個時代,給了我們這麼多的可能性;當然,更要感謝自己家人的理解,畢竟收入是攔腰減了一半呀。

“超4成大學生畢業3年內轉行”:面對更多選擇,堅持還是改變?

其次,壞的消息是:我們面對的誘惑太多了

堅持在一個領域紮根變得更加困難,而由量變到質變,必然需要一個過程,頻繁的變換則可能導致失去深度積累的機會;而且,轉變的過程本身是有損耗的,包括:一方面,你原來的積累,必然不能100%的搬運到新的領域;另一方面,有些基礎層面的適應,需要重新來一遍,這本身也是消耗。

“專注一個領域,不斷的深挖”,在這個變化快、誘惑多的時代,變得越來越稀有和珍貴。比如,大家現在都覺得華為特別牛,也特別為中國有像華為這樣的企業而自豪。

可是,現在讓華為傲視群雄的5G技術,並不是一下子冒出來的,它早在2009年的時候,就已經啟動研發啦。曾經,在一次座談會上,任正非對說——發展是需要循序漸進的。“突越”會產生,但需要很長的醞釀過程。我不相信“大躍進”可以成功,華為沒有“大躍進”,就是在戰略機會點上持續地堅持。

所以,秦朔在他的《秦朔的朋友圈:5G來了,華為已經開始研發6G》裡,不無激動的說:華為的強大,主要已經形成了一整套,包括芯片、終端、雲服務、網絡在內的,全領域的端到端的能力。就像是下圍棋,佈局階段的棋下得特別厚,中盤以後的戰鬥力就特別特別強,所以才能厚積薄發,迎來技術的噴發期。

“超4成大學生畢業3年內轉行”:面對更多選擇,堅持還是改變?

是的,“厚積而薄發”的前一句,是“博觀而約取”(源自蘇軾的《稼說送張琥》。源自熱點的新動態、大數據裡的新趨勢,可以讓我們發現一些新跡象,或者開啟新思路,但對個體決策來說,可不能完全拿來當依據。

“超4成大學生畢業3年內轉行”:面對更多選擇,堅持還是改變?

第一,轉行或者轉崗,是一個雙向選擇的問題。

1.行業或崗位的入門門檻不同,不是想入就能如的。

不同的行業或崗位有不同的入門門檻,有的對某些綜合素質有要求,比如溝通能力強、寫作能力強等;有的對某項技能有要求,比如會插花、會編程等等。尤其是,涉及到人們生命財產安全的一些崗位,國家本身就會有嚴格的入門門檻制度,比如醫療或建築。

在麥可思發佈的《2019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中,無論是本科生還是大專院校生,醫護行業和建築行業的專業相關度都超過了90%。

“超4成大學生畢業3年內轉行”:面對更多選擇,堅持還是改變?

來自麥可思《2019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


“超4成大學生畢業3年內轉行”:面對更多選擇,堅持還是改變?

來自麥可思《2019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

也就是說,這些行業或崗位,從其他領域轉過來的可能性較小,更多的是專業出身的人從事本行業或本崗位。

2.行業或崗位能不能留住人,要看其提供的機會和整體行業報酬。

顯而易見,如果行業機會多、行業報酬多,那麼轉進來的可能有,轉出去的就比較小了。就我的輔導經驗來看,像今年來火熱的IT相關的、一直是“金飯碗”的金融相關的以及法律相關、經濟相關、新聞與文學類、師範類的,其實轉行的比例不是很高,畢業後一直從事本專業應該是佔更大比例的。

然而,一些整體平均薪酬不高、新機會較少的行業或崗位,則真的很難留住人才。比如資源與環境、勘探、生物、食品、化學等,轉行的比例確實比較高,有些即便第一份工作是專業就業,未來3年內轉崗、轉行的可能性也較大。

“超4成大學生畢業3年內轉行”:面對更多選擇,堅持還是改變?

第二, 不管轉或者不轉,你的專業和經歷,始終會對你產生影響。

很多時候,轉行或者轉崗可不是一時意氣用事。實際上,你過往的專業或者經歷始終都會對你產生影響。

1、 轉行或轉崗的基礎,憑藉的還是你的原專業或原經歷。

對於用人單位來說,招聘的人肯定是要能幹活的,這一點是最根本的。所以,對方看上你的基礎,很可能就是你原專業或原經歷帶給你的能力積累。比如,我輔導的一位學環境與資源的女生,進入WWF自然基金會做熄燈一小時的公益項目傳播。她是進入國際公益領域了,但是面試官之所以要她,其實是看中她資源與環境的專業背景。

2、專業或經歷帶給你的學識和技能,會烙印在你身上。

比如,我輔導的一位學英語的同學,決心轉專業,由英語改為商業營銷類。她選修了營銷相關的專業,但英語出身的自己,還是沒有管理或經濟學出身的同學們,更善於設計和策劃。不過,英語專業的特長,讓她為小組參加商業大賽準備素材時,更容易獲取很多外國專業文獻來支撐整個項目展示,而且,現場跟來自國際機構的專家溝通更順暢,為小組的出線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只要你經歷過的時光沒有白白浪費,那麼,這些專業學習、工作經歷,都會形成不同的學識或技能——你走過的路,真的都算數。也就是說,不要以為大家未來都可能轉專業或者轉崗,那麼學習就可以不用那麼努力、工作就可以敷衍啦。

“超4成大學生畢業3年內轉行”:面對更多選擇,堅持還是改變?

第三, 轉或不轉之前,你需要考慮以下因素?

1、促使你想轉行或者轉專業的理由是什麼?

雖然說“初心”聽起來會很像雞湯文,但如果不知道自己做一件事的初心是啥,那也很難取得自己滿意的結果。比如,很多同學會一臉茫然的諮詢我,說:工作不開心,是不是應該辭職啦?可細問緣由之後,才明白就是跟某個同事不對付而已。

這裡重點提示一下所有的不管是跟老師、跟同學、跟上級、跟同級、同平級的人際關係的問題,都不值得你真正轉行或者轉專業。實在不行,換個平臺也就是是了,為了某個人而改變自己的軌跡,這以後再回憶起來,也會讓自己感到很失敗呀。

所以,你一定要找到自己真正的理由,或者是工作節奏不適應(比如,你的身體狀況無法適應三班倒),或者工作環境不合適(比如,懷孕以後有些環境的確需要避免),或者你有自己喜歡並且能力積累的方向(比如,你真的在某個領域積累了能夠養活自己的方法),或者現在這個工作你預測已經到了衰敗期(比如,整個國家都在做這方面的產業升級啦,那麼你至少不能在由於業務線上啦)。

2、對於期待轉過去的行業或崗位,其真實情況你瞭解嗎?

比如,我輔導過一位食品發酵專業的女生,她說她終於如願去了一家銀行做櫃員。可是,早上開晨會、晚上開例會、每個月大大小小無數次學習、考核也就算了,關鍵是跟人打交道、每個月都有業績指標這件事,真心不適合喜歡做技術的她。後來,還是去到一個食品研發公司做本專業啦。

真正從事某個工作跟在外邊看,還是會有一道“信息壁壘”的,所以,當你選擇轉行的時候,不要只看其光環,還要看其真正的工作要求、節奏、內容,是不是你真的能夠適應的。

這裡我推薦一些小技巧:在轉行之前,你先多觀察觀察,比如,去這個行業的論壇看看大家主要探討的話題、吐槽的內容;去參加這個行業有關的線下活動,感受一下到底什麼人在這個行業裡,是不是你希望自己成為的樣子(PS:別不信,在一個行業做久了,是會長出“職業臉”來的哦)。

最後, 轉或不轉,我們都需要不斷積累自己的可遷移技能。

在“超4成大學生畢業3年內轉行”的熱搜話題出來以後,很多人留言說:現在的年輕人太浮躁啦。說的就好像是,所有人都是主動轉行的一樣。

誠然,堅持,是一個非常美好的品質;但一味埋頭苦幹,可不是一個好習慣。你有沒有想過,當我們說“淘汰落後產能”的時候,其實也包括“落後產能從業者”呀。

不要以為自己處在新興行業就高枕無憂啦,實際上現在技術迭代、管理模式迭代的速度越來越快,“被落後”並不是什麼遙不可及的事。所以,不管你轉或者不轉,都需要不斷積累自己的可遷移能力。

啥叫可遷移能力呢?是不是市場上什麼火熱就學什麼?可千萬不要!有用的、好的技能有太多,我們不可能全部都掌握的。我更推薦圍繞這3個方面找自己更擅長的積累:

一是,通識性的能力,也就是基礎素質,比如寫作能力、素材整理能力、溝通表達能力、團隊協作能力、office軟件使用能力等,這些幾乎是每個崗位都可能用得上的,便於快速上手;

二是,圍繞自己的專業積累:包括隨時關注最新的技術趨勢、管理模式,主動探索創新的方法等。這樣做,不僅有利於在技術升級的時候保持優勢,而且,當你在一個領域真正成為大牛以後,就可以聚集更多資源、有更多可能性,往更好地方向轉行、專職的可能性也更大一些。

三是,圍繞你的興趣積累:做自己喜歡的事通常會更輕鬆且效率高,慢慢積累你的興趣方面的能力,現在的機會和渠道這麼多,沒準可以成為你的副業,未來發展好了,穩穩當當地轉行、轉職豈不快哉?

特別聲明:圖片素材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即刪。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