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文哲用“木桶理論”呼籲臺灣重視'後10%學生'

柯文哲用“木桶理論”呼籲臺灣重視

臺北市長柯文哲。(圖片來源:臺灣“東森新聞雲”)

中國臺灣網8月28日訊據臺灣“東森新聞雲”報道,臺北市長柯文哲26日出席臺北南港區“臺灣夢計劃”揭牌儀式,他在致詞時提到,現今臺灣教育太注重前段同學,卻忘了後面10%學生。他呼籲整個社會福利及教育政策應該將眼光放在沒來學校上學或是在校成績較差的學生,並想辦法動員社會力量來幫忙。

柯文哲表示,臺北市府力量有限,但民間力量無窮,“臺灣夢計劃”如果有北市府、小區、企業的支持,將會形成一個更有效的社會安全網,這也是臺北市政府努力的目標。

柯文哲說,“臺灣夢計劃”是一個小區發展協會結合當地資源並獲得企業基金會補助的計劃。該計劃除了讓小朋友有地方吃飯、獲得均衡的營養之外,也舉辦很多融入當地特色的課程。這不僅能增加小朋友對整個小區的認同感,也能讓他們能感受到小區關懷的支持及力量。

他在演講中提到“木桶理論”。他解釋用一片一片的木片製成一個水桶,水桶的盛水量是由最短的那片木片決定,而不是最長的那片。因此,一個地區的好壞,是由最弱勢的那部分來決定。他說,初中考高中的每科成績優劣分為A、B、C,臺北市相對臺灣其他縣市,各科拿C的學生百分比在臺灣算是最低的,但仍然佔有百分之十幾。

柯文哲強調,臺灣整體教育太注重成績前10%的學生,很少看到成績後面10%的學生。長遠來講,臺灣地區的好壞是由最弱勢部分的學生來決定。他提到,臺北市執行的“校園防毒計劃”,後來才發現問題不是在學校的學生,而是在沒有來學校的學生。因此,整個社會福利及教育政策,要將眼光放在沒來學校的學生,或是在校成績較差的學生,並想辦法動員社會力量來幫忙。(中國臺灣網 韓靜)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