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堡城之戰-哥舒翰率大唐朝軍隊慘勝,鐵刃城對決,吐蕃一戰成名

唐朝 哥舒翰 唐軍 宋朝 長亭晚茶葉 長亭晚茶葉 2017-09-08

一,河湟要塞

自北魏開始,河西、隴右之地已經是中國最富裕的地區,此地不僅可以種植莊稼,還適合牧馬放羊,真正的塞北江南,有“天下稱富庶者無如隴右” 之稱。隋朝,吐蕃開始崛起,不斷侵擾河湟之地,於是,大業五年(公元609年)隋煬帝,派兵在日月山以東15公里,藥水河邊300米高的絕壁方臺上構築;此城三面險絕,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扼守此處,吐蕃難以東進,對此要塞,史料記載為“石堡城”

石堡城之戰-哥舒翰率大唐朝軍隊慘勝,鐵刃城對決,吐蕃一戰成名

石堡城當年的石刻

石堡城地勢險要,極難攻取,松贊干布統一吐蕃後,於公元638年開始,多次進攻石堡城,均告失敗,隨著文成公主和親,雙方進入短暫的和平,隨著松贊干布去世,噶爾東贊為執政大相,吐蕃又開始不斷進攻河湟地區;

石堡城之戰-哥舒翰率大唐朝軍隊慘勝,鐵刃城對決,吐蕃一戰成名

石堡城所在的山脊

二,兵家必爭

659年,唐高宗顯慶四年,唐軍名將蘇定方,打敗大相噶爾東贊,收復烏海;

667年,噶爾東贊再攻吐谷渾,蘇定方再敗之,並追至吐蕃國都邏些(拉薩),火燒了布達拉宮後撤退;

公元670年因唐高宗開始遠征高句麗長達4年時間,名將蘇定方已經去世,吐蕃趁機進佔吐谷渾,連同安西四鎮(安西都護府統龜茲、于闐、焉耆、疏勒四個軍鎮)之地,均為吐蕃所據,670年四月,唐軍薛仁貴反攻但在大非川敗給吐蕃,九月唐軍姜恪再出徵,也無功而返,

石堡城要塞,孤立無援,自此淪陷,為吐蕃長期佔據達60年;

729年,唐朝對吐蕃發起反攻,

開元十七年(七二九)三月,瓜州都督張守珪,沙州刺史賈師順合擊吐蕃大同軍,大破之。

開元十七年三月,朔方節度使、信安王“李禕”同時發動遠程奇襲,攻佔石堡城;

。自是河、隴諸軍得以遊弈自如,拓地千餘里。玄宗聞之大悅,更名石堡城曰“振武軍”。

730年,吐蕃因敗,求和親,娶金成公主,並與唐立碑以日月山劃定邊界,唐朝與吐蕃進入了短暫的和平!

741年,開元二十九年(741年)12月28日,吐蕃突襲,重佔此城,河西、隴右節度使蓋嘉運,因此獲疏於防務之罪被罷官。

吐蕃得手後,如獲至寶,擴建要塞,儲備大量糧食清水和擂木,滾石,稱之為“鐵刃之城”!

745年天寶四年,隴右節度使皇甫惟明率領唐軍強攻不下,吐蕃援軍趕到,副將褚詡戰死,唐軍大敗退兵;從此吐蕃軍牢牢掌握此要塞,不斷縱兵掠奪河湟牛馬和莊稼,唐軍屢攻不克;

石堡城之戰-哥舒翰率大唐朝軍隊慘勝,鐵刃城對決,吐蕃一戰成名

吐蕃擴建鐵刃城之想象圖

746年,唐玄宗調其養子-王忠嗣”經略河湟,對抗吐蕃;

王忠嗣一改前任皇甫惟明的貪功求勝,不惜血本的打法

,先利用各族互市,以高價購好馬,“諸蕃聞之,競來求市”,使得番馬弱,而唐馬強;

再突然調集朔方、河東兩鎮戰馬共計九千匹,裝備隴右部隊,集中優勢兵力多次在青海,積石對吐蕃的搶糧部隊打小規模殲滅戰;

提拔隴右將領哥舒翰(,突厥人,突騎施哥舒部落首領的後裔),建“神威城”與“應龍城”等碉堡,以無數小城堡互為犄角,改變了唐軍之前在荒漠無城可守的囧態(這種發展先進裝備,以人為本,體恤士官的治軍思路在歷史上非常難得,堪比戰國李牧),唐軍以此為基礎,屢次與吐蕃戰於烏海,均獲全勝。

短短2年時間,河湟局勢大大改變,明顯有利於唐朝,西北四鎮部隊越打越精銳,實力相當於整個大唐的一半;王忠嗣經營河湟的戰略思維,堪稱教科書級別!(假設王忠嗣在安祿山根本不敢反,此為後話)

石堡城之戰-哥舒翰率大唐朝軍隊慘勝,鐵刃城對決,吐蕃一戰成名

唐玄宗第一猛將--王忠嗣

三,好大喜功

唐玄宗此時對局面過於樂觀,政治上好大喜功,對開疆擴土,迫不及待的想攻下石堡,而王忠嗣認為硬攻將得不償失,請求暫緩,等待戰機;玄宗因此不高興;

748年,將軍董延光,揣摩上意,自告奮勇,率軍進攻石堡,不克。回朝卻諉過於王忠嗣“緩師不援”;

根據《舊唐書》記載:玄宗方事石堡城,詔問以攻取之略,忠嗣奏雲:“石堡險固,吐蕃舉國而守之。若頓兵堅城之下,必死者數萬,然後事可圖也。臣恐所得不如所失,請休兵秣馬,觀釁而取之,計之上者。”玄宗因不快。李林甫尤忌忠嗣,日求其過。六載,會董延光獻策請下石堡城,詔忠嗣分兵應接之。忠嗣僶俯而從,延光不悅。河西兵馬使李光弼危之,遽而入告。將及於庭,忠嗣曰:“李將軍有何事乎?”光弼進而言曰:“請議軍。”忠嗣曰:“何也?”對曰:“曏者大夫以士卒為心,有拒董延光之色,雖曰受詔,實奪其謀。何者?大夫以數萬眾付之,而不懸重賞,則何以賈三軍之勇乎?大夫財帛盈庫,何惜數萬段之賞以杜其讒口乎!彼如不捷,歸罪於大夫矣。”忠嗣曰:“李將軍,忠嗣計已決矣。平生始望,豈及貴乎?今爭一城,得之未制於敵,不得之未害於國,忠嗣豈以數萬人之命易一官哉?假如明主見責,豈失一金吾羽林將軍,歸朝宿衛乎!其次,豈失一黔中上佐乎?此所甘心也。雖然,公實愛我。”光弼謝曰:“曏者恐累大夫,敢以衷告。大夫能行古人之事,非光弼所及也。”遂趨而出。及延光過期不克,訴忠嗣緩師,故師出無功。

玄宗更加遷怒王忠嗣;

作為玄宗朝的“”第一牛將“,王忠嗣,累積戰功,一人兼河西、隴右、朔方、河東四鎮節度使,按唐朝軍制,出將有功將入朝拜相(見北魏宇文泰所創府兵制),因此長期深為李林甫所忌,見王忠嗣失寵,趁機誣陷其“欲奉太子”,將其下獄;哥舒翰聞訊,求見玄宗,以身家性命力保,玄宗不聽起身回宮,哥舒翰一路追趕,“”言詞慷慨,聲淚俱下”,當場感動玄宗,於是改貶其為漢陽太守,但第2年於749年離奇暴死,年僅45歲;

天寶八年(749年)唐玄宗委任哥舒翰接替王忠嗣,並命其強攻石堡城

石堡城之戰-哥舒翰率大唐朝軍隊慘勝,鐵刃城對決,吐蕃一戰成名

《舊唐書列傳第五十四》“八載,以朔方、河東群牧十萬眾委翰總統攻石堡城。”

《新唐書列傳第六十》“天寶八載,詔翰以朔方、河東群牧兵十萬攻吐蕃石堡城。”

兩史書說法一致,都是投入大約十萬兵力;

《資治通鑑:卷二百一十六》:“上命隴右節度使哥舒翰帥隴右、河西及突厥阿布思兵,益以朔方、河東兵,凡六萬三千,攻吐蕃石堡城。”

而吐蕃的《西藏王臣記》、《新紅史》《白史》等藏方史料對此戰卻毫無記載,只記載了蘇定方火燒拉薩的事件,吐蕃人寫史不留時間,流傳至今的文獻也少,也可能此戰記錄丟失;

張麻子覺得宋朝的資治通鑑記載的6.3萬,可能說的是直接參戰人員,沒有計算後勤力量;

雙方兵力對比懸殊,至少達到1:634:

唐軍6.3萬, 主帥: 哥舒翰

吐蕃0.04萬,守將: 悉諾羅

石堡城之戰-哥舒翰率大唐朝軍隊慘勝,鐵刃城對決,吐蕃一戰成名

吐蕃武士壁畫

雙方人員戰力對比卻並非大多數人認為的唐朝更強,估計吐蕃統一後,曾襲佔印度和西域,掌握冷鍛兵器的製作工藝,歷史有,吐蕃大量出口鎧甲給白衣大食(阿拉伯帝國)的記錄:

石堡城之戰-哥舒翰率大唐朝軍隊慘勝,鐵刃城對決,吐蕃一戰成名

吐蕃騎兵壁畫

不僅騎兵,步兵均有重甲,連軍犬藏獒也有鎧甲,可見吐蕃人在鐵器鍛造方面造詣極高。宋朝的神臂弓就是藏人李宏發明的,所謂的“西夏連環甲”也是吐蕃人制作的冷鍛札甲,宋遼金國可能也是通過吐蕃,後來才掌握了冷鍛技術。

石堡城之戰-哥舒翰率大唐朝軍隊慘勝,鐵刃城對決,吐蕃一戰成名

吐蕃軍犬甲冑

而且吐蕃兵士由於長期信仰苯教的關係,非常勇敢,逢戰必死,不救傷兵;將帥至士兵都有各自的整套裝備,可謂佈署嚴謹,甲仗整肅,據史料“受王之記牌、盾牌、帶劍套、平箭、弓弦、柄、石囊、石簧、箭袋”說明吐蕃當時士兵武備驚人。吐蕃軍制,兵民一體,以5為基數(贊普致書唐主曰:若不許嫁公主,當親提五萬兵,奪爾唐國,殺爾,奪取公主”也可印證)與敵對陣,通常5人為一小隊,前隊衝鋒在前,後隊傷者不救,直至前隊全部戰死,後隊踏血而,如此恐怖的戰法,與之交戰過的(突厥,大唐,阿拉伯)敵軍無不震撼,有這樣強悍的軍隊,因此吐蕃當時實際控制的面積極大;

石堡城之戰-哥舒翰率大唐朝軍隊慘勝,鐵刃城對決,吐蕃一戰成名

雖然吐蕃守軍只有400人,石堡城(鐵刃城)守將“鐵刃悉諾羅” 由於有過多次被唐軍突襲的經驗,因此小小的石堡城內外設計了:壕溝,陷阱,礌石,弓弩,毒箭......

城中還裝備了反攻城的: 烏朵、拋樓、飛梯、鵝車、木驢等器械;

(拋石兜在藏語中被稱作“烏朵”,原為單兵武器,是將石子借繩子旋轉形成的巨大離心力飛出,在五、六十米之內能擊中目標。吐蕃軍隊在戰爭中經常使用烏朵,馬上拋石更是吐蕃騎兵奇特的攻擊手段,命中率準,殺傷力強,且石丸隨地可取,使蕃軍戰鬥力持續不衰。石堡戰中,烏朵使用機械化,成為威力巨大的拋石機,殺傷力驚人)

可以說冷兵器的唐代,幾乎能用到的所有防禦措施,估計吐蕃人都準備充分了;

一戰成名

石堡城戰役於:天寶八年(749年)六月打響;數萬唐軍在哥舒翰的指揮下,開始艱苦的攻堅,首先他們到達城邊壕溝時,就遇到是如雨的毒箭,好不容易用盾擋住,才填平了壕溝,工程兵剛要架設雲梯,又被拋石機亂轟,死了一大片;

唐軍屍首相連,卻無法接近外城,經過日夜不停的7天苦攻,先鋒官高秀巖、張守瑜帶隊終於殺進內城,攀爬唯一的山道,吐蕃人又滾下礌石,一批又一批士兵陣亡;這時離10日之期僅有3天,眼看吐蕃援軍就要到了,哥舒翰急紅了眼,要殺高秀巖、張守瑜,2人懇求寬限3天,若到期不克,甘心伏罪。於是唐軍在外城繼續架設拋樓、飛梯,不斷向守軍射箭,但由於是仰攻,收效甚微,夜裡敢死隊終於將道路打通,大軍將吐蕃守軍圍困在山頂的碉堡內,吐蕃士兵連續作戰10日筋疲力盡,弓箭和飛石都用光了,最後全部被俘虜;

石堡城之戰-哥舒翰率大唐朝軍隊慘勝,鐵刃城對決,吐蕃一戰成名

吐蕃武士壁畫

此戰結果,吐蕃有四百人被俘,其中包括大將鐵刃悉諾羅,而唐軍損失了5萬精銳,石堡城這個河湟要塞再次回到了唐軍手中

舊唐書記載:“。。。。死亡過半”,那就是損失5萬人;《新唐書 列傳第五十八》記載:“。。。。翰引兵攻石堡,拔之。死亡略盡!

結論:此戰雖勝,但唐朝西北軍的精銳家底卻基本打光;直接導致“河西、隴右、朔方、河東"四鎮要塞 都同事缺乏人手而吐蕃的主力毫髮未損, 全唐詩的民謠“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帶刀。吐蕃總殺卻,更築兩重壕。”證明此戰之後,唐軍對吐蕃,戰略上已經轉入了被動防禦,王忠嗣苦心經營多年的大好格局從此轉變,證實了他當初的判斷-“所得不如所失!”,

歷史有時候是很相似的,當年波斯大流士在溫泉關-5萬大軍對決斯巴達300勇士,結果自己損失了1萬精銳,波斯自此走向敗亡,而玄宗強攻石堡,損失了國內最強的6萬精銳,唐朝不得不啟用更多的胡人將領,為後來的安史之亂埋下了伏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