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今年70歲,守著花棚,操針58年,台州刺繡圈都尊稱她葉老師,

現實中也有不被關注,鮮為人知的民間藝術家,特別是生活在民間默默從事自已手藝,不曾被媒體關注的民間藝人,台州的葉美雲老師就是其中的一位。

她今年70歲,守著花棚,操針58年,台州刺繡圈都尊稱她葉老師,

▲葉美雲在刺繡

葉美雲,海門人,今年70歲,至今還守著花棚,操針已有58年了,台州刺繡圈子裡的人都尊稱她葉老師,上世紀70年代經她培訓過的刺繡學員有一二千人。

在臺繡200多項針法寶庫中,屬她研試出的針法就佔三分之一。

她今年70歲,守著花棚,操針58年,台州刺繡圈都尊稱她葉老師,

▲蔡修仰夫婦

葉美雲從小隨母親學習繡花,其母潘彩香常年到白菜巷蔡修仰家拿繡衣花片刺繡。

(椒江志有記載:蔡修仰廣東人,1923年來海門辦仰成花廠,廠初辦在白菜巷家裡,後來搬到西門街天主堂街,56年公私合營進海門繡衣廠)。

她今年70歲,守著花棚,操針58年,台州刺繡圈都尊稱她葉老師,

▲珠花羅花邊(葉美雲複製,贈給椒江區檔案館)

她今年70歲,守著花棚,操針58年,台州刺繡圈都尊稱她葉老師,

▲椒江區檔案館給葉美雲的收藏證書

10歲時,她跟母親繡過一種“珠羅片”,就是在描好紋樣的喬其紗下面襯上一層珠羅紗,然後依照花形(圖案)用“押針”針法將二層布料繡牢。繡出的紋樣婉如細銅絲繞出的精緻。

然後部分地方剪除上層喬其紗,露出底下更透露的珠羅紋,好比現在的蕾絲花邊那樣性感美麗。最後珠羅花片運送上海配在胸罩、長裙、短褲上成衣,據說當時是出口蘇聯的。

(為了留存記憶,葉美雲特地選用蠶真絲喬其紗和蠶真絲珠羅紗手工複製了二塊‘珠羅花邊’。以便後人查考。她將親手複製二塊鑲珠羅紗的花片捐贈給椒江區檔案館。)


她今年70歲,守著花棚,操針58年,台州刺繡圈都尊稱她葉老師,

▲台州繡衣廠(沙孟海先生題字)

她16歲初中畢業,進了台州繡衣廠工作。

先是從事繡花輔導(其實就是專職下鄉),配合廠裡對正在投放生產的繡衣,對照花稿意圖和刺繡針法的要求,一個村、一個村,挨家挨戶地實地察看花棚頭,發現繡錯的地方及時糾正。對於花樣或工針標註錯誤的,彙報廠裡設計室相關人員及時更正,免得造成整批的貨品出錯。

她今年70歲,守著花棚,操針58年,台州刺繡圈都尊稱她葉老師,

▲葉美雲的針法標本

她今年70歲,守著花棚,操針58年,台州刺繡圈都尊稱她葉老師,

▲葉美雲的針法薄

那時工作忙的像打仗一樣,台州繡衣廠總共有輔導員12人,要負責全縣所有區、鄉、村(那時叫區、公社、大隊、生產隊),由徐忍負責,每人包一個區、鎮,一個星期幾乎六天都在鄉下奔波。

有時週一上午各輔導員集中厂部交流情況,廠長童玉貝親自聽取彙報並交代處理要求,遇到比較棘手的事,童廠長會自已帶隊下鄉處理。


她今年70歲,守著花棚,操針58年,台州刺繡圈都尊稱她葉老師,

她今年70歲,守著花棚,操針58年,台州刺繡圈都尊稱她葉老師,

▲葉美雲研發針法之局部圖

記得有些繡花戶,擅自讓初學的人上棚插進去繡,我們是絕對不允許的,對那些局部繡得差的部分,我們都要社員拆掉重繡,有些社員心痛不捨得拆,童廠長則要求我們拿剪刀當場把它剪掉,免得留下後遺。

隨著繡衣出口業務的發展,繡花人員嚴重不足,加上生產隊也想擴大副業收入,所以經常不斷舉辦刺繡學習班,由生產隊把適齡女孩集中一起,進行刺繡培訓。


她今年70歲,守著花棚,操針58年,台州刺繡圈都尊稱她葉老師,

▲椒江三甲工藝服裝廠社員證-阮領玉(1988)

葉美雲老師負責洪家、三甲一片。培訓時發給每人一片約30CMX30CM見方的學習布,布片上印有各種代表工針的紋樣,場內掛著刺繡示範樣片,輔導老師交代刺繡要領後,讓學員自已練習刺繡。

學習結束,學員在繡片上寫上姓名,經輔導組老師統一評定,評定合格的發給繡花手摺,才允許上棚生產。由於葉美雲老師輔導細心,許多“過門”點撥到位,她先後教出的學員約有一二千人。(過門即竅門)


她今年70歲,守著花棚,操針58年,台州刺繡圈都尊稱她葉老師,

▲1958年12月12日,黃岩城關大隊麻帽花邊總廠教花老師合影照,葉小美老師(左數前排第四)

1970年她結婚有了小孩,加上腦筋靈活手藝巧,被調到技術科跟葉小美師傅學試製。專門從事新工藝、新針法的創新試製。直到1998年退休。

她的老師葉小美1956年為集體所有制的繡衣廠在黃岩城關、澄江等地培訓出許多刺繡學員,學員後來都成為各繡衣站的骨幹老師。葉小美老師創造出的抽絲旁目、泡泡紗等針法,被應大玉老師等老一輩設計師們採用,受到外銷員及客戶的好評。


她今年70歲,守著花棚,操針58年,台州刺繡圈都尊稱她葉老師,

▲全雕疊袖旗袍

她今年70歲,守著花棚,操針58年,台州刺繡圈都尊稱她葉老師,

▲抽珠繡連衫

她今年70歲,守著花棚,操針58年,台州刺繡圈都尊稱她葉老師,

▲盤帶繡衣

葉美雲羨慕她們的業績,以前輩為榜樣,與設計師常溝通,把設計師的想法,變成可刺繡的針法。她創造的新針法,少說也有一百多種,被設計師們採用,頻頻在國內刺繡行業中出彩,如:凸調針、抽珠繡、項鍊繡、打纜、織網、盤緞條、85-5號抽絲等都有成交和獲獎。

比如陳克設計的1986年獲國際博覽會金獎的《全雕疊袖旗袍》上面的龍腰帶就是她試作的;台州地區第一件《盤帶繡衣》就出自她手。

1987年獲北京國際博覽會金獎的林霞設計的《抽珠繡連衣裙》中,“機織不能手繡亦難”的“抽絲與訂珠”合二為一的針法就是葉美雲老師的絕招。出名的是設計師,很少人知道成功背後默默無聞的人。

她今年70歲,守著花棚,操針58年,台州刺繡圈都尊稱她葉老師,

她今年70歲,守著花棚,操針58年,台州刺繡圈都尊稱她葉老師,

▲葉美雲抽絲刺繡研發工針圖

1981年11月,葉美雲應邀到西班牙馬德里、莎拉哥莎、巴塞羅那等地進行刺繡表演。臺繡的抽絲針法共有200餘種,她創新的就佔50%,這些珍貴的樣本(二本)如今陳列在臺繡藝術館內。

由於很多抽絲和克絲都是她試製出來的,因此首批投產務需她傳教工人要領,常年聚合和積累,在她手下形成了一個民間“抽絲組”。

自台州繡衣廠倒閉後,椒江唯一生存下來繼續接“活”的抽絲組,使得台州抽、拉、雕技藝的傳承能夠延續至今。


她今年70歲,守著花棚,操針58年,台州刺繡圈都尊稱她葉老師,

▲葉美雲研發針法之局部圖

她今年70歲,守著花棚,操針58年,台州刺繡圈都尊稱她葉老師,


▲應用葉美雲針法的精美刺繡作品

現在,葉美雲阿婆已就職於浙江臺繡服飾公司,擔任為針藝指導老師,目是負責整編《台州刺繡針譜全集》。

把台州所有的針法都繡成一塊塊實物,讓台州刺繡非物質文化(技藝)和刺繡實物原質原味地傳承下去。她表示,很樂意將餘生奉獻給刺繡”。

她今年70歲,守著花棚,操針58年,台州刺繡圈都尊稱她葉老師,

▲葉美雲在教學生

她今年70歲,守著花棚,操針58年,台州刺繡圈都尊稱她葉老師,

▲市文化館刺繡培訓畢業典禮上,葉美雲(右三)和陳克(右四)

2016年葉美雲老師在臺州市文化館舉辦了一期刺繡班訓班,由葉美雲老師逐一對主要針法進行演示。

在葉老師零距離的傳授下,學員們不僅學會了中國古代的辮子股繡、打籽繡、別梗、平繡和摻針繡的操作。同時也知道這些針藝是我國最最古老的針藝,增添了對寶貴遺產的珍愛。


她今年70歲,守著花棚,操針58年,台州刺繡圈都尊稱她葉老師,

▲榮譽對照表

她今年70歲,守著花棚,操針58年,台州刺繡圈都尊稱她葉老師,

▲葉美雲(中)在刺繡,林霞(左)和陳克(右)在欣賞

1997年臺州繡衣廠倒閉後,葉美雲老師在芸芝繡衣公司擔任針法老師。

2012年胡芸芝等原股東全部撤股,股權易主之時葉美雲老師到臺繡服飾公司任針法研發,傳授技藝。

如今她已獲椒江區繡衣傳承人,台州市工藝美術大師,與市級臺繡傳承人林霞,省級台州刺繡傳承人陳克一道宏揚臺繡文化。

莫道本土無文化,用心發掘鳴天下!

【“台州市本土文化研究會(籌)”招會員】

---END---

【文字:陳克】

【整理:里長】

【圖片:陳克】

【特別感謝“民建椒江區委員會”支持】

【特別感謝“椒江政協文史委”支持】

【特別感謝“椒江民間文藝家協會”支持】

【特別感謝“椒江體育名家工作室”支持】

【里長整理 若要轉載請找“里長”授權】

“更多精彩人物文章”請點擊下面鏈接:↓↓↓

★珠繡丨讓人更顯珠光寶氣、雍容華貴

★台州戲劇服裝丨他們四代相傳繡“龍袍”

★台州繡衣(刺繡)的前生今世

★王春花丨十字繡達人

★陳其鋼丨北京奧運會主題曲作者

★陳叔亮丨他為《西遊記》片頭題字

★周才華丨葭沚才華翁,輕裘儒將風

★潘永康丨椒江最早的註冊會計師之一

★王德新丨書法家、紅色收藏家

★蔡希丨50年收藏過萬隻鋼筆

★趙範丨台州製造棒冰第一人

★陳叔英丨台州播放電影第一人

★陳志超丨他花九年編《椒江市志》

★周雁飛丨實業抵洋貨、建藥廠、救一中

★趙連城丨創民建、興同康、建三校

★王子鑫丨義薄雲天王子鑫

★徐從壽丨他是台州人工種植蘑菇第一人

★婁健秋丨詩畫雙絕

★張哲能丨一不分房,二不分床

★潘醒丨光明使者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