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復昊師:瓷器裡的那些款兒(中)

陶瓷 瓷器 陶器 文物 觀復博物館 觀復博物館 2017-08-29

中國古代在陶瓷上所落的款識,大致可以分為刻劃款、書寫款和印製款這三大類。在這三大類落款方法之中,又可以細分出更多不同形式的落款。雖千變萬化,但不離其宗。

觀復昊師:瓷器裡的那些款兒(中)

五代 定窯白釉“官”字款碗(刻劃款)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觀復昊師:瓷器裡的那些款兒(中)

清康熙 青花日日見喜紋碗 (書寫款) 觀復博物館藏

觀復昊師:瓷器裡的那些款兒(中)

元代 景德鎮窯卵白釉印花“太禧”銘雲龍紋盤 (印製款)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在這三類款識裡“刻劃款”出現的年代應該相對最早。在陶器上用硬物刻劃出痕跡的技術要求很低。燒製之前在溼軟的陶胎上,樹枝草棍隨便一劃就可以完成。就算是在燒製完成的硬胎上刻劃也不算什麼難事,完成的只是物理的變化。但是在陶器上書寫款識的難度相對就要大一些,起碼要等到有適合的顏料和類似毛筆一樣的工具出現之後才能達到。經過考古發掘的研究,人類早期燒造和使用的陶器都是單色的紅陶、灰陶等。複色的彩繪陶和彩陶直到新時期時代晚期才逐步出現。所以用另外一種顏料在陶器上用書寫的方式落款較之刻劃款的出現一定更晚。

觀復昊師:瓷器裡的那些款兒(中)

新石器時代中期 磁山文化紅陶罐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觀復昊師:瓷器裡的那些款兒(中)

新石器時代 馬家窯彩陶缽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雖然人類在陶器製作當中很早就使用了印製的方法,比如印製一些簡單的繩紋或者麻布紋作為裝飾。但利用印製的方法落款,起碼要等到人類有意識、有要求的大批量生產同一類陶器的時候才會出現。否則為幾件陶器專門製作一個落款的印章,在生產力低下的原始社會是根本不可能的。印製的目的就是利用工具複製,提高效率,保證一致性的同時節省人力。

另外印章的出現我們目前能夠看到的最早的實物就是商代的,珍藏在臺北故宮博物院。但是這兩枚印章由於缺乏出土資料的證明,年代尚有很大的爭議。目前普遍的認為印章的使用流行年代是在春秋戰國時期,這距離我們今天已經很近了。

觀復昊師:瓷器裡的那些款兒(中)

戰國 螭虺紋玉印 觀復博物館藏

中國的瓷器是在陶器的基礎之上一步步發展起來的,直至東漢、三國時期才逐漸成熟。早期的瓷器也像陶器一開始那樣,都只是單顏色的。要使用其它顏色的彩料在瓷器燒製之前落款,當時還是達到不了的。即使是用書寫的方式落款,也只能是等瓷器燒好後用墨汁拿筆去寫。不過這種方式很難長久的保存下來。

觀復昊師:瓷器裡的那些款兒(中)

三國 越窯青釉虎子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目前我國考古發現的帶有準確紀年款識的最早的一件瓷器,是一件越窯的青釉虎子。1955年出土於江蘇省南京市趙氏崗一座東吳時期的墓葬。如今被珍藏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還被列為了第三批禁止出國展覽的珍貴國寶之一。在這件虎子的器腹當年的工匠用利器刻了“赤烏十四年會稽上虞師袁宜作”十三字的銘文。“赤烏”是三國時期東吳大帝孫權的第四個年號,“赤烏十四年”準確的記錄這件虎子製作於公元251年,距今已有1766年。

至於在這件越窯虎子之前,究竟還出現沒出現過書寫款和印製款的瓷器,我們目前還沒有發現確鑿的實物證據,不得而知。目前我們只能認為,瓷器在最初落款的方法就是刻劃,在此之後才又慢慢的出現了書寫款和印製款。

下期就為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刻劃款的知識!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