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代戰神開國皇帝 因玩物喪志亡國“死時不穿蟒袍反穿戲服”'

"

(說歷史的女人——第882期)“小品”一詞本是佛家用語,最早出現於晉代,直到明萬曆三十九年,王納諫編成《蘇長公小品》,才最早將“小品”納入文學範疇。小品又稱情景劇,作為一種舞臺文藝表演形式而大火特火,還是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因而湧現出趙本山、陳佩斯等優秀的小品表演藝術家而深受觀眾喜愛。但是有一個問題,歷史上第一個小品出現在哪朝哪代?表演者是誰?現在就給大家解開這個謎底,原來中國第一部小品的表演者不但是一代戰神、開國皇帝,還頗有藝術細胞,表演風格獨特,堪稱現代小品開山鼻祖,他究竟是誰?皇帝和小品八竿子也打不著啊?欲知詳情,本回分解。

此人便是五代時期後唐的開國皇帝李存勖,既然是皇帝出身,那就對他的藝術造詣暫且不提,先說說他的文治武功。

"

(說歷史的女人——第882期)“小品”一詞本是佛家用語,最早出現於晉代,直到明萬曆三十九年,王納諫編成《蘇長公小品》,才最早將“小品”納入文學範疇。小品又稱情景劇,作為一種舞臺文藝表演形式而大火特火,還是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因而湧現出趙本山、陳佩斯等優秀的小品表演藝術家而深受觀眾喜愛。但是有一個問題,歷史上第一個小品出現在哪朝哪代?表演者是誰?現在就給大家解開這個謎底,原來中國第一部小品的表演者不但是一代戰神、開國皇帝,還頗有藝術細胞,表演風格獨特,堪稱現代小品開山鼻祖,他究竟是誰?皇帝和小品八竿子也打不著啊?欲知詳情,本回分解。

此人便是五代時期後唐的開國皇帝李存勖,既然是皇帝出身,那就對他的藝術造詣暫且不提,先說說他的文治武功。

他是一代戰神開國皇帝 因玩物喪志亡國“死時不穿蟒袍反穿戲服”

李存勖(885年-926年),小字亞子,沙陀人,晉王李克用庶子,從小膂力過人、武藝精湛,又熟讀《春秋》,可謂文武全才,深受李克用喜愛。

908年,晉王李克用病重,臨終之前,交給李存勖三支箭,要他替父報三仇:一是消滅世仇朱溫建立的後梁國,二是剷平劉仁恭的燕政權,三是擊敗契丹國。

李克用死後,二十四歲的李存勖繼任河東節度使,襲封晉王。他不忘父親臨終“三矢”之託,下令把那三枝箭供於宗廟,以後每次出兵作戰,他都把這三枝箭讓人揹著,走在隊伍的前面,等到凱旋歸來,再供回宗廟。

李存勖沒有辜負父親重託,趙州一戰,李存勖膽識過人,採取聲東擊西、避實擊虛的策略,僅以幾百人打敗朱溫5萬大軍。後又經幾次大戰,把朱溫的數十萬大軍打得落花流水,朱溫元氣大傷,羞愧而死,李存勖終於替父報了一箭之仇。

接著,李存勖又力克河朔三鎮,攻破幽州,活捉劉仁恭和他的兒子劉守光,替父報了二箭之仇 。

公元922年,契丹皇帝耶律阿保機派兵南下犯境,李存勖親帥5000銳士,大破契丹兵,生擒契丹王子,終於替父報了三箭之仇 。

李存勖作戰非常勇敢,謀略過人。他帶兵有一個與歷史上任何一名統帥都不同的地方,那就是作戰前,除了擊鼓鳴號以壯軍威之外,還別出心裁地號令全軍齊唱軍歌,而且軍歌都是由李存勖自己譜曲填詞,稱為御製軍歌。您想想,動輒幾萬、幾十萬人齊唱軍歌,勢若轟雷,再加上鼓號齊鳴,足以令己軍熱血噴張,而讓敵軍聞之喪膽,首先在士氣上壓倒了敵人,這也是李存勖的河東兵所向披靡的原因之一。

"

(說歷史的女人——第882期)“小品”一詞本是佛家用語,最早出現於晉代,直到明萬曆三十九年,王納諫編成《蘇長公小品》,才最早將“小品”納入文學範疇。小品又稱情景劇,作為一種舞臺文藝表演形式而大火特火,還是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因而湧現出趙本山、陳佩斯等優秀的小品表演藝術家而深受觀眾喜愛。但是有一個問題,歷史上第一個小品出現在哪朝哪代?表演者是誰?現在就給大家解開這個謎底,原來中國第一部小品的表演者不但是一代戰神、開國皇帝,還頗有藝術細胞,表演風格獨特,堪稱現代小品開山鼻祖,他究竟是誰?皇帝和小品八竿子也打不著啊?欲知詳情,本回分解。

此人便是五代時期後唐的開國皇帝李存勖,既然是皇帝出身,那就對他的藝術造詣暫且不提,先說說他的文治武功。

他是一代戰神開國皇帝 因玩物喪志亡國“死時不穿蟒袍反穿戲服”

李存勖(885年-926年),小字亞子,沙陀人,晉王李克用庶子,從小膂力過人、武藝精湛,又熟讀《春秋》,可謂文武全才,深受李克用喜愛。

908年,晉王李克用病重,臨終之前,交給李存勖三支箭,要他替父報三仇:一是消滅世仇朱溫建立的後梁國,二是剷平劉仁恭的燕政權,三是擊敗契丹國。

李克用死後,二十四歲的李存勖繼任河東節度使,襲封晉王。他不忘父親臨終“三矢”之託,下令把那三枝箭供於宗廟,以後每次出兵作戰,他都把這三枝箭讓人揹著,走在隊伍的前面,等到凱旋歸來,再供回宗廟。

李存勖沒有辜負父親重託,趙州一戰,李存勖膽識過人,採取聲東擊西、避實擊虛的策略,僅以幾百人打敗朱溫5萬大軍。後又經幾次大戰,把朱溫的數十萬大軍打得落花流水,朱溫元氣大傷,羞愧而死,李存勖終於替父報了一箭之仇。

接著,李存勖又力克河朔三鎮,攻破幽州,活捉劉仁恭和他的兒子劉守光,替父報了二箭之仇 。

公元922年,契丹皇帝耶律阿保機派兵南下犯境,李存勖親帥5000銳士,大破契丹兵,生擒契丹王子,終於替父報了三箭之仇 。

李存勖作戰非常勇敢,謀略過人。他帶兵有一個與歷史上任何一名統帥都不同的地方,那就是作戰前,除了擊鼓鳴號以壯軍威之外,還別出心裁地號令全軍齊唱軍歌,而且軍歌都是由李存勖自己譜曲填詞,稱為御製軍歌。您想想,動輒幾萬、幾十萬人齊唱軍歌,勢若轟雷,再加上鼓號齊鳴,足以令己軍熱血噴張,而讓敵軍聞之喪膽,首先在士氣上壓倒了敵人,這也是李存勖的河東兵所向披靡的原因之一。

他是一代戰神開國皇帝 因玩物喪志亡國“死時不穿蟒袍反穿戲服”

“三矢”之仇已報,李克用遺留李存勖的那三支箭,從此永奉朝堂,再無請出。李存勖也於923年在魏州稱帝,史稱“後唐”。當上皇帝之後,雖然還沒有馬放南山、刀槍入庫的太平光景,但李存勖也該享享清福了,便開始把自己的業餘愛好搬將出來,大玩而特玩了,什麼愛好呢?那就是現代人所說的“表演藝術”,古代稱做“優伶之技”

所謂“優伶”,說白了,就是戲子。咱們這位後唐開國皇帝李存勖先生偏偏好的就是這一口,早在稱帝之前,便已經養了一大幫伶人隨軍娛樂。當了皇帝之後,玩的就更甚了,不但自己塗抹裝扮,親自上臺出演不說,還給自己起了個藝名“李天下”。

有一次上臺演出,李存勖對著臺上全體演員連喊兩聲“李天下來也”!由於大家都化了妝,一個伶人沒有認出他是皇帝,便衝上前去扇了李存勖一記耳光,李存勖問為什麼打他,伶人理直氣壯地說:“‘李’(理)天下的只有皇帝一人,你一個小小伶人竟敢冒天下之大不韙,打你還是輕的!”李存勖聞之大喜,不僅沒有責罰 ,反而予以賞賜,從此“李天下”的藝名不但聞名天下,還名垂青史了。

李存勖豢養伶人,除了供其娛樂外,還有另外兩個用途,一是間諜,二是奪權。奪誰的權?藩鎮的!先說說伶人“間諜”之用途。

李存勖不傻,雖然自己當了皇帝,但是朝野未穩,藩鎮覬覦皇位者、朝內大臣們結黨營私者大有人在,如何得到朝廷內外第一手情報?李存勖自有妙招,他派出心腹伶人,以“巡迴演出”為由,四處打探情報,老百姓都說些什麼?大臣們都議論什麼?巡演當地對朝廷評價如何等等,都成了伶人們向皇帝私人彙報的材料。

伶人受到皇帝寵幸,可以自由出入宮中和皇帝稱兄道弟、不分戲裡戲外地打打鬧鬧,隨意侮辱戲弄朝臣,群臣們敢怒而不敢言。有的朝官和藩鎮為了求他們在皇帝面前美言幾句,還爭著送禮巴結他們,更使得伶人們有恃無恐,甚至向皇帝所要官職。而皇帝還真給他們大官做,皇帝自有皇帝的目的,那就是趁機削藩。

歷代開國皇帝都害怕那些手握重兵的藩鎮們做大,但是他們各有各的妙招,比如趙匡胤玩陰招“杯酒釋兵權”,朱元璋直接來硬的“弒殺功臣”等。而咱們這位“李天下”用了另外一招,那就是給伶人進官加爵,讓那些戰功卓著的將軍們靠邊站,或把伶人安插在藩鎮充作監軍,他們恃寵爭權,干預軍政,凌慢將帥,使得各藩鎮皆憤怒不已。伶人們還奉命到全國各地挑選美女充實後宮,曾有一次性掠走青年婦女三千人之例,連皇城軍營兵士的家屬也難以倖免。

李存勖對伶人極為寵信,早在稱帝之前,便曾因任用伶人楊婆兒為刺史,雖然楊婆兒貽誤戰事但未受任何責罰。而接下來的這位伶人就更厲害了,竟能一句話說動皇帝連封兩名刺史,可見其在李存勖心中的地位有多重。

這位伶人名叫周匝,在後唐建國之前的胡柳陂之戰中被樑軍俘虜,因樑國的兩名伶人陳俊、儲德源對他百般保護而免於一死,周匝感激涕零,便對二人許願:等我返回唐營,見了唐皇后,一定討給你倆刺史做做。後唐滅樑後,周匝回到李存勖身邊,竟然真的要求皇帝授陳俊儲德源二人為刺史,以報答二人對他的救命之恩。您猜怎麼這?皇帝會答應嗎?

李存勖還真就答應了,雖然受到郭崇韜等人的極力勸阻,但最終還是任命陳俊二人為刺史,原因竟然是作為皇帝“言而無信愧見周匝”。而當時,親軍中很多百戰將士都沒得到刺史之職,李存勖輕易許給敵國伶人如此高官,本身就以為伶人可信,而決不能把兵權交給真正帶兵的人。他的這番削藩伎倆,傷了太多與他征戰多年的將士的心,也為將來的死於叛亂埋下了伏筆。

行文至此,各位看官可能心急了,怎麼還沒到現代小品開山鼻祖章節呢?別急,馬上到,不過關於這個話題,還得先從李存勖的寶貝老婆說起,所謂藝術源於生活、高於生活,此言不虛,因為那場李存勖自編自導自演的超級小品的素材,就來源於李存勖的奇葩皇后劉玉孃的奇葩經歷

"

(說歷史的女人——第882期)“小品”一詞本是佛家用語,最早出現於晉代,直到明萬曆三十九年,王納諫編成《蘇長公小品》,才最早將“小品”納入文學範疇。小品又稱情景劇,作為一種舞臺文藝表演形式而大火特火,還是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因而湧現出趙本山、陳佩斯等優秀的小品表演藝術家而深受觀眾喜愛。但是有一個問題,歷史上第一個小品出現在哪朝哪代?表演者是誰?現在就給大家解開這個謎底,原來中國第一部小品的表演者不但是一代戰神、開國皇帝,還頗有藝術細胞,表演風格獨特,堪稱現代小品開山鼻祖,他究竟是誰?皇帝和小品八竿子也打不著啊?欲知詳情,本回分解。

此人便是五代時期後唐的開國皇帝李存勖,既然是皇帝出身,那就對他的藝術造詣暫且不提,先說說他的文治武功。

他是一代戰神開國皇帝 因玩物喪志亡國“死時不穿蟒袍反穿戲服”

李存勖(885年-926年),小字亞子,沙陀人,晉王李克用庶子,從小膂力過人、武藝精湛,又熟讀《春秋》,可謂文武全才,深受李克用喜愛。

908年,晉王李克用病重,臨終之前,交給李存勖三支箭,要他替父報三仇:一是消滅世仇朱溫建立的後梁國,二是剷平劉仁恭的燕政權,三是擊敗契丹國。

李克用死後,二十四歲的李存勖繼任河東節度使,襲封晉王。他不忘父親臨終“三矢”之託,下令把那三枝箭供於宗廟,以後每次出兵作戰,他都把這三枝箭讓人揹著,走在隊伍的前面,等到凱旋歸來,再供回宗廟。

李存勖沒有辜負父親重託,趙州一戰,李存勖膽識過人,採取聲東擊西、避實擊虛的策略,僅以幾百人打敗朱溫5萬大軍。後又經幾次大戰,把朱溫的數十萬大軍打得落花流水,朱溫元氣大傷,羞愧而死,李存勖終於替父報了一箭之仇。

接著,李存勖又力克河朔三鎮,攻破幽州,活捉劉仁恭和他的兒子劉守光,替父報了二箭之仇 。

公元922年,契丹皇帝耶律阿保機派兵南下犯境,李存勖親帥5000銳士,大破契丹兵,生擒契丹王子,終於替父報了三箭之仇 。

李存勖作戰非常勇敢,謀略過人。他帶兵有一個與歷史上任何一名統帥都不同的地方,那就是作戰前,除了擊鼓鳴號以壯軍威之外,還別出心裁地號令全軍齊唱軍歌,而且軍歌都是由李存勖自己譜曲填詞,稱為御製軍歌。您想想,動輒幾萬、幾十萬人齊唱軍歌,勢若轟雷,再加上鼓號齊鳴,足以令己軍熱血噴張,而讓敵軍聞之喪膽,首先在士氣上壓倒了敵人,這也是李存勖的河東兵所向披靡的原因之一。

他是一代戰神開國皇帝 因玩物喪志亡國“死時不穿蟒袍反穿戲服”

“三矢”之仇已報,李克用遺留李存勖的那三支箭,從此永奉朝堂,再無請出。李存勖也於923年在魏州稱帝,史稱“後唐”。當上皇帝之後,雖然還沒有馬放南山、刀槍入庫的太平光景,但李存勖也該享享清福了,便開始把自己的業餘愛好搬將出來,大玩而特玩了,什麼愛好呢?那就是現代人所說的“表演藝術”,古代稱做“優伶之技”

所謂“優伶”,說白了,就是戲子。咱們這位後唐開國皇帝李存勖先生偏偏好的就是這一口,早在稱帝之前,便已經養了一大幫伶人隨軍娛樂。當了皇帝之後,玩的就更甚了,不但自己塗抹裝扮,親自上臺出演不說,還給自己起了個藝名“李天下”。

有一次上臺演出,李存勖對著臺上全體演員連喊兩聲“李天下來也”!由於大家都化了妝,一個伶人沒有認出他是皇帝,便衝上前去扇了李存勖一記耳光,李存勖問為什麼打他,伶人理直氣壯地說:“‘李’(理)天下的只有皇帝一人,你一個小小伶人竟敢冒天下之大不韙,打你還是輕的!”李存勖聞之大喜,不僅沒有責罰 ,反而予以賞賜,從此“李天下”的藝名不但聞名天下,還名垂青史了。

李存勖豢養伶人,除了供其娛樂外,還有另外兩個用途,一是間諜,二是奪權。奪誰的權?藩鎮的!先說說伶人“間諜”之用途。

李存勖不傻,雖然自己當了皇帝,但是朝野未穩,藩鎮覬覦皇位者、朝內大臣們結黨營私者大有人在,如何得到朝廷內外第一手情報?李存勖自有妙招,他派出心腹伶人,以“巡迴演出”為由,四處打探情報,老百姓都說些什麼?大臣們都議論什麼?巡演當地對朝廷評價如何等等,都成了伶人們向皇帝私人彙報的材料。

伶人受到皇帝寵幸,可以自由出入宮中和皇帝稱兄道弟、不分戲裡戲外地打打鬧鬧,隨意侮辱戲弄朝臣,群臣們敢怒而不敢言。有的朝官和藩鎮為了求他們在皇帝面前美言幾句,還爭著送禮巴結他們,更使得伶人們有恃無恐,甚至向皇帝所要官職。而皇帝還真給他們大官做,皇帝自有皇帝的目的,那就是趁機削藩。

歷代開國皇帝都害怕那些手握重兵的藩鎮們做大,但是他們各有各的妙招,比如趙匡胤玩陰招“杯酒釋兵權”,朱元璋直接來硬的“弒殺功臣”等。而咱們這位“李天下”用了另外一招,那就是給伶人進官加爵,讓那些戰功卓著的將軍們靠邊站,或把伶人安插在藩鎮充作監軍,他們恃寵爭權,干預軍政,凌慢將帥,使得各藩鎮皆憤怒不已。伶人們還奉命到全國各地挑選美女充實後宮,曾有一次性掠走青年婦女三千人之例,連皇城軍營兵士的家屬也難以倖免。

李存勖對伶人極為寵信,早在稱帝之前,便曾因任用伶人楊婆兒為刺史,雖然楊婆兒貽誤戰事但未受任何責罰。而接下來的這位伶人就更厲害了,竟能一句話說動皇帝連封兩名刺史,可見其在李存勖心中的地位有多重。

這位伶人名叫周匝,在後唐建國之前的胡柳陂之戰中被樑軍俘虜,因樑國的兩名伶人陳俊、儲德源對他百般保護而免於一死,周匝感激涕零,便對二人許願:等我返回唐營,見了唐皇后,一定討給你倆刺史做做。後唐滅樑後,周匝回到李存勖身邊,竟然真的要求皇帝授陳俊儲德源二人為刺史,以報答二人對他的救命之恩。您猜怎麼這?皇帝會答應嗎?

李存勖還真就答應了,雖然受到郭崇韜等人的極力勸阻,但最終還是任命陳俊二人為刺史,原因竟然是作為皇帝“言而無信愧見周匝”。而當時,親軍中很多百戰將士都沒得到刺史之職,李存勖輕易許給敵國伶人如此高官,本身就以為伶人可信,而決不能把兵權交給真正帶兵的人。他的這番削藩伎倆,傷了太多與他征戰多年的將士的心,也為將來的死於叛亂埋下了伏筆。

行文至此,各位看官可能心急了,怎麼還沒到現代小品開山鼻祖章節呢?別急,馬上到,不過關於這個話題,還得先從李存勖的寶貝老婆說起,所謂藝術源於生活、高於生活,此言不虛,因為那場李存勖自編自導自演的超級小品的素材,就來源於李存勖的奇葩皇后劉玉孃的奇葩經歷

他是一代戰神開國皇帝 因玩物喪志亡國“死時不穿蟒袍反穿戲服”

李存勖在位期間整天忙於“優伶之技”,大權盡皆交給皇后,皇后所發佈的誥令與皇帝詔敕具有同樣效力。

但是,劉玉娘小時候生活卻十分艱苦,甚至淪落到沿街乞討的地步。後幾經周折,爬上皇后寶座。可能也是當初苦慣了,依然保持“勤儉持家的優良傳統”,吝嗇到了極點、貪婪到了極點,甚至皇宮配給的生活用品、柴米油鹽等物,都要太監拿出宮外變賣,還美其名曰“宮中之物”,以此高價出售。她還暗示官員對其行賄,每次都是大手筆,她的小金庫不說富可敵國也差不多。

作為一國國母,攢點私房錢倒也無妨,但是一旦國家有難,百官盡行捐贈之時,總該拔幾根毛意思意思吧?可她偏偏又是個鐵公雞。

926年,國內饑荒,洛陽府庫空竭,禁軍軍士都發不出軍糧。親族家眷只能以野菜充飢,以致凍餓而死者無數,很多軍士甚至被迫典賣妻兒。軍中怨聲載道,流言四起,形勢非常嚴峻,很容易促成譁變。在這種情況下,宰相率百官上表,請李存勖開內庫賑災。李存勖應允,但劉氏卻死活不肯出錢,竟然將自己的梳妝用具、兩口銀盆,以及三個年幼的皇子送到宰相面前,稱宮中只剩這些,讓他們拿去賣了以籌軍餉。丞相怎敢賣掉皇子以充軍費?這不是耍潑嗎?可這位劉皇后耍潑的地方還遠不止於此,這次的潑耍的可是青史留名,直接誕生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小品,且看下文。

話說這位劉皇后少時悽苦,父親劉老漢是江湖遊醫,因為戰亂,父女倆家境淪落、沿街乞討。後來戰亂加劇,父女失散。劉玉娘姿質不錯,被納入晉王府,後因美貌出眾,做了貞簡太后的婢女,最終爬上了至高無上的皇后寶座。

劉老漢得知女兒當了皇后,便跑來認親。誰知劉玉娘怕父親出身低賤,影響自己的皇后地位,便指著劉老漢說:“妾父死於亂兵,是時環屍而哭。妾固無父,是何田舍翁詐偽及此!” 《北夢瑣言·卷十八》

劉老漢以為自己太蒼老,女兒認不出來了。於是便把女兒小時候的事一點一滴講給她聽。想以此喚起劉玉孃的記憶。哪知劉玉娘責怪劉老漢在皇室面前揭自己的短,侮辱自己的出身,竟然性起,命令左右將劉老漢處以笞刑之後,哄了出去。

在場的李存勖當然明白是怎麼一回事,劉玉娘不認生父的行為,促使這位藝術細胞爆棚的開國皇帝突發靈感,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喜劇小品由此誕生:他身背草藥袋子。讓兒子李繼岌戴一頂破草帽,李存勖在前面走,兒子在後面跟著,學著劉老漢和劉玉娘當年流浪乞討的樣子,讓李繼岌學劉老漢大喊:“劉衙推(遊醫)尋訪女兒來了”。

劉玉娘在午睡中驚醒,見丈夫兒子如此戲弄自己,氣得把兒子痛打了頓屁股板子。“帝自負蓍囊藥篋,令繼岌相隨,以後父劉叟以醫卜為業也。後方晝眠,及造其臥內,自稱劉叟訪女,後大恚,笞繼岌。” 《北夢瑣言·卷十八》

【結語】中國歷史上出現過很多奇葩皇帝,有當和尚的、有餓死的、有被親兵誤殺的、有當木匠的,現在又出了這麼個伶官天子、戲子皇帝。雖然李存勖跨馬徵殺,打下後唐大好山河,但玩物喪志,重用伶人擾亂朝綱,終於926年四月激發興教門之變而被殺,死後伶人們把樂器、戲服蓋在他身上一併火化,死時不穿蟒袍反穿戲服,也算是一代君王、文藝青年最好的葬禮吧

歷史上的奇葩皇后也不少,但連生身之父都不相認的,恐怕也只有李存勖那位沒正形的劉皇后了。兵變之後,劉玉娘帶著大量珠寶逃走,本想著落髮為尼便能獨匿其身,攢了一輩子的財寶總有消費出去的時候,不想還是被叛軍搜出,這個不認生父、貪財吝嗇的女人,最終的下場可想而知。

(文/說歷史的女人·張問)

參考資料:《新五代史》、《北夢瑣言》等。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