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媒:蔡英文的“維持現狀”已變成“推特現狀”

臺灣 Twitter 何來 環境保護 中國臺灣網 2017-06-16

臺媒:蔡英文的“維持現狀”已變成“推特現狀”

中國臺灣網6月15日訊 在蔡英文當局推動下,臺灣“立法院”14日起召開臨時會,力拼通過公教年改及前瞻計劃,但抗議聲不斷。就在前一天,巴拿馬與臺當局斷絕所謂“外交關係”,蔡當局“維持現狀”的兩岸政策,顯然到了必須改弦更張關頭。

據臺灣《聯合報》報道指出,蔡上任僅一年多,正準備從所謂“改革年”邁向“建設年”,卻面臨內外交迫的窘境。這還不包括已有民進黨員醞釀退黨的“一例一休”,挺同反同勢力拉鋸的“同婚修法”,以及環保產業孰重孰輕的亞泥開發等政策爭議。這些問題都有共同點,因輕忽民意、處理失當,全部陷入泥淖、難以收拾。當家不易,從而也看出執政者的眼高手低。

以前瞻計劃為例,計劃的時程及內容,無法說服大眾。若如沈富雄所言,既不符未來產業趨勢,又未積極處理惡化的人口結構,也難以點燃“內需”鼓勵島內投資,何來“前瞻”可言?

這樣急就章的計劃,出現反對聲浪本屬平常,卻被執政黨簡化為“反對軌道建設”,批評反對者是“天龍國思維”,不懂其他縣市人民的需求,卻刻意不提計劃空洞與評估闕如。如果說反服貿的核心在“反黑箱”,反前瞻的核心也在於“反草率”。

文章指出,月初豪雨襲臺,“行政院”才說目前沒規劃增加或重編前瞻計劃“水環境”預算,蔡英文日前到基隆視察武侖溪,卻表示“經費如有不足,前瞻計劃有靈活運用的空間”。蔡英文的擔保,雖展現計劃的彈性,卻也凸顯施政的即興。面對各縣市彼此較勁,還有官員點出前瞻“有匡列預算但沒有匡項目”,暗示縣市政府可把握“翻身”機會。如此且戰且走,難道也算前瞻?

且戰且走的,豈只前瞻計劃。

兩岸僵局迄今無解,外事關係局勢更形險惡,不能不尋覓解方。蔡一再強調“維持現狀”的兩岸政策,然而,在變動不居的情勢中,“現狀”早已改變,哪還能無招勝有招、不變應萬變?現狀“維持”不了,只能連發“推特”(Twitter),聊以文字抒懷。(中國臺灣網 高旭)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