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進中的太倉東倉村辦企業 68歲老書記仇仕良再次助力發展

一把鐵鍬創家業、一根菸草壯實力,一心為民謀福利。提起東倉村這30年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與東倉村前任黨委書記仇仕良息息相關,在擔任東倉村22年村委書記的日子裡,他憑著自己對集體的熱愛,與幹部、與村民肩並肩,心連心,不等不靠,竭盡全力,幹出一片新天地。

前進中的太倉東倉村辦企業  68歲老書記仇仕良再次助力發展

前進中的太倉東倉村辦企業  68歲老書記仇仕良再次助力發展

位於江蘇省東南部的太倉市瀏河鎮一直是江蘇省重點鎮,而瀏河鎮西側的東倉村在二十多年前就因地制宜發展專業合作社、村中辦廠、多元融合,在主動承接上海菸草集團材料週轉項目外,把優勢資源做成優勢產業,把村辦公司做成集體經濟實體,目前正在積極加快轉型升級,步入又好又快的發展軌道。

前進中的太倉東倉村辦企業  68歲老書記仇仕良再次助力發展

80年代的東倉村

前進中的太倉東倉村辦企業  68歲老書記仇仕良再次助力發展

00年代的東倉村

前進中的太倉東倉村辦企業  68歲老書記仇仕良再次助力發展

今日東倉村,早已成為太倉第一個村級可支配收入超千萬元的村,成為太倉市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領頭羊,成為蘇州科學發展“十佳村”,成為遠近聞名的明星村。

回首往事 老書記帶領村民脫貧致富奔小康

日前,記者來到了東倉村,見到了這位已經退休的“老書記”仇仕良,68歲的他,正在經歷手術後康復期,閒不住的他又出現在工廠車間裡。

前進中的太倉東倉村辦企業  68歲老書記仇仕良再次助力發展

前進中的太倉東倉村辦企業  68歲老書記仇仕良再次助力發展

仇仕良告訴記者,現在的東倉村到處都是樓房和別墅,而當年的東倉村和蘇州所有的農村一樣,曾經也是一個窮村。“窮不會生根,富不會天生,只有努力奮鬥才能改變了貧窮落後的面貌。”正是堅信著這樣一句至理名言,仇仕良帶領黨員幹部開始思考村民如何走上集體致富的路子。

1983年,仇仕良回到村裡辦了一個煙屑廠,“說是一個工廠,其實是個小作坊,因為篩選下腳菸絲是工人們用鐵鍬一鍬一鍬炒出來的。”而就是這樣一個小小的煙屑廠,依靠一把鐵杴由此打下集體經濟發展的基礎。

隨後,眾多工廠也在東倉村“四處開花”,涉及不鏽鋼異型管材,物流、倉儲、伺服、投資、農業等等。村裡有了廠,村民不僅可以就地就業,在仇仕良的推動下,實行“村民入股”,讓村民通過產業走上致富道路。

儘管多家工廠並作,但是在仇仕良看來,煙屑廠依舊是東倉村的重點產業。1992年,仇仕良將“煙屑廠”改建“薄片廠”,企業實現轉型升級,工人生產條件改善,集體收入增加,東倉村的村辦企業更加穩固。

“東倉村的企業是一根菸草壯大了村級經濟的實力的”,仇仕良說。2008年,上海菸草公司又把50萬擔的菸草倉庫建到了東倉村,當時投資1.5億元,建有8棟高架倉庫、38850平方米的大項目,當年,東倉村就一次性拿到了倉儲租金1700萬元。

前進中的太倉東倉村辦企業  68歲老書記仇仕良再次助力發展

2010年,仇仕良再次拍板,在村裡投資5000萬元建成東倉大廈(長江口假日酒店),每年為村裡創收300萬元左右。

前進中的太倉東倉村辦企業  68歲老書記仇仕良再次助力發展

前進中的太倉東倉村辦企業  68歲老書記仇仕良再次助力發展

“當幹部就得心中有百姓,為百姓謀福利。”這句話一直是仇仕良的座右銘。實際上,自2003年以來,仇仕良還每年從集體經濟中拿出200萬元錢,改善全村村民的生活環境。

“他這個人膽子大、能力強、良心好,是一心為民謀福利的好書記。”在東倉村,只要一提仇阿良(仇仕良),村民們紛紛豎起來大拇指。

集體企業轉型升級,68歲重返企業“再出山”

憑著紮實的工作作風以及有目共睹的發展業績,本應該在2012年退休,然而,鎮黨委一再挽留下,仇仕良直到2016年才換屆退休。

任職東倉村黨委書記22年間,仇仕良也曾是歷任蘇州市、太倉市人大代表,先後被評為“蘇州市優秀鄉鎮企業家”、“農村現代化建設帶頭人”、“蘇州市勞動模範”、“江蘇省勞動模範”等等。

父親退了下來,兒子仇曉峰“接了棒”,繼續為村裡謀發展、謀福祉。進入新世紀,年輕一輩有了自己的新想法。在仇曉峰的管理下,東倉村緊跟經濟發展步伐,繼續優化鄉村產業佈局,先後組建多家公司,保持著村辦企業良好發展勢頭。

2016年,東倉村投資1.6億元分期建設的東倉物流倉儲項目已完成,4萬平方米倉儲用房,預計一年可為東倉村創收4000萬元。2019年3月,在仇曉峰努力下,村集體企業東倉煙屑篩洗廠通過招投標拿下了上海菸草集團的項目,項目一共三年,將再給村裡新增穩定性收入。

東倉村黨委書記陸鶯女士表示,仇曉峰自擔任村集體企業負責人以來,企業每年上交村集體利潤800多萬,村富民合作社實現分紅200多萬元,他熟悉企業經營業務,同時與合作單位保持良好的業務關係,能保質保量完成各項生產任務,具有較好的業務能力和管理水平。

前進中的太倉東倉村辦企業  68歲老書記仇仕良再次助力發展

前進中的太倉東倉村辦企業  68歲老書記仇仕良再次助力發展

然而,前段時間,兒子仇曉峰因“特殊情況”暫時不能管理企業。68歲的“老書記”仇仕良再一次“出了山。”

“沒辦法,村裡企業都是我一手帶領創辦下來的,只有我最熟,為了保證東倉村集體經濟正常運轉,減少損失,只能我來頂著。”仇仕良說。

鄉村振興經濟支撐,需要一代一代接棒做好

據公開披露的信息顯示,在2017年集體經濟穩定性收入3141萬元基礎上,東倉村2018年又增加了100多萬元,該村穩定性收入已經達到了3253萬元。

正如東倉村新的黨委書記陸鶯所表示,雖然目前東倉村每年穩定性收入還不錯,但不能原地踏步等著別人來追趕,“我們一直在通過各種途徑增加收入,確保每年村穩定性收入比上一年有所增加”。

東倉村的發展離不開一代又一代幹部村民的不懈努力,30年來日新月異的變化村民收益,潤物無聲,聞名遐邇。“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這是中央提出的鄉村振興總要求。在艱難困苦的歲月裡,仇士良勇挑重擔,歷盡艱辛,讓一個千百年來四面環水的小村莊走出“孤島”走出困境,走向村強民富;如今,在科學發展的新時代,他又不顧百病纏身,積極參與到村辦企業的管理中,全力支持新的村委各項工作,搶抓機遇,繼續帶領企業員工發展好村級經濟,為建設和諧秀美的新農村再做貢獻,讓我們為這樣一位退休再返崗的“好書記”點贊。(作者:李玉 本文圖片來自專題片《在熱愛的土地上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