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裕慶:持“臺灣國”護照的所謂“底氣”從何而來?

臺灣 加拿大 法律 日本 環球網 2017-04-05

近日一名臺灣女子在東京被環球網記者拍到,使用封面貼著所謂“臺灣國”的“中華民國護照”上,引發島內熱烈討論,甚至還有“臺獨”團體還狂喜似的到處樂傳。

不過,從最近來自日本的反應來觀察,日本可能不會支持這種塗改出入境證件的行為。而在其他國家,私下塗改出入境證件搞“臺獨”,有時還會留下多年無法取得簽證與拒絕入境的情況,甚至還會讓其他臺灣同胞在入境他國時,被各國海關人員盯上刁難。 所以,“臺獨”分子一時興奮,其實已經嚴重損失臺灣地區人民在國外海關的信譽。

其實各國修理過分囂張的“臺獨”不乏案例。2003年,陳水扁為了搞“正名”運動,在地“臺獨”僑社不惜的要求來自臺灣的華僑,申請加拿大護照時,填寫“臺灣Taiwan”為其“國籍”。 結果,加拿大政府則相應地出臺了行政命令,要求所有來自臺灣的華僑,只能填寫“出生地”,不能填寫“臺灣”、“臺灣國”與“臺灣共和國”,不然就會被加拿大護照辦理單位退件。這個政策也一直延續到現在。所以,這些自以為聰明貼一張“臺灣國”貼紙的年輕人,根本就不清楚自己已經被臺灣野心政客利用,而他們的未來反受其害。

別看臺灣媒體亢奮地描述臺灣與有些國家如何增進關係,事實上他們連與臺灣當局“建交”都不敢“正大光明”, 更遑論會尊重擅自塗改的出入境證件了。因此,想利用塗改出入境證件就獲得各國承認根本是天方夜譚。然而,這種“臺獨”塗改出入境證件的行為是如何形成呢?

一方面,“割據政權”利益與生存就是產生“臺灣獨立”的根源,更是這些做出幼稚塗改出入境證件的人的“底氣”。“割據政權”的利益包括了臺灣最主要的兩大意識形態的版本。他們兩者最大的不同,就是是否以“中華民國”還是以“臺灣”為名作為割據政權的區分,保護割據政權的生存,卻是兩者共同的目標。這種“割據”心理,也常常很容易被因其沒有明確支持“臺灣獨立”而被混淆為“不獨派”。然而他們心裡沒有“民族原則”,可以與”臺獨”與民進黨做出任何妥協。甚至企圖築起一道“中華民國或臺灣”和大陸之間的意識形態保護牆。

這些人在臺灣島內對年輕人的影響很大,平時除了用所謂“民主自由”高談闊論吸引學生外,更重要的他們有時還會與”臺獨”一唱一和,宣揚“我們是中華民國人,臺灣人,但不是中國人”的割據言論,讓臺灣青年人對自己是否是中國人出現認同障礙。筆者觀察這些貼“臺灣國”貼紙的人,也有很多就是本身支持“割據”思想的支持者。換句話說,割據派與”臺獨”在這種事情上的態度,其實方向是一致的。

另一方面,臺灣法律的縱容,也是導致有些臺灣同胞對於法律有了錯誤的認知。他們動不動把西方法律體制中“先法、而理、後情”的基本原則,故意顛倒說成“先情、而理、後法”來凸顯自己衝撞法律,違反法律是值得肯定的行為。即使是酒駕,有些嫌犯都會把自己的行為與政治掛鉤,讓執法受阻。甚至到了審判,政治團體與政黨所謂的“輿論”壓力以及法官本身的意識形態都會起促使法庭作出輕判與無罪判決。 因此,在”臺獨”青年已經認定,支持“臺灣獨立”就可以不必服從臺灣法律。

當然,未來大陸還要逐步增強臺胞證在海外的地位,所附著的功能超過現行臺灣當局發行的出入境證件。 這樣,就算有”臺獨”分子想利用貼紙塗改出入境證件也沒有用,因為臺胞普遍都會拿臺胞證,而沒有人持有臺灣當局的證件。這才是長治久安的處理方式。只有讓臺灣當局的證件功能越來越小,大陸發行的臺胞證件功能越來越大,才會根本解決利用出入境證件搞”臺獨”的問題。

相信未來大陸外交越來越強大,這類塗抹證件的小伎倆也不是個問題,國際社會的態度是明確的,而民心也會因大陸可以給予真正的僑民保護,而迫使臺灣當局發行的出入境證件逐步淡出舞臺。(作者為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博士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