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中的天安門歷史往事,最恥辱的八國聯軍耀武揚威地閱兵
老照片中的天安門歷史往事,最恥辱的八國聯軍耀武揚威地閱兵
老照片中的天安門歷史往事,最恥辱的八國聯軍耀武揚威地閱兵
老照片中的天安門歷史往事,最恥辱的八國聯軍耀武揚威地閱兵
老照片中的天安門歷史往事,最恥辱的八國聯軍耀武揚威地閱兵
老照片中的天安門歷史往事,最恥辱的八國聯軍耀武揚威地閱兵
老照片中的天安門歷史往事,最恥辱的八國聯軍耀武揚威地閱兵
老照片中的天安門歷史往事,最恥辱的八國聯軍耀武揚威地閱兵
老照片中的天安門歷史往事,最恥辱的八國聯軍耀武揚威地閱兵
老照片
1/8 天安門作為封建時代“首善之區”的重要建築,歷朝歷代對它都有過描繪。這裡刊登的幾張老照片,有的反映了它在封建王朝末期的景象,一部分反映了天安門廣場後來的變遷。天安門原名承天門,建成於永樂十八年。當時領導北京宮殿營造工程的是泰寧侯陳珪、工部尚書宋禮和王通、柳升,建築師是石匠出身的陸祥、木匠出身的蒯祥、工藝師蔡信,工匠有瓦匠楊青、彩畫匠王順、胡良,還有大批未留下記載的勞動者。圖為天安門,攝於1900年。
2/8 上圖和本圖是清光緒二十六年即公元1900年,日本東京帝國大學工學博士伊東忠太、大學院工學士土屋純一、助手奧山恆五郎與照相師小川一真到中國拍攝、製作和刊行的,照片基本上保存了封建時期天安門一帶最後的歷史面貌。
3/8 天安門之前為大清門,其位置在現毛主席紀念堂基址上。這在圖版四、五中可領略到。大清門是一座單簷歇山頂的磚石結構建築,與明十三陵大紅門、清東西陵大紅門相同。大清門外至正陽門之間是一個正方形的廣場,四周用石欄杆圍繞,俗呼“棋盤街”,門外有下馬碑。大清門是真正的“國門”,其名稱隨朝代的更迭而變,在明代稱“大明門”,清代改“大清門”,民國時改“中華門”。圖為大清門前的小太監,攝於1909年。
4/8 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八國聯軍還由大清門出發,舉行穿越天安門、端門、午門和紫禁城的遊行閱兵,玩那種戰爭販子“觀兵於周疆”的鬼把戲,野蠻踐踏中國主權和人類文明。參加遊行的有俄國兵、日本兵各800名,美國兵、英屬印度兵各400名,法國兵、德國兵各200名,意大利兵和奧地利兵各60名,共2920名。圖中就是八國聯軍閱兵式。
5/8 大清門匾是石頭做的,字跡用青金石琢制,鑲嵌在石中。民國更換門名時,有人想把石匾拆下來掉個臉兒,把“大清門”三字翻到牆裡,把原先的背面放到外面,刻上“中華門”三字。及至將石匾拆下來,發現裡面竟是“大明門” 三字。原來清人早在二百多年前就使用了這種省工省料的高招兒,歷史也並不是可以反覆顛過來、倒過去。於是只好重新刻了一塊木匾,掛在簷下。圖為民國年間的中華門(即大清門),透過門洞可見廣場兩側的千步廊。
6/8 1949年8月,為迎接新中國開國大典,對天安門及中華門、長安左右門及廣場進行修繕。1950年展寬長安街,將金水橋前華表、石獅向後移6米,又由金水橋兩外側橋之內移到橋外。1958年5月,人民英雄紀念碑落成。8月,中央作出擴建天安門廣場的決定,將民國時建的圍牆和正陽門城牆盡行拆除。圖為擴建前的天安門廣場,迎面的門樓為中華門,於擴建時拆除。攝於1957年。
7/8 毛主席紀念堂位於大清門舊址上,1976年11月24日奠基,第二年9月9日落成。圖七反映的是20年前建築工地上繁忙而緊張的景象。李瑞環曾回憶當時設計施工,說在屋頂防水方面,參考了故宮宮殿瓦頂下鋪錫背的做法,在紀念堂屋頂上鋪設了一層焊接一體的鉛板,所以毛主席紀念堂從不漏水。圖為修建毛主席紀念堂施工現場。攝於1976年。
8/8 以上圖文選自《老照片》第一輯,作者姜舜源,原文章名《滄桑天安門》,山東畫報出版社1996年12月第1版。版權所有,侵權必究。
2017-06-16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