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勒延遲實驗的思考:存在是感應的結果,是意識的結果

最新的超長空間尺度上驗證惠勒的延遲選擇實驗,將上一次的實驗記錄144公里,擴大到現在的3500公里。延遲實驗是愛因斯坦的同事約翰·惠勒提出的:一半鍍銀的鏡子(半透鏡)的作用就相當於是雙縫,光子有50%的概率被反射或者通過。下圖中最上面的部分,在終點之處看到的是光的粒子性。在圖中下面部分,終點處又插入一塊半透鏡,讓光形成自我干涉,可以在一個方向上看到干涉條紋,另外一個方向上通過調整位相使得在這個方向上的光子呈反相而相互抵消。如下圖

惠勒延遲實驗的思考:存在是感應的結果,是意識的結果

後來馬里蘭大學的卡洛爾.阿雷和其他研究機構真的做了實驗,和思維實驗的結果是一樣的。惠勒後來引玻爾的話說,“任何一種基本量子現象只在其被記錄之後才是一種現象”。可以說,光子在通過第一塊透鏡到我們插入第二塊透鏡這之間“到底”在哪裡,是一個無意義的問題。

這個思想實驗並沒有限制實驗室的尺度,原則上可以無窮長,幾米、幾千米乃至幾億光年都不會影響最後的結論。觀察者現在的行為所決定的過去可能是非常遙遠的過去,甚至遠到人類還沒有誕生的宇宙早期。 這說明,宇宙的歷史,可以在它實際發生後才被決定究竟是怎樣發生的!這樣一來,宇宙本身由一個有意識的觀測者創造出來也不是什麼不可能的事情。雖然宇宙的行為在道理上講已經演化了幾百億年,但某種“延遲”使得它直到被一個高級生物所觀察才成為確定。我們的觀測行為本身參予了宇宙的創造過程!這就是所謂的“參予性宇宙”模型。

惠勒延遲實驗的思考:存在是感應的結果,是意識的結果

馮·諾依曼為代表的觀點認為:主觀的介入是量子退相干的根本原因。另外的觀點把測量過程中量子態相干性的消失理解為由於“量子糾纏”而導致的一個動力學過程,即使觀察者不在場也照樣發生,其中儀器只不過起著“記錄”的作用。我非常認同馮·諾依曼的觀點,現代意識理論也認為,量子退相干或許是意識產生的原因。多說一句,馮·諾依曼認為數學是經驗的。

惠勒延遲實驗的思考:存在是感應的結果,是意識的結果

我認為:信息因意識而形成,沒有脫離意識的信息。對於人類,存在就是感應到的信息。這個意義上講,存在是意識的結果,沒有感應到的可以認為不存在。這是從微觀、亞宏觀、宇觀等角度做一個綜合概括,存在就是感應的結果。意識就是“感應”,是各種尺度下物質對微觀量子的感應,而且這種感應是雙向的,只有雙向的才叫意識。宇宙萬物都有這種能力,可以從物質尺度上分成三大類:1、微觀尺度上的感應,即量子之間的感應;2、亞宏觀尺度物質對量子的感應,這就是生命的意識;3、整個宇觀尺度對微觀量子的感應,即整個宇宙就是一個“意識主體”。

這一點對於微觀尺度、亞宏觀尺度、宇觀尺度下的物質都是如此。信息的形成、複製、傳播,可以說就是“意識”參與下的產物,沒有離開“意識”的信息。沒有信息的存在,即使真的存在,對於人類來說也是不存在。信息並不是物質和能量,是自旋方向、是序列組合、是事物結構。


本文由探索貓原創,版權所有。如轉載請站內私信 ,或者關注探索貓微信公眾號諮詢。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