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雄主,十七年發動四場外戰,滅兩強國,打的一強國主動稱臣

李世民登基後,積極治國,虛心納諫,聽取各位大臣意見,文治武功並行,讓百姓們可以休養生息,開創了為後人稱讚的貞觀之治。不過,這期間,李世民仍然對外發動了四次邊境戰爭。公元628-645年,李世民為保大唐王朝安寧,分別對邊境的東突厥,吐谷渾,高句麗,薛延陀四國發動戰爭。

貞觀四年,太宗命李靖率兵三千,深夜偷襲駐紮定襄的突厥軍,大獲全勝。當時的突厥可汗頡利大驚,趕緊把首都遷到磧口。隨後李靖用離間計,讓頡利的親信紛紛投降大唐。同時唐將李績在白道打敗突厥軍,頡利只能選擇逃亡,到了鐵山一帶。一個月之後,李績與李靖兩方軍隊會和,兩人從中挑了一萬精兵追趕頡利。等唐軍追到了突厥牙帳,頡利已經騎著千里馬丟下族人走了。

一代雄主,十七年發動四場外戰,滅兩強國,打的一強國主動稱臣

頡利躲到一個荒蕪的山谷裡邊那裡,結果還是被唐軍發現了,頡利被俘獲,東突厥滅亡。不過唐太宗最後沒有殺頡利,反而給他好吃好住。

貞觀九年,在滅了東突厥之後,唐朝可以騰出手來對付吐谷渾了。當時吐谷渾的可汗名叫慕容伏允,伏允與唐軍交戰兵敗後自殺,從此吐谷渾分為東部和西部。西部人民後來歸降吐蕃,後在663年被吐蕃滅了。東部則由伏允的長子——慕容順繼承,慕容順見吐谷渾大勢已去,於是降了唐朝,唐太宗封他做西平郡王。

一代雄主,十七年發動四場外戰,滅兩強國,打的一強國主動稱臣

貞觀十七年,高句麗與百濟聯手新羅通往唐朝的道路,太宗命令高句麗停止這場戰爭,高句麗拒絕,於是太宗趁著這件事情發兵高句麗,而且是御駕親征。唐軍一路殺到安市城,結果遭到高句麗守軍的誓死抵抗,一直到了深秋時分都不能攻下來,當時天氣也冷了,不利於行軍打仗,所以唐軍被迫班師回朝。太宗回朝後,決定對高句麗進行騷擾性攻擊。

此後,雖然一直到太宗去世前都沒有滅掉高句麗,不過高句麗在唐軍的騷擾性攻擊下,也搖搖欲墜,離亡國不遠了。等唐高宗即位後,於公元668年出兵滅了高句麗。

一代雄主,十七年發動四場外戰,滅兩強國,打的一強國主動稱臣

貞觀十九年,薛延陀的夷男可汗病死,嫡子拔灼即位,趁大唐不注意,攻打夏州,被當時守城的唐將擊敗,拔灼逃走到回紇,被那裡的人殺了,薛延陀國內亂成一團。太宗見出兵的時機到了,就讓李績帶兵討伐薛延陀,直接把薛延陀滅了。太宗為了方便管理薛延陀降眾以及周邊部落,設置了燕然都護府,也就是今天的呼和浩特。

唐太宗把東突厥,吐谷渾,薛延陀滅掉之後,並沒有對他們苛刻領導,反而還允許他們保留自己的文化風俗,允許由本地族人管理。唐太宗秉承著開明友善的思想,使各民族之間相處融洽,民族交流相對於漢朝進一步提升,實現多民族共同發展的盛世局面,於是,中國人的一個新的稱呼——唐人就是在這個時候出現。

一代雄主,十七年發動四場外戰,滅兩強國,打的一強國主動稱臣

而另外一個國家,高句麗,在被唐高宗滅了之後,高句麗人民進行了多次反唐運動,唐朝對此都沒有很好的控制方法。更加讓人好笑的是,韓國許多歷史學家都認為高句麗不是中國歷史的一部分,是屬於韓國的,他們眼中的高句麗國延續了七百年,是曾經與大唐並肩的大帝國,比中國任一個朝代時間都長……

文/望夷宮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