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盛世最耀眼的將星,王忠嗣的生死抉擇,原本不該這麼難'

"

作為大唐開元盛世時期最耀眼的將星,王忠嗣的過早去世,引得我們這些後世之人唏噓不已,更是不斷的有人站出來,語氣堅定的表示,若不是他的英年早逝,借安祿山一百個膽子也不敢起兵造反。

王忠嗣死於公元749年,大唐玄宗天寶八年,年僅四十五歲,正是作為名將,經驗,體能都在巔峰的時間段,本該作出更大的功績,讓他的生命戛然而止的誘因,無疑就是那極富爭議的“石堡城”爭奪戰。

"

作為大唐開元盛世時期最耀眼的將星,王忠嗣的過早去世,引得我們這些後世之人唏噓不已,更是不斷的有人站出來,語氣堅定的表示,若不是他的英年早逝,借安祿山一百個膽子也不敢起兵造反。

王忠嗣死於公元749年,大唐玄宗天寶八年,年僅四十五歲,正是作為名將,經驗,體能都在巔峰的時間段,本該作出更大的功績,讓他的生命戛然而止的誘因,無疑就是那極富爭議的“石堡城”爭奪戰。

大唐盛世最耀眼的將星,王忠嗣的生死抉擇,原本不該這麼難

可是,難道就沒有更好的,兩頭兼顧的作戰方案了麼?

應該是有的,也可能這樣的方案正是王忠嗣原本就要實行的計劃,只是他這人太過剛直,不太善於表達,如果他能早一點把自己的全盤謀劃說出來,也許他在朝中的對頭,李林甫之流,就沒那麼容易中傷他了。

我們先來看看,這件事的整個過程。

大唐天寶五年,王忠嗣身兼“河東”,“朔方”,“隴右”,“河西”四鎮節度使,手握雄兵二十七萬餘,這算是破了大唐開國以來的先例了,兵威權勢一時大的驚人。

後來的安祿山,掌控三鎮節度使,十八萬大軍在握,就一直被滿朝官員狂噴,覺得不安全。

"

作為大唐開元盛世時期最耀眼的將星,王忠嗣的過早去世,引得我們這些後世之人唏噓不已,更是不斷的有人站出來,語氣堅定的表示,若不是他的英年早逝,借安祿山一百個膽子也不敢起兵造反。

王忠嗣死於公元749年,大唐玄宗天寶八年,年僅四十五歲,正是作為名將,經驗,體能都在巔峰的時間段,本該作出更大的功績,讓他的生命戛然而止的誘因,無疑就是那極富爭議的“石堡城”爭奪戰。

大唐盛世最耀眼的將星,王忠嗣的生死抉擇,原本不該這麼難

可是,難道就沒有更好的,兩頭兼顧的作戰方案了麼?

應該是有的,也可能這樣的方案正是王忠嗣原本就要實行的計劃,只是他這人太過剛直,不太善於表達,如果他能早一點把自己的全盤謀劃說出來,也許他在朝中的對頭,李林甫之流,就沒那麼容易中傷他了。

我們先來看看,這件事的整個過程。

大唐天寶五年,王忠嗣身兼“河東”,“朔方”,“隴右”,“河西”四鎮節度使,手握雄兵二十七萬餘,這算是破了大唐開國以來的先例了,兵威權勢一時大的驚人。

後來的安祿山,掌控三鎮節度使,十八萬大軍在握,就一直被滿朝官員狂噴,覺得不安全。

大唐盛世最耀眼的將星,王忠嗣的生死抉擇,原本不該這麼難

更何況,王忠嗣這時處身,就在大唐京畿之側,所控地方,正對長安形成三面合圍之勢,那威脅,比安祿山大到不知哪裡去了。

唐玄宗能做出這樣的安排,一方面是因為王忠嗣的出身,他打九歲起就入宮,在皇宮內長大,玄宗對他的信任,遠非旁人可比,另一方面,也是大唐與吐蕃的“石堡城”之爭,這時已然進入白熱化,雙方都是殺紅了眼,大唐屢次功敗垂成,玄宗這也是表明了態度,要不計代價,根絕此患,一定要拿下石堡城。

石堡城為什麼這麼重要,請看下圖,

"

作為大唐開元盛世時期最耀眼的將星,王忠嗣的過早去世,引得我們這些後世之人唏噓不已,更是不斷的有人站出來,語氣堅定的表示,若不是他的英年早逝,借安祿山一百個膽子也不敢起兵造反。

王忠嗣死於公元749年,大唐玄宗天寶八年,年僅四十五歲,正是作為名將,經驗,體能都在巔峰的時間段,本該作出更大的功績,讓他的生命戛然而止的誘因,無疑就是那極富爭議的“石堡城”爭奪戰。

大唐盛世最耀眼的將星,王忠嗣的生死抉擇,原本不該這麼難

可是,難道就沒有更好的,兩頭兼顧的作戰方案了麼?

應該是有的,也可能這樣的方案正是王忠嗣原本就要實行的計劃,只是他這人太過剛直,不太善於表達,如果他能早一點把自己的全盤謀劃說出來,也許他在朝中的對頭,李林甫之流,就沒那麼容易中傷他了。

我們先來看看,這件事的整個過程。

大唐天寶五年,王忠嗣身兼“河東”,“朔方”,“隴右”,“河西”四鎮節度使,手握雄兵二十七萬餘,這算是破了大唐開國以來的先例了,兵威權勢一時大的驚人。

後來的安祿山,掌控三鎮節度使,十八萬大軍在握,就一直被滿朝官員狂噴,覺得不安全。

大唐盛世最耀眼的將星,王忠嗣的生死抉擇,原本不該這麼難

更何況,王忠嗣這時處身,就在大唐京畿之側,所控地方,正對長安形成三面合圍之勢,那威脅,比安祿山大到不知哪裡去了。

唐玄宗能做出這樣的安排,一方面是因為王忠嗣的出身,他打九歲起就入宮,在皇宮內長大,玄宗對他的信任,遠非旁人可比,另一方面,也是大唐與吐蕃的“石堡城”之爭,這時已然進入白熱化,雙方都是殺紅了眼,大唐屢次功敗垂成,玄宗這也是表明了態度,要不計代價,根絕此患,一定要拿下石堡城。

石堡城為什麼這麼重要,請看下圖,

大唐盛世最耀眼的將星,王忠嗣的生死抉擇,原本不該這麼難

圖中左邊黑色叉標所在,就是石堡城的位置。

大唐控制的河西走廊與吐蕃之間,被崇山峻嶺阻隔,少數能供行走的通道,就是圖上所示,穿越兩國邊界的河流所經區域,所形成的河谷地形,其中最適合大軍通行,同時最接近河西走廊東部出口,威脅大唐富庶核心區域的通道,就是石堡城所在區域。

肩負唐玄宗的殷切期望,王忠嗣上任後,著實打了幾場漂亮的殲滅戰,唐玄宗派人嘉獎,同時詢問他可有具體針對石堡城的作戰計劃。

唐玄宗會這麼問,那就是有點急了,這不是廢話麼,讓他王忠嗣領四鎮節度使,不就是要讓他解決這個事的麼。

那麼王忠嗣是如何應答的呢?

他說,石堡城地勢險絕,更有吐蕃完全不計代價的,以傾國之力來守,若要強攻,只怕傷亡損失會很大,不如等待時機,一舉解決。

這樣的回答,唐玄宗肯定不滿意,卻也不好說什麼,確實王忠嗣剛剛領軍幾經大戰,士卒疲累。

"

作為大唐開元盛世時期最耀眼的將星,王忠嗣的過早去世,引得我們這些後世之人唏噓不已,更是不斷的有人站出來,語氣堅定的表示,若不是他的英年早逝,借安祿山一百個膽子也不敢起兵造反。

王忠嗣死於公元749年,大唐玄宗天寶八年,年僅四十五歲,正是作為名將,經驗,體能都在巔峰的時間段,本該作出更大的功績,讓他的生命戛然而止的誘因,無疑就是那極富爭議的“石堡城”爭奪戰。

大唐盛世最耀眼的將星,王忠嗣的生死抉擇,原本不該這麼難

可是,難道就沒有更好的,兩頭兼顧的作戰方案了麼?

應該是有的,也可能這樣的方案正是王忠嗣原本就要實行的計劃,只是他這人太過剛直,不太善於表達,如果他能早一點把自己的全盤謀劃說出來,也許他在朝中的對頭,李林甫之流,就沒那麼容易中傷他了。

我們先來看看,這件事的整個過程。

大唐天寶五年,王忠嗣身兼“河東”,“朔方”,“隴右”,“河西”四鎮節度使,手握雄兵二十七萬餘,這算是破了大唐開國以來的先例了,兵威權勢一時大的驚人。

後來的安祿山,掌控三鎮節度使,十八萬大軍在握,就一直被滿朝官員狂噴,覺得不安全。

大唐盛世最耀眼的將星,王忠嗣的生死抉擇,原本不該這麼難

更何況,王忠嗣這時處身,就在大唐京畿之側,所控地方,正對長安形成三面合圍之勢,那威脅,比安祿山大到不知哪裡去了。

唐玄宗能做出這樣的安排,一方面是因為王忠嗣的出身,他打九歲起就入宮,在皇宮內長大,玄宗對他的信任,遠非旁人可比,另一方面,也是大唐與吐蕃的“石堡城”之爭,這時已然進入白熱化,雙方都是殺紅了眼,大唐屢次功敗垂成,玄宗這也是表明了態度,要不計代價,根絕此患,一定要拿下石堡城。

石堡城為什麼這麼重要,請看下圖,

大唐盛世最耀眼的將星,王忠嗣的生死抉擇,原本不該這麼難

圖中左邊黑色叉標所在,就是石堡城的位置。

大唐控制的河西走廊與吐蕃之間,被崇山峻嶺阻隔,少數能供行走的通道,就是圖上所示,穿越兩國邊界的河流所經區域,所形成的河谷地形,其中最適合大軍通行,同時最接近河西走廊東部出口,威脅大唐富庶核心區域的通道,就是石堡城所在區域。

肩負唐玄宗的殷切期望,王忠嗣上任後,著實打了幾場漂亮的殲滅戰,唐玄宗派人嘉獎,同時詢問他可有具體針對石堡城的作戰計劃。

唐玄宗會這麼問,那就是有點急了,這不是廢話麼,讓他王忠嗣領四鎮節度使,不就是要讓他解決這個事的麼。

那麼王忠嗣是如何應答的呢?

他說,石堡城地勢險絕,更有吐蕃完全不計代價的,以傾國之力來守,若要強攻,只怕傷亡損失會很大,不如等待時機,一舉解決。

這樣的回答,唐玄宗肯定不滿意,卻也不好說什麼,確實王忠嗣剛剛領軍幾經大戰,士卒疲累。

大唐盛世最耀眼的將星,王忠嗣的生死抉擇,原本不該這麼難

一年後,有個叫董延光的將軍,上了個奏摺給唐玄宗,裡頭詳細羅列了一套對於石堡城的攻伐策略,唐玄宗看了很高興,當即下令這個董延光負責具體實施,由王忠嗣協助。

這時候,王忠嗣的選擇就耐人尋味了,他一頭勉強應允,一頭又消極怠工,草草敷衍,他一手提拔培養的李光弼等眾將,苦勸他改變態度,他都是一概不理。

王忠嗣這樣做的理由是什麼呢?

他對李光弼等人說的是,石堡城的爭奪得失,並不能從根本上改變唐蕃兩國的攻守戰略態勢,若要強攻硬打,在吐蕃傾國之力的拼死增援下,傷亡必然慘重,我王忠嗣不能用數萬士卒的生命來保我的官職。

這話說的,確實是冠冕堂皇,李光弼等人聽了只能作罷,還能說什麼呢。

王忠嗣是當地最高軍事主官,沒有他的積極配合,董延光的失敗可想而知。

之後的事態發展,王忠嗣被奪職貶官,差點被處極刑,以致最後鬱鬱而終,英年早逝,就都是可以預料的了。

"

作為大唐開元盛世時期最耀眼的將星,王忠嗣的過早去世,引得我們這些後世之人唏噓不已,更是不斷的有人站出來,語氣堅定的表示,若不是他的英年早逝,借安祿山一百個膽子也不敢起兵造反。

王忠嗣死於公元749年,大唐玄宗天寶八年,年僅四十五歲,正是作為名將,經驗,體能都在巔峰的時間段,本該作出更大的功績,讓他的生命戛然而止的誘因,無疑就是那極富爭議的“石堡城”爭奪戰。

大唐盛世最耀眼的將星,王忠嗣的生死抉擇,原本不該這麼難

可是,難道就沒有更好的,兩頭兼顧的作戰方案了麼?

應該是有的,也可能這樣的方案正是王忠嗣原本就要實行的計劃,只是他這人太過剛直,不太善於表達,如果他能早一點把自己的全盤謀劃說出來,也許他在朝中的對頭,李林甫之流,就沒那麼容易中傷他了。

我們先來看看,這件事的整個過程。

大唐天寶五年,王忠嗣身兼“河東”,“朔方”,“隴右”,“河西”四鎮節度使,手握雄兵二十七萬餘,這算是破了大唐開國以來的先例了,兵威權勢一時大的驚人。

後來的安祿山,掌控三鎮節度使,十八萬大軍在握,就一直被滿朝官員狂噴,覺得不安全。

大唐盛世最耀眼的將星,王忠嗣的生死抉擇,原本不該這麼難

更何況,王忠嗣這時處身,就在大唐京畿之側,所控地方,正對長安形成三面合圍之勢,那威脅,比安祿山大到不知哪裡去了。

唐玄宗能做出這樣的安排,一方面是因為王忠嗣的出身,他打九歲起就入宮,在皇宮內長大,玄宗對他的信任,遠非旁人可比,另一方面,也是大唐與吐蕃的“石堡城”之爭,這時已然進入白熱化,雙方都是殺紅了眼,大唐屢次功敗垂成,玄宗這也是表明了態度,要不計代價,根絕此患,一定要拿下石堡城。

石堡城為什麼這麼重要,請看下圖,

大唐盛世最耀眼的將星,王忠嗣的生死抉擇,原本不該這麼難

圖中左邊黑色叉標所在,就是石堡城的位置。

大唐控制的河西走廊與吐蕃之間,被崇山峻嶺阻隔,少數能供行走的通道,就是圖上所示,穿越兩國邊界的河流所經區域,所形成的河谷地形,其中最適合大軍通行,同時最接近河西走廊東部出口,威脅大唐富庶核心區域的通道,就是石堡城所在區域。

肩負唐玄宗的殷切期望,王忠嗣上任後,著實打了幾場漂亮的殲滅戰,唐玄宗派人嘉獎,同時詢問他可有具體針對石堡城的作戰計劃。

唐玄宗會這麼問,那就是有點急了,這不是廢話麼,讓他王忠嗣領四鎮節度使,不就是要讓他解決這個事的麼。

那麼王忠嗣是如何應答的呢?

他說,石堡城地勢險絕,更有吐蕃完全不計代價的,以傾國之力來守,若要強攻,只怕傷亡損失會很大,不如等待時機,一舉解決。

這樣的回答,唐玄宗肯定不滿意,卻也不好說什麼,確實王忠嗣剛剛領軍幾經大戰,士卒疲累。

大唐盛世最耀眼的將星,王忠嗣的生死抉擇,原本不該這麼難

一年後,有個叫董延光的將軍,上了個奏摺給唐玄宗,裡頭詳細羅列了一套對於石堡城的攻伐策略,唐玄宗看了很高興,當即下令這個董延光負責具體實施,由王忠嗣協助。

這時候,王忠嗣的選擇就耐人尋味了,他一頭勉強應允,一頭又消極怠工,草草敷衍,他一手提拔培養的李光弼等眾將,苦勸他改變態度,他都是一概不理。

王忠嗣這樣做的理由是什麼呢?

他對李光弼等人說的是,石堡城的爭奪得失,並不能從根本上改變唐蕃兩國的攻守戰略態勢,若要強攻硬打,在吐蕃傾國之力的拼死增援下,傷亡必然慘重,我王忠嗣不能用數萬士卒的生命來保我的官職。

這話說的,確實是冠冕堂皇,李光弼等人聽了只能作罷,還能說什麼呢。

王忠嗣是當地最高軍事主官,沒有他的積極配合,董延光的失敗可想而知。

之後的事態發展,王忠嗣被奪職貶官,差點被處極刑,以致最後鬱鬱而終,英年早逝,就都是可以預料的了。

大唐盛世最耀眼的將星,王忠嗣的生死抉擇,原本不該這麼難

客觀的講,王忠嗣是有資格對李光弼等人說出那番話的,畢竟就是在他的經略之下,河西走廊的整體防禦才由沿著邊境地帶的線形嚴防死守,發展成了具備戰略縱深的面防禦體系,讓原本釘在唐軍線形防禦的腰眼處,無比扎眼撓頭的石堡城的攻防,顯得不再那麼重要了。

對於線形防禦來說,破一點就是破全局,這就是石堡城的價值所在,但在王忠嗣構建完成縱深支撐的面防禦體系之後,石堡城的戰略地位,就被大大削弱了,不過要說的是,面防禦體系仍然只是被動防禦。

王忠嗣看到的,是數萬大唐士卒的傷亡與自身官職的輕重權衡。

那麼,有沒比這個權衡更重要的因素,是王忠嗣沒有顧及到的呢?

有,就是皇權的權威性。

皇權的權威性,是皇權合法性的重要支撐,王忠嗣身為擁兵十幾萬的國之重將,公然挑戰皇權,質疑皇權的權威性,這是什麼性質的事件?

如果唐玄宗放縱,容忍他開了這個頭,那麼多的邊防軍鎮要員,會不會有樣學樣,甚至拿軍功來跟皇權討價還價?

挑戰皇權的權威性,破壞了皇權的合法性,是什麼樣的結果,王忠嗣考慮過麼,他能不能承受得起?

"

作為大唐開元盛世時期最耀眼的將星,王忠嗣的過早去世,引得我們這些後世之人唏噓不已,更是不斷的有人站出來,語氣堅定的表示,若不是他的英年早逝,借安祿山一百個膽子也不敢起兵造反。

王忠嗣死於公元749年,大唐玄宗天寶八年,年僅四十五歲,正是作為名將,經驗,體能都在巔峰的時間段,本該作出更大的功績,讓他的生命戛然而止的誘因,無疑就是那極富爭議的“石堡城”爭奪戰。

大唐盛世最耀眼的將星,王忠嗣的生死抉擇,原本不該這麼難

可是,難道就沒有更好的,兩頭兼顧的作戰方案了麼?

應該是有的,也可能這樣的方案正是王忠嗣原本就要實行的計劃,只是他這人太過剛直,不太善於表達,如果他能早一點把自己的全盤謀劃說出來,也許他在朝中的對頭,李林甫之流,就沒那麼容易中傷他了。

我們先來看看,這件事的整個過程。

大唐天寶五年,王忠嗣身兼“河東”,“朔方”,“隴右”,“河西”四鎮節度使,手握雄兵二十七萬餘,這算是破了大唐開國以來的先例了,兵威權勢一時大的驚人。

後來的安祿山,掌控三鎮節度使,十八萬大軍在握,就一直被滿朝官員狂噴,覺得不安全。

大唐盛世最耀眼的將星,王忠嗣的生死抉擇,原本不該這麼難

更何況,王忠嗣這時處身,就在大唐京畿之側,所控地方,正對長安形成三面合圍之勢,那威脅,比安祿山大到不知哪裡去了。

唐玄宗能做出這樣的安排,一方面是因為王忠嗣的出身,他打九歲起就入宮,在皇宮內長大,玄宗對他的信任,遠非旁人可比,另一方面,也是大唐與吐蕃的“石堡城”之爭,這時已然進入白熱化,雙方都是殺紅了眼,大唐屢次功敗垂成,玄宗這也是表明了態度,要不計代價,根絕此患,一定要拿下石堡城。

石堡城為什麼這麼重要,請看下圖,

大唐盛世最耀眼的將星,王忠嗣的生死抉擇,原本不該這麼難

圖中左邊黑色叉標所在,就是石堡城的位置。

大唐控制的河西走廊與吐蕃之間,被崇山峻嶺阻隔,少數能供行走的通道,就是圖上所示,穿越兩國邊界的河流所經區域,所形成的河谷地形,其中最適合大軍通行,同時最接近河西走廊東部出口,威脅大唐富庶核心區域的通道,就是石堡城所在區域。

肩負唐玄宗的殷切期望,王忠嗣上任後,著實打了幾場漂亮的殲滅戰,唐玄宗派人嘉獎,同時詢問他可有具體針對石堡城的作戰計劃。

唐玄宗會這麼問,那就是有點急了,這不是廢話麼,讓他王忠嗣領四鎮節度使,不就是要讓他解決這個事的麼。

那麼王忠嗣是如何應答的呢?

他說,石堡城地勢險絕,更有吐蕃完全不計代價的,以傾國之力來守,若要強攻,只怕傷亡損失會很大,不如等待時機,一舉解決。

這樣的回答,唐玄宗肯定不滿意,卻也不好說什麼,確實王忠嗣剛剛領軍幾經大戰,士卒疲累。

大唐盛世最耀眼的將星,王忠嗣的生死抉擇,原本不該這麼難

一年後,有個叫董延光的將軍,上了個奏摺給唐玄宗,裡頭詳細羅列了一套對於石堡城的攻伐策略,唐玄宗看了很高興,當即下令這個董延光負責具體實施,由王忠嗣協助。

這時候,王忠嗣的選擇就耐人尋味了,他一頭勉強應允,一頭又消極怠工,草草敷衍,他一手提拔培養的李光弼等眾將,苦勸他改變態度,他都是一概不理。

王忠嗣這樣做的理由是什麼呢?

他對李光弼等人說的是,石堡城的爭奪得失,並不能從根本上改變唐蕃兩國的攻守戰略態勢,若要強攻硬打,在吐蕃傾國之力的拼死增援下,傷亡必然慘重,我王忠嗣不能用數萬士卒的生命來保我的官職。

這話說的,確實是冠冕堂皇,李光弼等人聽了只能作罷,還能說什麼呢。

王忠嗣是當地最高軍事主官,沒有他的積極配合,董延光的失敗可想而知。

之後的事態發展,王忠嗣被奪職貶官,差點被處極刑,以致最後鬱鬱而終,英年早逝,就都是可以預料的了。

大唐盛世最耀眼的將星,王忠嗣的生死抉擇,原本不該這麼難

客觀的講,王忠嗣是有資格對李光弼等人說出那番話的,畢竟就是在他的經略之下,河西走廊的整體防禦才由沿著邊境地帶的線形嚴防死守,發展成了具備戰略縱深的面防禦體系,讓原本釘在唐軍線形防禦的腰眼處,無比扎眼撓頭的石堡城的攻防,顯得不再那麼重要了。

對於線形防禦來說,破一點就是破全局,這就是石堡城的價值所在,但在王忠嗣構建完成縱深支撐的面防禦體系之後,石堡城的戰略地位,就被大大削弱了,不過要說的是,面防禦體系仍然只是被動防禦。

王忠嗣看到的,是數萬大唐士卒的傷亡與自身官職的輕重權衡。

那麼,有沒比這個權衡更重要的因素,是王忠嗣沒有顧及到的呢?

有,就是皇權的權威性。

皇權的權威性,是皇權合法性的重要支撐,王忠嗣身為擁兵十幾萬的國之重將,公然挑戰皇權,質疑皇權的權威性,這是什麼性質的事件?

如果唐玄宗放縱,容忍他開了這個頭,那麼多的邊防軍鎮要員,會不會有樣學樣,甚至拿軍功來跟皇權討價還價?

挑戰皇權的權威性,破壞了皇權的合法性,是什麼樣的結果,王忠嗣考慮過麼,他能不能承受得起?

大唐盛世最耀眼的將星,王忠嗣的生死抉擇,原本不該這麼難

帝國時代,皇權即政權,這個合法性一旦動搖,就是天塌地陷,山搖地動,就是城頭變幻大王旗,血流漂杵。

那麼,這件事有沒有兩頭兼顧的方法,既能從根本上解決石堡城的隱患,又能充分的維護皇權呢?

答案還是有,料想,這個方案就是王忠嗣的原有之意,只是他並沒有充分的表達出來。

這個方案就是,置石堡城於不顧,沿著兩側修築堡壘,層層推進深入,集聚重兵設防,構建進攻性的防禦體系,以石堡城為誘餌,引誘吐蕃大軍來攻,再以野戰機動結合堡壘攻防,大量殺傷吐蕃有生力量。

對,就是“圍點打援”,石堡城固然險絕難攻,可它自身容量有限,守兵不過千餘,不以攻陷為目標,要防它並不難。

吐蕃不是重視石堡城麼,不是不惜傾國之力麼,那就把石堡城當成誘餌,將周邊方圓一二百里區域,變成絞肉機,屠宰場,看看吐蕃能有多少人命填進來。

"

作為大唐開元盛世時期最耀眼的將星,王忠嗣的過早去世,引得我們這些後世之人唏噓不已,更是不斷的有人站出來,語氣堅定的表示,若不是他的英年早逝,借安祿山一百個膽子也不敢起兵造反。

王忠嗣死於公元749年,大唐玄宗天寶八年,年僅四十五歲,正是作為名將,經驗,體能都在巔峰的時間段,本該作出更大的功績,讓他的生命戛然而止的誘因,無疑就是那極富爭議的“石堡城”爭奪戰。

大唐盛世最耀眼的將星,王忠嗣的生死抉擇,原本不該這麼難

可是,難道就沒有更好的,兩頭兼顧的作戰方案了麼?

應該是有的,也可能這樣的方案正是王忠嗣原本就要實行的計劃,只是他這人太過剛直,不太善於表達,如果他能早一點把自己的全盤謀劃說出來,也許他在朝中的對頭,李林甫之流,就沒那麼容易中傷他了。

我們先來看看,這件事的整個過程。

大唐天寶五年,王忠嗣身兼“河東”,“朔方”,“隴右”,“河西”四鎮節度使,手握雄兵二十七萬餘,這算是破了大唐開國以來的先例了,兵威權勢一時大的驚人。

後來的安祿山,掌控三鎮節度使,十八萬大軍在握,就一直被滿朝官員狂噴,覺得不安全。

大唐盛世最耀眼的將星,王忠嗣的生死抉擇,原本不該這麼難

更何況,王忠嗣這時處身,就在大唐京畿之側,所控地方,正對長安形成三面合圍之勢,那威脅,比安祿山大到不知哪裡去了。

唐玄宗能做出這樣的安排,一方面是因為王忠嗣的出身,他打九歲起就入宮,在皇宮內長大,玄宗對他的信任,遠非旁人可比,另一方面,也是大唐與吐蕃的“石堡城”之爭,這時已然進入白熱化,雙方都是殺紅了眼,大唐屢次功敗垂成,玄宗這也是表明了態度,要不計代價,根絕此患,一定要拿下石堡城。

石堡城為什麼這麼重要,請看下圖,

大唐盛世最耀眼的將星,王忠嗣的生死抉擇,原本不該這麼難

圖中左邊黑色叉標所在,就是石堡城的位置。

大唐控制的河西走廊與吐蕃之間,被崇山峻嶺阻隔,少數能供行走的通道,就是圖上所示,穿越兩國邊界的河流所經區域,所形成的河谷地形,其中最適合大軍通行,同時最接近河西走廊東部出口,威脅大唐富庶核心區域的通道,就是石堡城所在區域。

肩負唐玄宗的殷切期望,王忠嗣上任後,著實打了幾場漂亮的殲滅戰,唐玄宗派人嘉獎,同時詢問他可有具體針對石堡城的作戰計劃。

唐玄宗會這麼問,那就是有點急了,這不是廢話麼,讓他王忠嗣領四鎮節度使,不就是要讓他解決這個事的麼。

那麼王忠嗣是如何應答的呢?

他說,石堡城地勢險絕,更有吐蕃完全不計代價的,以傾國之力來守,若要強攻,只怕傷亡損失會很大,不如等待時機,一舉解決。

這樣的回答,唐玄宗肯定不滿意,卻也不好說什麼,確實王忠嗣剛剛領軍幾經大戰,士卒疲累。

大唐盛世最耀眼的將星,王忠嗣的生死抉擇,原本不該這麼難

一年後,有個叫董延光的將軍,上了個奏摺給唐玄宗,裡頭詳細羅列了一套對於石堡城的攻伐策略,唐玄宗看了很高興,當即下令這個董延光負責具體實施,由王忠嗣協助。

這時候,王忠嗣的選擇就耐人尋味了,他一頭勉強應允,一頭又消極怠工,草草敷衍,他一手提拔培養的李光弼等眾將,苦勸他改變態度,他都是一概不理。

王忠嗣這樣做的理由是什麼呢?

他對李光弼等人說的是,石堡城的爭奪得失,並不能從根本上改變唐蕃兩國的攻守戰略態勢,若要強攻硬打,在吐蕃傾國之力的拼死增援下,傷亡必然慘重,我王忠嗣不能用數萬士卒的生命來保我的官職。

這話說的,確實是冠冕堂皇,李光弼等人聽了只能作罷,還能說什麼呢。

王忠嗣是當地最高軍事主官,沒有他的積極配合,董延光的失敗可想而知。

之後的事態發展,王忠嗣被奪職貶官,差點被處極刑,以致最後鬱鬱而終,英年早逝,就都是可以預料的了。

大唐盛世最耀眼的將星,王忠嗣的生死抉擇,原本不該這麼難

客觀的講,王忠嗣是有資格對李光弼等人說出那番話的,畢竟就是在他的經略之下,河西走廊的整體防禦才由沿著邊境地帶的線形嚴防死守,發展成了具備戰略縱深的面防禦體系,讓原本釘在唐軍線形防禦的腰眼處,無比扎眼撓頭的石堡城的攻防,顯得不再那麼重要了。

對於線形防禦來說,破一點就是破全局,這就是石堡城的價值所在,但在王忠嗣構建完成縱深支撐的面防禦體系之後,石堡城的戰略地位,就被大大削弱了,不過要說的是,面防禦體系仍然只是被動防禦。

王忠嗣看到的,是數萬大唐士卒的傷亡與自身官職的輕重權衡。

那麼,有沒比這個權衡更重要的因素,是王忠嗣沒有顧及到的呢?

有,就是皇權的權威性。

皇權的權威性,是皇權合法性的重要支撐,王忠嗣身為擁兵十幾萬的國之重將,公然挑戰皇權,質疑皇權的權威性,這是什麼性質的事件?

如果唐玄宗放縱,容忍他開了這個頭,那麼多的邊防軍鎮要員,會不會有樣學樣,甚至拿軍功來跟皇權討價還價?

挑戰皇權的權威性,破壞了皇權的合法性,是什麼樣的結果,王忠嗣考慮過麼,他能不能承受得起?

大唐盛世最耀眼的將星,王忠嗣的生死抉擇,原本不該這麼難

帝國時代,皇權即政權,這個合法性一旦動搖,就是天塌地陷,山搖地動,就是城頭變幻大王旗,血流漂杵。

那麼,這件事有沒有兩頭兼顧的方法,既能從根本上解決石堡城的隱患,又能充分的維護皇權呢?

答案還是有,料想,這個方案就是王忠嗣的原有之意,只是他並沒有充分的表達出來。

這個方案就是,置石堡城於不顧,沿著兩側修築堡壘,層層推進深入,集聚重兵設防,構建進攻性的防禦體系,以石堡城為誘餌,引誘吐蕃大軍來攻,再以野戰機動結合堡壘攻防,大量殺傷吐蕃有生力量。

對,就是“圍點打援”,石堡城固然險絕難攻,可它自身容量有限,守兵不過千餘,不以攻陷為目標,要防它並不難。

吐蕃不是重視石堡城麼,不是不惜傾國之力麼,那就把石堡城當成誘餌,將周邊方圓一二百里區域,變成絞肉機,屠宰場,看看吐蕃能有多少人命填進來。

大唐盛世最耀眼的將星,王忠嗣的生死抉擇,原本不該這麼難

這樣的結果,不比區區一個石堡城的爭奪,強上百倍?

以大唐的雄厚國力,如此用不了幾年,就能殺得吐蕃再也不敢靠前,徹底扭轉局面。

王忠嗣之死,我們在惋惜之餘,對他的真實動機,就史書有限的信息來看,我們確實難以揣測,只怕也難免會有被人利用,借題發揮的可能。

當然,這只是我的一己之見,不知各位朋友對於王忠嗣這個人,對於石堡城的攻防,你們的看法又是怎樣?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