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發現地球第二大撞擊坑,或是2.5億年前生命大滅絕主因

天文 地球 二疊紀 小行星 徐德文 2017-05-07

新研究發現地球第二大撞擊坑,或是2.5億年前生命大滅絕主因

發生在2.5億年前二疊紀末期的地球史上最大滅絕事件,被稱為大死亡或大滅絕之母,造成地球上96%的海洋生物,70%的陸地生物滅絕,其原因一直撲朔迷離,莫衷一是。阿根廷行星協會的馬克斯·諾卡和紐約大學邁克爾·蘭皮諾教授領導的一個國際團隊近期的研究表明,這一事件很可能是由一顆直徑15公里的彗星撞擊地球造成的,他們的研究成果發表在“Terra Nova”雜誌上。

1992年蘭皮諾就注意到南美洲福克蘭群島地區與墨西哥尤卡坦半島的希克蘇魯伯撞擊坑有許多相似之處,而該撞擊坑已被鎖定為6500萬年前導致恐龍滅絕的罪魁禍首,一顆直徑十公里的小行星撞擊地球的地方。遺憾的是,在福克蘭群島的簡短報道之後,並沒有什麼科學家對此進行深入研究。

新研究發現地球第二大撞擊坑,或是2.5億年前生命大滅絕主因

諾卡和蘭皮諾領導的團隊重返福克蘭群島後,對該地區進行了詳細的探索,尋找到新的地球物理信息,表明在島嶼西北部的巨大圓形凹陷確實是小行星或隕石撞擊的結果,埋在盆地中的沉積物直徑超過250英里,是地球上迄今所知的第二大撞擊坑。研究人員通過分析該地區的重力異常和地震波反射數據,研究地表特性和岩石的化學差異,發現其與撞擊坑的多環撞擊結構非常相似,明顯的重力和磁場異常表明盆地裡存在著大量撞擊造成的低密度材料。研究人員認為,撞擊坑出現在晚古生代時期,距今大約2.7億至2.5億年間,與二疊紀-三疊紀大規模滅絕事件處於同一時期,但需要更進一步的調查才能確認。

新研究發現地球第二大撞擊坑,或是2.5億年前生命大滅絕主因

也有科學家對此表示懷疑,英格蘭布里斯托大學的古生物學家邁克爾·本頓說,二疊紀末期的大規模滅絕事件有多個解釋,此前也有人認為和澳大利亞發現的隕石坑相關,最關鍵的是,如果是小行星撞擊地球,在當時的沉積層裡應該有大量的石英和銥存在,而現在這些證據都還沒有發現。

隨著6500萬年前恐龍滅絕原因基本明朗,二疊紀-三疊紀生命大死亡的未解之謎日益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希望這個祕密能早日揭開。想想我們竟然能通過抽絲剝繭般的研究,回溯地球亙古時光裡物種演化興衰成敗的故事,追溯浩瀚宇宙百億年前的創生,或許人類文明的發展,終究可以認識並影響整個宇宙,相信這一天並不遙遠。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