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柱山石牛古洞“山谷騎牛讀書圖”尋蹤

天柱山 李公麟 黃庭堅 王安石 新安慶 2017-04-11

如果說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天柱山是安慶旅遊的一張“王牌”,那麼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山谷流泉”摩崖石刻則是天柱山的鎮山之寶。

天柱山石牛古洞“山谷騎牛讀書圖”尋蹤

做為我省乃至全國一處不可多得的“石刻藝術博物館”,目前石牛古洞裡存留有李白、白居易、蘇軾、王安石、黃庭堅等文人墨客的摩崖石刻300餘方,其中巨石石牛身上的石刻就有近十幅。

當石刻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關注的時候,史書中記載的李公麟為黃庭堅畫的一幅騎牛讀書的畫像石刻,為何從石牛背上“不翼而飛”?成為廣大遊客關心的話題。

天柱山石牛古洞“山谷騎牛讀書圖”尋蹤

石牛洞裡有省內時間跨度最長書法類型最多的石刻群

“山谷流泉”摩崖石刻位於天柱山腳、三祖寺西側。據《天柱山志》與《天柱山摩崖石刻集註》記載,當地現存唐代至現代的300餘方石刻中,尤以宋代石刻最多。

“旌駕橋連拜岳壇,神仙何處留空山,石牛洞裡詩無數,盡在煙雲縹緲間。”據潛山縣文物管理局一位工作人員介紹,石牛洞本不是洞,是一個幽深的山凹而已。山谷流泉因為有了形似石牛的巨石又叫石牛古洞。但在長約1500餘米的崖壁、盤石和溪谷上,留有我省境內目前發現的時間跨度最長、書法類型最多的石刻群。

據介紹,這些石刻的行文按流水的方向由左向右(而古人的書寫習慣為由右向左),鐫有自唐、宋、元、明、清等朝代的李翱、李德修、王安石、蘇軾、黃庭堅、張同之、胡纘宗、張楷等達官文豪的詩文真跡,可謂詩、詞、歌、賦、題記應有盡有,真、草、隸、篆、行五體俱全,內容涉及天文、地理、戰事、政治、經濟、文化等多個學科,保留至今的300餘方石刻成為研究自然科學和人文社會歷史科學不可多得的史料庫。2001年6月25日,國務院將其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天柱山石牛古洞“山谷騎牛讀書圖”尋蹤

傳說中石牛洞裡數李公麟為黃庭堅畫的“山谷騎牛讀書圖”最美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雕琢了雄奇靈秀的天柱山,也吸引四方顯貴前來謁覽。據介紹,漢武帝曾親登並號南嶽,加上三祖寺是佛教禪宗之地,潛山古代是古皖國所在地,賞景的遊人之眾可想而知。

唐代詩人李白乘舟而來,遠遠望見天柱山,吟出:“待吾還丹成,投跡歸此地。”欲把天柱山當作終老之地。

北宋著名的政治家王安石只當了三年的舒州(今潛山縣城)通判,他便在心靈深處愛上了這座山。常常坐石聽泉,並在泉邊石上刻詩:“水無心而宛轉,山有色而環圍,窮幽深而不盡,坐石上以忘歸。”

好像是心有靈犀,書法家黃庭堅在舒州遊玩之時,“樂其林泉之勝”,也愛坐石牛上讀書,還以山谷流泉為號,自稱“山谷道人”。一天,李公麟為黃庭堅畫了一幅“山谷騎牛讀書圖”,後來成為絕世之珍。

據說,此畫後來被人刻在石牛背上,成為遊人爭相目睹的一道風景。然而這一留在天柱山腳下的無價之寶,後來卻“不翼而飛”?

天柱山石牛古洞“山谷騎牛讀書圖”尋蹤

■“山谷騎牛讀書圖”謎團:

●山谷何有飛來巨石?

石牛橫臥的溪流邊本是偌大一塊空地,不見石山,後來突然發現這土山裡竟然冒出這麼一塊巨石,成為中流砥柱。古代的時候因無法解釋石牛如何飛來,便編了林林種種的神話故事來解釋。

傳說歸傳說,但事實總得有根據。天柱山管委會一位工作人員表示,石牛極有可能有地質變化過程中,從天柱山頂隨著流水的山谷滾落下來的。

據文物和地質專家考察,發現石牛與山頂的石質是一樣的。其實,“飛來石”只不過是人們聰明智慧的一個結晶。因為牛是勤勞的象徵,所以後人多選擇石牛進行石刻,抒發情懷。現在石牛腹部,古人胡纘宗隸書“石牛”的石刻清晰可見。

天柱山石牛古洞“山谷騎牛讀書圖”尋蹤

●史籍“山谷倚牛讀書圖”為何“不翼而飛”?

北宋文學家黃庭堅曾騎石牛讀書,著名畫家李公麟特為山谷(黃庭堅的別號)畫了一幅倚牛讀書的畫。潛山縣文物管理局一位工作人員介紹,做為絕世之珍,此舉史籍有載。

據傳,“山谷騎牛讀書圖”曾被人畫在石牛背上。因圖畫精美,曾有無名氏在石牛腹部東側,刻有楷書“天下奇觀”。另外石牛背部也有楷書“天下奇觀”,由於毀損,現在“奇觀”二字已殘,但可辯識。

巨石石牛身上的石刻本有近十幅,但現在除了兩方“天下奇觀”、一方“石牛”,一方

“弘治十七年五月六日,四明鹿州病叟湯茂元苗、庠生於王胡錄。”之外。史籍有載的“山谷倚牛讀書圖”不知為何早已“不翼而飛”?

李公麟的畫本就珍貴,而刻在石頭上的畫則尤其難得。因“山谷騎牛讀書圖”刻在石牛背上,盜走它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對此,眾說紛芸,無從考證。 ( 劉運中 蔣六喬 )

天柱山石牛古洞“山谷騎牛讀書圖”尋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