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瑜從“百年政治奇才”怎會變成“草包”?'

"
"
韓國瑜從“百年政治奇才”怎會變成“草包”?

2020“大選”陷入詭譎混沌狀態,從民調結果來看,包括已提名的民進黨蔡英文、國民黨韓國瑜,以及可能參選且具有一定實力的郭臺銘與柯文哲,3組之間的進退變化,更是彼此牽動,尤其長期以來聲勢領先的韓國瑜,民調卻一路滑落,更顯得撲朔迷離。敵對陣營把他打成所謂“草包”的炮火聲浪,無疑是其民調下跌的潛在要因;如果韓陣營對此負面形象不能有效導正,令其繼續積非成是、混淆視聽,未來演變絕對不堪想象。

另一方面,對比蔡英文從今年初在兩岸關係上因頻頻“撿到槍”,以致民調聲勢儼然轉危為安,甚至開始有超越韓國瑜的跡象,但在政黨支持度上,民進黨卻並未與“蔡”俱進。民進黨從去年11月底“九合一”地方大選迄今,9個多月來仍未能翻轉頹勢,在政黨支持度上繼續落後國民黨。對國民黨而言,此一現象當然直接有利於其“立委”選舉席次,但在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上,究竟是個人或政黨的影響較大?如果韓個人聲勢下降會拖累國民黨“立委”選情,還是政黨支持度會幫助韓2020選情?兩者之間為何會產生落差?殊堪玩味探究。

韓國瑜真的是“草包”嗎?從最直接的學經歷來看,他是東吳大學英文系畢業,又是政治大學東亞所的碩士,曾經選上縣議員與3任9年的“立委”,這些資歷對於大多數政治人物來說,即使不耀眼也算合格。你可以說他高中以前年少輕狂、好玩打混,但他後來努力考上大學與研究所,並且畢業取得學位,這都貨真價實,不是造假。你也可以說他不過做了3任“立委”,再加上一點北農總經理的資歷,憑這些想當個臺灣地區領導人,其歷練格局不夠;但以這樣的學歷和經歷,硬要說韓國瑜是“草包”,恐怕也太過牽強。

再從韓國瑜如今能被國民黨提名競選臺灣地區領導人,以及他去年所創造的“韓流”來看,要說他是“草包”,更是侮辱所有人的智商甚至常識!能夠化不可能為可能、不相信為相信,一舉突破高雄30年綠營執政魔咒、一掃低迷帶動全臺藍軍氣勢、以一人創流救黨,締造如此經典傳奇者,怎麼會是個“草包”!

還記得賴清德在今年3月時曾說韓國瑜是“百年難得一見的政治奇才”,當時包括政界、媒體與網路,不也是一片吹捧讚譽,如今不過幾個月,就因為韓國瑜要選臺灣地區領導人,被民進黨鎖定為主攻的敵人,奇才竟然就被貶為“草包”,豈不可笑又可悲!

但韓國瑜為什麼會被不斷說成“草包”,而且還越傳越像有那麼一回事?從時間上看,當然就是從他逐漸流露將選臺灣地區領導人的意向開始,民進黨從“中央”到地方,泛綠陣營從友黨到網路,加上綠媒與綠嘴,便開始鋪天蓋地地批判與攻擊;無論是有理的檢驗或惡意的抹黑,一律從嚴再從苛,不管有沒有證據,反正語不驚人死不休,先爆先贏、先有收視率再說。對韓國瑜與支持者來說,這是一場無比沉重的心理戰,對整個社會與選民來說,更不啻為一場慢性侵蝕的人格謀殺戰!

無庸諱言的是,也正是從郭臺銘在今年4月投入競爭後,使韓國瑜在黨內原本一枝獨秀的態勢有了新的選擇;當蔡英文因外在情勢變化升高了民調支持度,韓國瑜又因為國民黨內可能分裂的隱憂激盪,原本藍軍“必勝”的信心發生動搖,所謂“換瑜”的可能性便成為另一種想象與操作,因而造成當前韓國瑜支持度下滑的結果。

面對如今的困境,韓國瑜必須勇敢而負責地想清楚:一是他為什麼要選臺灣地區領導人?二是當他決定要選臺灣地區領導人時,為什麼認為他會勝選?去年地方大選他展現的是“非典型國民黨”風格,支持者超越藍綠,而且是戰略攻方,可以不談政治與兩岸;但這次他選臺灣地區領導人還要兼領“立委”選舉,卻成了被動的戰略守勢,對手步步進逼,自己只能被動防守,顯得左支右絀,要如何搶回攻勢?兩岸政策不能迴避,要如何積極主張?他已融入國民黨體系,要如何運用組織而不被派系綁架?凡此種種,他理當都曾經深刻思考,有了對策與方案才會作出參選臺灣地區領導人的決定。如何重現“韓流”的感動與氣勢,只有誠實回到初衷,才能真實照見自我,穿越迷障,克服難關。

來源:臺灣《中國時報》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