畊雨窯 柴窯青花 群嬰鬥草圖 搖鈴尊 經典擺件 詳細點評介紹
畊雨窯 柴窯青花 群嬰鬥草圖 搖鈴尊 經典擺件 詳細點評介紹
畊雨窯 柴窯青花 群嬰鬥草圖 搖鈴尊 經典擺件 詳細點評介紹
畊雨窯 柴窯青花 群嬰鬥草圖 搖鈴尊 經典擺件 詳細點評介紹
畊雨窯 柴窯青花 群嬰鬥草圖 搖鈴尊 經典擺件 詳細點評介紹
畊雨窯 柴窯青花 群嬰鬥草圖 搖鈴尊 經典擺件 詳細點評介紹
畊雨窯 柴窯青花 群嬰鬥草圖 搖鈴尊 經典擺件 詳細點評介紹
畊雨窯 柴窯青花 群嬰鬥草圖 搖鈴尊 經典擺件 詳細點評介紹
畊雨窯 柴窯青花 群嬰鬥草圖 搖鈴尊 經典擺件 詳細點評介紹
畊雨窯 柴窯青花 群嬰鬥草圖 搖鈴尊 經典擺件 詳細點評介紹
畊雨窯
1/9 《群嬰鬥草圖》搖鈴尊 原作:清代,金廷標 圖繪臨水坡岸上青草繁茂,綠柳垂蔭,一群男嬰在湖石花叢間鬥草嬉戲。人物寫實,敷色明麗。兒童的體貌特徵與幼稚、頑皮的神態表現得尤其生動傳神。 鬥草是中國傳統的節令遊戲,即以花草相鬥論輸贏。其淵源當與古時人們五月五日的“踏百草”和“採百藥”有關。
2/9 “鬥草”一詞始見於唐,韓愕《歲華紀麗》:“端午,結廬蓄藥,鬥百草。”此後,端午鬥草的習俗在宮廷與民間一直流傳不息。鬥草主要有兩種方式:一曰文鬥,即以每人採得的花草作對,對答不上者負。一曰武鬥,即以每人採得的花草之莖相拉扯,莖斷者負。
3/9 一般文人雅士重文鬥,下層人民與兒童喜武鬥。此圖所繪即為兒童們武鬥時的場景。這是金廷標工筆細描畫的代表作之一
4/9 搖鈴尊 搖鈴尊因細頸小口,豐肩斂腹,形似搖鈴而得名。搖鈴尊為康熙時期官窯的新創造型,有青花、釉裡紅、釉下三彩等品種。搖鈴尊的造型,其口部微撇,頸部細長,肩部豐滿,線條力度感強,這在古代柴窯燒製的情況下,特別容易產生變形,故燒製成功的機率不高,搖鈴尊也就成了康熙年間的珍貴官窯品種。今日成瓷率也只是十有二成!
5/9 畊雨窯 柴窯青花 群嬰鬥草圖 搖鈴尊
6/9 畊雨窯 柴窯青花 群嬰鬥草圖 搖鈴尊
7/9 畊雨窯 柴窯青花 群嬰鬥草圖 搖鈴尊 底款
8/9 畊雨窯 名字來歷
9/9 畊雨窯
2017-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