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一家人:房永福晚景淒涼,他對子女到底該無所求還是有所取

天心 娛樂 時光密語 2018-11-27

看這部電視劇之前,相信許多人都沒有認真考慮過父母與子女之間的互待問題,也就是說該用一種什麼樣的方式來建立與成全兩者間最合適的相處模式。聽過最溫馨的話是:您養我長大,我陪您變老。這句話其實就是古代的父慈子孝。然而,如何慈,怎樣孝要比說出這句話複雜的多。

幸福一家人:房永福晚景淒涼,他對子女到底該無所求還是有所取

《幸福一家人》熱播,輕喜劇的表層之下讓觀眾難免對劇中的現實問題進行思考。單親父親房永福靠著一個小麵坊把三個子女一點點帶大,在他心裡,能讓子女們吃飽、穿暖、好好上學、不受委屈、有個好出路便是人生最大的安慰。於是,他為孩子們遮風擋雨、受苦受累、有求必應,直到孩子們已經成年,他仍然像孩提時一樣呵護並保護著他們,而此時的他正在慢慢老去。

已經長大的三姐弟,天憶與天心在單位早已獨擋一面、能力精英,小龍也已成年,可是他們在父親面前仍然像小時候一樣,任性、懶惰、索取。一直以來,他們習慣於向父親要什麼,而不是為父親做什麼。

所以,房永福因為不能給予天憶需要的拼爹資本而遭到嫌棄,因為孩子們的各自忙碌而受到冷落,生日宴上不能同喜,愛妻的祭日不能與孩子們同祭,甚至連住院兒女們也沒能到場陪伴。

幸福一家人:房永福晚景淒涼,他對子女到底該無所求還是有所取

房永福是失落的,是悲悽的,但是他依然用各種不成立的理由來寬慰自己,比如孩子們是因為工作太忙,他能理解;在房子過戶問題上,他依然欺騙自己,把各懷心腹事當成孩子們是為他著想等等,雖然他已然瞭解孩子們的想法,但他依然為了一貫的滿足孩子而做出犧牲。

這部劇反映著一個非常真實的社會心理。當一個人毫無條件的付出時,時間久了對方就會認為是理所當然。因為太習慣於接受這種付出,以至於錯當成與生俱來。天心姐弟三人對父親從無索取的給予習以為常,所以他們的心裡已把父親定性為單向輸出項。因為他們習慣了。

房永福一家真的不能定義為《幸福一家人》,因為他們家有太多折騰、鬧騰、扭巴、別勁,所有人都可以一言不合就翻臉,所有人也都可以把心中的不滿一吐為快,但是房永福,從不。他只有沉默。最最不能忍受時也只是把自己關進房間,他試圖理解每一個人,然後所有委屈獨自嚥下。

幸福一家人:房永福晚景淒涼,他對子女到底該無所求還是有所取

劇情發展到現在,屬於整部劇矛盾最激烈的階段,讓人看後心裡很沉重。房永福癌症晚期,生命期限三個月。有人說,除了生死,世間再無大事。可就是這等大事,房永福不僅一個人承擔,還要被動接受孩子們的各種花式“折磨”。

或許是時候反思了。

記得月月外公到房家時曾對房永福說過,子不教父之過。一味的溺愛與縱容會讓孩子永不成長。其實是正確的。雖然對於含辛茹苦的父親,我們不忍苛責,但似想一下,假如房永福對自己“自私”一點,對孩子“狠”一點,讓子女感覺到他也同樣需要自我,需要釋放,而絕非一味的付出與容忍,那麼孩子們對父親自然會有更多的關注,因為他們知道父親是一位“有所求”的人。

如果懂得感恩,世間便會美好,家庭便會和諧。房家三姐弟對父親到目前為止還沒有認真考慮過是否需要感恩的問題。因為他們在想著分錢、分房,想著自己的工作、感情、未來,他們都在忙著構想自己心中的藍圖,而那藍圖裡面,有關父親的太少太少。有的時候就是這樣,我們常常忽略了生命中最重要的父母。工作不順心,回家發脾氣;和朋友聚會可以聊到天亮,回到家父母的一句嘮叨便覺得厭煩;真正遇到過不去的坎兒,還是父母拿出壓箱底的錢來救急,可做子女的似乎感覺天經地易。

幸福一家人:房永福晚景淒涼,他對子女到底該無所求還是有所取

房家三姐弟還不知道父親的病情,更不知道三個月以後等待他們的是什麼?有句話說,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