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給唐玄宗的帽子塗上一抹綠?安祿山頂多想想,真凶藏在史書裡

天寶十四年十一月,正忙著梨園創作的唐玄宗李隆基,突然接到一個令他目瞪口呆的邊關急報:他最信任的乾兒子安祿山造反了!僅僅一個多月,安祿山攻破了洛陽,並正式登基稱帝。又過了半年,長安陷落,李隆基驚慌失措地逃往蜀地避難。大唐一百多年的繁華,在安祿山的鐵蹄之下,頃刻間化為烏有!

其實,安祿山造反早就有徵兆,只是唐玄宗一直不相信,當安祿山造反的急報傳來時,據說唐玄宗的第一反應是,他對楊貴妃一笑說:“又有人告你的祿兒造反了!”一邊被安祿山結結實實地打腫了臉,一邊還拼命為他說好話,可見唐玄宗對安祿山的那份信任,足以感天動地。

是誰給唐玄宗的帽子塗上一抹綠?安祿山頂多想想,真凶藏在史書裡

楊貴妃

用唐玄宗自己的話來說,他對安祿山的恩寵,已經無以復加,能給的都給了,不能給的也給了,實在想不通,安祿山有什麼理由造反!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恨,乾兒子非得打臉乾爹,一定有什麼刻骨銘心的原因吧?

當然有,後世有一種說法:安祿山起兵造反,不是為江山,而是為了美人,唐代版的吳三桂。這個美人就是他的乾孃,四大美女之一的楊貴妃!說,這對“幹母子”,早就在唐玄宗的眼皮底下,幾度春風了,民間也早就傳得沸沸揚揚,只可憐唐玄宗老眼昏花,替他們做著擋風的綠色城牆!

有唐以來,關於安祿山與楊貴妃的桃色新聞不絕於史,有的作品描寫得還非常細膩,估計唐玄宗讀了能立即駕崩。不禁要問,安祿山真的有那麼大膽子,敢給皇帝的帽子“上綠”?楊貴妃真的能看上一個粗鄙的胡人,並敢在皇宮玩出軌?唐玄宗真的眼花耳聾到,自己滿身綠毛都渾然不知?

是誰給唐玄宗的帽子塗上一抹綠?安祿山頂多想想,真凶藏在史書裡

楊貴妃與唐玄宗

我整理了一下資料發現,雖然“安楊戀”被傳得轟轟烈烈,但實際上拿得出手的事件只有三件:

  • 1.“拜母洗三”,安祿山拜楊貴妃為母,楊貴妃給安祿山“洗三”;
  • 2.“祿山之爪”,說安祿山猴急之下,抓傷了楊貴妃的乳房,為了遮醜,楊貴妃發明了胸罩;
  • 3.“塞上酥”,楊貴妃醉酒露乳,唐玄宗說了句“軟溫新剝雞頭肉”,安祿山隨口應了一句“滑膩凝如塞上酥”。

不過,即便僅僅只有三件,只要有一件坐實了,唐玄宗都應該把安祿山的臉抽綠了。那麼,這三件事靠不靠譜呢?我們來看一下這三件事的出處:

《祿山事蹟》(別史雜記,作者姚汝能,唐代)記載:

“時貴妃太真寵冠六宮,祿山遂請為養兒。每對見,先拜太真,玄宗問之,奏曰:「蕃人先母后父耳。」玄宗大悅。”

是誰給唐玄宗的帽子塗上一抹綠?安祿山頂多想想,真凶藏在史書裡

楊貴妃

《開元天寶遺事》(筆記小說,作者是王仁裕,五代)記載:

“安祿山受帝眷愛,常與妃子同食,與所不至。”

《楊太真外傳》(筆記小說,作者是樂史,宋代)記載:

“時安祿山為范陽節度,恩遇最深,上呼之為兒。嘗於便殿與貴妃同宴樂。祿山每就坐,不拜上而拜貴妃。上顧而問之:‘胡不拜我而拜妃子,意者何也?’祿山奏雲:‘胡家不知其父,只知其母。’上笑而赦之。”

《資治通鑑》(歷史著作,作者司馬光,宋代)記載:

“召祿山入禁中,貴妃以錦繡為大襁褓裹祿山,使宮人以彩輿舁雲。上聞後宮歡笑,問其故,左右以貴妃三日洗祿兒對。上自往觀之,喜賜貴妃洗兒金銀錢,復厚賜祿山,盡歡而罷。自是祿山出入宮掖不禁,或與貴妃對食,或通宵不出,頗有醜聲聞於外,上亦不疑也。”

是誰給唐玄宗的帽子塗上一抹綠?安祿山頂多想想,真凶藏在史書裡

楊貴妃

《梧桐雨》(戲曲作品,作者元樸,元代)記載:

“(旦雲)陛下,這人又矬矮,又會旋舞,留著解悶倒好。(正末雲)貴妃,就與你做義子,你領去。(旦雲)多謝聖恩。”

“(宮娥雲)是貴妃娘娘與安祿山做洗兒會哩。(正末雲)既做洗兒會,取金錢百文,賜他做賀禮。就與我宣祿山來,封他官職。”

“(安祿山雲)聖人回宮去了也。我出的宮門來。叵耐楊國忠這廝,好生無禮,在聖人前奏準,著我做漁陽節度使,明升暗貶。別的都罷,只是我與貴妃有些私事,一旦遠離,怎生放的下心。”

《堯山堂外紀》(別史雜記,作者蔣一葵,明代)記載:

“微露乳,帝捫之曰:‘軟溫新剝雞頭肉。’安祿山在傍曰:‘滑膩凝如塞上酥。’帝笑曰:‘信是胡兒,只識酥。’”

是誰給唐玄宗的帽子塗上一抹綠?安祿山頂多想想,真凶藏在史書裡

洗三

《唐史演義》(歷史小說,作者蔡東潘,)記載:

“祿山乘勢湊趣,先趨至貴妃面前,屈膝下拜道:‘臣兒願母妃千歲!’石榴裙下,應該拜倒。玄宗笑道:‘祿兒!你的禮教錯了。天下豈有先母后父的道理了’祿山慌忙轉拜玄宗道:‘胡俗不知禮義,向來先母后父,臣但依習慣,遂忘卻天朝禮儀了。’”

“他此次入朝,無非為了楊貴妃一人,所以於貴妃前私進珍物,百端求媚。貴妃亦輒有厚賜。兩情相洽,似漆投膠,前此稱為假母子,後來竟成為真夫妻。”

“過了三日,貴妃召祿山入禁中,用錦繡為大襁褓,裹著祿兒,令宮人十六人,用輿抬著,遊行宮中......玄宗也不覺好笑,即賜貴妃洗兒金銀錢,且厚賞祿山。至晚小宴,玄宗與貴妃並坐,竟令祿山侍飲左側,盡歡而罷。自此祿山出入宮掖,毫無禁忌,或與貴妃對食,或與貴妃聯榻,通宵不出,醜聲遍達,獨玄宗並未過問。”

“祿山與貴妃,鬼混了一年有餘,甚至將貴妃胸乳抓傷。貴妃未免暗泣,因恐玄宗瞧破,遂作出一個訶子來,籠罩胸前。”

是誰給唐玄宗的帽子塗上一抹綠?安祿山頂多想想,真凶藏在史書裡

貴妃出浴

從以上資料可以看出幾個問題:

  • 1. 除了司馬光的《資治通鑑》,和姚汝能的《祿山事蹟》外,其它都是小說、戲曲類的作品。

小說、戲曲作品,作者可以借用任何文學形式加工,其中的情節可以隨意虛構,不能作為歷史史實,這是常識。所以,這些記載不可信。

姚汝能的《祿山事蹟》雖說是別史,也不能作為正史,也有很多的藝術加工,學術界對它的歷史價值僅僅是參考意義。

  • 2. 正史《舊唐書》和《新唐書》對安祿山和楊貴妃的曖昧事件,未置一詞。

唐朝的歷史,最權威的就是《舊唐書》和《新唐書》,這兩本書根本沒有民間流傳的,兩人桃色新聞記載。那麼有沒有可能是故意隱瞞呢?不可能,《舊唐書》由後晉石敬瑭時期編修,《新唐書》為北宋編修,這兩個朝代,沒有為李隆基故意遮醜的動機。

是誰給唐玄宗的帽子塗上一抹綠?安祿山頂多想想,真凶藏在史書裡

楊貴妃

  • 3. 司馬光的《資治通鑑》可信嗎?

學術界主流認為司馬光是嚴肅的史學家,但還有一部分人對他不感冒。以我本人淺陋的史學知識,我也不認可司馬光,他的《資治通鑑》選材不嚴謹的地方比比皆是。

關於他所記錄的安祿山與楊貴妃曖昧事件,顯然是從以上小說和筆記中採納加工而成的。對此,已經有很多史學家對司馬光提出了批評。清代學者袁枚就指責司馬光,以村巷俚語玷汙皇家宮闈。

  • 4. 以上幾部著作,很明顯可以看出加工痕跡。

《祿山事蹟》記錄了安祿山拜母;《開元天寶遺事》記錄了安祿山與妃子同食,請注意這個“妃子”,並沒有明確說是楊貴妃;《楊太真外傳》對以上資料全部採用,並將“妃子”改成了“貴妃”;既然做了兒子,自然得有“洗三”禮,於是《資治通鑑》有了“貴妃三日洗祿兒”;《堯山堂外紀》又添加了“塞上酥”的精彩詩文;到了蔡東潘先生的《唐史演義》,不但細節描寫活色生香,還增加了一個“祿山之爪”的故事,並明確說他們是“假母子”、“真夫妻”。

是誰給唐玄宗的帽子塗上一抹綠?安祿山頂多想想,真凶藏在史書裡

楊貴妃

隨著年代推移,在原有作品基礎上,不斷添加修改的證據暴露得很清晰!其中,尤以司馬光的《資治通鑑》影響最惡劣,他以史學家的名義,給傳言套上了“正史”的保護罩。與其說,唐玄宗是被安祿山“綠了”,還不如說,司馬光才是唐玄宗帽子上的那抹綠色的製造者,真正的黑手!

從以上分析可以明顯看出,所謂安祿山與楊貴妃的曖昧故事,根本就不存在,完全是後人一點一點添加的佐料,更不可能出現安祿山為了楊貴妃,起兵造反的荒唐劇。

之所以產生這種傳說,一是紅顏禍水的老掉牙公式,把大唐江山敗落的責任,推諉給一個女人;二是對唐玄宗昏庸荒淫行為的諷刺,讓你貪戀美色敗壞江山,給你戴頂綠帽子噁心你;三是人性的陰暗,越是這種花邊新聞越吸引眼球。

李隆基,你要是不服氣,就去找司馬光算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