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亞水塔持續變瘦,天山每年消失9條“烏魯木齊河”

中亞水塔持續變瘦,天山每年消失9條“烏魯木齊河”

網絡圖片

新疆晨報訊(記者 趙梅)4月23日,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公佈的一項研究發現,受氣候變暖等因素的影響,中亞天山地區水資源儲量在過去10餘年間平均每年減少22.3億立方米,相當於每年有9條烏魯木齊河在消失。

據瞭解,天山橫亙於歐亞大陸腹地,長約2500公里,南北平均寬250至350公里,由一系列高大山地、山間盆地和谷地組成,連接著中國新疆和中亞五國之三(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是陸地上距離海洋最遠的山系。天山作為現代冰川最為發育的山系之一,分佈有10778條冰川,冰川面積13566.6平方公里,因此,天山也被譽為“中亞水塔”,是絲綢之路經濟帶中段的主要水源地和生態屏障。

近年來,由於氣候變化引起的天山冰川消融、及水系統變化對中亞乃至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都有著重要影響。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下,中科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陳亞寧研究團隊近年來對天山的冰川、積雪及水資源變化開展了系列研究。

研究結果顯示,在過去的半個多世紀,天山山區的氣溫上升速率明顯高於全球的平均增溫速率。氣候變暖對乾旱區(該區域水資源以冰川、積雪補給為主)河川徑流的影響日益加大,加劇了冰川、積雪和凍土等固態水體的消融,例如,天山中部地區的冬季積雪面積減少了6720平方公里。同時,全球變暖還導致山區降雪率降低,引起水資源補給方式和補給量的改變。

陳亞寧團隊通過野外實地調查和遙感數據分析發現,1989至2012年,天山西部哈薩克斯坦境內的卡拉套流域的冰川數量,也從243條減少到214條,冰川面積由142.8平方公里退縮到109.3平方公里,約有23.5%的冰川已經消失;而吉爾吉斯斯坦境內錫爾河流域典型冰川,在2011至2016年間,每年在以0.34至0.43米的速度在萎縮。

“預測結果顯示,在未來半個多世紀,天山山區的水資源儲量仍將繼續處於虧缺狀態”,研究人員分析,在中亞水塔不斷萎縮的背景下,科研人員一方面建議,提高人類自身應對水資源安全和極端水文事件的能力,構建應急洩水與供水系統,做到未雨綢繆;另一方面建議,要加強水資源的監控與管理,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