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打自己小算盤,雙北市長人選引發朱立倫與吳敦義的“瑜亮心結”?

臺灣 朱立倫 侯友宜 張善政 上海觀察 2017-06-13

2018年臺灣地區將舉行縣市長選舉,其中人口第一大市新北市和政經中心臺北市最為重要。臺北、新北兩市合稱“雙北”,人口數約佔島內總人數的三分之一,而且“雙北市長”的能見度高、政治影響力大、對於其他縣市也有“溢出效應”。因為藍綠雙方皆有機會,被認為是本次選舉的指標性選區。

最近幾份民調皆顯示,藍營人馬中新北市長朱立倫、前行政機構負責人張善政可同現任臺北市長柯文哲一戰;新北市副市長侯友宜、前臺北縣長周錫瑋可能守住新北市。尷尬的部分在於,從政的最高級別國民黨員朱立倫與候任黨主席吳敦義過去常常有競爭而有了“瑜亮情節”,雙方是否誠意合作將成為影響國民黨候選人的極大變量,也關係著雙北能否變“藍天”,“倫(朱立倫)敦(吳敦義)心結”會否繼續?

“倫敦心結”的過去與現在

新北市長朱立倫作為國民黨最高從政黨員,類似於國民黨首次失掉全臺執政權後的馬英九。所不同的在於,臺北市長馬英九彼時是全黨共主,朱立倫卻面臨著跟兩任黨主席洪秀柱、吳敦義互動皆不佳的局面。吳敦義預計於下半年接任黨主席,手握2018年國民黨縣市長選舉候選人提名權,這對朱立倫和其子弟兵的影響猶大。侯友宜選新北、朱立倫可能選臺北,命運都受吳敦義影響。

此前,吳敦義、朱立倫一直有競爭,較為明顯的部分是2016年誰來參選地區領導人。朱立倫作為時任黨主席無意出征,但他立挺前立法機構負責人王金平的動作明顯,而吳敦義則被馬英九重用,馬、朱主導下王、吳誰參選的問題曾在黨內延燒,也加深吳、朱之間的裂痕。在朱立倫主導的不分區民代提名中,吳敦義領導下的南投選情不錯,原以為吳系人馬在不分區民意代表分配中能有所斬獲,沒想到遭遇“慘案”,也被部分媒體認為是“吳朱不和”的體現。

更早前,吳敦義、朱立倫分別擔任行政機構正副負責人。吳敦義對朱立倫有所疑慮,加上馬英九的嫡系金溥聰以民調低為由,逼迫時任臺北縣長周錫瑋不參選升格後的新北市長,改派朱立倫上陣。亦因如此,周錫瑋一直對於輔選朱立倫意興闌珊,一直到選戰後期才大規模相助。在今年的黨主席換屆選舉中,周錫瑋大動作幫忙吳敦義,就被解讀為押寶吳敦義、希望能被提名參選新北市長。

新北市長要用誰?

2014年,朱立倫陣營對於直攻2016年地區領導人還是先連任新北市長曾有過思索,朱立倫派副手、新北市副市長侯友宜在各地“固樁”,作為自己不連任時的備位人選,換句話說,侯友宜被朱立倫作為接班人培養了已經至少四年。進入第二任期,朱立倫刻意保持低調,讓侯友宜更多出席原本應由市長出席的場合,地方上也有“新北市沒有市長,只有侯副市長”的耳語。

在各項民調中,侯友宜的支持度也越來越高,甚至比民進黨最強的現任臺南市長賴清德還高5%,比其他候選人更領先25%到57%,認為侯友宜將代表國民黨出征廣為流傳。與之相反,周錫瑋的民調比賴清德低15%,比其他候選人則僅領先1%到29%,明顯弱於侯友宜。不過,現任市長挺侯不爽周、候任黨主席與周的互動更佳,或將成為其中變量。

有媒體調查顯示,警察是臺灣民眾最尊敬的行業,政治人物則相對不受信任。坐擁高學歷、漂亮履歷的政治人物也從神壇跌落,連續培養三屆臺灣地區領導人的臺大法律系更被民間揶揄“請法律系不要再禍害臺灣”;反而出身基層、穩紮穩打的政治人物更受歡迎,侯友宜則屬於此類。不過,侯友宜被深藍民眾質疑在“兩顆子彈”事件中偏袒陳水扁,而且“藍得不明顯”,可能被競選對手利用。

周錫瑋在受訪時則表示,一切隨緣看天意、看民意。看民意的意思或許是看民調會否越來越高,甚至有超越侯友宜的可能;看天意則有向吳敦義取暖的意味。吳敦義的“大樁腳”、臺北市議員鍾小平也坦誠,吳敦義喜歡周錫瑋超過侯友宜,但如果民調顯示只有侯友宜能贏,吳會提名侯,“雙北如果丟一個,他的黨主席就坐不穩”。

臺北市長誰來選?

曾有國民黨臺北市的資深代表指出,已經表態參選市長的國民黨人都不可能被提名,基層更關心朱立倫和張善政是否參選,而兩人也是民調顯示最可能贏柯文哲的藍營人物。不少藍綠民意代表認為,基本盤並未改變。國民黨籍臺北市議員鍾小平分析2014年市長選舉大敗原因,認為是約26萬深藍沒有出來投票。考量到如今綠營針對藍營的“轉型正義”動作不斷,“年金改革”的受傷群體又多是國民黨基本盤,蔡英文施政不彰,故而泛藍投票可能性高漲,“光復”臺北可能性頗大。

針對2018年臺北市長選舉,朱立倫不願多談,說那是目前不存在的假設議題,他現在就是做好新北市長的工作,朱派大將廖正井則表示,叫朱立倫選臺北市長,“實在是太殘忍,也是一種虐待”。他認為,朱立倫可以選民意代表,2020年國民黨席次若過半,朱可擔任立法機構負責人。

對朱立倫而言,當年從桃園縣長選新北市長,曾有行政院機構副負責人作為跳板,因此沒有違背“對桃園縣民承諾”的問題。如今直接從新北到臺北,要提前辭職遷戶籍到臺北,由民進黨指派代理市長可能影響選情不說,也將會讓自己“半路落跑”的標籤越來越明顯。另一方面,朱立倫參選臺北市長,贏則連任八年,2020年、2024年難以參選地區領導人。因此,如果參選有“半路落跑”、違背對臺北選民承諾的問題,不參選則可能被下一世代頂替;敗則可能耽誤政治前途,也會讓臺北市更難拿回。

另一位熱門人選張善政貴為無黨籍,是對陣同樣無黨籍且沒“執政能耐”的柯文哲的“大殺器”。作為昔日的馬英九時期的行政機構負責人,張善政三個月任期內的作為博得了民眾好感。若國民黨禮讓無黨籍張善政,張善政贏面很大。不過張本人是否會參選是其中變量,而且作為無黨籍,張本人真的不選國民黨也沒辦法,只能寄望於民調同樣高的朱立倫,此時,儘管朱立倫不願意,吳敦義也會提名他。

當然,張善政如果真的不想從政,就不會在媒體上看到他的廣告,也不應當四處兼職。這要麼是巧合,要麼是背後有幕僚操作,需要再觀察。

“倫敦心結”趨勢觀察

有知名媒體人指出,朱立倫可選2018年縣長選舉、2020年地區領導人選舉、2024年地區領導人選舉,但吳敦義只有2020年地區領導人選舉一次機會。從這個角度看,吳敦義在2018年的佈局就是要打得漂亮,確保自己能在2020年參選,因此2018年的他會把“倫敦心結”放在一邊,2020年才會真正對付朱立倫。而且,如果讓朱立倫困在臺北市,對於吳敦義性價比最高,無論勝敗都不影響自己參選2020年。

從目前形勢看,即使朱立倫意識到吳敦義這一算盤,但若張善政不參選,朱立倫成為黨內唯一人選,就不得不上陣。只要一個雨夜,八個老兵跪在朱立倫家門口,一句“先生不出,何以‘國家’為?”朱立倫就會上場。

(作者系四川省臺灣研究中心、海峽青年評論聯合發起人,本文編輯:洪俊傑 題圖來源:視覺中國 圖片編輯:蘇唯 編輯郵箱:[email protected]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