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血長津湖,志願軍凍傷見骨,女護士含淚為傷員截肢'

"

作者:熊爸

聲明:兵說原創,抄襲必究

1951年11月28日夜,在朝方北部的長津湖南下碣隅裡東側,一位連長帶著一隊衣衫單薄的志願軍士兵在一座靠近公路的山頭上緊急佈防,他們的目標是阻止美陸戰一師突圍。此時已是深冬,四處一片白皚皚,夜晚山頭的氣溫會驟降到零下30度左右。防守的士兵們在忍耐過整晚的嚴寒後,在白天還會遭遇世界上最強大的空地火力聯合進攻。在《抗美援朝戰爭史》中,對第二天發生在這個高地的記載大約有300字,其中最後一段,是“戰至上午10時,陣地上的彈藥已經打光了,人員只剩2名傷員。在此緊要關頭,連長抱起僅有的一個炸藥包,拉燃導火索,衝入敵群”。這位連長,就是志願軍特級戰鬥英雄楊根思,隸屬於志願軍9兵團20軍58師。楊根思的故事我們耳熟能詳,但他所在部隊的慘烈戰鬥經歷卻鮮為人知。

"

作者:熊爸

聲明:兵說原創,抄襲必究

1951年11月28日夜,在朝方北部的長津湖南下碣隅裡東側,一位連長帶著一隊衣衫單薄的志願軍士兵在一座靠近公路的山頭上緊急佈防,他們的目標是阻止美陸戰一師突圍。此時已是深冬,四處一片白皚皚,夜晚山頭的氣溫會驟降到零下30度左右。防守的士兵們在忍耐過整晚的嚴寒後,在白天還會遭遇世界上最強大的空地火力聯合進攻。在《抗美援朝戰爭史》中,對第二天發生在這個高地的記載大約有300字,其中最後一段,是“戰至上午10時,陣地上的彈藥已經打光了,人員只剩2名傷員。在此緊要關頭,連長抱起僅有的一個炸藥包,拉燃導火索,衝入敵群”。這位連長,就是志願軍特級戰鬥英雄楊根思,隸屬於志願軍9兵團20軍58師。楊根思的故事我們耳熟能詳,但他所在部隊的慘烈戰鬥經歷卻鮮為人知。

冰血長津湖,志願軍凍傷見骨,女護士含淚為傷員截肢

冰雪中被擊毀的美軍坦克

據戰史記載,20軍58師是長津湖最早投入戰鬥的部隊之一。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該部展開時很多官兵還穿著薄棉衣,隨身的食物彈藥也比較緊張,但並沒有影響該師官兵堅決投入戰鬥。從11月27日黃昏起,58師的志願軍官兵們在冰天雪地中從側後向陸戰一師集結點下碣隅裡發起攻擊,一夜之間從東、南、西三面包圍了下碣隅裡之敵。第二日白天,陸戰一師為了打破被分割包圍的狀態,以航空兵、坦克和炮兵猛烈的火力支援下,對58師陣地發起凶猛的反擊。入夜後,58師組織部隊在極寒條件下展開夜襲,官兵們突入美軍臨時機場,攻佔下碣隅裡以東之全部山地,予敵以大量殺傷,幾乎要將陸戰一師唯一的空中通道掐斷。但這場該師用上全部力量的攻擊最終在美軍照明彈和大量坦克反撲下功敗垂成。因傷亡巨大,該師於29日拂曉暫時撤出戰鬥。

而後,陸戰一師突圍南逃,58師剩餘力量繼續執行層層截擊任務。除了楊根思所犧牲的1071.1高地的戰鬥外,從下碣隅裡到水門橋再到黃草嶺一線,很多陣地都是激烈反覆爭奪後陣地官兵全部傷亡才丟失,到12月15日陸戰一師在美3師接應下終於逃出包圍圈,58師在極惡劣環境下持續戰鬥10余天。尤其是12月8日下午,整個58師將全師所有還能作戰的人員集中起來,編成4個連由師參謀長胡乾秀親自率領繼續阻擊美軍,卻不幸遭遇美軍機轟炸,胡乾秀壯烈犧牲。志願軍首位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犧牲的高級軍官就出自58師。

整個長津湖戰役,58師官兵經歷所難以想象的殘酷環境和激烈戰鬥,其傷亡之巨大令人淚目。關於那場冰天雪地中的戰鬥,本文不再贅述,只是借志願軍醫護人員的回憶,讓大家從側面瞭解一下那場戰役中志願軍官兵的付出和犧牲。

據記載,9兵團第19野戰醫院第三醫療隊在戰役打響後開赴大南里、大新裡和龍水洞地區執行搶救傷員的任務,而這裡的傷員是58師在下碣隅裡戰鬥後送來的傷員,有近千人之多。據醫療隊護士回憶,護士們這個小村莊,看到那麼多傷員衣衫單薄地擠在僅有的幾十戶人家家裡,甚至牛棚、地窖。許多傷員還是嚴重槍傷凍傷混合傷,有的傷員已經在冰雪中死去。醫護人員眼淚立刻就留下來了,很多女護士脫下自己的毛衣棉衣給傷員穿上。

"

作者:熊爸

聲明:兵說原創,抄襲必究

1951年11月28日夜,在朝方北部的長津湖南下碣隅裡東側,一位連長帶著一隊衣衫單薄的志願軍士兵在一座靠近公路的山頭上緊急佈防,他們的目標是阻止美陸戰一師突圍。此時已是深冬,四處一片白皚皚,夜晚山頭的氣溫會驟降到零下30度左右。防守的士兵們在忍耐過整晚的嚴寒後,在白天還會遭遇世界上最強大的空地火力聯合進攻。在《抗美援朝戰爭史》中,對第二天發生在這個高地的記載大約有300字,其中最後一段,是“戰至上午10時,陣地上的彈藥已經打光了,人員只剩2名傷員。在此緊要關頭,連長抱起僅有的一個炸藥包,拉燃導火索,衝入敵群”。這位連長,就是志願軍特級戰鬥英雄楊根思,隸屬於志願軍9兵團20軍58師。楊根思的故事我們耳熟能詳,但他所在部隊的慘烈戰鬥經歷卻鮮為人知。

冰血長津湖,志願軍凍傷見骨,女護士含淚為傷員截肢

冰雪中被擊毀的美軍坦克

據戰史記載,20軍58師是長津湖最早投入戰鬥的部隊之一。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該部展開時很多官兵還穿著薄棉衣,隨身的食物彈藥也比較緊張,但並沒有影響該師官兵堅決投入戰鬥。從11月27日黃昏起,58師的志願軍官兵們在冰天雪地中從側後向陸戰一師集結點下碣隅裡發起攻擊,一夜之間從東、南、西三面包圍了下碣隅裡之敵。第二日白天,陸戰一師為了打破被分割包圍的狀態,以航空兵、坦克和炮兵猛烈的火力支援下,對58師陣地發起凶猛的反擊。入夜後,58師組織部隊在極寒條件下展開夜襲,官兵們突入美軍臨時機場,攻佔下碣隅裡以東之全部山地,予敵以大量殺傷,幾乎要將陸戰一師唯一的空中通道掐斷。但這場該師用上全部力量的攻擊最終在美軍照明彈和大量坦克反撲下功敗垂成。因傷亡巨大,該師於29日拂曉暫時撤出戰鬥。

而後,陸戰一師突圍南逃,58師剩餘力量繼續執行層層截擊任務。除了楊根思所犧牲的1071.1高地的戰鬥外,從下碣隅裡到水門橋再到黃草嶺一線,很多陣地都是激烈反覆爭奪後陣地官兵全部傷亡才丟失,到12月15日陸戰一師在美3師接應下終於逃出包圍圈,58師在極惡劣環境下持續戰鬥10余天。尤其是12月8日下午,整個58師將全師所有還能作戰的人員集中起來,編成4個連由師參謀長胡乾秀親自率領繼續阻擊美軍,卻不幸遭遇美軍機轟炸,胡乾秀壯烈犧牲。志願軍首位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犧牲的高級軍官就出自58師。

整個長津湖戰役,58師官兵經歷所難以想象的殘酷環境和激烈戰鬥,其傷亡之巨大令人淚目。關於那場冰天雪地中的戰鬥,本文不再贅述,只是借志願軍醫護人員的回憶,讓大家從側面瞭解一下那場戰役中志願軍官兵的付出和犧牲。

據記載,9兵團第19野戰醫院第三醫療隊在戰役打響後開赴大南里、大新裡和龍水洞地區執行搶救傷員的任務,而這裡的傷員是58師在下碣隅裡戰鬥後送來的傷員,有近千人之多。據醫療隊護士回憶,護士們這個小村莊,看到那麼多傷員衣衫單薄地擠在僅有的幾十戶人家家裡,甚至牛棚、地窖。許多傷員還是嚴重槍傷凍傷混合傷,有的傷員已經在冰雪中死去。醫護人員眼淚立刻就留下來了,很多女護士脫下自己的毛衣棉衣給傷員穿上。

冰血長津湖,志願軍凍傷見骨,女護士含淚為傷員截肢

醫護人員在雪地為傷員作緊急包紮處理

很多傷員由於潛伏作戰,已經連續幾天沒有吃一頓熱飯飽飯了,有不少人因為傷病和飢餓而生命垂危,因此吃飯問題反而成了醫療隊需要最優先解決的問題。醫療隊把工作人員背的糧袋都送到伙房,將所有的高粱米悶成了幾鍋飯,全隊人員一齊行動,把煮好的米飯送到傷員跟前。“飢餓多日的傷員顧不上客氣了,各自大口大口地往嘴裡填,工作人員看著這種情景眼眶裡充滿了熱淚,一碗高粱米飯,就使傷員這般的滿足和感激!他們把醫療隊看成是自己的救星,堅信自己一定會康復重返前線。”而為保證傷員能夠吃飽飯,醫療隊人員自己都是以冰土豆充飢。

很多凍傷極為嚴重,軍醫甚至在教科書中都沒見過:有的傷員跺關節以下腳凍得發黑壞死,潰爛露出趾骨,有的傷員手凍壞死,破潰露出掌指骨,感染化膿,多伴高燒,往往只能進行截肢手術,很多女護士邊哭邊進行手術。葡萄糖、生理鹽水等輸液水全部凍成冰疙瘩,需要先烤火融化後才能使用。不要說消炎類藥品因為傷員眾多而嚴重缺乏,就連紗布繃帶也極為短缺,只能在換藥後收回髒繃帶,由護士們鑿開冰河浸泡清洗消毒後,重新使用。

"

作者:熊爸

聲明:兵說原創,抄襲必究

1951年11月28日夜,在朝方北部的長津湖南下碣隅裡東側,一位連長帶著一隊衣衫單薄的志願軍士兵在一座靠近公路的山頭上緊急佈防,他們的目標是阻止美陸戰一師突圍。此時已是深冬,四處一片白皚皚,夜晚山頭的氣溫會驟降到零下30度左右。防守的士兵們在忍耐過整晚的嚴寒後,在白天還會遭遇世界上最強大的空地火力聯合進攻。在《抗美援朝戰爭史》中,對第二天發生在這個高地的記載大約有300字,其中最後一段,是“戰至上午10時,陣地上的彈藥已經打光了,人員只剩2名傷員。在此緊要關頭,連長抱起僅有的一個炸藥包,拉燃導火索,衝入敵群”。這位連長,就是志願軍特級戰鬥英雄楊根思,隸屬於志願軍9兵團20軍58師。楊根思的故事我們耳熟能詳,但他所在部隊的慘烈戰鬥經歷卻鮮為人知。

冰血長津湖,志願軍凍傷見骨,女護士含淚為傷員截肢

冰雪中被擊毀的美軍坦克

據戰史記載,20軍58師是長津湖最早投入戰鬥的部隊之一。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該部展開時很多官兵還穿著薄棉衣,隨身的食物彈藥也比較緊張,但並沒有影響該師官兵堅決投入戰鬥。從11月27日黃昏起,58師的志願軍官兵們在冰天雪地中從側後向陸戰一師集結點下碣隅裡發起攻擊,一夜之間從東、南、西三面包圍了下碣隅裡之敵。第二日白天,陸戰一師為了打破被分割包圍的狀態,以航空兵、坦克和炮兵猛烈的火力支援下,對58師陣地發起凶猛的反擊。入夜後,58師組織部隊在極寒條件下展開夜襲,官兵們突入美軍臨時機場,攻佔下碣隅裡以東之全部山地,予敵以大量殺傷,幾乎要將陸戰一師唯一的空中通道掐斷。但這場該師用上全部力量的攻擊最終在美軍照明彈和大量坦克反撲下功敗垂成。因傷亡巨大,該師於29日拂曉暫時撤出戰鬥。

而後,陸戰一師突圍南逃,58師剩餘力量繼續執行層層截擊任務。除了楊根思所犧牲的1071.1高地的戰鬥外,從下碣隅裡到水門橋再到黃草嶺一線,很多陣地都是激烈反覆爭奪後陣地官兵全部傷亡才丟失,到12月15日陸戰一師在美3師接應下終於逃出包圍圈,58師在極惡劣環境下持續戰鬥10余天。尤其是12月8日下午,整個58師將全師所有還能作戰的人員集中起來,編成4個連由師參謀長胡乾秀親自率領繼續阻擊美軍,卻不幸遭遇美軍機轟炸,胡乾秀壯烈犧牲。志願軍首位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犧牲的高級軍官就出自58師。

整個長津湖戰役,58師官兵經歷所難以想象的殘酷環境和激烈戰鬥,其傷亡之巨大令人淚目。關於那場冰天雪地中的戰鬥,本文不再贅述,只是借志願軍醫護人員的回憶,讓大家從側面瞭解一下那場戰役中志願軍官兵的付出和犧牲。

據記載,9兵團第19野戰醫院第三醫療隊在戰役打響後開赴大南里、大新裡和龍水洞地區執行搶救傷員的任務,而這裡的傷員是58師在下碣隅裡戰鬥後送來的傷員,有近千人之多。據醫療隊護士回憶,護士們這個小村莊,看到那麼多傷員衣衫單薄地擠在僅有的幾十戶人家家裡,甚至牛棚、地窖。許多傷員還是嚴重槍傷凍傷混合傷,有的傷員已經在冰雪中死去。醫護人員眼淚立刻就留下來了,很多女護士脫下自己的毛衣棉衣給傷員穿上。

冰血長津湖,志願軍凍傷見骨,女護士含淚為傷員截肢

醫護人員在雪地為傷員作緊急包紮處理

很多傷員由於潛伏作戰,已經連續幾天沒有吃一頓熱飯飽飯了,有不少人因為傷病和飢餓而生命垂危,因此吃飯問題反而成了醫療隊需要最優先解決的問題。醫療隊把工作人員背的糧袋都送到伙房,將所有的高粱米悶成了幾鍋飯,全隊人員一齊行動,把煮好的米飯送到傷員跟前。“飢餓多日的傷員顧不上客氣了,各自大口大口地往嘴裡填,工作人員看著這種情景眼眶裡充滿了熱淚,一碗高粱米飯,就使傷員這般的滿足和感激!他們把醫療隊看成是自己的救星,堅信自己一定會康復重返前線。”而為保證傷員能夠吃飽飯,醫療隊人員自己都是以冰土豆充飢。

很多凍傷極為嚴重,軍醫甚至在教科書中都沒見過:有的傷員跺關節以下腳凍得發黑壞死,潰爛露出趾骨,有的傷員手凍壞死,破潰露出掌指骨,感染化膿,多伴高燒,往往只能進行截肢手術,很多女護士邊哭邊進行手術。葡萄糖、生理鹽水等輸液水全部凍成冰疙瘩,需要先烤火融化後才能使用。不要說消炎類藥品因為傷員眾多而嚴重缺乏,就連紗布繃帶也極為短缺,只能在換藥後收回髒繃帶,由護士們鑿開冰河浸泡清洗消毒後,重新使用。

冰血長津湖,志願軍凍傷見骨,女護士含淚為傷員截肢

醫護人員盡了自己所能盡的最大努力,儘管每天還是有官兵因傷病犧牲,但絕大部分傷員得以存活下來。最危重的傷員雙足四級凍傷、肩胛部槍傷,合併敗血症,經過醫護人員努力搶救治療,硬是從鬼門關繞了回來。很多志願軍傷員在戰場上受傷沒有留下一滴眼淚,反而在年輕的女護士為其包紮換藥、接大小便,甚至在轟炸時下意識用身體掩護時流下了眼淚。這其實不奇怪,只有在這支軍隊,士兵們才能在如此艱難的環境中奮勇作戰;也只有在這支軍隊,醫療人員才會無怨無悔做這樣的事情。

"

作者:熊爸

聲明:兵說原創,抄襲必究

1951年11月28日夜,在朝方北部的長津湖南下碣隅裡東側,一位連長帶著一隊衣衫單薄的志願軍士兵在一座靠近公路的山頭上緊急佈防,他們的目標是阻止美陸戰一師突圍。此時已是深冬,四處一片白皚皚,夜晚山頭的氣溫會驟降到零下30度左右。防守的士兵們在忍耐過整晚的嚴寒後,在白天還會遭遇世界上最強大的空地火力聯合進攻。在《抗美援朝戰爭史》中,對第二天發生在這個高地的記載大約有300字,其中最後一段,是“戰至上午10時,陣地上的彈藥已經打光了,人員只剩2名傷員。在此緊要關頭,連長抱起僅有的一個炸藥包,拉燃導火索,衝入敵群”。這位連長,就是志願軍特級戰鬥英雄楊根思,隸屬於志願軍9兵團20軍58師。楊根思的故事我們耳熟能詳,但他所在部隊的慘烈戰鬥經歷卻鮮為人知。

冰血長津湖,志願軍凍傷見骨,女護士含淚為傷員截肢

冰雪中被擊毀的美軍坦克

據戰史記載,20軍58師是長津湖最早投入戰鬥的部隊之一。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該部展開時很多官兵還穿著薄棉衣,隨身的食物彈藥也比較緊張,但並沒有影響該師官兵堅決投入戰鬥。從11月27日黃昏起,58師的志願軍官兵們在冰天雪地中從側後向陸戰一師集結點下碣隅裡發起攻擊,一夜之間從東、南、西三面包圍了下碣隅裡之敵。第二日白天,陸戰一師為了打破被分割包圍的狀態,以航空兵、坦克和炮兵猛烈的火力支援下,對58師陣地發起凶猛的反擊。入夜後,58師組織部隊在極寒條件下展開夜襲,官兵們突入美軍臨時機場,攻佔下碣隅裡以東之全部山地,予敵以大量殺傷,幾乎要將陸戰一師唯一的空中通道掐斷。但這場該師用上全部力量的攻擊最終在美軍照明彈和大量坦克反撲下功敗垂成。因傷亡巨大,該師於29日拂曉暫時撤出戰鬥。

而後,陸戰一師突圍南逃,58師剩餘力量繼續執行層層截擊任務。除了楊根思所犧牲的1071.1高地的戰鬥外,從下碣隅裡到水門橋再到黃草嶺一線,很多陣地都是激烈反覆爭奪後陣地官兵全部傷亡才丟失,到12月15日陸戰一師在美3師接應下終於逃出包圍圈,58師在極惡劣環境下持續戰鬥10余天。尤其是12月8日下午,整個58師將全師所有還能作戰的人員集中起來,編成4個連由師參謀長胡乾秀親自率領繼續阻擊美軍,卻不幸遭遇美軍機轟炸,胡乾秀壯烈犧牲。志願軍首位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犧牲的高級軍官就出自58師。

整個長津湖戰役,58師官兵經歷所難以想象的殘酷環境和激烈戰鬥,其傷亡之巨大令人淚目。關於那場冰天雪地中的戰鬥,本文不再贅述,只是借志願軍醫護人員的回憶,讓大家從側面瞭解一下那場戰役中志願軍官兵的付出和犧牲。

據記載,9兵團第19野戰醫院第三醫療隊在戰役打響後開赴大南里、大新裡和龍水洞地區執行搶救傷員的任務,而這裡的傷員是58師在下碣隅裡戰鬥後送來的傷員,有近千人之多。據醫療隊護士回憶,護士們這個小村莊,看到那麼多傷員衣衫單薄地擠在僅有的幾十戶人家家裡,甚至牛棚、地窖。許多傷員還是嚴重槍傷凍傷混合傷,有的傷員已經在冰雪中死去。醫護人員眼淚立刻就留下來了,很多女護士脫下自己的毛衣棉衣給傷員穿上。

冰血長津湖,志願軍凍傷見骨,女護士含淚為傷員截肢

醫護人員在雪地為傷員作緊急包紮處理

很多傷員由於潛伏作戰,已經連續幾天沒有吃一頓熱飯飽飯了,有不少人因為傷病和飢餓而生命垂危,因此吃飯問題反而成了醫療隊需要最優先解決的問題。醫療隊把工作人員背的糧袋都送到伙房,將所有的高粱米悶成了幾鍋飯,全隊人員一齊行動,把煮好的米飯送到傷員跟前。“飢餓多日的傷員顧不上客氣了,各自大口大口地往嘴裡填,工作人員看著這種情景眼眶裡充滿了熱淚,一碗高粱米飯,就使傷員這般的滿足和感激!他們把醫療隊看成是自己的救星,堅信自己一定會康復重返前線。”而為保證傷員能夠吃飽飯,醫療隊人員自己都是以冰土豆充飢。

很多凍傷極為嚴重,軍醫甚至在教科書中都沒見過:有的傷員跺關節以下腳凍得發黑壞死,潰爛露出趾骨,有的傷員手凍壞死,破潰露出掌指骨,感染化膿,多伴高燒,往往只能進行截肢手術,很多女護士邊哭邊進行手術。葡萄糖、生理鹽水等輸液水全部凍成冰疙瘩,需要先烤火融化後才能使用。不要說消炎類藥品因為傷員眾多而嚴重缺乏,就連紗布繃帶也極為短缺,只能在換藥後收回髒繃帶,由護士們鑿開冰河浸泡清洗消毒後,重新使用。

冰血長津湖,志願軍凍傷見骨,女護士含淚為傷員截肢

醫護人員盡了自己所能盡的最大努力,儘管每天還是有官兵因傷病犧牲,但絕大部分傷員得以存活下來。最危重的傷員雙足四級凍傷、肩胛部槍傷,合併敗血症,經過醫護人員努力搶救治療,硬是從鬼門關繞了回來。很多志願軍傷員在戰場上受傷沒有留下一滴眼淚,反而在年輕的女護士為其包紮換藥、接大小便,甚至在轟炸時下意識用身體掩護時流下了眼淚。這其實不奇怪,只有在這支軍隊,士兵們才能在如此艱難的環境中奮勇作戰;也只有在這支軍隊,醫療人員才會無怨無悔做這樣的事情。

冰血長津湖,志願軍凍傷見骨,女護士含淚為傷員截肢

不久後,隨著前方送來繳獲的美軍雞蛋粉和後方緊急運來的藥品、棉被等物資,傷員的死亡率開始明顯下降。據該野戰醫療隊工作報告,長津湖戰役中共收治傷員不到千人,約佔到戰役9兵團總傷員人數的三十分之一,長津湖戰役之傷亡巨大可見一斑。該醫療隊收治傷員中,除少數醫治無效犧牲外,經治癒歸隊的有338人,其餘600餘名傷員全部後送國內醫院治療。

這場用血肉長城抗擊鋼鐵洪流的經典戰役與白衣天使們的豐功偉績,都應永遠銘記在我們心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