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互助這座寺院不簡單,號稱“湟水北岸諸寺之母”,其規模和影響曾遠超塔爾寺,如今偏安一隅少有遊人
青海互助這座寺院不簡單,號稱“湟水北岸諸寺之母”,其規模和影響曾遠超塔爾寺,如今偏安一隅少有遊人
青海互助這座寺院不簡單,號稱“湟水北岸諸寺之母”,其規模和影響曾遠超塔爾寺,如今偏安一隅少有遊人
青海互助這座寺院不簡單,號稱“湟水北岸諸寺之母”,其規模和影響曾遠超塔爾寺,如今偏安一隅少有遊人
青海互助這座寺院不簡單,號稱“湟水北岸諸寺之母”,其規模和影響曾遠超塔爾寺,如今偏安一隅少有遊人
青海互助這座寺院不簡單,號稱“湟水北岸諸寺之母”,其規模和影響曾遠超塔爾寺,如今偏安一隅少有遊人
青海互助這座寺院不簡單,號稱“湟水北岸諸寺之母”,其規模和影響曾遠超塔爾寺,如今偏安一隅少有遊人
青海互助這座寺院不簡單,號稱“湟水北岸諸寺之母”,其規模和影響曾遠超塔爾寺,如今偏安一隅少有遊人
青海互助這座寺院不簡單,號稱“湟水北岸諸寺之母”,其規模和影響曾遠超塔爾寺,如今偏安一隅少有遊人
青海互助這座寺院不簡單,號稱“湟水北岸諸寺之母”,其規模和影響曾遠超塔爾寺,如今偏安一隅少有遊人
青海互助這座寺院不簡單,號稱“湟水北岸諸寺之母”,其規模和影響曾遠超塔爾寺,如今偏安一隅少有遊人
青海互助這座寺院不簡單,號稱“湟水北岸諸寺之母”,其規模和影響曾遠超塔爾寺,如今偏安一隅少有遊人
青海互助這座寺院不簡單,號稱“湟水北岸諸寺之母”,其規模和影響曾遠超塔爾寺,如今偏安一隅少有遊人
青海互助這座寺院不簡單,號稱“湟水北岸諸寺之母”,其規模和影響曾遠超塔爾寺,如今偏安一隅少有遊人
青海互助這座寺院不簡單,號稱“湟水北岸諸寺之母”,其規模和影響曾遠超塔爾寺,如今偏安一隅少有遊人
青海互助這座寺院不簡單,號稱“湟水北岸諸寺之母”,其規模和影響曾遠超塔爾寺,如今偏安一隅少有遊人
青海互助這座寺院不簡單,號稱“湟水北岸諸寺之母”,其規模和影響曾遠超塔爾寺,如今偏安一隅少有遊人
青海互助這座寺院不簡單,號稱“湟水北岸諸寺之母”,其規模和影響曾遠超塔爾寺,如今偏安一隅少有遊人
泡魚兒
1/17 從互助縣出城,沿平大公路向東拐入西灘路(五十至佑寧寺)約5公里,便到了寺灘村地界。我們此行的目的地是去這個村子拜謁一座非同尋常的寺院——佑寧寺。
2/17 進入寺灘村,遠遠的就從車窗裡看到有一尊佛塔矗立在綠油油的菜地裡。
3/17 寺灘村三社的王生期和他的鄰居們正在這裡轉佛塔。據王生期講,小時候,他們站的位置就是佑寧寺的寺院,第三世達賴喇嘛索南嘉措傳播佛法,來到佑寧寺所在地的本浪灘講經,聽經的僧俗群眾多達10餘萬人,由此不難看出,當時佑寧寺的規模之大。
4/17 前來佑寧寺上香的大多數村民衣著打扮明顯有別於藏族服飾。寺灘村是一個以土族為主的村落。在互助縣土族中,廣泛流傳著祖先來自蒙古,以及成吉思汗大將格日利特率部留駐丹麻鎮索卜灘村,不久病死,其部屬留駐下來,以後與當地霍爾人通婚,逐漸繁衍而成土族的傳說。
5/17 這種說法在清代藏文文獻《佑寧寺志》中有明確記載:13世紀初,成吉思汗之部將格日利特率領其部屬到此,現今的霍爾人約為這些人的後裔。“
6/17 格日利特死後,化作大力精靈,居住郭隆(佑寧寺之創建者)之山岩上,他對嘉賽活佛(佑寧寺之創建者)顯示了自身著‘索呼’(即蒙古)裝束之法相,(嘉賽)指命(格日利特之幽靈)為那裡的土神。”1604年,佑寧寺落成時,格日利特被追封為“尼達”(地方保護神),其銅像被供奉在佑寧寺。
7/17 佑寧寺處在一個東西走向的峽谷之中,藏語全稱為“郭隆彌勒洲”,又稱“郭隆寺”,始建於明萬曆三十二年(公元1604年),清康熙年間達到鼎盛時期,有大小經堂、僧舍等2000多個,僧侶7700多人,設有顯宗、密宗、時輪、醫明四大學院,其屬寺達49個。
8/17 歷史上,佑寧寺還以著名活佛多而聞名,有“佑寧寺多名僧”的說法,其規模和影響曾一度超過塔爾寺,被譽為“湟北諸寺院之母”。 。該寺盛時有活佛轉世系統30餘位,其中章嘉、土觀·、嘉祥、鬆布、卻藏、王佛等5大活佛均被清政府敕封為“呼圖克圖”。章嘉·若必多吉的另外一個頭銜是大名鼎鼎的北京雍和宮的第一任堪布,被稱為“妙音笑金剛”的嘉祥·加巴多爾吉在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創建了拉卜楞寺。
9/17 這裡少有外地遊人,前來上香轉塔的都是當地村民。由於佑寧寺的重要地位和特殊影響,清政府亦曾兩次賜匾。第一次是雍正十年(1732年),雍正皇帝賜寺額“佑寧寺”,自此,該寺以“佑寧寺”之名傳世。第二次是乾隆十四年(1749年),乾隆皇帝賜“真如權應”匾。
10/17 所謂“佑寧”,有說法認為是“保佑西寧”之意。但此說似乎不確。雍正在“敕賜佑寧寺碑文”中指出,“役既告竣,以舊稱不雅,敕定嘉名,賜額曰‘佑寧寺’,並紀文勒石,以昭久遠。”並希望該寺重建後出現“鴻慈普佑,永載清寧”的勝景,期望“茲寺與西土山川同其悠久可也”。
11/17 由此可以看出,“佑寧”應為“以大慈普佑眾生、永保社稷清平安寧”之意。正如雍正所言,佑寧寺“地處通途,喇嘛之自西藏來者,於茲取道”,在清代既是連接西藏與內地之間的重要樞紐,也是聯繫中央政府與西藏地方之間的重要紐帶。故清政府賜匾“佑寧”,意在希望佑護西南邊陲安寧。
12/17 大經堂正殿的堆繡。堆繡是藏族藝術品種之一,它用各色的綢緞剪成所需要的各種形狀,如佛像,人物花卉,鳥獸等,以羊毛或棉花之類充實其中,再繡在布幔上,就跟壁畫一樣。
13/17 一位在佛塔處打坐的喇嘛。有傳說認為,很早以前就曾有過印度的八十位大成就者來此修煉,留有佛像和文字,並在附近的石崖上留有手、足等印跡。後來薩迦派僧人在此修建了寺院,有喇嘛數千人。
14/17 隨著元末薩迦派寺院衰落,建築已不復存在,但在佑寧寺北部300米,呈拱手型的古城牆及城門遺址仍然遺存。
15/17 很可惜的是,佑寧寺近三百年來,曾先後三次遭遇劫難,至今尚未恢復元氣。“文革”中,這座名寺被焚為灰燼,現修復的佑寧寺,規模遠不及往。
16/17 遠遠望去,佑寧寺翠柏參天,鬱鬱蔥蔥,與點綴在其間的寺院交相輝映,更增添了肅穆和恬靜的氣氛。
17/17 離開佑寧寺的時候,一位喇嘛從林中走過。心中陡然生出一種空靈的感覺。沒有塵世的喧囂,只有淡然的落寞,還有一種單純的寧靜。
2017-07-15

相關推薦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