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菌群-一個還未被人們重視的世界'

糖尿病 口腔潰瘍 江蘇 江蘇省腫瘤醫院李楓 2019-09-11
"

隨著科技的進步,人們對腸道微生物對健康重要性地認識逐漸加深。這個大約存在300-500種與人類細胞數相當的細菌,通過攜帶1000萬個基因產生極其複雜和多樣的化學反應對人體消化、內分泌、免疫以及神經系統產生重要的影響。因此,將腸道稱為細菌第一大聚集地當之無愧!然而,在腸道的上游-口腔,居住在這裡的微生物居民對人體健康的重要性還沒有為許多人所認識,今天就來聊聊這個話題。

"

隨著科技的進步,人們對腸道微生物對健康重要性地認識逐漸加深。這個大約存在300-500種與人類細胞數相當的細菌,通過攜帶1000萬個基因產生極其複雜和多樣的化學反應對人體消化、內分泌、免疫以及神經系統產生重要的影響。因此,將腸道稱為細菌第一大聚集地當之無愧!然而,在腸道的上游-口腔,居住在這裡的微生物居民對人體健康的重要性還沒有為許多人所認識,今天就來聊聊這個話題。

口腔菌群-一個還未被人們重視的世界

江蘇省腫瘤醫院李楓

先介紹口腔微生物的情況。在口腔中大約存在700多種細菌,這些細菌既有口腔的長期居民,也有通過消化系統、血液循環遷移而來的外來戶。這些口腔微生物構成了人體口腔微環境,一般情況下這種環境不會輕易改變。

最新的一項來自中國科學院北京生命科學研究院趙方慶團隊研究也證實了這一點。他們對9名個體洗牙前和洗牙後3個月的11個時間點進行採樣發現:牙菌斑菌群在洗牙之後的7小時至3天波動非常明顯,但在3天后隨著牙菌斑生物膜的建立逐漸恢復。唾液菌群幾乎沒有變化,它也是牙菌斑菌群的主要補充菌源。(原文:Tracing the accumulation of in vivo human oral microbiota elucidates microbial community dynamics at the gateway to the GI tract。發表於2019-06 Gut)。

口腔菌群的變化,既可能引發口腔本身的疾病,也可能引發全身疾病。這種改變既可能是與生活方式的變化有關,又可能是與我們的飲食有關。例如大家所熟悉的齲齒,就與口腔中產酸的細菌過度增殖有關,過多的糖和澱粉類食物的攝入通常是造成口腔產酸菌增加的原因之一。以局部灼痛為主要特徵的口腔潰瘍令人十分痛苦,研究發現維護口腔微環境的韋榮氏菌和鏈球菌的不足與這種複發性口腔潰瘍關係密切。

此外,許多的研究也發現:大多數的口腔細菌可以在腸道定植,象類風溼關節炎、慢病性腸炎和結直腸癌等患者腸道中含量豐富的細菌許多都來自於腸道。由於口腔微生物既可以隨著消化系統通道進入胃腸道,也可以通過口腔粘膜進入血液循環,因此許多全身性疾病都與口腔微生物環境密切有關。

眾所周知,糖尿病的重要特徵是高血糖。而牙周病與糖尿病之間存在雙向關係,並影響包括糖尿病在內的多種病理過程。在1型糖尿病患者中,大多數年齡段牙周病的嚴重程度都有所增加。2型糖尿病也與牙周病關係密切。研究發現:2型糖尿病和非糖尿病患者之間牙齦下菌群存在顯著的差異,口腔微生物環境也存在明顯差異。推測可能存在口腔微環境改變→口腔細菌移位定植→身體慢性炎症狀態→糖代謝紊亂→糖尿病。

那麼,如何通過管理口腔菌群保證身體健康的目的,有如下建議:

1 對正常菌群也不能過度繁殖:平衡的口腔菌群對於健康非常重要。正常菌群的過度增長也會帶來危害,這意味著保持口腔的清潔非常重要。如刷牙,建議每天兩次,進食後漱口,勤用牙線,定期洗牙等;

2 口腔的微生物的微環境是一個平衡的空間,抗生素的使用、各種殺菌的漱口水都可能破壞這種平衡,必須儘量避免;

3 吸菸會降低口腔菌群的多樣性,長期大量咀嚼檳榔會加大口腔癌的風險,精緻的米麵因過多的澱粉含量加大齲齒的風險。

總之,對於口腔微生物環境的維護,不僅對口腔健康非常重要,對全身的健康同樣重要!歡迎關注我的頭條-江蘇省腫瘤醫院李楓。每天都有新知識。

"

隨著科技的進步,人們對腸道微生物對健康重要性地認識逐漸加深。這個大約存在300-500種與人類細胞數相當的細菌,通過攜帶1000萬個基因產生極其複雜和多樣的化學反應對人體消化、內分泌、免疫以及神經系統產生重要的影響。因此,將腸道稱為細菌第一大聚集地當之無愧!然而,在腸道的上游-口腔,居住在這裡的微生物居民對人體健康的重要性還沒有為許多人所認識,今天就來聊聊這個話題。

口腔菌群-一個還未被人們重視的世界

江蘇省腫瘤醫院李楓

先介紹口腔微生物的情況。在口腔中大約存在700多種細菌,這些細菌既有口腔的長期居民,也有通過消化系統、血液循環遷移而來的外來戶。這些口腔微生物構成了人體口腔微環境,一般情況下這種環境不會輕易改變。

最新的一項來自中國科學院北京生命科學研究院趙方慶團隊研究也證實了這一點。他們對9名個體洗牙前和洗牙後3個月的11個時間點進行採樣發現:牙菌斑菌群在洗牙之後的7小時至3天波動非常明顯,但在3天后隨著牙菌斑生物膜的建立逐漸恢復。唾液菌群幾乎沒有變化,它也是牙菌斑菌群的主要補充菌源。(原文:Tracing the accumulation of in vivo human oral microbiota elucidates microbial community dynamics at the gateway to the GI tract。發表於2019-06 Gut)。

口腔菌群的變化,既可能引發口腔本身的疾病,也可能引發全身疾病。這種改變既可能是與生活方式的變化有關,又可能是與我們的飲食有關。例如大家所熟悉的齲齒,就與口腔中產酸的細菌過度增殖有關,過多的糖和澱粉類食物的攝入通常是造成口腔產酸菌增加的原因之一。以局部灼痛為主要特徵的口腔潰瘍令人十分痛苦,研究發現維護口腔微環境的韋榮氏菌和鏈球菌的不足與這種複發性口腔潰瘍關係密切。

此外,許多的研究也發現:大多數的口腔細菌可以在腸道定植,象類風溼關節炎、慢病性腸炎和結直腸癌等患者腸道中含量豐富的細菌許多都來自於腸道。由於口腔微生物既可以隨著消化系統通道進入胃腸道,也可以通過口腔粘膜進入血液循環,因此許多全身性疾病都與口腔微生物環境密切有關。

眾所周知,糖尿病的重要特徵是高血糖。而牙周病與糖尿病之間存在雙向關係,並影響包括糖尿病在內的多種病理過程。在1型糖尿病患者中,大多數年齡段牙周病的嚴重程度都有所增加。2型糖尿病也與牙周病關係密切。研究發現:2型糖尿病和非糖尿病患者之間牙齦下菌群存在顯著的差異,口腔微生物環境也存在明顯差異。推測可能存在口腔微環境改變→口腔細菌移位定植→身體慢性炎症狀態→糖代謝紊亂→糖尿病。

那麼,如何通過管理口腔菌群保證身體健康的目的,有如下建議:

1 對正常菌群也不能過度繁殖:平衡的口腔菌群對於健康非常重要。正常菌群的過度增長也會帶來危害,這意味著保持口腔的清潔非常重要。如刷牙,建議每天兩次,進食後漱口,勤用牙線,定期洗牙等;

2 口腔的微生物的微環境是一個平衡的空間,抗生素的使用、各種殺菌的漱口水都可能破壞這種平衡,必須儘量避免;

3 吸菸會降低口腔菌群的多樣性,長期大量咀嚼檳榔會加大口腔癌的風險,精緻的米麵因過多的澱粉含量加大齲齒的風險。

總之,對於口腔微生物環境的維護,不僅對口腔健康非常重要,對全身的健康同樣重要!歡迎關注我的頭條-江蘇省腫瘤醫院李楓。每天都有新知識。

口腔菌群-一個還未被人們重視的世界

江蘇省腫瘤醫院李楓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