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司法全面“綠化”將左右三大“釋憲案”引擔憂

臺灣司法全面“綠化”將左右三大“釋憲案”引擔憂

圖為國民黨團全員退席抗議(來源:臺媒)

海外網6月28日電臺“立法院”27日通過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提名的4位新任“大法官”人事同意權案,4人將在10月上任,屆時蔡英文提名的“大法官”將超過總數的三分之二,這意味著“黨產條例”、“刑法”通姦罪、死刑是否“違憲”等社會上高度敏感的“釋憲”申請案將受到不同程度影響,各方紛紛斥責“‘大法官’全家都是小英家”,稱這是對“司法改革”最大的諷刺。

據“聯合新聞網”報道,目前“大法官”待審案件中,臺北高等行政法院法官申請的“不當黨產條例案”最受關注。通姦案件數也不少,多數理由是“刑法”通姦罪規定有違平等、比例原則和侵害隱私權及自主決定權疑義。

此外,臺灣社會最敏感的死刑議題,有多件由死刑犯和廢死團體申請“釋憲”,他們主張兩公約禁止“酷刑”及“不人道的刑罰”,目前“大法官”雖然未決定是否受理,但以未來“大法官”成員對死刑的看法,相關人權團體對未來透過“釋憲”途徑達到廢除死刑的目標,已引起高度期待。

6月27日,蔡英文提名蔡宗珍、謝銘洋、呂太郎及楊惠欽擔任新任“大法官”,“立法院”舉行“大法官”人事同意權投票。經投票結果,蔡英文新提名的4位“大法官”都獲得過半“立委”支持,“立法院”正式通過4人的人事案,蔡宗珍、謝銘洋、呂太郎及楊惠欽將擔任新任“大法官”。

這意味著從2019年10月起,15名“大法官”中將有11人是蔡英文提名,佔三分之二,超過“釋憲”所需門檻,馬英九提名的只剩下4人。國民黨“立法院”黨團全員退席抗議,拒絕替“大法官”人事案背書。國民黨“立委”曾銘宗表示,經過2天“大法官”提名人審查,蔡英文所提名的人選,充滿了政黨色彩、意識形態非常濃厚,根本就不適格擔任“大法官”,同時強烈懷疑這4名“大法官”是否能夠獨立行使職權嗎,更懷疑他們能夠成為司法最後的守護者。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次“大法官”被提名人中,蔡宗珍和謝銘洋最具爭議。其中,蔡宗珍在2014年堅稱“服貿沒有實質審查,有‘違憲’之虞”;謝銘洋曾在“太陽花學運”期間,批評臺大法律系“沒把馬英九教好”,他更曾經聯署要求臺大就管中閔案重啟遴選,理由是“重要信息不揭露、利益迴避無從處理之重大瑕疵”。

日前,知名媒體人黃智賢主持的“夜問打權”因蔡英文當局施壓將停播。黃智賢在接受海外網採訪時就點明,最近蔡英文又提名了四名“親綠”背景的“大法官”,妄圖在法律層面讓臺灣進一步“綠化”就是明證。黃智賢表示:“民進黨圖謀在島內塑造‘一言堂’,只允許有鼓吹‘臺獨’的言論自由,任何主張兩岸統一的聲音都會被打壓。”

此外,中國人民大學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任王英津在人民日報海外網主辦的金臺沙龍上也強調,須警惕蔡當局有可能會推動“釋法臺獨”。王英津介紹,2016年,經蔡英文提名,立法機構審查並決定同意了7名“大法官”,今年10月又將有4名經蔡英文提名的“大法官”上任。這樣一來,經蔡英文提名產生的“大法官”就有11位。按照目前臺灣地區“司法院大法官審理案件法”之規定,“‘大法官’統一解釋法律及命令,應有‘大法官’現有總額過半數出席及出席人過半數同意,方可通過”。依此規定,未來只要有8位“大法官”出席,有5位同意即可對有關“法律”做出解釋案。

王英津坦言:“很顯然,倘若有些‘大法官’違背中立公正立場、意欲做出‘臺獨’解釋案,這個門檻很難阻擋。倘若這種情況果真出現,另一種新型‘臺獨’——‘釋法臺獨’就會登場。”(海外網 朱惠悅)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