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古爍今的戰神李世民:堅持一種戰術思想,六年統一北方

中國的歷史從來不缺名將,也不缺明君,但是名將和明君稱號一肩挑的天才,就沒有幾個了。在鳳毛麟角的雙料天才中,李世民是最優秀的那個。

震古爍今的戰神李世民:堅持一種戰術思想,六年統一北方

李世民18歲參軍,隨即赴雁門關勤王,解救被突厥人包圍的隋煬帝;19歲平定晉陽的叛亂,與突厥人周旋過招;21歲淺水原一戰滅西秦薛氏,奠定唐國基礎;24歲虎牢之戰,同時滅掉王世充和竇建德,統一北方……

李世民的成績震古爍今,完全可以說是皇帝中的戰神。有人說秦皇漢武,光武宋祖也不遑多讓,其實仔細算起來,秦皇漢武是領袖,不是戰將,沒上過戰場;光武前期雖然身先士卒,但後期基本靠雲臺二十八將,並且用了十幾年才統一天下;宋祖就更遜一籌了,從孤兒寡母手上強奪國祚,再加上始終沒有奪回幽雲,導致兩宋先天不足,遺恨三百年。實事求是地說,李世民就是中國歷史中皇帝武功最高的一位。

震古爍今的戰神李世民:堅持一種戰術思想,六年統一北方

李世民之所以這麼能打,在於他的戰術思想十分有效,極富戰鬥力,《孫子兵法》中有句話叫“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戰鬥時,我方先立於不敗之地,然後尋找敵人可戰勝的弱點。李世民完美實踐了這種戰法,從淺水原一役開始,他總是立足防守,疲敵伺機,奇兵突襲,從他一生經歷的重大戰役看,這種戰法屢試不爽,幾乎形成了一種帶有他個人獨特風格的,堪稱“無敵”的戰鬥範式。

戰術思想的萌芽

李世民的軍事光輝始於隋煬帝的被殺。

隋煬帝被叛軍殺死後,消息傳到洛陽,洛陽城守王世充馬上執行危機預案,立越王楊侗為帝,自己在幕後遙控指揮;長安的李淵更進一步,等了三個月,直接讓傀儡皇帝楊侑將帝位“禪讓”給自己。

震古爍今的戰神李世民:堅持一種戰術思想,六年統一北方

李淵即位後,立李世民為秦王。唐代隋而立,雖然城頭變幻大王旗,但周圍虎狼環伺的情況沒有改變,西邊有西秦薛氏,北邊有樑國樑師都,他們背後都有突厥勢力撐腰。

割據甘隴的薛舉曾經聯絡陝北的樑師都,約突厥啟民可汗共同進攻關中。李淵知道以一敵三必敗,所以重金厚幣賄賂突厥,消解了滅頂之災。

薛舉是個明白人,知道李唐佔據關中,騰出手來肯定收拾西秦,於是選擇先下手為強,主動攻擊李唐。李淵也心頭火起,上次就是你牽頭惹事,這次又挑釁寇邊,於是派李世民出戰。

震古爍今的戰神李世民:堅持一種戰術思想,六年統一北方

21歲的李世民出師不利,還沒開打就得了瘧疾,他囑咐各軍不準出戰,以守代攻,但是心腹劉文靜和殷開山卻私自出戰,被薛舉打敗,損失慘重。劉文靜因為協助李淵起兵有功,再加上特別照顧李世民,僅被罷免了官職。殷開山也由於早年幫助李淵,算是功勳,也只是被罷免了官職。再說一句題外話,殷開山在《西遊記》中是殷溫嬌的父親,陳光蕊的岳父,唐僧的外公。

大敗唐軍,薛舉本想一鼓作氣攻擊長安,卻突然逝世,其子薛仁杲繼位。不得不說,李世民的運氣真好,很多人或許是名將胚子,但是剛出道就遇到了強敵,沒有跨過去那個坎,心態直接崩了,最終泯然眾人,甚至遺臭萬年,比如趙括。李世民出道遇薛舉,加上生病,本來前途未卜,沒想到薛舉直接“退賽”了,而他兒子又不怎麼成器,給了李世民升級的“綠色通道”。

震古爍今的戰神李世民:堅持一種戰術思想,六年統一北方

薛仁杲是一員猛將,號稱“萬人敵”,但心性殘忍,不懂得容人之術。他當太子的時候,經常和將領紅臉,以至於剛繼承西秦帝位,軍隊就開始上下猜忌,將領們憂心忡忡,軍心有瓦解之勢。

李世民扛過瘧疾,又得知薛舉暴亡,立刻領軍再戰,唐秦兩軍在涇州安營紮寨,準備一決雌雄。李世民雖然只有21歲,但處事老成,他閉寨不戰,堅守不出,並下令有求戰的,立刻處斬。

“君子藏器在身,待時而動。”李世民在等待變化,他知道西秦軍心不穩,又是客場作戰,後勤有困難,拖得越久對唐軍越有利。

對峙了兩個月後,西秦軍糧草告急,兩將主動向唐軍投誠,李世民開始調兵遣將:先派一偏師進駐淺水原,以為誘餌。西秦大將宗羅睺不知是計,率軍急攻。

震古爍今的戰神李世民:堅持一種戰術思想,六年統一北方

淺水原的唐軍苦守數日,始終屹立不倒。李世民料定敵方氣盡,開始執行作戰計劃:他命令先鋒部隊主動接敵,然後佯裝怯戰敗走,等到秦軍開始追擊,陣型渙散的時候,自己親率大軍從側翼殺出。

李世民一馬當先,身先士卒殺入敵陣,驍勇無比。眼看秦軍潰敗,李世民抖擻精神,準備追擊殘敵,舅舅竇軌勸他不要以身犯險,他認為機不可失,直接追到了涇州城。

薛仁杲背城列陣,看架勢是想決戰,李世民故技重施,避敵鋒芒,在涇河畔紮營,等待時機。很快,又有兩名秦軍將領向唐軍投降,薛仁杲以為軍心崩潰,慌忙撤回城中。當夜,秦軍將士爭前恐後地向唐軍投降,薛仁杲走投無路,只得出城投降。

震古爍今的戰神李世民:堅持一種戰術思想,六年統一北方

李世民的戰法簡單歸納就是:防守——等待——反擊,雖說看上去平平無奇,但蘊含著靈活的變招。這在滅劉武周的時候尤其明顯。

戰術思想的進化

淺水原大戰後五個月,北方的劉武周大軍包圍晉陽。“老家”告急,李淵接連派出大軍救援,可都被劉武周的大將宋金剛擊敗,李元吉聽說敵軍勢大,居然放棄晉陽,帶著家人逃回了長安。劉武周不費吹灰之力拿下晉陽,接著宋金剛攻陷晉州。一時間,河東地區全部歸於劉武周,李唐失去了“老家”。

震古爍今的戰神李世民:堅持一種戰術思想,六年統一北方

此時的唐廷烏雲密佈,沒人知道怎麼打敗如日中天的劉武周,所謂“時勢造英雄”,只有真英雄才敢在危機面前證明自己——22歲的李世民申請出戰。李淵召集關中所有的軍隊,全部交給了李世民,李唐是否能轉危為安,就看這一仗了。

李世民趁天氣寒冷,率大軍冰河夜渡,踏上了黃河東岸的土地,跟宋金剛對峙。紮下堅營硬寨後,他派出大量人力蒐集糧食,並不理會宋金剛的軍隊。

唐軍將領急於收復河東(山西),紛紛要求主動出戰。李世民堅決反對,並說出了自己的判斷:劉武周精銳傾巢而出,全部在宋金剛手上,要的就是速戰速決,他們沒有後勤,全靠劫掠,等到糧盡,自然有可乘之機。

震古爍今的戰神李世民:堅持一種戰術思想,六年統一北方

五個月,宋金剛果然糧盡,向晉陽方向撤退,李世民一聲令下,唐軍人人勇壯,個個威風,一個晝夜追了宋金剛二百多裡。這時,淺水原的一幕再次上演,大將劉弘基勸李世民收兵,已經勝利了,就不要再次涉險了。

李世民反駁道:功勞難以建立,卻容易喪失。宋金剛這樣的人,必須一擊致命。要讓他緩過勁,就沒法成功了。於是親率部隊繼續追擊。

人不卸甲,馬不離鞍,唐軍最終汾水河谷追上宋金剛主力,一天之內連戰八次,重創宋金剛軍。要說宋金剛之前能數次擊敗救援晉陽的唐軍,也不是泛泛之輩,他收攏殘部兩萬人,列成陣勢,要跟唐軍決一死戰。

震古爍今的戰神李世民:堅持一種戰術思想,六年統一北方

李世民見宋金剛部仍有一戰之力,於是又使出了疲敵示弱之計,他讓李績迎敵,然後故意撤退,宋金剛率軍追擊,陣型逐漸渙散,眼見機不可失,李世民又一馬當先,帶領親軍從背後突襲宋金剛,這次宋金剛再無回天之力,狼狽逃走。

劉武周聽聞宋金剛戰敗,唐軍勢不可擋,於是放棄晉陽,遁走漠北,後來他跟宋金剛先後被突厥人殺死。

戰術思想的定型

李世民從淺水原小試牛刀,再到鏖戰宋金剛鋒芒畢露,通過兩場生死之戰,將自己的戰術思想逐漸完善,但天下大勢波譎雲詭,不容他有喘息之機,人生中最大的考驗出現了。

震古爍今的戰神李世民:堅持一種戰術思想,六年統一北方

在李世民忙著“打怪升級”時,中原局勢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一些鬆散軍閥相繼失敗,僅剩下兩個超級勢力:鄭王王世充、夏王竇建德。

至此,北方地區進入了唐、鄭和夏三強爭霸的時代,只不過由於李世民天縱之資,神武之略,三強爭霸很快變成了李唐天下。

剛滅劉武周,李淵就命令李世民率軍進攻洛陽,拿下王世充。這次,堅守不出的人變成了王世充。

震古爍今的戰神李世民:堅持一種戰術思想,六年統一北方

雖然唐軍五萬人將洛陽包圍的密不透風,但王世充善於守城,一連十幾天擊敗唐軍的攻勢。

面對困境,就顯出人的眼光長短和水平高低了,有將領提出撤退的建議,李世民不準,並下了死命令:拿不下洛陽,永遠不撤退,誰敢說撤退,當場處斬!

洛陽雖然城防堅固,可畢竟是一座孤城,再加上洛陽周圍的州縣見唐軍勢大,全都投降了,如果沒有人來援助,王世充最終肯定失敗,於是他向竇建德求救。

震古爍今的戰神李世民:堅持一種戰術思想,六年統一北方

脣亡齒寒的道理不難,竇建德肯定明白,於是接到王世充的求救信後,捐棄前嫌,率軍來救。

夏軍勢如虎狼,殺奔中原。面對敵軍,唐軍指揮部的意見不統一,有人認為應該暫時撤退,避開夏軍銳氣,否則被前後夾擊,一定大敗;另有人認為,王世充困守孤城,早已肝膽俱裂,唐軍只要擊敗了夏軍,鄭、夏問題就同時解決了。

李世民最終定計,留主力堅持包圍洛陽,自己率玄甲軍三千五百騎趕赴虎牢關,擋住來勢洶洶的夏軍。

震古爍今的戰神李世民:堅持一種戰術思想,六年統一北方

打仗的時候,兵不在多,要看誰指揮。雖然夏軍有十多萬人,唐軍只有三千五百騎兵,但竇建德遠不如李世民老辣,始終無法叩開虎牢關。

李世民還是老辦法,閉關不出,讓敵人有力沒處用,有志沒處伸。鏖戰一個月,夏軍損兵折將,後勤補給線屢遭唐軍奇襲,軍心開始動搖。

李世民判斷敵人已經出現疲態,可以迎戰了,於是放出消息:唐軍糧草已盡,軍馬只能在黃河邊散養。為了增加真實性,確實在黃河邊放出了一千匹軍馬。

震古爍今的戰神李世民:堅持一種戰術思想,六年統一北方

竇建德即便知道這是李世民的計策,也不能坐視不管了,畢竟自己的十萬大軍一旦無糧,立刻就會土崩瓦解,不如趁著這個機會拼死一搏。

夏軍全軍出擊,到處搜尋唐軍主力,可是從辰時一直到午時(早七時到中午十三時),始終沒有發現敵人的蹤影。士卒飢渴交加,不少人為了搶飲水居然內訌私鬥,夏軍軍心搖搖欲墜,軍容渙散。在遠處觀察的李世民果斷下令出擊,自己親率玄甲精騎直搗夏軍中心,見人便殺,逢馬即砍,往來衝殺了幾次,驚得竇建德倉皇逃竄,夏軍潰不成軍。

震古爍今的戰神李世民:堅持一種戰術思想,六年統一北方

後來竇建德被生擒,由唐軍帶到洛陽城前示眾,王世充眼見翻盤無望,出城向唐軍投降。

王世充也算一世梟雄,他雄踞洛陽,擊敗了擁有十萬隋軍的宇文化及,擊退不可一世的瓦崗寨李密,最終卻匍匐在二十四歲的李世民面前。

虎牢之戰,既是李世民人生中最大的考驗,也是人生最輝煌的一戰,他成為了“天命”的代表,當然,“天命”不僅體現在刀鋒之上,更體現在端正的價值觀。李世民進入洛陽,焚燬了隋煬帝和王世充驕奢淫逸的宮殿,用一把大火告訴世人:一個新朝代到來了。

簡單、高效而致命的戰術

李世民的戰術不復雜,拿現代人熟悉的規則類比,就好像是足球戰術中的反守反擊:比賽開始後,球隊不會猛攻,而是先做好防守,等待敵人犯錯,然後一個直塞形成單刀,一腳爆射結束比賽。

善於防守的武將很多,善於防守並能夠形成反擊的武將也不少,但能夠將防守和反擊有機統一的武將並不多,這就顯出了李世民的軍事天賦,他的獨特地方在於防守時不動如山,等待時潛龍勿用,進攻時雷霆萬鈞。

震古爍今的戰神李世民:堅持一種戰術思想,六年統一北方

他在防守時並不是死守,而是通過不斷的騷擾尋找敵人的致命弱點,等待敵人不堪其擾,志氣皆衰的時候,他再親自率領勢不可擋的精騎出戰,像一把匕首,直插敵人的肋骨縫,一擊致命。薛仁杲、宋金剛、竇建德都倒在了這種戰術下。

李世民的戰術,需要十足的耐心、無與倫比的控制力,以及視死如歸的決心,這也正是每一個“戰勝”都擁有的特質。

參考資料:《資治通鑑》《舊唐書》《新唐書》

本文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與我聯繫刪除。

你對“戰神”李世民怎麼看,歡迎留言、分享。

請隨手關注、點贊、轉發,支持原創!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