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臺獨”人士賴清德的所謂“親中”

臺灣 辜寬敏 文章 臺海時事 中國臺灣網 2017-06-09

臺灣《中央日報》網絡報9日發表評論文章指出,主張“臺獨”的臺南市長賴清德,宣稱自己“親中愛臺”。這與老“獨”派辜寬敏鼓吹兩岸“兄弟之邦”一樣,彈唱的都是不敢打仗流血的“臺獨”狂想曲。

賴清德不僅自命是堅定的“獨”派,他於2014年在上海復旦大學與學者交流時,亦稱主張“臺獨”。由於“獨”派和中國大陸敵對,歷來“逢中必反”,所以賴清德的“親中”、“親近中國”之論,引起各界熱議,認為他表現的是“髮夾彎”。其實,這只是對錶象的觀察。也就是說,除非他放棄“臺獨”,否則又要搞“臺獨”又要親近大陸,反映的是根本沒有可行性的“和平臺獨”念頭。

“臺獨”必然引發兩岸戰爭,這是國際上一般的常識。中國大陸制訂《反分裂國家法》,以“非和平方式”因應臺獨;習近平總書記於去年11月,也以空前語氣表達了“六個任何”:“我們絕對不允許任何人、任何組織、任何政黨在任何時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塊中國領土從中國分裂出去”。

因此,“臺獨”和中國大陸毫無妥協的空間,但是“獨”派從來未曾坦白承認,打仗流血是“臺獨”的唯一途徑,甚至縱使打了仗流了血,也未必能夠實現“臺獨”。“獨”派深知島內沒有多少民眾願意犧牲生命財產來換取“臺獨”,所以他們不能也不敢鼓吹向大陸發動“獨立戰爭”,只是一味宣傳“臺獨”,而避談“臺獨”的代價。

辜寬敏提出的“兄弟之邦”,就是在此種局面中產生的;向民眾催眠說,“臺獨”之後的兩岸關係更為友好、臺海局勢永保和平。賴清德的“親中”論調,亦屬同樣性質,自以為或意圖促人以為不必和大陸衝突對抗,也可以實現“臺獨”。此皆一廂情願,違反現實,反而暴露出他們唯恐民眾洞悉“臺獨”的代價。

棄絕“臺獨”才能達成兩岸和平,否則所謂“親近中國”或謀求與之稱兄道弟,不僅虛偽,而且適得其反。“獨”派以為用非敵對性言詞來陳述兩岸關係,即可免除兩岸“統獨”對撞,是很幼稚的。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