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領導人選舉一樣重要,臺“立委”選舉重劃政治版圖

李雯心

最近一段時間,儘管臺灣的大選和國民黨初選持續成為焦點,但各黨派關於“立法委員”選舉已在緊鑼密鼓地佈局中。“立法院”擁有制定法律權、決議預算權、議決重要事項權、人事任命同意權等重要職權。“立委”選舉的黨派結構亦成為各黨派政治能量的重要衡量標準。因此,“立委”選舉是黨派之爭的重要“戰場”。

本屆“立委”綠營獨大

臺灣地區的“立委”選舉採用“單一選區兩票制”,即選區內選民擁有單一“參選人”及“政黨”支持票各一張,其中區域“立委”73席,從73個選區中選出,採取“相對多數制”;原住民“立委”6席,由“平地原住民”、“山地原住民”2個複數選區選出,採取“複數選區單記不可讓渡投票制”,每個選區得票數排前三者勝出;不分區及僑選“立委”34席,根據政黨得票數得票比例分配,得票數比例小於5%的政黨不參與分配。

在2016年“大選”及“立委”選舉中,民進黨挾2014年地方選舉大勝的氣勢,一舉贏得“大選”,並獲得68席“立委”(區域“立委”49席,不分區“立委”18席,原住民“立委”1席),首次超過半數,相較於2012年“立委”選舉增加了28席,取得壓倒性的勝利。反觀國民黨所獲席次數嚴重縮水,僅獲得35席(區域“立委”20席,不分區“立委”11席,原住民“立委”4席),相較於2012年“立委”選舉減少了29席,失去多數黨的地位。另外,“時代力量”獲得5席(區域“立委”3席,不分區“立委”2席),親民黨獲3席不分區“立委”。綠營共掌握73席,在“立法院”的決策中佔有絕對的主導優勢,經常“強度關山”,通過各類不利於藍營的“法案”及決議,導致國民黨面臨極其被動的局面,一再出現運作經費籌措困難,難以為繼的局面。因此,在新一屆“立委”選舉戰局較之前攻守關係發生轉變,國民黨處於攻勢將全面致力於“立法院”主導權的重獲,而民進黨則卯足力量維繫其絕對優勢權。兩黨之外的小黨及其他政治力量也希望在國、民兩黨政斗的罅隙中爭取更大的政治參與空間,若獲得3席以上就可在“立法院”中組建“黨團”,大幅度提升話語權及與國、民兩黨博弈的籌碼。

2020年“立委”選舉陷入亂戰

各個政黨及政治勢力都積極投身到“立委”選戰的佈局中,區域“立委”提名已進入最後衝刺環節。國民黨從3月至今已公佈八個批次,58個選區,60位區域及山地、平地原住民參選人。民進黨已於5月22日公佈了49個“立委”初選選區提名候選人名單,剩餘24個選區的“立委”參選人採取徵召的方式產生。民進黨10日將召開中執會,通過議決徵召

蔡適應參選基隆市選區,鄭宏輝參選新竹市選區,陳瑩參選平地原住民“立委”。“時代力量”4月10日公佈了“2020年區域立法委員公職選舉提名辦法”,正式啟動提名程序,截至目前已提名6席區域“立委”參選人,包含提名陳雨凡參選臺北市第七選區、高鈺婷參選新竹市選區、林佳瑋參選桃園市第三選區,現任“立委”林昶佐、洪慈庸續戰臺北市第五選區與臺中市第三選區“立委”、前任祕書長陳惠敏出征高雄市第七選區。新黨目前提名4位區域“立委”參選人。

各政黨不分區“立委”的名單尚在有計劃地運作階段。國民黨的不分區“立委”名單勢必會在“總統”參選人初選後產生。民進黨除了運作艱困選區的“立委”佈局外,將成立“不分區提名委員會”,由提名委員會決定不分區名單,預計在8月底完成不分區提名。“時代力量”6月19日公佈“2020政黨比例代表立委提名法”與“2020政黨比例代表立委職權辦法”,預計8月底產生不分區“立委”提名名單及排序,9月交由黨員由網絡投票複決。

可見,“立委”選舉的整體戰局已見雛形,未見全貌,戰勢預測為時尚早,但競爭態勢已現,火藥味愈重。其一,許多不分區“立委”轉戰區域“立委”挑戰現任,使得多個選區出現捉對廝殺局面。如吳志揚、柯志恩分別投入桃園市第2選區、新北市第7選區,黃昭順參選高雄市第三選區,親民黨不分區“立委”陳怡潔投入臺北市第二選區,民進黨不分區“立委”蔡培慧參選南投縣第一選區。其二,國民黨與親民黨以及民進黨與“時代力量”的競合關係複雜化。親民黨已推出自己的“大選”參選人楊世光並積極佈局“立委”選舉與國民黨搶佔藍營選票。儘管民進黨日前向“時代力量”釋出合作善意,但“時代力量”迴應並不積極,並且其“攻城拔寨”的企圖心是昭然若揭的。其三,小黨及政治勢力參選積極。“喜樂島聯盟政黨籌備委員會”成員劉敬文(妖西)7月8日表示正在籌備組黨,規劃在20日舉辦喜樂島聯盟政黨成立大會,並擬推出2020“總統”候選人、不分區與至少10席區域“立委”。“安定力量”黨主席孫繼正宣佈參選新北市第十二選區並預告將推10席以上區域“立委”參選人。此前參選臺北市長失利的吳蕚洋7月10日宣佈成立政黨“白色聯盟”,並將推出10席以上區域“立委”及不分區“立委”參選人。

2020年“立委”選舉的重要觀察

若將時間線拉回“九合一”選舉後,國民黨氣勢正盛,對“大選”及“立委”選舉具有“雙贏”、翻轉藍綠的較大優勢,但臺灣地區的政治生態瞬息萬變,國民黨的競爭力因初選大戲的峰迴路轉而有所勢弱。最終,藍營在“立委”席次爭奪戰中是谷底反彈,甚至再度奪回絕對優勢權,或是與綠營勢均力敵成為2020“立委”選舉的關鍵。此次2020“立委”選舉後續還有幾個重要觀察點。

一是國、民兩黨的“大選”參選人對“立委”選舉的拉動作用。歷來兩項選舉綁在一起相互之間就具有“母雞帶小雞,小雞推母雞”的助選效果。因此,“立委”參選人皆希望黨中央可以推出“強棒”參選人與其形成相互配合、拉抬的作戰體系,以提升選情。民進黨“大選”參選人已確定為蔡英文,而國民黨已進入初選民調階段,其參選人很快將塵埃落定。蔡英文儘管選情有所回暖,但仍然面臨諸多無力解決的執政“包袱”。國民黨方面無論是誰勝出也將經歷彌合初選裂痕的考驗。因此,兩黨參選人的後發力將影響“立委”選舉的走勢。

二是“大綠”與“小綠”競爭與合作的成色。儘管民進黨“立法院”黨團總召柯建銘與“時代力量立委”黃國昌在“法官法”修正案上脣槍舌劍,黃國昌數度炮轟民進黨並在輔選時喊出不能讓藍綠“立委”席次過半的主張,但兩黨之間仍然保有合作空間。“時代力量”的“立委”席次將影響“黨團”結構,若仍能保有3席以上席次,可組成“黨團”,增強綠營在“立法院”的力量。民進黨也表示在艱苦選區尋求合作。然就目前來看,兩黨間也存在較強競爭。如“時代力量”在高雄市鳳山區提名黨部主委陳惠敏與民進黨尋求三連任的許智傑競爭,在新竹市選區提名高鈺婷與民進黨參選人對壘。是“假炮轟”還是“真競爭”還有待觀察。

三是支持柯文哲的參選人在“立委”選舉中的斬獲。從政治運作來看,很少存在參選人能夠在沒有政黨力挺下登上“大位”,並能使“立法院”運作順暢的歷史借鑑。因此,柯文哲組黨與否一直備受關注,併成為柯角逐“大位”相關議題的重要觀察點。此次“立委”選舉中“柯家軍”及身在其他政黨但支持柯文哲的參選人也不在少數,如“柯家軍”陳建銘、民進黨臺北市議員高嘉瑜、親民黨參選人黃珊珊等,其勝負結果影響柯文哲政治力量的累積。

四是國、民兩黨推出的不分區“立委”提名名單。不分區“立委”提名名單將是兩黨繼初選後又一次黨內派系力量的複雜博弈。國民黨內各方政治力量已在進行政治計算,初選後各種協調將逐步展開。而民進黨因發生黨主席更換,不分區“立委”的提名主導權理論上不再由蔡英文掌控。“卓(卓榮泰)羅(羅文嘉)體系”如何主導不分區“立委”的名單成為關鍵看點之一。因初選過程中的衝突,卓榮泰、羅文嘉如何與英系合作,蔡英文是否會持續干預都備受關注,也決定未來選情走向。(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博士)

責任編輯:徐芸茜 主編:王義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