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人冠事】蘭沃劉來林:退伍不褪色 創業無終點'

""【冠人冠事】蘭沃劉來林:退伍不褪色 創業無終點

1998年幹軸承加工,2003年建杏棚,2006年開店賣農資,2016年又建起油桃大棚,這是一名退伍軍人的創業軌跡。

他叫劉來林,冠縣蘭沃鄉田寨村一名普通農民,退伍20多年來,他憑著軍人敢拼敢闖敢打硬仗的本色,在創業致富的道路上,一步一個腳印,昂首前行,創業的腳步越走越穩健,創業的道路越走越寬闊。

"【冠人冠事】蘭沃劉來林:退伍不褪色 創業無終點

1998年幹軸承加工,2003年建杏棚,2006年開店賣農資,2016年又建起油桃大棚,這是一名退伍軍人的創業軌跡。

他叫劉來林,冠縣蘭沃鄉田寨村一名普通農民,退伍20多年來,他憑著軍人敢拼敢闖敢打硬仗的本色,在創業致富的道路上,一步一個腳印,昂首前行,創業的腳步越走越穩健,創業的道路越走越寬闊。

【冠人冠事】蘭沃劉來林:退伍不褪色 創業無終點

1990年,23歲的劉來林退伍回到家開始務農。但他並沒有滿足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經過幾年的考察,他把目光鎖定在市場比較成熟的軸承加工業。1998年,利用退伍軍人的貸款政策,劉來林籌集資金在自己的院裡幹起了軸承加工,上了四臺老式車床,也挖到了人生第一桶金,三年後,他在村頭租了四畝地,將廠子搬出了庭院,又上了8臺智能數控車床。

2014年,面對軸承行業的不景氣,劉來林做了一個重大決定——放棄軸承加工,轉行重新創業,這次他的目標是大棚油桃。

“本來村裡就有種桃的傳統,技術不成問題,再加上國家政策鼓勵農業結構調整,這個方向肯定錯不了。”劉來林說,“但是關鍵要有創新,有突破,和別人一樣就沒意思,用一句時髦的話就是,人無我有,人有我優。”

2016年,他在村裡承包了8畝地,建起油桃拱棚。與眾不同的是,他的棚是現代化鋼構框架大棚,不僅有自動化捲簾機,還安裝了全自動溫控系統與手機聯網,棚內斷電、高溫都會直接報警,溫度高了還能自動打開風口降溫,這種高科技大棚當時在全鄉是第一個。

"【冠人冠事】蘭沃劉來林:退伍不褪色 創業無終點

1998年幹軸承加工,2003年建杏棚,2006年開店賣農資,2016年又建起油桃大棚,這是一名退伍軍人的創業軌跡。

他叫劉來林,冠縣蘭沃鄉田寨村一名普通農民,退伍20多年來,他憑著軍人敢拼敢闖敢打硬仗的本色,在創業致富的道路上,一步一個腳印,昂首前行,創業的腳步越走越穩健,創業的道路越走越寬闊。

【冠人冠事】蘭沃劉來林:退伍不褪色 創業無終點

1990年,23歲的劉來林退伍回到家開始務農。但他並沒有滿足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經過幾年的考察,他把目光鎖定在市場比較成熟的軸承加工業。1998年,利用退伍軍人的貸款政策,劉來林籌集資金在自己的院裡幹起了軸承加工,上了四臺老式車床,也挖到了人生第一桶金,三年後,他在村頭租了四畝地,將廠子搬出了庭院,又上了8臺智能數控車床。

2014年,面對軸承行業的不景氣,劉來林做了一個重大決定——放棄軸承加工,轉行重新創業,這次他的目標是大棚油桃。

“本來村裡就有種桃的傳統,技術不成問題,再加上國家政策鼓勵農業結構調整,這個方向肯定錯不了。”劉來林說,“但是關鍵要有創新,有突破,和別人一樣就沒意思,用一句時髦的話就是,人無我有,人有我優。”

2016年,他在村裡承包了8畝地,建起油桃拱棚。與眾不同的是,他的棚是現代化鋼構框架大棚,不僅有自動化捲簾機,還安裝了全自動溫控系統與手機聯網,棚內斷電、高溫都會直接報警,溫度高了還能自動打開風口降溫,這種高科技大棚當時在全鄉是第一個。

【冠人冠事】蘭沃劉來林:退伍不褪色 創業無終點

【圖為劉來林查看溫控設備】

“發展農業離不開科技,科技就是效益。”劉來林說。

2017年春天,他的大棚油桃上市,當年就掙了9萬元。劉來林介紹說,“品種是目前市場上比較普遍的中油4號,上市比露地的早,市場需求高,價格也高,是露地桃的兩倍還多。”

但劉來林並就沒有就此滿足。“你看,這是我剛租的4畝地,棚很快就建好,今年就能種上樹扣上膜。”劉來林領著記者來到他的新棚旁邊告訴記者,“這次引進了新的品種中油19號,比其他棚桃早十天上市,油桃掛樹時間更長,市場行情更好。”

劉來林的成功,吸引了眾多村裡村外群眾的目光,前來參觀學習的人絡繹不絕,劉來林均是悉心指導介紹,棚體怎麼建設,肥料怎麼配,病蟲害怎麼治,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村民金學孟經過劉來林的指導,建設了一個七八畝的油桃拱棚,一年純收入10多萬元。而像金學孟這樣受益的群眾還有很多,在他的帶動下,目前,僅田寨村就發展起200多畝大棚油桃。

“創業需要琢磨,創業也沒止境。作為一名黨員,今後我還要從品種、技術上多下功夫,多蹚路,多試驗,在自己致富的同時,帶動更多群眾走上創業致富的道路。”劉來林這樣說。

"【冠人冠事】蘭沃劉來林:退伍不褪色 創業無終點

1998年幹軸承加工,2003年建杏棚,2006年開店賣農資,2016年又建起油桃大棚,這是一名退伍軍人的創業軌跡。

他叫劉來林,冠縣蘭沃鄉田寨村一名普通農民,退伍20多年來,他憑著軍人敢拼敢闖敢打硬仗的本色,在創業致富的道路上,一步一個腳印,昂首前行,創業的腳步越走越穩健,創業的道路越走越寬闊。

【冠人冠事】蘭沃劉來林:退伍不褪色 創業無終點

1990年,23歲的劉來林退伍回到家開始務農。但他並沒有滿足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經過幾年的考察,他把目光鎖定在市場比較成熟的軸承加工業。1998年,利用退伍軍人的貸款政策,劉來林籌集資金在自己的院裡幹起了軸承加工,上了四臺老式車床,也挖到了人生第一桶金,三年後,他在村頭租了四畝地,將廠子搬出了庭院,又上了8臺智能數控車床。

2014年,面對軸承行業的不景氣,劉來林做了一個重大決定——放棄軸承加工,轉行重新創業,這次他的目標是大棚油桃。

“本來村裡就有種桃的傳統,技術不成問題,再加上國家政策鼓勵農業結構調整,這個方向肯定錯不了。”劉來林說,“但是關鍵要有創新,有突破,和別人一樣就沒意思,用一句時髦的話就是,人無我有,人有我優。”

2016年,他在村裡承包了8畝地,建起油桃拱棚。與眾不同的是,他的棚是現代化鋼構框架大棚,不僅有自動化捲簾機,還安裝了全自動溫控系統與手機聯網,棚內斷電、高溫都會直接報警,溫度高了還能自動打開風口降溫,這種高科技大棚當時在全鄉是第一個。

【冠人冠事】蘭沃劉來林:退伍不褪色 創業無終點

【圖為劉來林查看溫控設備】

“發展農業離不開科技,科技就是效益。”劉來林說。

2017年春天,他的大棚油桃上市,當年就掙了9萬元。劉來林介紹說,“品種是目前市場上比較普遍的中油4號,上市比露地的早,市場需求高,價格也高,是露地桃的兩倍還多。”

但劉來林並就沒有就此滿足。“你看,這是我剛租的4畝地,棚很快就建好,今年就能種上樹扣上膜。”劉來林領著記者來到他的新棚旁邊告訴記者,“這次引進了新的品種中油19號,比其他棚桃早十天上市,油桃掛樹時間更長,市場行情更好。”

劉來林的成功,吸引了眾多村裡村外群眾的目光,前來參觀學習的人絡繹不絕,劉來林均是悉心指導介紹,棚體怎麼建設,肥料怎麼配,病蟲害怎麼治,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村民金學孟經過劉來林的指導,建設了一個七八畝的油桃拱棚,一年純收入10多萬元。而像金學孟這樣受益的群眾還有很多,在他的帶動下,目前,僅田寨村就發展起200多畝大棚油桃。

“創業需要琢磨,創業也沒止境。作為一名黨員,今後我還要從品種、技術上多下功夫,多蹚路,多試驗,在自己致富的同時,帶動更多群眾走上創業致富的道路。”劉來林這樣說。

【冠人冠事】蘭沃劉來林:退伍不褪色 創業無終點

投稿郵箱

[email protected]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