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黨務主管任命看吳敦義戒慎恐懼

臺灣 郝龍斌 黃敏惠 林中森 華夏經緯網 華夏經緯網 2017-09-02

吳敦義昨日主持其出任黨主席後的首次國民黨中常會,除了向郝龍斌、曾永權(兼祕書長)兩位新任副主席致送證書之外,也討論通過了吳敦義任用的一級黨務主管,包括副祕書長杜建德、組織發展委員會主委李哲華、文化傳播委員會主委李明賢,以及“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林火旺。此外,中常委們還對縣市黨部主委直選辦法提出各種意見,而吳敦義在會中也應中常委要求,成立前瞻計劃策略小組,由兩位副主席曾永權和郝龍斌以及六位中常委組成,將針對前瞻計劃預算案擬訂策略,支持國民黨團在“立院”的攻防作為。

會後,文傳會主委李明賢對傳媒表示,吳主席就任後,將不領薪資;歷任的副主席,除主席指定的駐會副主席外,其餘也皆不領取薪資,故吳主席任命的兩位副主席曾永權與郝龍斌皆為義務職,不領取薪資。至於大陸事務部主任一職人選,昨日未有公佈的原因,是由於大陸事務部主任並非一級主管,所以未來不需中常會同意便可任用,但目前人選還沒出來,要過段時間才會決定。

按過去慣例,國民黨副主席一般有四至五位,因而還有空缺。現在先行委任的曾永權、郝龍斌這兩位,顯然都有功能考慮。其中曾永權兼任祕書長,是為了協助吳敦義穩定黨機器運作,並與“立法院”黨團連結。其實,他的角色較為特殊,一方面他是國民黨本土派的代表,有利於穩住黨內本土派,但另一方面他卻又是馬英九的親信,曾任馬英九競選連任 “總統”總部 “臺灣加油站”的總幹事,及國民黨祕書長、“總統府”祕者長,弼輔馬英九,因而這項任命又折射出吳敦義將會繼承馬英九的政治路線,包括對 “九二共識”的詮釋,及 “不統不獨不武”的兩岸政策路線。而任用郝龍斌則是對曾永權本土派的平衡,主要是為了穩住黃復興黨部及 “深藍”黨員,並也含有消弭洪秀柱影響的意涵。實際上,郝龍斌也參加了國民黨主席選舉,但吳敦義仍然邀請他繼續出任副主席,而且還是唯一的專職副主席,這就左證了當初人們對郝龍斌參選的揣測,其實是與吳敦義默契合作,目的是扯薄洪秀柱的黃復興黨部及 “深藍”黨員選票。

本來,在國民黨“全代會”召開之前還曾傳說,國民黨副主席人選還有林中森和黃敏惠兩人。其中曾任海基會董事長的林中森有兩岸考慮,希望借重他的海峽兩會談判及服務大陸臺商的經驗,代表因受“卸任副總統”身份所困不能隨意訪問大陸的吳敦義,經常登陸與中共及國臺辦聯絡,及代表吳敦義出席“國共論壇”。實際上,在已經正式任命及傳說的四位副主席中,只有林中森的大陸經驗最為豐富。雖然他在被委任為海基會董事長之前,沒有到過大陸,但在調任海基會董事長後,除了是參加海峽兩會的談判之外,幾乎都個月都到大陸考察臺商的經營情況,所有主要的省份都已去過,而且與國臺辦的關係也良好。這是也曾出席過“國共論壇”的郝龍斌,所不能比擬的。而且,林中森是吳敦義的親信,馬英九在接獲一些臺商對江丙坤的投訴,決定撤換海基會董事長時,出於吳敦義是他的指定“接班人”的考慮,接任人選就徵求吳敦義的意見,而吳敦義就推薦了林中森。就此而言,倘林中森出任副主席,就是吳敦義在國共關係方面的 “分身”。尤其是在大陸對吳敦義存有疑慮的情況下,林中森可以補強其不足。另外,林中森也可望循前主席朱立倫時代“郝龍斌模式”,兼任黨智庫執行副董事長,協助吳維繫並支持黨團,還能協助黨內募款。

而黃敏惠的功能,除了是與郝龍斌一樣,都因其與朱立倫關係友好,以利於鞏固未來吳朱合作之外,也承擔分區督導2018年地方選舉的南北選務重任——其中黃敏惠負責南臺灣,郝龍斌操盤北臺灣。

但在“全代會”上,吳敦義只是提名曾永權與郝龍斌兩人出任副主席,並未提名林中森和黃敏惠。組發會主委李哲華表示,吳敦義原本就僅思考任命這兩位副主席。而黨務人士則分析,吳敦義僅任命兩位副主席,應是希望讓黨務人事單純化,也避免黨內人事擺不平的問題。不過,也有黨內人士表示,林中森長期跟隨吳敦義,合作默契沒有問題,惟考慮到林中森的年齡與身體狀況,才未安排出任副主席。但是,林中森雖然未接任副主席,在智庫董事會改組後,他還是有機會出任執行副董,扮演吳敦義“分身”,與對岸建立溝通平臺。

至於黃敏惠的未入列,據說是因為黃敏惠有意回鄉再戰嘉義市長,擔心未來坐轎、抬轎兩種角色可能有所扞格,是否出任副主席仍待最後確定。

李明賢有關大陸事務部主任並非一級主管,所以不需中常會同意便可任用,因而昨日中常會沒有討論決定其具體人選的說法,確實是有道理。但按照過去慣例,大陸事務部主任都是高配,實際上過去曾任國民黨大陸事務部主任者,例如朱立倫時期的前海基會副董事長高孔廉、洪秀柱時期的成功大學副教授黃清賢,兩人都任黨主席特別顧問兼大陸事務部主任。馬英九時期為已故的高輝,也是任“國發院”院長兼大陸事務部主任,連戰時期的張榮恭則是以黨副祕書長兼大陸事務部主任。因此,李明賢的說法,只是表面原因,真正原因可能是吳敦義對大陸事務部主任的人選,希望能切實地幫助他打開目前大陸方面對他存有疑慮的悶局,因而必須慎重考慮。

實際上,外傳國民黨大陸事務部主任可能人選有兩個,一是海基會前副董事長周繼祥,二是吳敦義參選黨主席時的辦公室執行長、陸委會前副主委張顯耀。這兩人都各有長處,也各有短板。

其中周繼祥極為熟悉大陸事務,在李登輝時期就已是海基會的主任祕書;而吳敦義任 “副總統”時,是他的私人大陸事務顧問,因而當馬英九接納吳敦義推薦,任命林中森為海基會董事長時,吳敦義就向林中森推薦周繼祥出任海基會副董事長兼祕書長。

不過,周繼祥還有短板,那就是在陳水扁中期,因為在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的同事關係,與陳明通關係密切。陳明通獲陳水扁任命出任“陸委會”主委後,則作為陳明通的 “密使”穿梭兩岸。是否因這層關係,而讓吳敦義有所顧忌,遲遲未能作出決定?

張顯耀與國臺辦的關係本來是正面的,尤其是在宋楚瑜2005年首次訪問大陸時,“胡宋會”的各項歷史性文件,張顯耀都有份參與撰寫。張顯耀在出任陸委會副主委後,也獲馬英九交付特別任務,為促成“習馬會”而祕密與國臺辦聯絡。但他所涉的所謂 “間諜案”,卻可能令吳敦義有所顧忌。雖然他已獲不起訴,但畢竟陰影還在,而且據說“案情”還是與國臺辦“有關”。在此背景下,如果委任張顯耀為中國事務部主任,除了是“授人以柄”,讓民進黨增添“相罵本”之外,在與國臺辦聯絡,可能也將會尷尬。

看來,吳敦義還是很“在意”大陸方面的反應,因而對大陸事務部主任的人選頗為謹慎。這與吳敦義的毅然決斷作風,不成正比。但也折射出吳敦義確實是有注意到自己兩岸政策路線,已經讓大陸並不放心,因而不希望因為大陸事務部主任人選,使此宭境“雪上加霜”。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