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中愛臺說”第二回合

臺灣 鄭文燦 林佳龍 美國 華夏經緯網 2017-06-23

作者 王正方

臺南市長賴清德提出“親中愛臺”說,之後蔡英文的發言人表示:“賴市長的言論和“總統府”的立場一致。”隨之而來的是許多綠色縣市長不甘後人,紛紛發表看法;臺北市長柯文哲說,他的立場是“友中”;“兩岸一家親比一家仇好。”桃園市長鄭文燦明言,他的態度是“和中愛臺”,希望兩岸“共好”,和平相處,兩岸應基於彼此尊重的前提,追求和平現狀。臺中市長林佳龍主張“知中”,兩岸要以同理心互相尊重,他自認長期對兩岸關係很關注有研究,不論是親中、和中、或反中,都要先“知中”。曾幾何時,這批綠色縣市長都成了兩岸問題的專家了?

中巴建交在臺灣引起不小的波瀾,不少人指出,與臺灣“斷交”的骨牌效應可能會因之興起,究其原因就是蔡政權上臺來以後,在兩岸關係上繳白卷,重新探討綠色政權的兩岸政策,此其時也。縣市長們不敢落後於時代潮流,就你一言我一語的談起“親中愛臺”來。

賴清德正訪問美國,他在這個主題上繼續發揮,說:“親中愛臺指的是把臺灣作為核心,向中國大陸伸出友誼之手,讓兩岸藉由交流和解;接受“九二共識”、廢除民進黨黨綱都不是問題,問題在於臺灣民眾不可能接受澳門跟香港的一國兩制。”

民進黨籍“立委”許智傑提出 “條件九二共識”論,他說,“何不創造一個朦朧美的模糊平衡點?類似美國在“臺灣關係法”中的一中政策,與大陸的“九二共識、一中原則”的說法不大相同。有模糊和朦朧美,不必講得清清楚楚、爭得面紅耳赤!”

鐵桿“臺獨”支持者痛罵圍剿許智傑:“你乾脆退出民進黨算了,加入KMT吧!”

“立委”羅致政,一直受蔡英文的倚重,他說:“九二共識僅為名詞,大陸要求的並非說法,而是其內涵……若臺灣不願接受一中原則,無論是用什麼名詞,對岸都沒辦法接受;賴清德是個地方首長,無法對兩岸政治關係做出任何動作,也不是他說了算。”

外傳賴市長的“親中愛臺”,主要目的是在提升自己的知名度,向民眾宣示他的認知、見識、胸襟、策略都很高明廣泛,是做臺灣最高領導人的好材料。蔡領導一年下來的政績很見不得人,尤其是在兩岸關係方面,更是毫無建樹。兩岸僵化、凍結,再下去就會成為兩岸對立的狀態,蔡對此完全無解。賴某人選在此時提出“親中愛臺”,姑且不論能否推動兩岸關係,至少他表現出一定的膽識與創意,試圖突破兩岸僵局。相較之下,蔡領導高高在上,只會說些不著邊際的話,什麼“新形勢、新考卷”、“ 釋放善意”……,根本於事無補,蔡英文顯得很被動。諸位選民,到了2020年,你說應該由誰來當民進黨的候選人呢?

羅“委員”跳出來保皇,不能讓蔡領導在兩岸議題上失去先機,提醒大家:兩岸關係業務,不在臺南市市長的職權範圍之內,斥責賴清德少管閒事,一邊涼快去吧!

保駕有用嗎?賴清德立即說:“從未自喻超越任何‘總統’ 的職權,而是希望整合各執政黨政策、凝聚國人共識,有機會團結臺灣。”

賴清德在美國東岸繼續他的“親中愛臺說”:“臺灣跟中國文化同源,一個進步的臺灣可以帶動一個繁榮的中國,一個繁榮、穩定的中國,可以提供一個安全的臺灣。廢除民進黨黨綱也不是問題,下一個問題是你接不接受“九二共識”,“一箇中國”原則;接受“九二共識”也不是問題,問題是在“一國兩制”,臺灣人民不可能接受澳門跟香港地位的“九二共識”。要讓臺灣有機會親中,一如親近美國、日本一般。硬逼民進黨廢除“臺獨黨綱”,也無法解決問題;臺灣沒有任何一個政黨可代表人民僭越臺灣人民的決定,臺灣前途應由臺灣人民決定。”

賴清德最新的言論,超越了過去許多綠色政客的言談尺度;但他的話能代表民進黨人現階段的主流意見嗎?蔡英文的發言人說,賴市長的話受到媒的體斷章取義。

評論者認為,兩岸僵局持續了一年多,蔡英文不敢面對現實,採拖延戰術,臺灣人民不耐,賴清德擅於利用時機,在此時宣說“親中愛臺”,果然引起超過預期的迴響。 (王正方 電影導演 資深政論家)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