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壇內壇今日完整呈現,這一區域近70年來首次向遊客開放

天壇 文物 文化 檜柏 歷史 故宮博物院 天門 北京日報客戶端 2019-06-12

今天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位於天壇公園西南角的原北京園林機械廠區域經過搬遷騰退和修繕整治後,恢復歷史風貌,正式接待遊客。這是該區域近70年來首次向遊客開放,天壇內壇得以首次完整呈現。

天壇內壇今日完整呈現,這一區域近70年來首次向遊客開放

昨天,天壇公園工作人員為參加公園端午遊園活動的遊客介紹即將開放的新景區。位於天壇公園西南角的原北京園林機械廠區域經過搬遷騰退和修繕整治,已恢復歷史原有風貌,將於今日正式接待遊客。本報記者 孫戉攝

天壇內壇機械廠區域,位於天壇世界文化遺產核心保護範圍內,包含內壇牆、廣利門和輿路等天壇歷史遺產本體,佔地面積約3.77公頃。文獻記載,皇帝在圜丘祭天前一日到達天壇,先到皇穹宇內的皇天上帝和祖先牌位前上香行禮,察看祭祀場地和祭品情況,然後從廣利門轉往齋宮齋戒,次日舉行祭天大典。也有記載說,皇帝完成祭祀活動之後,經由廣利門東側的輿路,穿行廣利門回紫禁城。

清帝退位後,天壇不再有祭天功能,大面積壇域被外來進佔。廣利門自此封閉,祭祀輿路斷行,壇牆傾頹荒疏,文物古建無人過問修繕。2015年公園為避免文物本體再遭毀壞,騰空了曾被用作庫房的廣利門,並採取保護性隔離封閉措施。

去年4月2日,天壇廣利門及南壇牆修繕工程正式開工,其中廣利門修繕面積248平方米,廣利門迤南至昭亨門、昭亨門迤東119米處的內壇牆合計修繕704.4米。

去年下半年和今年上半年,天壇公園又完成了包括園林機械廠、泰元門等園內核心遊覽區住戶騰退工作,並實施環境整治和文物修繕。拆除房屋面積約8818平方米,對廣利門至神樂署院門道路、廣利門東側道路、原機械廠入口道路新作鋪裝共計4473.22平方米。在機械廠騰退區域種植檜柏和草坪,綠地改造總面積達3.6公頃。

如今,廣利門和壇牆終於亮出來,天壇內壇“環壇步道”全部打通,天壇內壇首次完整地呈現在遊客視野中。天壇新開放面積達3.2公頃。

天壇公園園長李高介紹,文物修繕過程中本著“修舊如故”原則,按原規制、原材料、原工藝做法進行施工。比如,壇牆牆帽全部挑頂修繕,揭除原有混凝土牆帽構件,按原制恢復木椽杆、掛簷板、墊板、望板,恢復削割瓦綠琉璃剪邊瓦面及琉璃正脊、垂脊。牆身在保持現狀基礎上,剔補表面酥鹼嚴重的磚體,拆除重砌局部開裂鼓脹的牆體,其餘牆面磚清理保護後重新勾抹灰縫。

天壇作為壇廟,歷史上有“內儀外海”的規制,在內壇種植的樹木要求株行有距,稱為“儀樹”。因此,公園對騰退拆除後的大片空白區域進行綠化改造時,以5米為間距按規則行列種植常綠檜柏,並與周邊原有綠植景觀融為一體,營造出“蒼璧禮天”的祭壇風貌和廣袤蒼茫的“郊祀”意境,體現出古人崇尚自然,追求“天人合一”的理念。

天壇是明清兩朝皇帝祭天祈谷的重要場所,皇帝每年冬至要到圜丘祭天,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圜丘壇有四個天門,坐落於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分別為泰元門、昭亨門、廣利門和成貞門。據透露,除廣利門外,泰元門騰退修繕工程預計9月完工。屆時圜丘壇重現昔日格局。

新聞內存

外壇仍有區域被佔

1998年,天壇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時曾鄭重承諾,到2030年要恢復古壇風貌,實現遺產完整性。但由於歷史原因,天壇外壇仍有大片壇域被佔。

如泰元門、廣利門外仍被居民區和其他單位所佔,大門上朝向天壇外壇一側鐫刻有各自名稱的石額也無法看到,兩個天門仍然“猶抱琵琶半遮面”。

據記載,歷史上廣利門南面壇牆有穿牆門,稱走牲門,為祭祀犧牲通行使用,是聯繫外壇犧牲所的通道,門內有磚影壁。因外壇被佔,犧牲所近乎無存,穿牆門被封閉,影壁也被拆除。外壇的殘缺使天壇“天圓地方”格局體系的完整性、原真性無法實現,很多歷史信息因其載體的湮滅而沉寂。

來源:北京日報

記者:王諶

流程編輯:王宏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