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唐山大地震》中媽媽選擇救兒子而放棄女兒呢?

唐山大地震 育兒 青史一卷 2018-11-25

兒子女兒都一樣?《唐山大地震》只能救一個,媽媽的選擇給出答案

“重男輕女”是中國老一輩人,一直有的想法,很多年已經根深蒂固,一輩接著一輩,導致人們有這樣的想法,兒子就是傳宗接代的,女兒嫁出去潑出去的水。沒錯,每個父母都有這樣的想法,尤其是過去觀念比較嚴重的家庭,對兒子看重程度,遠比女兒多很多。別說是老一輩,當代年輕人中,也受到老一輩人思想的影響,感覺生兒子才算一家人完美。即便因為現代思想開放,在孩子沒有出生之前,人們總是自我安慰,“兒子女兒都一樣”,但實際上真的是這樣嗎?兒子跟女兒能一樣嗎?能平等對待嗎?如果由得父母選擇,女兒還有機會嗎?老一輩人的思想,可以說是頑固不化的,他們認為的事情,都是真理,是不可被打破的,尤其是在生孩子上面。

為什麼《唐山大地震》中媽媽選擇救兒子而放棄女兒呢?

兒子是用來傳宗接代,養老的,女兒就是白眼狼,嫁出去就是別人家的人了。重男輕女就是這樣來的,但回顧過往,觀看如今,兒子女兒到底誰孝順一目瞭然。社會上很多老人,被兒子壓迫榨乾,不養不管的很多。這難道就是人們選擇兒子的結果嗎?這當然不是他們選擇兒子想要的結果,也許會後悔吧,也許還執迷不悟。就像《歡樂頌》中的樊勝美的父母,就是這樣的人。

為什麼《唐山大地震》中媽媽選擇救兒子而放棄女兒呢?

接下來說的是《唐山大地震》中媽媽的選擇。在沒有任何威脅的情況下,人們都會說兒子女兒一樣,然而一到面臨不得不選擇的情況下,女兒永遠是會被拋棄的那一個。電影中,很多生活小細節,就看出了媽媽重男輕女的思想,在地震之後,面臨只能救一個的難題面前,媽媽選擇了兒子。這位媽媽的選擇,給出了答案,其實就是所有人內心的答案。

為什麼《唐山大地震》中媽媽選擇救兒子而放棄女兒呢?

雖然在選擇的時候,媽媽也是很心痛,都是自己孩子,但她的選擇,讓她在接下來的日子裡,腦袋裡只有女兒的影子。她無法彌補自己的錯誤。30多年後,知道女兒奇蹟生還,她是高興的,也沒臉見女兒。“對不起”三個字,在這個時候,顯得非常無力,就算是她下跪,都無法彌補當初的選擇,對女兒造成的傷害。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