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孔子也要被“轉型正義” 臺當局還想對誰下手?

臺灣 孔子 日本 國學 海峽新幹線 2017-03-26

臺北故宮博物院打算在7月舉辦一個展覽,名為“萬世師表——書畫中的孔子”,角度不錯,應該有個不錯的內容。但是問題來了,該院負責人忽然以“部分民眾質疑孔子與臺灣的關聯”為由,聲稱“為免產生對立”,不排除拿掉“萬世師表”四個字。

連孔子也要被“轉型正義” 臺當局還想對誰下手?

超好用的“部分民眾”!凡是想要推動但又怕擔上罵名的事情,臺當局就拿“部分民眾”當擋箭牌,彷彿他們在充分傾聽民意。只是,既然謂之“部分”,自然只是少數,甚至是極少數,否則以綠營的脾性,早就大肆渲染。那這“部分”能代表多大的民意呢?憑什麼讓絕大部分人被一小部分人耍得團團轉呢?憑什麼為了讓一小部分人爽,就置更多人的選擇與喜好而不顧呢?說是為了避免“對立”,那這對立又是誰挑起來的?不能因為“獨派”氣焰囂張,就認為他有理吧?

再看這“民眾”,又是誰呢?

毋庸諱言,就是那些深綠的“臺獨分子”。他們藏身於市井巷陌,做著分離主義的“美夢”,亦或因為蔡英文上臺而雞犬升天,成為權傾一時的綠營“新貴”。

只是,這一小撮激進的深綠人士,能量何其之大,使得臺當局的官員不得不顧及他們的想法。亦或是,雙方本就沆瀣一氣,一方在明面,一方在暗面,大家唱的都是同一齣戲!美其名曰的“轉型正義”,不過是“去中國化”的一環。

連孔子也要被“轉型正義” 臺當局還想對誰下手?

現在主事臺北故宮博物院的這位林正儀,在文化行政方面倒是資歷頗深,專業算是對路,但更對路的還是其主張頗投合民進黨的胃口。林正儀曾任臺灣美術館館長,從公職退休後,轉到民間擔任雅凱藝術總經理。林正儀過去以臺灣美術的發展脈絡為主軸,重新定位了“臺灣美術的獨特性及主體性”。乖乖!用“臺灣的主體性”來炒菜,民進黨方面吃起來,自然是味道好極了!

連孔子也要被“轉型正義” 臺當局還想對誰下手?

(圖:林正儀)

所謂的“臺灣主體性”,在李登輝、陳水扁等“臺獨”勢力的操作下,漸漸脫離了其擺脫美國、日本價值影響的正當性和合理性的內容,摻雜進大量“臺獨”的基本觀點、理論和主張,甚至出現了極端化趨勢。講白一點,就是要割裂跟中華五千年文明的聯結,割裂跟大陸一衣帶水的關係。

林正儀是揣摩上意、主動獻花,還是自己想這麼做,我們並不關心。我們憂心的是,對孔子下手,已經不是“轉型正義”開的第一槍。之前,民進黨“立委”劉世芳說“扯鈴”(抖空竹)是中國文化,攻擊扯鈴是“中國統戰工具”,要刪除相關的預算,臺中市長林佳龍指臺中孔廟是國民黨“外來政權”取代日本神社硬蓋的。但凡跟大陸有些聯結的事物,他們都要汙衊帶有“侵略性”。而曾經荼毒臺灣至深的日本,卻不見民進黨的“轉型正義”之矛對向它,不見民進黨當局抵制遺留在臺灣的日本殖民文化印跡。

連孔子也要被“轉型正義” 臺當局還想對誰下手?

曾幾何時,馬英九遙祭黃帝陵,蔡英文自然不會再做。“去孫”、“去蔣”,剷除鄭成功銅像,綠營已經上下其手。接下來,民進黨當局的“文化臺獨”之手,還會向誰揮下鍘刀?

臺灣中小學的歷史教科書自然難免遭毒手。

島內帶中國兩字的企業和組織,也危險。

關公?

臺灣2300萬人口,關羽的信徒高達800萬人,如果照綠營的邏輯,也該除之而後快,但民進黨當局下得了手?

媽祖?

她在臺灣民間更受愛戴與崇拜,信眾在千萬以上。媽祖祖廟在福建莆田湄洲島,媽祖信仰可是兩岸文化一脈相承的典型例證,但民進黨當局敢下手嗎?他們應該知道,得罪了媽祖信眾,也沒有好果子吃。

但目標會層出不窮,綠營最多隻是動手之前會掂量掂量。“去中國化”的舉動鋪展開來,如沒有吃到足夠的苦頭,綠營豈會輕易收手?

(作者:《海峽新幹線》製片人)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