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5日,經過了11個小時的長途顛簸來到了,約下午四點左右河南境內的南太行山腳下,上山的開始比較順利,車開了大約10幾公里就遇到了堵車。於是我們下車徒步探查原因,原來是部分路段路面修復不及時,山路窄,只能單向通過,加上車流量大造成的。看到這種情況我們及時加入到疏導交通的行列中。大部分司機還是聽從指揮的,這樣就順暢了很多,走走停停,過了陳賡指揮部舊址,一處限高讓我們的中巴車徹底的過不去了,只好聯繫當地車把我們拉到雙底。路上據司機說:道路是為了不讓河南的同學們到山西來耍,故意弄壞不修的,限高也是這個原因。是否真實只是聽說而已。建議來此的小夥伴們合理安排時間避免擁堵。一旦發生擁堵不要加塞頂牛,聽從指揮,才能順利前往。 晚8點左右終於抵達雙底村,第二次來到這裡了,晚上也是燈火輝煌,人聲鼎沸。為本村的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南太行雙底——抱犢穿越

還未修復的路面。

南太行雙底——抱犢穿越

各路人馬齊聚

南太行雙底——抱犢穿越

當地村民悠閒的看著我們這些匆匆的路人。

南太行雙底——抱犢穿越

陳賡指揮部舊址。

南太行雙底——抱犢穿越南太行雙底——抱犢穿越

太行山是中國東部的一條重要地理界線。東部的華北平原是落葉闊葉林地帶,西側的黃土高原是森林草原地帶和乾草原地帶,兩側的植被、土壤垂直帶特徵也存在明顯差異。太行山脈多東西向橫谷,自古就是交通要道,商旅通衢。古時有著名的"太行八陘"。太行山北高南低,大部分海拔在1200米以上。2000米以上的高峰有河北的小五臺山、靈山、東靈山、白石山,山西的太白魏山、南索山、陽曲山等。北端最高峰為小五臺山,海拔高2882米;南端高峰為陵川的佛子山、板山,海拔分別為1745米、1791米。太行山山勢東陡西緩,山西高原東部 太行山地質風光圖片河流多切過太行山進入河北平原,匯入海河水系。只有西南部的沁河水系向南匯入黃河。太行山脈西翼連接山西高原,東翼由中山、低山、丘陵過渡到平原。山中多雄關,著名的有位於河北的紫荊關,山西的娘子關、虹梯關、壺關、天井關等。太行山是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的天然分界線。北宋時代傑出的科學家沈括看到太行山的山崖之間"怯怯御螺貝殼及石子如鳥卵者,橫亙石壁如帶",經過研究指出:"此乃昔日之海濱,今東距海已近千里。"現代地質研究證實了他的論斷。太行山崖間的螺蚌殼,顯系古生代地層中的腕足動物或軟體動物化石。 陵川縣馬圪當鄉雙底村地處陵川縣城東南50公里處,馬圪當大峽谷(俗稱黑毛溝大峽谷)雙底村有最具代表性、最富吸引力但又完全處於原始自然狀態的景觀。

晚宿雙底村農家,管吃40元,還是比較厚道的。在昏黃的燈光下小遛一圈,回屋睡覺,被呼嚕吵得夠嗆,幸虧帶了耳塞,勉強入睡。

6日早六點開拔,經小壺口、馬武寨到報犢村,全程25公里左右,於下午5點多到達。對於我來說這次是很較勁的,對此行一半的人來說也是比較累的,好幾個人腳都起了泡,膝蓋不舒服等症狀。

雙底到馬武寨這段除了盛開的連翹以外還有少數的其他花盛開。

南太行雙底——抱犢穿越南太行雙底——抱犢穿越

盛開的連翹花。連翹花是一種木犀科、連翹屬植物,幹叢生,直立;枝開展,拱形下垂;小枝黃褐色,稍四稜,皮孔多而明顯,髓中空。單葉少數葉片3裂或裂成3小葉狀,對生,卵形、寬卵形或橢圓狀卵形,長3~10cm,無毛,端尖銳,基圓形至寬楔形,緣有粗鋸齒。全世界約有11種,中國有6種,分佈歐洲至日本,有些源自朝鮮和日本,源於歐洲南部的只有一種。其名字forsythia,是為了紀念蘇格蘭的植物學家William Forsyth而命名。

作為草藥的中國的品種大多為木犀科植物連翹Forsythia suspensa(Thunb.)Vahl的乾燥果實。在拼音中“翹”讀第二聲。

主要分佈在中國大陸,分佈於河北、山西、陝西、甘肅、寧夏、山東、江蘇、河南、江西、湖北、四川及雲南等省區。

功效:味苦,微寒。歸肺、心、小腸經。

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用於癰疽,瘰癧,乳癰,丹毒,風熱感冒,溫病初起,溫熱入營,高熱煩渴,神昏發斑,熱淋尿閉。

連翹藥用部分主要是果實。它的果殼,即“羚翹解毒丸”中的“翹”。含有連翹酚、香豆精、齊墩果酸、皁甙、維生素P等。具有清熱、解毒、散結排膿等功效。主治溫熱、瘡瘍、瘰癧、丹毒、班疹、流感,用果實10—15克水煎服,或加入方劑中。常用於風熱感冒。

連翹用藥禁忌是脾胃虛弱,氣虛發熱,癰疽已潰,膿稀色淡者忌服連翹。

南太行雙底——抱犢穿越南太行雙底——抱犢穿越南太行雙底——抱犢穿越

小壺口,第二次來到這裡了,不禁想起了黃河壺口的經歷。

南太行雙底——抱犢穿越南太行雙底——抱犢穿越南太行雙底——抱犢穿越南太行雙底——抱犢穿越南太行雙底——抱犢穿越南太行雙底——抱犢穿越南太行雙底——抱犢穿越南太行雙底——抱犢穿越南太行雙底——抱犢穿越

馬武寨的民居。

南太行雙底——抱犢穿越

蜂箱

南太行雙底——抱犢穿越南太行雙底——抱犢穿越

馬武寨:在陵川縣東50公里處。據傳東漢名將馬武曾在此屯兵。有遺址。此地山上棘無刺,池中青蛙不鳴。相傳為光武帝劉秀因避王莽追趕,曾被棘牽衣而命去刺,因厭蛙聲聒噪而禁蛙鳴。此乃神話,但棘無刺,蛙不鳴屬實。

自古交通不便,長期閉塞造成了此地原始氣息很濃,是難得的一處自然生態園,這裡石門溝群猴出沒,分水嶺金錢豹遊弋。黃羊、野豬、貓豹、山雞、野兔更是成群結隊,旁若無人。山間還有龍王山的天麻,仙虎山的靈芝,以及滿山遍佈的木耳、蒼朮、豬苓、枸杞、黨蔘、白芍等野生藥材。

馬武寨是一個山水風光絕美,風土人情淳樸的地方。春天,千百種野花競相開放,爭奇鬥豔;夏天,飄逸的雲霧常似隱似現地撩逗著山巒;秋天,黃葉紅葉白葉綠葉漫山遍野五彩斑斕;冬天,白雪皚皚冰封群山一派北國風光,甚為壯觀。

南太行雙底——抱犢穿越南太行雙底——抱犢穿越南太行雙底——抱犢穿越南太行雙底——抱犢穿越南太行雙底——抱犢穿越南太行雙底——抱犢穿越南太行雙底——抱犢穿越南太行雙底——抱犢穿越南太行雙底——抱犢穿越南太行雙底——抱犢穿越南太行雙底——抱犢穿越南太行雙底——抱犢穿越南太行雙底——抱犢穿越南太行雙底——抱犢穿越南太行雙底——抱犢穿越南太行雙底——抱犢穿越南太行雙底——抱犢穿越南太行雙底——抱犢穿越南太行雙底——抱犢穿越南太行雙底——抱犢穿越南太行雙底——抱犢穿越

抱犢村,位於于山西省晉城市陵川縣古郊鄉,只有六、七戶人家,至今仍是晉城市唯一一個未通公路的村莊,卻因其景色秀美又山勢險峻,贏得了國內外廣大戶外運動愛好者與專業攝影愛好者的青睞。

南太行雙底——抱犢穿越南太行雙底——抱犢穿越

抱犢村人居住在太行山南麓的懸崖絕壁上,村子北與錫崖溝相鄰。 抱犢村和錫崖溝相距35公里,有一條緣山腰的羊腸小道相通。兩村同屬古郊鄉。抱犢村周邊林木蒼翠,山環水繞,風景奇秀。抱犢村憑藉著和錫崖溝的銜接與古郊鄉溝通,但不同的是,錫崖溝人開山不止,到1995年從半山腰上挖通一條可走汽車的大路。抱犢村人除了在1957年和1980年代在崖壁上鑿出一些腳窩和在危險處裝了一段鐵鏈外,至今仍是晉城市唯一不通公路的行政村。

南太行雙底——抱犢穿越南太行雙底——抱犢穿越

mithuse 發表於 2019-4-10 22:40 這種屋子看起來很有味道,真要常年住夠嗆!

是的,條件不是太好,沒水洗澡啊。偶爾經歷下還是可以的。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