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力爭見證海上絲路繁榮的長沙窯申報“世遺”

陶瓷 考古 文物 印度尼西亞 新華網 2017-05-21

新華網長沙5月18日電(記者段羨菊、劉良恆)隨著“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舉辦,見證過昔日中國國際貿易繁榮的“黑石號”沉船和長沙窯備受矚目。記者從16日舉行的“長沙銅官窯與‘一帶一路’”座談會上獲悉,湖南力爭將長沙窯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目前已經鋪開一定的前期基礎。

據考古研究,在唐至五代時期,長沙窯盛極一時。1998年,德國一家打撈公司在印尼勿里洞島附近的爪哇海域發現的一艘古代沉船。因靠近一塊黑色大礁岩,這艘古老沉船被稱為“黑石號”。這所沉船裝載有60000多件中國瓷器,其中50000多件被證實來自長沙窯。

長沙窯又稱長沙銅官窯,位於長沙城北郊,於1956年首次被發現,目前共發現龍窯遺址76處、採泥礦遺址24處及碼頭區、貨藏區、墓葬區等文物遺存面積約0.68平方千米。這座歷史豐碑的古窯遺址,歷經千年風雨,仍完整地保留在湘江之畔。

由於船上出水的長沙窯瓷碗中有唐代寶曆二年的年號,沉船年代被確認為9世紀上半葉。文史專家認為,“黑石號”是“海上陶瓷之路”的直接證據,證明早在唐代時中國和阿拉伯地區已經存在直接的海上陶瓷貿易。從出土文物看,長沙窯雖然地處內陸,但所創造的“釉下彩”技術先進,造型和裝飾極富特色,尤其將不少異域文化元素融入陶瓷設計中,因此頗受海外市場歡迎。專家將長沙比喻為唐代陶瓷生產的一個“世界工廠”。

1988年1月,長沙銅官窯遺址被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目前已建成譚家坡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在遺蹟館附近不遠的長沙窯博物館,也初定於今年建成開放。湖南省文物局局長陳遠平表示,這些保護工作為“申遺”打下了前期基礎。

據專家們介紹,申遺是國家行動,湖南將爭取國家支持,實現長沙窯“非遺”構想。長沙窯申報“非遺”的方式可以考慮聯手唐代其他名窯遺址,也可以聯手當年轉運出口長沙窯,一起構建國際貿易的揚州、寧波、廣州等地遺址。(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