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唐太宗徵遼東高麗,宰相房玄齡留守京城”事件中看君臣博弈

唐朝 房玄齡 唐太宗 中國古代史 秦嶺深山隱士 2017-04-28

從“唐太宗徵遼東高麗,宰相房玄齡留守京城”事件中看君臣博弈

貞觀之治,各國使者來唐交流

房玄齡出生於官宦之家,早在李淵太原起事,李世民攻打長安時,他就於渭北投靠了李世民。房玄齡屢從秦王出征,參謀劃策,每平定一地,別人爭著求錢財寶物,他卻為秦王收羅人才。他是玄武門之變的主要策劃者之一,幫助李世民謀得帝王之位,居功之偉。太宗論功行賞,將房玄齡、長孫無忌、杜如晦、尉遲敬德、侯君集五人列為一等功。房玄齡被委以宰相之職,治理國家時,盡心竭力,加之他明達吏事,法令寬平,任人惟賢,不分卑賤,人們都稱他為良相。

從“唐太宗徵遼東高麗,宰相房玄齡留守京城”事件中看君臣博弈

房玄齡

房玄齡任宰相二十多年,常常深自卑損,不敢炫人傲物。貞觀十八年(公元644年),唐太宗李世民親征遼東高麗,命房玄齡留守京城。太宗臨行前,將朝中大事均交給房玄齡辦理,凡事無須請示,直接處理。

一日,房玄齡處理公務,忽聞有人前來告狀。他當即傳告狀之人上堂,只見此人態度傲慢、有侍無恐,問狀告何人?此人說:“告的就是你房玄齡謀反。”如果狀告他人,玄齡肯定會依法判案處理,可狀告的人是自己,而且可是大逆不道的謀反罪,此事非同小可。房玄齡當即立斷,用專車護送此人連同狀子到唐太宗親征的隊伍中,由皇上親自審理。唐太宗當著眾位大臣,親自審理。當告狀之人聲稱要告的人是宰相房玄齡時,太宗二話沒說,直接讓士卒將此人拉出去砍了。事後,敕書一封,責怪房玄齡如此小事都不敢擔當,以後,所有事務,自已處置就是了。

從“唐太宗徵遼東高麗,宰相房玄齡留守京城”事件中看君臣博弈

唐太宗李世民

此事件出自於《隋唐嘉話》一段真實的歷史故事,而其背後一定有著非同尋常的祕密。

“玄武門事變”是一場弒兄屠侄、囚父逼宮的血腥政變,是秦王李世民主動的、蓄謀已久的奪權行為。李世民靠卑劣手段奪取了政權,對周圍的所有人也心存戒備,他常常以包括託夢、占卜等各種形式打壓可能對自己有威脅的人。一些人至死都不明白自己為什麼會死。唐太宗深知徵高麗之難,陏煬帝楊廣曾三次徵高麗而以失敗告終,可見徵高麗絕非短期內可以實現。唐太宗親征高麗,朝內事務一定得交給一個絕對放心的人,思前想後,唯房玄齡能擔此重任。可唐太宗依然得試探一下,所以,此事件由太宗導演的一場鬧劇,只是結果出人意料。

理由是:房玄齡為人正直,勤於國政,是人人稱讚的良相。說他謀反的人,肯定是沒有證據,滿紙胡言;狀告事件偏偏發生在唐太宗離開京城,朝中事務由房玄齡處理的時間段上,狀告人明知誣陷,卻還理直氣壯,從他的態度上,明確地顯示出其後臺絕非一般;如果此人真的認為房玄齡謀反,告狀也應該在唐太宗東征之前,這樣,既能保證告狀必贏,又能為皇上東征前除去心腹之患。

對於房玄齡來說,處理這樣一個棘手案件,無論結果如何,都會將自己執於險境。如果判告狀的人誣陷,定他有罪,會讓人產生打擊報復、殺人滅口的嫌疑;判告狀之人勝訴,只能說明自己有罪。雖然手持尚方寶劍,對於牽扯到自己身上的事,房玄齡還是將球踢給了唐太宗。

將此人送交皇上處理之前,房玄齡已經想到了結果,敢把狀告自己謀反的人直接交給皇上處理的人,其忠心可想而知,會有反心嗎?這就是房玄齡,不愧為一代名相。

處理這一案件,唐太宗也是贏家。既顯示出自己的英明決斷,又讓眾臣子更加忠於朝廷、安心做公務。

貞觀之治,君臣和睦相處,國家安定太平,百姓安居樂業,創造出了中國歷史上一個空前盛世。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