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軍的中流之柱,為何慘遭凌辱,是清廷太過任性嗎

太平天國 石達開 清朝 洪秀全 曾國藩 歷史軍迷 2018-12-01

自古以來,無論是哪個王朝,都有自己獨樹一幟的朝廷紀律及相應的制裁辦法,當然無論是君臣之間的相關規定還是朝野上下的嚴明守則也分好與歹。畢竟之前的王朝都實行霸權主義,除了高高在上的君王擁有無上的權力,能隨心所欲的按照自己的想法作為外,在封建思想的一貫束縛下,朝臣的陣營中也無不糜爛著一股讓人難以呼吸的惡臭。

太平軍的中流之柱,為何慘遭凌辱,是清廷太過任性嗎

於是在某種程度下,也相應的催生出了除惡劣風氣外的新鮮陣營,比如有不滿當時朝廷統治的英雄人物集結各路豪傑,在鄉野間安營紮寨、屯兵蓄力,只為迎來一聲嘶喊,怒髮衝冠,與當朝勢力決一死戰。當然在這其中必然會湧現出大批志氣方剛的厲害角色,讓後人為之讚歎。今天的主角就是一位來自起義軍隊中的關鍵人物,被當時的洪秀全賞識後,替太平軍多次打下過不少勝仗,那麼他的一生究竟有何傳奇?

太平軍的中流之柱,為何慘遭凌辱,是清廷太過任性嗎

石達開,本是出生於一個相對富足的家族,但因其在平時特別關注中層及中下層一些貧苦人家裡的生活,經常噓寒問暖,很是體貼,因此在他的名譽在當時的家鄉甚是有威望。再加上他本身又極富才學與膽識,是帶兵領隊的苗子,被當時有心起義,一反大清朝的洪秀全相中,於是在石達開幾次三番的考慮下,真心不滿當時的大清王朝統治,就這樣走進起義的部隊一去不返。

太平軍的中流之柱,為何慘遭凌辱,是清廷太過任性嗎

可以說太平軍有了他之後,屢建奇功,在軍營中迅速站穩了腳跟,被立為王。遠近聞名的西征戰役就是出自石達開之手,將大清王朝的大臣曾國藩所帶領的湘軍陣營攪得不得安寧,甚至在一次大戰之中將曾老頭逼的投河自盡,幸虧當時發現的早,不然又怎會有大清王朝接下來的荒唐歷史。自此之後,石達開的人生軌跡在歷史的絲帶上抹上了厚重的一筆,不得不說他是一位英雄人物。但好景卻不長,太平軍即將迎來一場內部瓦解,這也直接導致後來的石達開慘遭滅門。

太平軍的中流之柱,為何慘遭凌辱,是清廷太過任性嗎

原來是因為在軍隊裡,石達開憑藉其英勇及實力獲得了許多兄弟的青睞和信任,一致推舉他坐上更高的位置,但是由於在將領中有兩位仁兄帶著對石達開的不服氣,擅自離隊、出走,於是這一舉動的出現,將原本勢力就有些不及清軍的太平軍瞬間喪失了主力軍。儘管如此,雖然有奇才的石達開在後來的戰鬥中已然沒有受到什麼影響,但是終究在大渡河一戰中失了前蹄,也最終被清政府關押受審,可想而知,凶殘封建統治下的清政府怎可能輕易的放過一個與其對立多年的反叛者,因此對其使用了最殘忍的酷刑之一凌辱。

太平軍的中流之柱,為何慘遭凌辱,是清廷太過任性嗎

這個殘酷至極,又有些偏激的清政府,實在是太過任性。清政府將這反叛大軍收繳之後,毫無顧忌這些鮮活生命的存在,將各軍領頭將士一同絞殺,別的小兵小卒也被一一遣散。因為在清政府的一些大臣眼裡,這些人違背朝廷的授命,理應被一一剷除,最好一個不留,於是在實際實施時,在各大戰役中都拔得頭籌的石達開,朝廷當然不會放過,慘遭凌遲。在此普及一下,所謂凌遲就是千刀萬剮,受刑者必須在被經驗豐富的劊子手刮過三千多刀之後,在僅剩一口氣的情況下,也是在受最後一刀後才能死去。也許只有當時的封建氛圍下的清王朝才會做得如此殘忍之事。一方面為了殺一儆百,一方面也是為了彰顯大國之威。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