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臺灣方面須正視陸客赴臺個人遊喊卡的三點信號'

臺灣 蔡英文 香港 馬英九 經濟 林明溱 紐約 中國臺灣網 2019-08-02
"
"
港媒:臺灣方面須正視陸客赴臺個人遊喊卡的三點信號

文化和旅遊部網站截圖

香港“中評社”8月1日發表社評文章指出,大陸方面宣佈,“鑑於當前兩岸關係,決定自2019年8月1日起暫停47個城市大陸居民赴臺個人遊試點。”這對臺灣觀光業者有如晴天霹靂,仰賴旅遊業甚深的南投縣長林明溱更高喊“完蛋了”。“中評社”認為,大陸透過這項形同經濟制裁動作所傳遞的訊息,更是臺灣須注意的。

根據大陸方面的資料,2018赴臺旅客269萬5615人次,負成長1.35%。其中赴臺個人遊旅客107萬人次。從今年8月到明年1月大選約半年,臺灣旅遊業者估計會減少約70萬名自由行旅客,損失觀光產值約新臺幣200億元,還不含團客或許也會縮減,對臺灣觀光業將是重創。尤其與馬英九執政時期陸客高峰來到一年約400萬人次相比,差距更大。

個人遊陸客歸零對臺灣整體GDP損失或許不算太大,值得注意的是大陸這項動作傳達的訊息。有三點值得注意:

第一,過去大陸在選舉前,或特殊敏感時間段限縮陸客赴臺,幾乎沒有用這種公開公告的方式處理。資深旅遊業者、臺灣創新旅行社董事長李奇嶽甚至表示,這是大陸首次透過官方管道正式發佈暫停陸客來臺的訊息。這表示,大陸希望這訊息能公開擴散,引起注意,亦即達到制裁效果。

第二,海峽兩岸旅遊交流協會7月31日的正式公告,主文只有短短40個字,一開頭就是“鑑於當前兩岸關係”。這是挑明,陸客赴臺個人遊會喊卡,就是出在兩岸關係上。大陸沒有拐彎抹角,直接表達對蔡英文當局兩岸政策的不滿,因此才要暫停陸客個人遊,形同向蔡當局嚴正表態。而且是因“當前兩岸關係”暫停,只有在兩岸關係改善才會恢復,若沒好轉或許就不會回來了。

第三,過去大陸選前縮減陸客,部分是基於臺灣選舉太熱,社會也較激情,怕陸客在臺灣趴趴走發生事端。所以過去有時是投票前三個月減陸客,目前距離明年1月11日投票日還有半年。半年前就讓個人遊陸客歸零是前所未有的事,因此這次陸方減陸客的目的顯然和過去並不相同。

至於大陸這次為何是減個人遊,而非過去選前常砍的陸客團?應是團客消費比較集中,諸如遊覽車、餐廳、購物站、旅館等一條龍都是固定的,打擊面大,也多集中在中南部,包括許多經濟較差的偏鄉;個人遊又稱散客,到處走、吃、住、買,散客減少較不會影響到臺灣特定業者與民眾的生計。

至於何以“當前兩岸關係”會導致陸客個人遊歸零?不難解讀,蔡英文當局今年以來為選舉猛力“抗中”、打“美國牌”,回顧今年一月迄今,包括美國製訂“臺灣保證法”、“北美事務協調委員會”改名為“臺灣美國事務委員會”,今年4月與7月兩批對臺軍售,以及蔡英文日前“訪美”、過境紐約、丹佛,在外自稱“臺灣總統”等都引起大陸極度不滿。北京除了向美國抗議,針對美國7月這批包括M1A2T戰車與針刺飛彈等總價22億2356萬美元的軍售,日前已宣佈制裁供貨的美國企業。其餘仍持續與美國交涉中。

大陸制裁美國對臺軍售案代表對於外國勢力干涉兩岸關係的無法容忍,尤其在有外力介入導致香港抗爭轉為暴力化且日趨擴大之際,大陸這次對臺灣的出手更具多重意義。相對於民進黨最近鋪天蓋地的“抗中”,陸方這次以暫停陸客個人遊宣示立場,算是很小的動作,應是一種警告性質居多,提醒民進黨,也提醒正在醞釀競選政見的國民黨,應正視兩岸關係的重要性。

還有一點也值得注意的是,臺灣2020選情熱度直線升高,蔡英文因香港事件“撿到槍”贏得初選,也可望採取同一模式升高與大陸的對立,炒作民粹,尋求連任。大陸此時卡掉陸客個人遊,一定會被民進黨炒作,如同過去“周子瑜事件”;陸方此時仍推出這項政策,就代表北京對臺政策主軸某種程度已跳脫被臺灣選舉捆綁的思考脈絡,這項發展值得臺灣朝野深思。

編輯:承志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