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不已 簫管遺音丨丨笛簫製作工藝美術師鄒敘生大師訪談'

"
"
匠心不已 簫管遺音丨丨笛簫製作工藝美術師鄒敘生大師訪談

"
匠心不已 簫管遺音丨丨笛簫製作工藝美術師鄒敘生大師訪談

匠心不已 簫管遺音丨丨笛簫製作工藝美術師鄒敘生大師訪談


鄒敘生,當今笛策製作的泰斗。1935 年生於無錫,1950年到蘇州周湧昌樂器店學習樂器製作,1956 年進蘇州民族樂器廠,師承老藝人唐寅昌學習笛子校音,專門從事製作專業笛簫等民族吹管樂器,由傳統的六孔平均排列的曲笛和梆笛改革研製成十二平均律排列孔,研究出“12 支定音套笛”的方式,改進了傳統制作竹笛上定音的難題。在制簫上,結合南簫“V” 型吹口和北簫“U”型吹口,獨創出“∪+V” 式吹口,廣受民族樂器愛好者的青睞。1979 年為改進工藝,控制管徑製作了笛簫內徑卡尺(量具),並系統地整理了各種音調的內徑規格和孔位排列。其作品工藝精細,韻味獨特,深受演奏家們的讚賞而蜚聲海內外。1971年他製作的笛子經輕工部審定,參加了法國國際博覽會,1979年和1985年(複評)分別被評為江蘇省和輕工部優質產品,1988 年專業簫又被評為輕工部優質產品。八十年代設計的新穎十六支刻詩詞套笛和專業笛簫成為國內外演奏家慕名以求之精品。

"
匠心不已 簫管遺音丨丨笛簫製作工藝美術師鄒敘生大師訪談

匠心不已 簫管遺音丨丨笛簫製作工藝美術師鄒敘生大師訪談


鄒敘生,當今笛策製作的泰斗。1935 年生於無錫,1950年到蘇州周湧昌樂器店學習樂器製作,1956 年進蘇州民族樂器廠,師承老藝人唐寅昌學習笛子校音,專門從事製作專業笛簫等民族吹管樂器,由傳統的六孔平均排列的曲笛和梆笛改革研製成十二平均律排列孔,研究出“12 支定音套笛”的方式,改進了傳統制作竹笛上定音的難題。在制簫上,結合南簫“V” 型吹口和北簫“U”型吹口,獨創出“∪+V” 式吹口,廣受民族樂器愛好者的青睞。1979 年為改進工藝,控制管徑製作了笛簫內徑卡尺(量具),並系統地整理了各種音調的內徑規格和孔位排列。其作品工藝精細,韻味獨特,深受演奏家們的讚賞而蜚聲海內外。1971年他製作的笛子經輕工部審定,參加了法國國際博覽會,1979年和1985年(複評)分別被評為江蘇省和輕工部優質產品,1988 年專業簫又被評為輕工部優質產品。八十年代設計的新穎十六支刻詩詞套笛和專業笛簫成為國內外演奏家慕名以求之精品。

匠心不已 簫管遺音丨丨笛簫製作工藝美術師鄒敘生大師訪談


王荌(以下簡稱王) : 書桌後面的牆上掛滿了快遞單,這麼多訂製笛簫的顧客,笛簫的製作都是您一個人完成的?

鄒敘生(以下簡稱鄒) : 我現在的工作方式比較自由,訂單少就清閒一點,訂單多就忙活一點,最近這幾天就比較忙。客戶都是在網上和我們溝通的,全國那麼多笛友、簫友口口相傳,他們互相之間會介紹“誰做的簫怎麼樣”“誰做的笛子怎麼樣” ,相互之間會有評價。接單子做笛簫,我一向很怕麻煩,我不太懂網絡這件事情,很多時候是家裡人幫我,有些客戶要求我拍幾張照片看看,我也不懂怎麼把圖片放到網上去,不能滿足他們的願望,但我有一點會和顧客講清楚,只要到手的笛簫不符合要求,可以退回來取消交易,這個不打緊。我這邊雖說是笛簫訂製,但顧客的要求大同小異,做樂器的要求大體上是一樣的,音色、音調、靈敏度等,接單子之前我唯-的疑問是客人要用正手還是反手,這一點要問清楚。


王: 目前中國熱愛民樂、學習民樂的人很多,據說每年參加考級的琴童高達數千名,民族樂器廠的銷售量也非常可觀。

鄒: 人們熱情很高,但真正吹得好的人並不多,大多數是把笛簫作為業餘愛好,女性學者這兩年比較多,很多人認可笛簫是高雅藝術,不少家庭婦女學習樂器,家裡人都很支持,吹吹笛簫陶冶一下情操,有利於身心健康,和書法、畫畫一樣的,這是一種很好的現象;有些上班族一天工作結束,感覺累了,晚上吹吹笛簫,排遣一下,也是一種很好的放鬆方式,能夠忘記白天的勞累與煩惱;部分笛簫熱愛者空閒比較多,喜歡抽時間鑽研鑽研音樂,不過也有一-些人,他們吹笛簫有點趕時髦的味道,是用音樂來裝飾自己。


王: 我在網上的論壇看到很多笛第愛好者討論說您現在不再接訂單做笛子了,一門心思做簫,為什麼有這樣的改變?現在一-支簫大概能賣多少價錢?

鄒: 笛簫製作起來還不太一樣,做笛子需要很大的場地,很多笛子尺寸很大,多數竹子原料根本無法滿足要求,做簫的話,買來的竹子基本都能做,工藝方面相對簡單一點,另外一點,做笛子需要的原料數量很大,廢料太多了,不環保。我原本的工作室佔地120平方米,還有一一個公用的院子,那時候兩戶人家做笛簫,-一個是我的工作室,一個是我徒弟的工作室,運原材料的車開進來,我們一塊拿貨,-塊做笛簫。我徒弟的父親原來也是蘇州民族樂器廠的職工,我徒弟也算是子承父業,原來在西山(蘇州西山鎮,現改名為蘇州金庭鎮)開辦了一個廠叫作“湖聲樂器廠”,含義是“太湖的聲音”,員工大多數是親戚,後來這個廠沒有繼續開辦下去。現在我徒弟仍然在西山,主營果園、茶園,種植枇杷、楊梅這些農作物,業餘時間做笛策,我們都是個體戶。從樂器廠退休以後,我自己開了一個小作坊,需要人手的時候就找廠裡的退休老員工過來幫忙,現在他們年齡也很大,七八十歲,就剩我一個人還在做笛簫。我的客戶都是個體,我也不怕來不及做,也不愁沒有訂單,來找我做笛簫的,全國各地都有,近段有上海的、江蘇各個城市的,遠一點的有遼寧丹東、甘肅敦煌.... 總體來說,客戶大多來自經濟富裕地區,貧窮地區的訂單很少。好的簫和入門級別的簫價格差別很大,高一點的兩千多,簫的價格和很多西洋樂器不好比,畢竟成本投入比較少,做得再好,原材料也就是一根竹子。有一些追求風雅的客戶會要求我在簫上刻字,刻上他們喜歡的詩歌。

"
匠心不已 簫管遺音丨丨笛簫製作工藝美術師鄒敘生大師訪談

匠心不已 簫管遺音丨丨笛簫製作工藝美術師鄒敘生大師訪談


鄒敘生,當今笛策製作的泰斗。1935 年生於無錫,1950年到蘇州周湧昌樂器店學習樂器製作,1956 年進蘇州民族樂器廠,師承老藝人唐寅昌學習笛子校音,專門從事製作專業笛簫等民族吹管樂器,由傳統的六孔平均排列的曲笛和梆笛改革研製成十二平均律排列孔,研究出“12 支定音套笛”的方式,改進了傳統制作竹笛上定音的難題。在制簫上,結合南簫“V” 型吹口和北簫“U”型吹口,獨創出“∪+V” 式吹口,廣受民族樂器愛好者的青睞。1979 年為改進工藝,控制管徑製作了笛簫內徑卡尺(量具),並系統地整理了各種音調的內徑規格和孔位排列。其作品工藝精細,韻味獨特,深受演奏家們的讚賞而蜚聲海內外。1971年他製作的笛子經輕工部審定,參加了法國國際博覽會,1979年和1985年(複評)分別被評為江蘇省和輕工部優質產品,1988 年專業簫又被評為輕工部優質產品。八十年代設計的新穎十六支刻詩詞套笛和專業笛簫成為國內外演奏家慕名以求之精品。

匠心不已 簫管遺音丨丨笛簫製作工藝美術師鄒敘生大師訪談


王荌(以下簡稱王) : 書桌後面的牆上掛滿了快遞單,這麼多訂製笛簫的顧客,笛簫的製作都是您一個人完成的?

鄒敘生(以下簡稱鄒) : 我現在的工作方式比較自由,訂單少就清閒一點,訂單多就忙活一點,最近這幾天就比較忙。客戶都是在網上和我們溝通的,全國那麼多笛友、簫友口口相傳,他們互相之間會介紹“誰做的簫怎麼樣”“誰做的笛子怎麼樣” ,相互之間會有評價。接單子做笛簫,我一向很怕麻煩,我不太懂網絡這件事情,很多時候是家裡人幫我,有些客戶要求我拍幾張照片看看,我也不懂怎麼把圖片放到網上去,不能滿足他們的願望,但我有一點會和顧客講清楚,只要到手的笛簫不符合要求,可以退回來取消交易,這個不打緊。我這邊雖說是笛簫訂製,但顧客的要求大同小異,做樂器的要求大體上是一樣的,音色、音調、靈敏度等,接單子之前我唯-的疑問是客人要用正手還是反手,這一點要問清楚。


王: 目前中國熱愛民樂、學習民樂的人很多,據說每年參加考級的琴童高達數千名,民族樂器廠的銷售量也非常可觀。

鄒: 人們熱情很高,但真正吹得好的人並不多,大多數是把笛簫作為業餘愛好,女性學者這兩年比較多,很多人認可笛簫是高雅藝術,不少家庭婦女學習樂器,家裡人都很支持,吹吹笛簫陶冶一下情操,有利於身心健康,和書法、畫畫一樣的,這是一種很好的現象;有些上班族一天工作結束,感覺累了,晚上吹吹笛簫,排遣一下,也是一種很好的放鬆方式,能夠忘記白天的勞累與煩惱;部分笛簫熱愛者空閒比較多,喜歡抽時間鑽研鑽研音樂,不過也有一-些人,他們吹笛簫有點趕時髦的味道,是用音樂來裝飾自己。


王: 我在網上的論壇看到很多笛第愛好者討論說您現在不再接訂單做笛子了,一門心思做簫,為什麼有這樣的改變?現在一-支簫大概能賣多少價錢?

鄒: 笛簫製作起來還不太一樣,做笛子需要很大的場地,很多笛子尺寸很大,多數竹子原料根本無法滿足要求,做簫的話,買來的竹子基本都能做,工藝方面相對簡單一點,另外一點,做笛子需要的原料數量很大,廢料太多了,不環保。我原本的工作室佔地120平方米,還有一一個公用的院子,那時候兩戶人家做笛簫,-一個是我的工作室,一個是我徒弟的工作室,運原材料的車開進來,我們一塊拿貨,-塊做笛簫。我徒弟的父親原來也是蘇州民族樂器廠的職工,我徒弟也算是子承父業,原來在西山(蘇州西山鎮,現改名為蘇州金庭鎮)開辦了一個廠叫作“湖聲樂器廠”,含義是“太湖的聲音”,員工大多數是親戚,後來這個廠沒有繼續開辦下去。現在我徒弟仍然在西山,主營果園、茶園,種植枇杷、楊梅這些農作物,業餘時間做笛策,我們都是個體戶。從樂器廠退休以後,我自己開了一個小作坊,需要人手的時候就找廠裡的退休老員工過來幫忙,現在他們年齡也很大,七八十歲,就剩我一個人還在做笛簫。我的客戶都是個體,我也不怕來不及做,也不愁沒有訂單,來找我做笛簫的,全國各地都有,近段有上海的、江蘇各個城市的,遠一點的有遼寧丹東、甘肅敦煌.... 總體來說,客戶大多來自經濟富裕地區,貧窮地區的訂單很少。好的簫和入門級別的簫價格差別很大,高一點的兩千多,簫的價格和很多西洋樂器不好比,畢竟成本投入比較少,做得再好,原材料也就是一根竹子。有一些追求風雅的客戶會要求我在簫上刻字,刻上他們喜歡的詩歌。

匠心不已 簫管遺音丨丨笛簫製作工藝美術師鄒敘生大師訪談


王: 做笛簫對原材料也有很多要求吧?蘇州本地的竹林也很多,其中有--些竹子就適合當原材料?

鄒: 蘇州本地的竹子都不適合拿來做笛簫,我用來做笛簫的竹子很多來自安徽,安徽黃山、安徽蕪湖的竹子都不錯,福建的、江西的、貴州的竹子也挺好。給我供貨的竹子賣家是固定的,現在這個老闆的父親就和我有長期合作關係,我在蘇州樂器廠工作的時候就認識他們。長期合作,他們就比較瞭解我需要什麼樣的竹子,用來做笛簫的竹子要有什麼樣的品質。質量上乘的笛簫從選料開始就很講究,我不做質量不好的笛簫,品質差的竹子進價要便宜得多,出一點點錢就可以購買很多,擺在地上看看有一大堆,一根都做不了好樂器。和我合作的竹子供貨商拿過來的竹子都是精選過的,他們比較懂行,出價不高不會賣,所以買賣雙方都要識貨才能做成生意,我出的價格就很高,不怕價格貴,就怕竹子質量不好。現在做竹子生意也很不容易,近兩年來,自從簫的價格上漲以後,做竹子生意的人漸漸多了,很多人搶竹子的資源,用低價競爭市場份額,惡意競爭,市場就很亂。比如浙江餘杭,幾乎每家每戶都在做竹子生意,當地的銅嶺橋村(現改名為紫荊村)有一百來家做竹子生意,對外宣稱形成產業鏈,但實際上“產業化”只是一個名頭,我去那裡考察過,說句不好聽的話,所謂“產業化”都是吹牛的,他們現在的思想境界還停留在小農思想,對外宣稱互相之間有合作關係,實際上都是各顧各的,並不像中國過去實行的生產合作社,大家一塊共事, 有分紅大家一樣,統一管理、統一進貨、統一推銷,所以所謂的“竹笛之鄉”, 各個店家之間與其說合作不如說競爭,我看到你做竹子生意發財了,眼紅了(“眼紅”,吳地方言,意為“美慕”),我也開始做這門生意,當地的村子,很多人都是親戚,山上種的竹子,你圈一塊地,我圈一塊地,這樣就分得比較清楚。後來竹商越來越多,當地竹子的數量不夠用了,他們就去江西進竹子。同一座山上,有些竹子的品種是好的,有些竹子的品種相對差-一些,比如山坡上的竹子就比山腳下的好,因為溫差要比山腳下小,溼度也沒那麼大,光照也好,竹子密度適中、結實。-般拿來做笛策的竹子叫作“苦竹”,顧名思義,這種竹子不宜食用,入口很苦,但可用來做笛簫,苦竹容易加工,通透性好,音色很美。再講究一點,做笛簫最好的竹子要生長四五年,但現在哪裡可以買到長四五年的竹子?現在竹林基本上都是私人承包的,都搶著做生意,竹子長過兩個冬天,第三個冬天來臨,竹商等不及冬至的到來,立冬之後就開始砍伐竹子了,當然他們也知道竹子不能全部砍掉,要留一些長新竹子,但幾乎沒有人有耐心等一棵竹子長四五年, 都著急賣價錢。所以現在原料普遍有-一個問題,兩三年的竹子和四五年的竹子光從外表看,看不出來差別,兩三年的竹子看著賣相也很好,但劈下來看看裡面就知道質量不好,長得不結實。要不要繼續做笛子?我曾經猶豫了很久,除了場地的原因和工序的原因,我看到現在的原料市場,我又失去了很大信心,沒有好的原料,做不出好的笛子,我寧願放棄不做了。山裡物價低、人工費用低,薄利多銷的路子是走得通的,蘇州城裡,房租貴、人工貴、物價高,做出來的竹子賣不上價錢還有可能會折本,到時候還要產生一大堆生產垃圾,考慮再三後,我就不再做笛子了,只做簫。我最初做簫的時候,周圍還沒有多少人做策,我的工作室算是最早一批做簫的。

"
匠心不已 簫管遺音丨丨笛簫製作工藝美術師鄒敘生大師訪談

匠心不已 簫管遺音丨丨笛簫製作工藝美術師鄒敘生大師訪談


鄒敘生,當今笛策製作的泰斗。1935 年生於無錫,1950年到蘇州周湧昌樂器店學習樂器製作,1956 年進蘇州民族樂器廠,師承老藝人唐寅昌學習笛子校音,專門從事製作專業笛簫等民族吹管樂器,由傳統的六孔平均排列的曲笛和梆笛改革研製成十二平均律排列孔,研究出“12 支定音套笛”的方式,改進了傳統制作竹笛上定音的難題。在制簫上,結合南簫“V” 型吹口和北簫“U”型吹口,獨創出“∪+V” 式吹口,廣受民族樂器愛好者的青睞。1979 年為改進工藝,控制管徑製作了笛簫內徑卡尺(量具),並系統地整理了各種音調的內徑規格和孔位排列。其作品工藝精細,韻味獨特,深受演奏家們的讚賞而蜚聲海內外。1971年他製作的笛子經輕工部審定,參加了法國國際博覽會,1979年和1985年(複評)分別被評為江蘇省和輕工部優質產品,1988 年專業簫又被評為輕工部優質產品。八十年代設計的新穎十六支刻詩詞套笛和專業笛簫成為國內外演奏家慕名以求之精品。

匠心不已 簫管遺音丨丨笛簫製作工藝美術師鄒敘生大師訪談


王荌(以下簡稱王) : 書桌後面的牆上掛滿了快遞單,這麼多訂製笛簫的顧客,笛簫的製作都是您一個人完成的?

鄒敘生(以下簡稱鄒) : 我現在的工作方式比較自由,訂單少就清閒一點,訂單多就忙活一點,最近這幾天就比較忙。客戶都是在網上和我們溝通的,全國那麼多笛友、簫友口口相傳,他們互相之間會介紹“誰做的簫怎麼樣”“誰做的笛子怎麼樣” ,相互之間會有評價。接單子做笛簫,我一向很怕麻煩,我不太懂網絡這件事情,很多時候是家裡人幫我,有些客戶要求我拍幾張照片看看,我也不懂怎麼把圖片放到網上去,不能滿足他們的願望,但我有一點會和顧客講清楚,只要到手的笛簫不符合要求,可以退回來取消交易,這個不打緊。我這邊雖說是笛簫訂製,但顧客的要求大同小異,做樂器的要求大體上是一樣的,音色、音調、靈敏度等,接單子之前我唯-的疑問是客人要用正手還是反手,這一點要問清楚。


王: 目前中國熱愛民樂、學習民樂的人很多,據說每年參加考級的琴童高達數千名,民族樂器廠的銷售量也非常可觀。

鄒: 人們熱情很高,但真正吹得好的人並不多,大多數是把笛簫作為業餘愛好,女性學者這兩年比較多,很多人認可笛簫是高雅藝術,不少家庭婦女學習樂器,家裡人都很支持,吹吹笛簫陶冶一下情操,有利於身心健康,和書法、畫畫一樣的,這是一種很好的現象;有些上班族一天工作結束,感覺累了,晚上吹吹笛簫,排遣一下,也是一種很好的放鬆方式,能夠忘記白天的勞累與煩惱;部分笛簫熱愛者空閒比較多,喜歡抽時間鑽研鑽研音樂,不過也有一-些人,他們吹笛簫有點趕時髦的味道,是用音樂來裝飾自己。


王: 我在網上的論壇看到很多笛第愛好者討論說您現在不再接訂單做笛子了,一門心思做簫,為什麼有這樣的改變?現在一-支簫大概能賣多少價錢?

鄒: 笛簫製作起來還不太一樣,做笛子需要很大的場地,很多笛子尺寸很大,多數竹子原料根本無法滿足要求,做簫的話,買來的竹子基本都能做,工藝方面相對簡單一點,另外一點,做笛子需要的原料數量很大,廢料太多了,不環保。我原本的工作室佔地120平方米,還有一一個公用的院子,那時候兩戶人家做笛簫,-一個是我的工作室,一個是我徒弟的工作室,運原材料的車開進來,我們一塊拿貨,-塊做笛簫。我徒弟的父親原來也是蘇州民族樂器廠的職工,我徒弟也算是子承父業,原來在西山(蘇州西山鎮,現改名為蘇州金庭鎮)開辦了一個廠叫作“湖聲樂器廠”,含義是“太湖的聲音”,員工大多數是親戚,後來這個廠沒有繼續開辦下去。現在我徒弟仍然在西山,主營果園、茶園,種植枇杷、楊梅這些農作物,業餘時間做笛策,我們都是個體戶。從樂器廠退休以後,我自己開了一個小作坊,需要人手的時候就找廠裡的退休老員工過來幫忙,現在他們年齡也很大,七八十歲,就剩我一個人還在做笛簫。我的客戶都是個體,我也不怕來不及做,也不愁沒有訂單,來找我做笛簫的,全國各地都有,近段有上海的、江蘇各個城市的,遠一點的有遼寧丹東、甘肅敦煌.... 總體來說,客戶大多來自經濟富裕地區,貧窮地區的訂單很少。好的簫和入門級別的簫價格差別很大,高一點的兩千多,簫的價格和很多西洋樂器不好比,畢竟成本投入比較少,做得再好,原材料也就是一根竹子。有一些追求風雅的客戶會要求我在簫上刻字,刻上他們喜歡的詩歌。

匠心不已 簫管遺音丨丨笛簫製作工藝美術師鄒敘生大師訪談


王: 做笛簫對原材料也有很多要求吧?蘇州本地的竹林也很多,其中有--些竹子就適合當原材料?

鄒: 蘇州本地的竹子都不適合拿來做笛簫,我用來做笛簫的竹子很多來自安徽,安徽黃山、安徽蕪湖的竹子都不錯,福建的、江西的、貴州的竹子也挺好。給我供貨的竹子賣家是固定的,現在這個老闆的父親就和我有長期合作關係,我在蘇州樂器廠工作的時候就認識他們。長期合作,他們就比較瞭解我需要什麼樣的竹子,用來做笛簫的竹子要有什麼樣的品質。質量上乘的笛簫從選料開始就很講究,我不做質量不好的笛簫,品質差的竹子進價要便宜得多,出一點點錢就可以購買很多,擺在地上看看有一大堆,一根都做不了好樂器。和我合作的竹子供貨商拿過來的竹子都是精選過的,他們比較懂行,出價不高不會賣,所以買賣雙方都要識貨才能做成生意,我出的價格就很高,不怕價格貴,就怕竹子質量不好。現在做竹子生意也很不容易,近兩年來,自從簫的價格上漲以後,做竹子生意的人漸漸多了,很多人搶竹子的資源,用低價競爭市場份額,惡意競爭,市場就很亂。比如浙江餘杭,幾乎每家每戶都在做竹子生意,當地的銅嶺橋村(現改名為紫荊村)有一百來家做竹子生意,對外宣稱形成產業鏈,但實際上“產業化”只是一個名頭,我去那裡考察過,說句不好聽的話,所謂“產業化”都是吹牛的,他們現在的思想境界還停留在小農思想,對外宣稱互相之間有合作關係,實際上都是各顧各的,並不像中國過去實行的生產合作社,大家一塊共事, 有分紅大家一樣,統一管理、統一進貨、統一推銷,所以所謂的“竹笛之鄉”, 各個店家之間與其說合作不如說競爭,我看到你做竹子生意發財了,眼紅了(“眼紅”,吳地方言,意為“美慕”),我也開始做這門生意,當地的村子,很多人都是親戚,山上種的竹子,你圈一塊地,我圈一塊地,這樣就分得比較清楚。後來竹商越來越多,當地竹子的數量不夠用了,他們就去江西進竹子。同一座山上,有些竹子的品種是好的,有些竹子的品種相對差-一些,比如山坡上的竹子就比山腳下的好,因為溫差要比山腳下小,溼度也沒那麼大,光照也好,竹子密度適中、結實。-般拿來做笛策的竹子叫作“苦竹”,顧名思義,這種竹子不宜食用,入口很苦,但可用來做笛簫,苦竹容易加工,通透性好,音色很美。再講究一點,做笛簫最好的竹子要生長四五年,但現在哪裡可以買到長四五年的竹子?現在竹林基本上都是私人承包的,都搶著做生意,竹子長過兩個冬天,第三個冬天來臨,竹商等不及冬至的到來,立冬之後就開始砍伐竹子了,當然他們也知道竹子不能全部砍掉,要留一些長新竹子,但幾乎沒有人有耐心等一棵竹子長四五年, 都著急賣價錢。所以現在原料普遍有-一個問題,兩三年的竹子和四五年的竹子光從外表看,看不出來差別,兩三年的竹子看著賣相也很好,但劈下來看看裡面就知道質量不好,長得不結實。要不要繼續做笛子?我曾經猶豫了很久,除了場地的原因和工序的原因,我看到現在的原料市場,我又失去了很大信心,沒有好的原料,做不出好的笛子,我寧願放棄不做了。山裡物價低、人工費用低,薄利多銷的路子是走得通的,蘇州城裡,房租貴、人工貴、物價高,做出來的竹子賣不上價錢還有可能會折本,到時候還要產生一大堆生產垃圾,考慮再三後,我就不再做笛子了,只做簫。我最初做簫的時候,周圍還沒有多少人做策,我的工作室算是最早一批做簫的。

匠心不已 簫管遺音丨丨笛簫製作工藝美術師鄒敘生大師訪談

王: 您一輩子都在做笛簫,想必吹奏笛策對您來說也非常容易。您的父親、祖父也是從事音樂方面的事業?

鄒: 民樂我多少都會一點,做笛簫最後都要校音的,不校音根本不知道成品做得好不好。以前我演奏笛簫都挺好,現在年紀大了,氣息有點弱,笛子吹奏水平有點差了,只能說馬馬虎虎。簫一般做4個調就可以了,笛子要做20個葉片。我用一個日本進口的校音器校音,這麼多年一直用它,因為標準是世界統一-的,一般校音掌握音準就可以了,自己對音樂完全不瞭解,校音就會比較難。我平時喜歡和簫友、笛友-塊玩玩音樂,演奏樂曲蠻有意思的。我的父親不是手藝人,他是村裡的鼓手,村裡有婚喪喜事,他給人家去吹奏樂曲,那時候吹笛子的、拉胡琴的都叫鼓手,不是指敲鼓的“鼓手”,人們稱他為“道友",指從事紅白喜事演奏這個行當的。我的叔父是手藝人,做二胡和三絃,也是蘇州民族樂器廠的員工,我就是叔父介紹過來的,從無錫來到蘇州,後來進蘇州民族樂器廠工作。


王:您在樂器廠工作的時候,做完笛簫以後,笛子和簫署名“1號”,“1號”是最好的意思嗎?

鄒: 當時廠裡面每一個職工都要對自己做出來的東西負責任,我們有幾個人負責做稍微高檔一點的笛簫, 當時廠裡給每個人分配一個編號,分配到我就是“1號”,但這個編號沒有等級的含義,廠裡面的“2號”比“3號”年紀還輕,“2號”是二十來歲的一個小夥子,經驗也沒有“3 號”豐富,後來我的手藝得到大家認可,大家都戲稱我是“1號”,稱讚我做得好。說到廠裡的編號,這裡面還有一個故事,原來編號從“1號”到“4號”,一共4個人做高端一點的產品,後來廠裡眼見銷量增加,供不應求,人手不夠,就調過來一個新的員工,編號為“5號”,“5 號”跟著“3號”學習,讓老師傅帶一下,做好了產品驗收下,過關了就道發貨。原先這件事情進行得也很妥當,但漸漸地,問題就暴露出來了,廠裡把高端產品發到南京去,南京那邊的百貨公司看到“5號”產品就要求退貨,說顧客反映“5號”的笛簫音準都是不對的。為什麼會出現這個問題?因為“5 號”那位員工本身是不懂音樂的,她做笛簫只能講是“依樣畫葫蘆”,技藝不精到,大概知道怎麼做,但裡面的門道完全沒有摸清楚,做出來的產品表面看上去還可以,但是一旦演奏 就知道根本不過關。一開始廠裡消息比較閉塞,-直到後來,很多櫃檯反映這個問題,廠裡才知道事情的嚴重性。原先廠裡還有一些不瞭解真相的人在背後嚼舌根,他們會說:“某某某做笛子有什麼大不了的, 新過去一個員工,稍微學一學做得不是也蠻好嘛?”我當時就和他們講,“你們這些 人不懂好壞,現在講這個話為時過早,沒有技術的人,過得了初一,過不了十五。”所以說原先廠裡包括領導幹部在內的很多人,一開 始還很輕視我們從事的工作,出了“‘5號’事件”之後,他們才逐漸意識到不是誰都會做好的笛簫。質量差的笛簫被撤下來,浪費國家財產。後來“5號”就沒有繼續從事笛簫製作。老蘇州講“抓把木屑,就是木匠”,什麼意思?就是說手工藝人技術不過關,以為裝裝樣子就能糊弄過去。

"
匠心不已 簫管遺音丨丨笛簫製作工藝美術師鄒敘生大師訪談

匠心不已 簫管遺音丨丨笛簫製作工藝美術師鄒敘生大師訪談


鄒敘生,當今笛策製作的泰斗。1935 年生於無錫,1950年到蘇州周湧昌樂器店學習樂器製作,1956 年進蘇州民族樂器廠,師承老藝人唐寅昌學習笛子校音,專門從事製作專業笛簫等民族吹管樂器,由傳統的六孔平均排列的曲笛和梆笛改革研製成十二平均律排列孔,研究出“12 支定音套笛”的方式,改進了傳統制作竹笛上定音的難題。在制簫上,結合南簫“V” 型吹口和北簫“U”型吹口,獨創出“∪+V” 式吹口,廣受民族樂器愛好者的青睞。1979 年為改進工藝,控制管徑製作了笛簫內徑卡尺(量具),並系統地整理了各種音調的內徑規格和孔位排列。其作品工藝精細,韻味獨特,深受演奏家們的讚賞而蜚聲海內外。1971年他製作的笛子經輕工部審定,參加了法國國際博覽會,1979年和1985年(複評)分別被評為江蘇省和輕工部優質產品,1988 年專業簫又被評為輕工部優質產品。八十年代設計的新穎十六支刻詩詞套笛和專業笛簫成為國內外演奏家慕名以求之精品。

匠心不已 簫管遺音丨丨笛簫製作工藝美術師鄒敘生大師訪談


王荌(以下簡稱王) : 書桌後面的牆上掛滿了快遞單,這麼多訂製笛簫的顧客,笛簫的製作都是您一個人完成的?

鄒敘生(以下簡稱鄒) : 我現在的工作方式比較自由,訂單少就清閒一點,訂單多就忙活一點,最近這幾天就比較忙。客戶都是在網上和我們溝通的,全國那麼多笛友、簫友口口相傳,他們互相之間會介紹“誰做的簫怎麼樣”“誰做的笛子怎麼樣” ,相互之間會有評價。接單子做笛簫,我一向很怕麻煩,我不太懂網絡這件事情,很多時候是家裡人幫我,有些客戶要求我拍幾張照片看看,我也不懂怎麼把圖片放到網上去,不能滿足他們的願望,但我有一點會和顧客講清楚,只要到手的笛簫不符合要求,可以退回來取消交易,這個不打緊。我這邊雖說是笛簫訂製,但顧客的要求大同小異,做樂器的要求大體上是一樣的,音色、音調、靈敏度等,接單子之前我唯-的疑問是客人要用正手還是反手,這一點要問清楚。


王: 目前中國熱愛民樂、學習民樂的人很多,據說每年參加考級的琴童高達數千名,民族樂器廠的銷售量也非常可觀。

鄒: 人們熱情很高,但真正吹得好的人並不多,大多數是把笛簫作為業餘愛好,女性學者這兩年比較多,很多人認可笛簫是高雅藝術,不少家庭婦女學習樂器,家裡人都很支持,吹吹笛簫陶冶一下情操,有利於身心健康,和書法、畫畫一樣的,這是一種很好的現象;有些上班族一天工作結束,感覺累了,晚上吹吹笛簫,排遣一下,也是一種很好的放鬆方式,能夠忘記白天的勞累與煩惱;部分笛簫熱愛者空閒比較多,喜歡抽時間鑽研鑽研音樂,不過也有一-些人,他們吹笛簫有點趕時髦的味道,是用音樂來裝飾自己。


王: 我在網上的論壇看到很多笛第愛好者討論說您現在不再接訂單做笛子了,一門心思做簫,為什麼有這樣的改變?現在一-支簫大概能賣多少價錢?

鄒: 笛簫製作起來還不太一樣,做笛子需要很大的場地,很多笛子尺寸很大,多數竹子原料根本無法滿足要求,做簫的話,買來的竹子基本都能做,工藝方面相對簡單一點,另外一點,做笛子需要的原料數量很大,廢料太多了,不環保。我原本的工作室佔地120平方米,還有一一個公用的院子,那時候兩戶人家做笛簫,-一個是我的工作室,一個是我徒弟的工作室,運原材料的車開進來,我們一塊拿貨,-塊做笛簫。我徒弟的父親原來也是蘇州民族樂器廠的職工,我徒弟也算是子承父業,原來在西山(蘇州西山鎮,現改名為蘇州金庭鎮)開辦了一個廠叫作“湖聲樂器廠”,含義是“太湖的聲音”,員工大多數是親戚,後來這個廠沒有繼續開辦下去。現在我徒弟仍然在西山,主營果園、茶園,種植枇杷、楊梅這些農作物,業餘時間做笛策,我們都是個體戶。從樂器廠退休以後,我自己開了一個小作坊,需要人手的時候就找廠裡的退休老員工過來幫忙,現在他們年齡也很大,七八十歲,就剩我一個人還在做笛簫。我的客戶都是個體,我也不怕來不及做,也不愁沒有訂單,來找我做笛簫的,全國各地都有,近段有上海的、江蘇各個城市的,遠一點的有遼寧丹東、甘肅敦煌.... 總體來說,客戶大多來自經濟富裕地區,貧窮地區的訂單很少。好的簫和入門級別的簫價格差別很大,高一點的兩千多,簫的價格和很多西洋樂器不好比,畢竟成本投入比較少,做得再好,原材料也就是一根竹子。有一些追求風雅的客戶會要求我在簫上刻字,刻上他們喜歡的詩歌。

匠心不已 簫管遺音丨丨笛簫製作工藝美術師鄒敘生大師訪談


王: 做笛簫對原材料也有很多要求吧?蘇州本地的竹林也很多,其中有--些竹子就適合當原材料?

鄒: 蘇州本地的竹子都不適合拿來做笛簫,我用來做笛簫的竹子很多來自安徽,安徽黃山、安徽蕪湖的竹子都不錯,福建的、江西的、貴州的竹子也挺好。給我供貨的竹子賣家是固定的,現在這個老闆的父親就和我有長期合作關係,我在蘇州樂器廠工作的時候就認識他們。長期合作,他們就比較瞭解我需要什麼樣的竹子,用來做笛簫的竹子要有什麼樣的品質。質量上乘的笛簫從選料開始就很講究,我不做質量不好的笛簫,品質差的竹子進價要便宜得多,出一點點錢就可以購買很多,擺在地上看看有一大堆,一根都做不了好樂器。和我合作的竹子供貨商拿過來的竹子都是精選過的,他們比較懂行,出價不高不會賣,所以買賣雙方都要識貨才能做成生意,我出的價格就很高,不怕價格貴,就怕竹子質量不好。現在做竹子生意也很不容易,近兩年來,自從簫的價格上漲以後,做竹子生意的人漸漸多了,很多人搶竹子的資源,用低價競爭市場份額,惡意競爭,市場就很亂。比如浙江餘杭,幾乎每家每戶都在做竹子生意,當地的銅嶺橋村(現改名為紫荊村)有一百來家做竹子生意,對外宣稱形成產業鏈,但實際上“產業化”只是一個名頭,我去那裡考察過,說句不好聽的話,所謂“產業化”都是吹牛的,他們現在的思想境界還停留在小農思想,對外宣稱互相之間有合作關係,實際上都是各顧各的,並不像中國過去實行的生產合作社,大家一塊共事, 有分紅大家一樣,統一管理、統一進貨、統一推銷,所以所謂的“竹笛之鄉”, 各個店家之間與其說合作不如說競爭,我看到你做竹子生意發財了,眼紅了(“眼紅”,吳地方言,意為“美慕”),我也開始做這門生意,當地的村子,很多人都是親戚,山上種的竹子,你圈一塊地,我圈一塊地,這樣就分得比較清楚。後來竹商越來越多,當地竹子的數量不夠用了,他們就去江西進竹子。同一座山上,有些竹子的品種是好的,有些竹子的品種相對差-一些,比如山坡上的竹子就比山腳下的好,因為溫差要比山腳下小,溼度也沒那麼大,光照也好,竹子密度適中、結實。-般拿來做笛策的竹子叫作“苦竹”,顧名思義,這種竹子不宜食用,入口很苦,但可用來做笛簫,苦竹容易加工,通透性好,音色很美。再講究一點,做笛簫最好的竹子要生長四五年,但現在哪裡可以買到長四五年的竹子?現在竹林基本上都是私人承包的,都搶著做生意,竹子長過兩個冬天,第三個冬天來臨,竹商等不及冬至的到來,立冬之後就開始砍伐竹子了,當然他們也知道竹子不能全部砍掉,要留一些長新竹子,但幾乎沒有人有耐心等一棵竹子長四五年, 都著急賣價錢。所以現在原料普遍有-一個問題,兩三年的竹子和四五年的竹子光從外表看,看不出來差別,兩三年的竹子看著賣相也很好,但劈下來看看裡面就知道質量不好,長得不結實。要不要繼續做笛子?我曾經猶豫了很久,除了場地的原因和工序的原因,我看到現在的原料市場,我又失去了很大信心,沒有好的原料,做不出好的笛子,我寧願放棄不做了。山裡物價低、人工費用低,薄利多銷的路子是走得通的,蘇州城裡,房租貴、人工貴、物價高,做出來的竹子賣不上價錢還有可能會折本,到時候還要產生一大堆生產垃圾,考慮再三後,我就不再做笛子了,只做簫。我最初做簫的時候,周圍還沒有多少人做策,我的工作室算是最早一批做簫的。

匠心不已 簫管遺音丨丨笛簫製作工藝美術師鄒敘生大師訪談

王: 您一輩子都在做笛簫,想必吹奏笛策對您來說也非常容易。您的父親、祖父也是從事音樂方面的事業?

鄒: 民樂我多少都會一點,做笛簫最後都要校音的,不校音根本不知道成品做得好不好。以前我演奏笛簫都挺好,現在年紀大了,氣息有點弱,笛子吹奏水平有點差了,只能說馬馬虎虎。簫一般做4個調就可以了,笛子要做20個葉片。我用一個日本進口的校音器校音,這麼多年一直用它,因為標準是世界統一-的,一般校音掌握音準就可以了,自己對音樂完全不瞭解,校音就會比較難。我平時喜歡和簫友、笛友-塊玩玩音樂,演奏樂曲蠻有意思的。我的父親不是手藝人,他是村裡的鼓手,村裡有婚喪喜事,他給人家去吹奏樂曲,那時候吹笛子的、拉胡琴的都叫鼓手,不是指敲鼓的“鼓手”,人們稱他為“道友",指從事紅白喜事演奏這個行當的。我的叔父是手藝人,做二胡和三絃,也是蘇州民族樂器廠的員工,我就是叔父介紹過來的,從無錫來到蘇州,後來進蘇州民族樂器廠工作。


王:您在樂器廠工作的時候,做完笛簫以後,笛子和簫署名“1號”,“1號”是最好的意思嗎?

鄒: 當時廠裡面每一個職工都要對自己做出來的東西負責任,我們有幾個人負責做稍微高檔一點的笛簫, 當時廠裡給每個人分配一個編號,分配到我就是“1號”,但這個編號沒有等級的含義,廠裡面的“2號”比“3號”年紀還輕,“2號”是二十來歲的一個小夥子,經驗也沒有“3 號”豐富,後來我的手藝得到大家認可,大家都戲稱我是“1號”,稱讚我做得好。說到廠裡的編號,這裡面還有一個故事,原來編號從“1號”到“4號”,一共4個人做高端一點的產品,後來廠裡眼見銷量增加,供不應求,人手不夠,就調過來一個新的員工,編號為“5號”,“5 號”跟著“3號”學習,讓老師傅帶一下,做好了產品驗收下,過關了就道發貨。原先這件事情進行得也很妥當,但漸漸地,問題就暴露出來了,廠裡把高端產品發到南京去,南京那邊的百貨公司看到“5號”產品就要求退貨,說顧客反映“5號”的笛簫音準都是不對的。為什麼會出現這個問題?因為“5 號”那位員工本身是不懂音樂的,她做笛簫只能講是“依樣畫葫蘆”,技藝不精到,大概知道怎麼做,但裡面的門道完全沒有摸清楚,做出來的產品表面看上去還可以,但是一旦演奏 就知道根本不過關。一開始廠裡消息比較閉塞,-直到後來,很多櫃檯反映這個問題,廠裡才知道事情的嚴重性。原先廠裡還有一些不瞭解真相的人在背後嚼舌根,他們會說:“某某某做笛子有什麼大不了的, 新過去一個員工,稍微學一學做得不是也蠻好嘛?”我當時就和他們講,“你們這些 人不懂好壞,現在講這個話為時過早,沒有技術的人,過得了初一,過不了十五。”所以說原先廠裡包括領導幹部在內的很多人,一開 始還很輕視我們從事的工作,出了“‘5號’事件”之後,他們才逐漸意識到不是誰都會做好的笛簫。質量差的笛簫被撤下來,浪費國家財產。後來“5號”就沒有繼續從事笛簫製作。老蘇州講“抓把木屑,就是木匠”,什麼意思?就是說手工藝人技術不過關,以為裝裝樣子就能糊弄過去。

匠心不已 簫管遺音丨丨笛簫製作工藝美術師鄒敘生大師訪談


王: 後來蘇州樂器廠怎麼樣了?

鄒: 臨到我退休的時候,樂器廠就轉制了,原來是大集體工廠,養著很多工人,轉制以後一夜暴富,一共出資48萬就把廠子給買下來了,當然這邊講的48萬不是現金,廠裡合計著讓職工買股。當時我還在廠裡,再過年半準備退休,這時候有位新的廠 長接管這個廠,廠裡組織開座談會,組織老員工過去商議廠的發展。這個座談會我沒有去參加,新的廠長好不好是要看最後成績的,廠裡的成績不是員工表表忠心就可以提高的,另外一個原因呢,我對當時廠裡的現狀比較寒心。蘇州笛第事業發展得這麼好,但是蘇州民族樂器廠裡,一個有職稱的工藝師都沒有,但上海民族樂器廠、北京民族樂器廠都有很多有高級技師稱號的工藝師,是因為上海、北京的技術人才多嗎?不是的,蘇州同樣有很多技藝高超的工藝大師,光說我們廠裡,連同我在內的幾個工藝師也有“工藝美術師”的名號,不過這個名號是市裡面批的,不是國家級的,光是有一個虛名,和工資分錢不搭界的(“不搭界”,吳地方言,意為“沒有任何關係”),所以我們私下說所謂“勞動技師”,都是沒有名堂的(“名堂”,吳地方言,意為“實質內容”),手藝人要評選國家級工藝師沒有路子可走。現在我退休在家,自己開了工作室,有關人員推薦我去申請國家級工藝師稱號,我花了很大工夫收集整理申報材料,拿去評選,得到的迴應是我目前的狀態是個體戶,沒有掛名任何單位,所以不批准。我這一輩子就和這個稱號沒有緣分,退休的時候我拿著技術幹部退休卡,退休工資卻沒有因為這個名頭和其他人有任何區別。


王:後來就沒有再想想辦法參與評選,近兩年社會很重視手工藝的傳承,過來採訪您的學者、媒體也非常多,再嘗試.下或許就能實現這個夙願?

鄒: 傳承是近些年才議論的事情,過去手藝人就關心自己的生計。以前廠裡為了留住手藝人,安排了一些虛名,現在我自立門戶政府也不批准,我也不再關心名號這件事情了。過去在廠裡工作的時候,我的某個朋友在內部發行的經濟參考報紙上看到,內陸的笛子銷往臺灣,賣價1000元。當時的1000元是什麼概念?我到手的工資只有50多元。朋友告訴我的這個消息,廠裡的領導肯定也知道,後來我們議論起這個事情,他說當時不把這一消息告訴我們職工聽,因為我們聽到這樣的消息會翹尾巴的(“翹尾巴”,吳地方言,意為“驕傲自滿”)。後來廠裡改制的時候,邀請我合資,我沒有答應,為什麼不合夥呢?當時廠裡進的竹子是江西那邊的,質量不太好,用這樣的竹子做笛簫,做出成品要署我的名字,一年半之後我退休在家自立門戶,還要繼續接單子做笛簫,牆裡開花牆外香,當時很多人知道我做笛簫的手藝不錯,做出來不好的笛簫就是自砸招牌,名聲壞了就完了,做差的產品後患無窮。現在我自己開工作室,有很多人過來找我做笛策,也很自由,我兒子和孫子都學吹笛子,我兒子跟著蘇州科技學院餘飛老師學習,他們演奏的笛子都是我做的。

"
匠心不已 簫管遺音丨丨笛簫製作工藝美術師鄒敘生大師訪談

匠心不已 簫管遺音丨丨笛簫製作工藝美術師鄒敘生大師訪談


鄒敘生,當今笛策製作的泰斗。1935 年生於無錫,1950年到蘇州周湧昌樂器店學習樂器製作,1956 年進蘇州民族樂器廠,師承老藝人唐寅昌學習笛子校音,專門從事製作專業笛簫等民族吹管樂器,由傳統的六孔平均排列的曲笛和梆笛改革研製成十二平均律排列孔,研究出“12 支定音套笛”的方式,改進了傳統制作竹笛上定音的難題。在制簫上,結合南簫“V” 型吹口和北簫“U”型吹口,獨創出“∪+V” 式吹口,廣受民族樂器愛好者的青睞。1979 年為改進工藝,控制管徑製作了笛簫內徑卡尺(量具),並系統地整理了各種音調的內徑規格和孔位排列。其作品工藝精細,韻味獨特,深受演奏家們的讚賞而蜚聲海內外。1971年他製作的笛子經輕工部審定,參加了法國國際博覽會,1979年和1985年(複評)分別被評為江蘇省和輕工部優質產品,1988 年專業簫又被評為輕工部優質產品。八十年代設計的新穎十六支刻詩詞套笛和專業笛簫成為國內外演奏家慕名以求之精品。

匠心不已 簫管遺音丨丨笛簫製作工藝美術師鄒敘生大師訪談


王荌(以下簡稱王) : 書桌後面的牆上掛滿了快遞單,這麼多訂製笛簫的顧客,笛簫的製作都是您一個人完成的?

鄒敘生(以下簡稱鄒) : 我現在的工作方式比較自由,訂單少就清閒一點,訂單多就忙活一點,最近這幾天就比較忙。客戶都是在網上和我們溝通的,全國那麼多笛友、簫友口口相傳,他們互相之間會介紹“誰做的簫怎麼樣”“誰做的笛子怎麼樣” ,相互之間會有評價。接單子做笛簫,我一向很怕麻煩,我不太懂網絡這件事情,很多時候是家裡人幫我,有些客戶要求我拍幾張照片看看,我也不懂怎麼把圖片放到網上去,不能滿足他們的願望,但我有一點會和顧客講清楚,只要到手的笛簫不符合要求,可以退回來取消交易,這個不打緊。我這邊雖說是笛簫訂製,但顧客的要求大同小異,做樂器的要求大體上是一樣的,音色、音調、靈敏度等,接單子之前我唯-的疑問是客人要用正手還是反手,這一點要問清楚。


王: 目前中國熱愛民樂、學習民樂的人很多,據說每年參加考級的琴童高達數千名,民族樂器廠的銷售量也非常可觀。

鄒: 人們熱情很高,但真正吹得好的人並不多,大多數是把笛簫作為業餘愛好,女性學者這兩年比較多,很多人認可笛簫是高雅藝術,不少家庭婦女學習樂器,家裡人都很支持,吹吹笛簫陶冶一下情操,有利於身心健康,和書法、畫畫一樣的,這是一種很好的現象;有些上班族一天工作結束,感覺累了,晚上吹吹笛簫,排遣一下,也是一種很好的放鬆方式,能夠忘記白天的勞累與煩惱;部分笛簫熱愛者空閒比較多,喜歡抽時間鑽研鑽研音樂,不過也有一-些人,他們吹笛簫有點趕時髦的味道,是用音樂來裝飾自己。


王: 我在網上的論壇看到很多笛第愛好者討論說您現在不再接訂單做笛子了,一門心思做簫,為什麼有這樣的改變?現在一-支簫大概能賣多少價錢?

鄒: 笛簫製作起來還不太一樣,做笛子需要很大的場地,很多笛子尺寸很大,多數竹子原料根本無法滿足要求,做簫的話,買來的竹子基本都能做,工藝方面相對簡單一點,另外一點,做笛子需要的原料數量很大,廢料太多了,不環保。我原本的工作室佔地120平方米,還有一一個公用的院子,那時候兩戶人家做笛簫,-一個是我的工作室,一個是我徒弟的工作室,運原材料的車開進來,我們一塊拿貨,-塊做笛簫。我徒弟的父親原來也是蘇州民族樂器廠的職工,我徒弟也算是子承父業,原來在西山(蘇州西山鎮,現改名為蘇州金庭鎮)開辦了一個廠叫作“湖聲樂器廠”,含義是“太湖的聲音”,員工大多數是親戚,後來這個廠沒有繼續開辦下去。現在我徒弟仍然在西山,主營果園、茶園,種植枇杷、楊梅這些農作物,業餘時間做笛策,我們都是個體戶。從樂器廠退休以後,我自己開了一個小作坊,需要人手的時候就找廠裡的退休老員工過來幫忙,現在他們年齡也很大,七八十歲,就剩我一個人還在做笛簫。我的客戶都是個體,我也不怕來不及做,也不愁沒有訂單,來找我做笛簫的,全國各地都有,近段有上海的、江蘇各個城市的,遠一點的有遼寧丹東、甘肅敦煌.... 總體來說,客戶大多來自經濟富裕地區,貧窮地區的訂單很少。好的簫和入門級別的簫價格差別很大,高一點的兩千多,簫的價格和很多西洋樂器不好比,畢竟成本投入比較少,做得再好,原材料也就是一根竹子。有一些追求風雅的客戶會要求我在簫上刻字,刻上他們喜歡的詩歌。

匠心不已 簫管遺音丨丨笛簫製作工藝美術師鄒敘生大師訪談


王: 做笛簫對原材料也有很多要求吧?蘇州本地的竹林也很多,其中有--些竹子就適合當原材料?

鄒: 蘇州本地的竹子都不適合拿來做笛簫,我用來做笛簫的竹子很多來自安徽,安徽黃山、安徽蕪湖的竹子都不錯,福建的、江西的、貴州的竹子也挺好。給我供貨的竹子賣家是固定的,現在這個老闆的父親就和我有長期合作關係,我在蘇州樂器廠工作的時候就認識他們。長期合作,他們就比較瞭解我需要什麼樣的竹子,用來做笛簫的竹子要有什麼樣的品質。質量上乘的笛簫從選料開始就很講究,我不做質量不好的笛簫,品質差的竹子進價要便宜得多,出一點點錢就可以購買很多,擺在地上看看有一大堆,一根都做不了好樂器。和我合作的竹子供貨商拿過來的竹子都是精選過的,他們比較懂行,出價不高不會賣,所以買賣雙方都要識貨才能做成生意,我出的價格就很高,不怕價格貴,就怕竹子質量不好。現在做竹子生意也很不容易,近兩年來,自從簫的價格上漲以後,做竹子生意的人漸漸多了,很多人搶竹子的資源,用低價競爭市場份額,惡意競爭,市場就很亂。比如浙江餘杭,幾乎每家每戶都在做竹子生意,當地的銅嶺橋村(現改名為紫荊村)有一百來家做竹子生意,對外宣稱形成產業鏈,但實際上“產業化”只是一個名頭,我去那裡考察過,說句不好聽的話,所謂“產業化”都是吹牛的,他們現在的思想境界還停留在小農思想,對外宣稱互相之間有合作關係,實際上都是各顧各的,並不像中國過去實行的生產合作社,大家一塊共事, 有分紅大家一樣,統一管理、統一進貨、統一推銷,所以所謂的“竹笛之鄉”, 各個店家之間與其說合作不如說競爭,我看到你做竹子生意發財了,眼紅了(“眼紅”,吳地方言,意為“美慕”),我也開始做這門生意,當地的村子,很多人都是親戚,山上種的竹子,你圈一塊地,我圈一塊地,這樣就分得比較清楚。後來竹商越來越多,當地竹子的數量不夠用了,他們就去江西進竹子。同一座山上,有些竹子的品種是好的,有些竹子的品種相對差-一些,比如山坡上的竹子就比山腳下的好,因為溫差要比山腳下小,溼度也沒那麼大,光照也好,竹子密度適中、結實。-般拿來做笛策的竹子叫作“苦竹”,顧名思義,這種竹子不宜食用,入口很苦,但可用來做笛簫,苦竹容易加工,通透性好,音色很美。再講究一點,做笛簫最好的竹子要生長四五年,但現在哪裡可以買到長四五年的竹子?現在竹林基本上都是私人承包的,都搶著做生意,竹子長過兩個冬天,第三個冬天來臨,竹商等不及冬至的到來,立冬之後就開始砍伐竹子了,當然他們也知道竹子不能全部砍掉,要留一些長新竹子,但幾乎沒有人有耐心等一棵竹子長四五年, 都著急賣價錢。所以現在原料普遍有-一個問題,兩三年的竹子和四五年的竹子光從外表看,看不出來差別,兩三年的竹子看著賣相也很好,但劈下來看看裡面就知道質量不好,長得不結實。要不要繼續做笛子?我曾經猶豫了很久,除了場地的原因和工序的原因,我看到現在的原料市場,我又失去了很大信心,沒有好的原料,做不出好的笛子,我寧願放棄不做了。山裡物價低、人工費用低,薄利多銷的路子是走得通的,蘇州城裡,房租貴、人工貴、物價高,做出來的竹子賣不上價錢還有可能會折本,到時候還要產生一大堆生產垃圾,考慮再三後,我就不再做笛子了,只做簫。我最初做簫的時候,周圍還沒有多少人做策,我的工作室算是最早一批做簫的。

匠心不已 簫管遺音丨丨笛簫製作工藝美術師鄒敘生大師訪談

王: 您一輩子都在做笛簫,想必吹奏笛策對您來說也非常容易。您的父親、祖父也是從事音樂方面的事業?

鄒: 民樂我多少都會一點,做笛簫最後都要校音的,不校音根本不知道成品做得好不好。以前我演奏笛簫都挺好,現在年紀大了,氣息有點弱,笛子吹奏水平有點差了,只能說馬馬虎虎。簫一般做4個調就可以了,笛子要做20個葉片。我用一個日本進口的校音器校音,這麼多年一直用它,因為標準是世界統一-的,一般校音掌握音準就可以了,自己對音樂完全不瞭解,校音就會比較難。我平時喜歡和簫友、笛友-塊玩玩音樂,演奏樂曲蠻有意思的。我的父親不是手藝人,他是村裡的鼓手,村裡有婚喪喜事,他給人家去吹奏樂曲,那時候吹笛子的、拉胡琴的都叫鼓手,不是指敲鼓的“鼓手”,人們稱他為“道友",指從事紅白喜事演奏這個行當的。我的叔父是手藝人,做二胡和三絃,也是蘇州民族樂器廠的員工,我就是叔父介紹過來的,從無錫來到蘇州,後來進蘇州民族樂器廠工作。


王:您在樂器廠工作的時候,做完笛簫以後,笛子和簫署名“1號”,“1號”是最好的意思嗎?

鄒: 當時廠裡面每一個職工都要對自己做出來的東西負責任,我們有幾個人負責做稍微高檔一點的笛簫, 當時廠裡給每個人分配一個編號,分配到我就是“1號”,但這個編號沒有等級的含義,廠裡面的“2號”比“3號”年紀還輕,“2號”是二十來歲的一個小夥子,經驗也沒有“3 號”豐富,後來我的手藝得到大家認可,大家都戲稱我是“1號”,稱讚我做得好。說到廠裡的編號,這裡面還有一個故事,原來編號從“1號”到“4號”,一共4個人做高端一點的產品,後來廠裡眼見銷量增加,供不應求,人手不夠,就調過來一個新的員工,編號為“5號”,“5 號”跟著“3號”學習,讓老師傅帶一下,做好了產品驗收下,過關了就道發貨。原先這件事情進行得也很妥當,但漸漸地,問題就暴露出來了,廠裡把高端產品發到南京去,南京那邊的百貨公司看到“5號”產品就要求退貨,說顧客反映“5號”的笛簫音準都是不對的。為什麼會出現這個問題?因為“5 號”那位員工本身是不懂音樂的,她做笛簫只能講是“依樣畫葫蘆”,技藝不精到,大概知道怎麼做,但裡面的門道完全沒有摸清楚,做出來的產品表面看上去還可以,但是一旦演奏 就知道根本不過關。一開始廠裡消息比較閉塞,-直到後來,很多櫃檯反映這個問題,廠裡才知道事情的嚴重性。原先廠裡還有一些不瞭解真相的人在背後嚼舌根,他們會說:“某某某做笛子有什麼大不了的, 新過去一個員工,稍微學一學做得不是也蠻好嘛?”我當時就和他們講,“你們這些 人不懂好壞,現在講這個話為時過早,沒有技術的人,過得了初一,過不了十五。”所以說原先廠裡包括領導幹部在內的很多人,一開 始還很輕視我們從事的工作,出了“‘5號’事件”之後,他們才逐漸意識到不是誰都會做好的笛簫。質量差的笛簫被撤下來,浪費國家財產。後來“5號”就沒有繼續從事笛簫製作。老蘇州講“抓把木屑,就是木匠”,什麼意思?就是說手工藝人技術不過關,以為裝裝樣子就能糊弄過去。

匠心不已 簫管遺音丨丨笛簫製作工藝美術師鄒敘生大師訪談


王: 後來蘇州樂器廠怎麼樣了?

鄒: 臨到我退休的時候,樂器廠就轉制了,原來是大集體工廠,養著很多工人,轉制以後一夜暴富,一共出資48萬就把廠子給買下來了,當然這邊講的48萬不是現金,廠裡合計著讓職工買股。當時我還在廠裡,再過年半準備退休,這時候有位新的廠 長接管這個廠,廠裡組織開座談會,組織老員工過去商議廠的發展。這個座談會我沒有去參加,新的廠長好不好是要看最後成績的,廠裡的成績不是員工表表忠心就可以提高的,另外一個原因呢,我對當時廠裡的現狀比較寒心。蘇州笛第事業發展得這麼好,但是蘇州民族樂器廠裡,一個有職稱的工藝師都沒有,但上海民族樂器廠、北京民族樂器廠都有很多有高級技師稱號的工藝師,是因為上海、北京的技術人才多嗎?不是的,蘇州同樣有很多技藝高超的工藝大師,光說我們廠裡,連同我在內的幾個工藝師也有“工藝美術師”的名號,不過這個名號是市裡面批的,不是國家級的,光是有一個虛名,和工資分錢不搭界的(“不搭界”,吳地方言,意為“沒有任何關係”),所以我們私下說所謂“勞動技師”,都是沒有名堂的(“名堂”,吳地方言,意為“實質內容”),手藝人要評選國家級工藝師沒有路子可走。現在我退休在家,自己開了工作室,有關人員推薦我去申請國家級工藝師稱號,我花了很大工夫收集整理申報材料,拿去評選,得到的迴應是我目前的狀態是個體戶,沒有掛名任何單位,所以不批准。我這一輩子就和這個稱號沒有緣分,退休的時候我拿著技術幹部退休卡,退休工資卻沒有因為這個名頭和其他人有任何區別。


王:後來就沒有再想想辦法參與評選,近兩年社會很重視手工藝的傳承,過來採訪您的學者、媒體也非常多,再嘗試.下或許就能實現這個夙願?

鄒: 傳承是近些年才議論的事情,過去手藝人就關心自己的生計。以前廠裡為了留住手藝人,安排了一些虛名,現在我自立門戶政府也不批准,我也不再關心名號這件事情了。過去在廠裡工作的時候,我的某個朋友在內部發行的經濟參考報紙上看到,內陸的笛子銷往臺灣,賣價1000元。當時的1000元是什麼概念?我到手的工資只有50多元。朋友告訴我的這個消息,廠裡的領導肯定也知道,後來我們議論起這個事情,他說當時不把這一消息告訴我們職工聽,因為我們聽到這樣的消息會翹尾巴的(“翹尾巴”,吳地方言,意為“驕傲自滿”)。後來廠裡改制的時候,邀請我合資,我沒有答應,為什麼不合夥呢?當時廠裡進的竹子是江西那邊的,質量不太好,用這樣的竹子做笛簫,做出成品要署我的名字,一年半之後我退休在家自立門戶,還要繼續接單子做笛簫,牆裡開花牆外香,當時很多人知道我做笛簫的手藝不錯,做出來不好的笛簫就是自砸招牌,名聲壞了就完了,做差的產品後患無窮。現在我自己開工作室,有很多人過來找我做笛策,也很自由,我兒子和孫子都學吹笛子,我兒子跟著蘇州科技學院餘飛老師學習,他們演奏的笛子都是我做的。

匠心不已 簫管遺音丨丨笛簫製作工藝美術師鄒敘生大師訪談

王:笛簫市場是不是一直都還不錯,過程中有沒有技藝創新?

鄒: 過去廠裡的笛子很多都是供貨給國家的、地方的文藝團體,供貨量很大,供不應求。笛簫工藝上也變了很多,過去笛子就兩個調,沒有第三個調,走南闖北就是靠兩支笛子,北方的是G調,即“梆子調”;南方的是D調,即“崑曲調”, 過去就這兩個調,竹子音準大多數做到近似,但不是很精準。明清時期,一笛在手,可以吹一百多首曲子,現在人們對笛子的要求就不一樣了,現在講十二平均律。低音DO到高音DO之間有八度,除了MI到FA和X到高音DO是半音音程外,其他的都是全音,這樣算一下十二平均律就是十二個半音,叫作“十二平均律”,我和幾個老藝人一塊改革,是中國第一批改革笛子曲調的藝人,系統整理了各種音調的內徑規格和孔位排列。演奏樂器在製作上不能“依樣畫葫蘆”,音準可以照著“畫線”,但音色、音質就不行,比如笛子開孔開在竹子的哪一段,哪個面?還要根據竹子粗細、厚薄,決定吹孔、音孔的大小,技藝就是要懂得掌握這些關係。現在的十二平均律,過去的笛子是不講究這個的。竹子每-根都不一樣,要求音準完全準確、沒有差錯是不可能的,但是要接近,要經過精心校音,海、陸、空解放軍文工團的笛策都是我做的,拿著演奏完全沒有問題,還有江陰文工團,中央民族歌舞團,中央廣播歌舞團...北.、上海的文工團基本都覆蓋了, 我們廠裡一般只接待中等城市級別的文藝團體,不然來不及做。當時我的工資是五六十元,但是一根笛子大陸上就能賣五六十元,更別說港臺那邊,笛子的價格就更高。改革開放後,我在笛子上面刻上書法作品,在上面刻上唐詩,臺灣、香港、新加坡的笛簫愛好者都很瘋狂啊,第一次看到這種刻上書法作品的笛子。我當時一個月大概做三十多支笛子,交到廠長手上由他負責銷售,我做的產品,外觀、音準、質量都有保障,所以價格都很高,在臺灣、香港、新加披供不應求,商人拿到就是穩賺,拿20支、30支等同掙大錢,他們能賣到100美元一支,按照當時的匯率就是800元人民幣,我們廠裡才賣57元。商人過來拿貨,再拿出去賣,這裡面是暴利啊,我們這些做笛簫的人都是傻瓜!後來很多人直接聯繫我做笛簫,我接了一些私人訂單,竹子貨源從哪裡來?我想了一個辦法,常熟有些人家做毛線籤子,籤子是用竹子做的,冬天把竹子泡在水裡,我偶然看到那些竹子,發現裡面有很多竹子還挺適合做笛簫,就和他們商議著要挑著買一些,一節竹子給兩毛錢,他們也非常樂意,一幅毛線籤子才賣七分錢,現在光是竹子就能賣到這個價格。


王: 您對這個行業一直堅持到了現在,只有熱愛民樂的人、熱愛音樂的人才會這麼堅守這-事業。

鄒: 過去從事笛簫製作有點服從分配的意思,大家-塊建設社會主義。慢慢地,我自己有了一套做笛簫的方法,就做出味道來了。笛子演奏大師趙鬆庭當年到廠裡訂製笛子,好的笛簫交到音樂大師的手上能夠發揮最大的作用,這些演奏大師也給了我很大的信心和很多的幫助,讓我有不斷提升手藝的信念。後來,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我業餘在家制作笛簫,收入慢慢增加,我也很欣慰。現在可以這麼說,我就是很喜歡做簫,現在學簫人很多,大家的熱情也激發了我的熱情,我就當鍛鍊身體繼續做下去。平時很難得的,我也會吹吹陶壎、做做陶壎,之前有一個手藝高超的做壎的老師傅,本來不打算把技藝傳給別人,和我比較投緣,就把做壎的技藝傳給我了,音樂是相通的,製作好樂器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
匠心不已 簫管遺音丨丨笛簫製作工藝美術師鄒敘生大師訪談

匠心不已 簫管遺音丨丨笛簫製作工藝美術師鄒敘生大師訪談


鄒敘生,當今笛策製作的泰斗。1935 年生於無錫,1950年到蘇州周湧昌樂器店學習樂器製作,1956 年進蘇州民族樂器廠,師承老藝人唐寅昌學習笛子校音,專門從事製作專業笛簫等民族吹管樂器,由傳統的六孔平均排列的曲笛和梆笛改革研製成十二平均律排列孔,研究出“12 支定音套笛”的方式,改進了傳統制作竹笛上定音的難題。在制簫上,結合南簫“V” 型吹口和北簫“U”型吹口,獨創出“∪+V” 式吹口,廣受民族樂器愛好者的青睞。1979 年為改進工藝,控制管徑製作了笛簫內徑卡尺(量具),並系統地整理了各種音調的內徑規格和孔位排列。其作品工藝精細,韻味獨特,深受演奏家們的讚賞而蜚聲海內外。1971年他製作的笛子經輕工部審定,參加了法國國際博覽會,1979年和1985年(複評)分別被評為江蘇省和輕工部優質產品,1988 年專業簫又被評為輕工部優質產品。八十年代設計的新穎十六支刻詩詞套笛和專業笛簫成為國內外演奏家慕名以求之精品。

匠心不已 簫管遺音丨丨笛簫製作工藝美術師鄒敘生大師訪談


王荌(以下簡稱王) : 書桌後面的牆上掛滿了快遞單,這麼多訂製笛簫的顧客,笛簫的製作都是您一個人完成的?

鄒敘生(以下簡稱鄒) : 我現在的工作方式比較自由,訂單少就清閒一點,訂單多就忙活一點,最近這幾天就比較忙。客戶都是在網上和我們溝通的,全國那麼多笛友、簫友口口相傳,他們互相之間會介紹“誰做的簫怎麼樣”“誰做的笛子怎麼樣” ,相互之間會有評價。接單子做笛簫,我一向很怕麻煩,我不太懂網絡這件事情,很多時候是家裡人幫我,有些客戶要求我拍幾張照片看看,我也不懂怎麼把圖片放到網上去,不能滿足他們的願望,但我有一點會和顧客講清楚,只要到手的笛簫不符合要求,可以退回來取消交易,這個不打緊。我這邊雖說是笛簫訂製,但顧客的要求大同小異,做樂器的要求大體上是一樣的,音色、音調、靈敏度等,接單子之前我唯-的疑問是客人要用正手還是反手,這一點要問清楚。


王: 目前中國熱愛民樂、學習民樂的人很多,據說每年參加考級的琴童高達數千名,民族樂器廠的銷售量也非常可觀。

鄒: 人們熱情很高,但真正吹得好的人並不多,大多數是把笛簫作為業餘愛好,女性學者這兩年比較多,很多人認可笛簫是高雅藝術,不少家庭婦女學習樂器,家裡人都很支持,吹吹笛簫陶冶一下情操,有利於身心健康,和書法、畫畫一樣的,這是一種很好的現象;有些上班族一天工作結束,感覺累了,晚上吹吹笛簫,排遣一下,也是一種很好的放鬆方式,能夠忘記白天的勞累與煩惱;部分笛簫熱愛者空閒比較多,喜歡抽時間鑽研鑽研音樂,不過也有一-些人,他們吹笛簫有點趕時髦的味道,是用音樂來裝飾自己。


王: 我在網上的論壇看到很多笛第愛好者討論說您現在不再接訂單做笛子了,一門心思做簫,為什麼有這樣的改變?現在一-支簫大概能賣多少價錢?

鄒: 笛簫製作起來還不太一樣,做笛子需要很大的場地,很多笛子尺寸很大,多數竹子原料根本無法滿足要求,做簫的話,買來的竹子基本都能做,工藝方面相對簡單一點,另外一點,做笛子需要的原料數量很大,廢料太多了,不環保。我原本的工作室佔地120平方米,還有一一個公用的院子,那時候兩戶人家做笛簫,-一個是我的工作室,一個是我徒弟的工作室,運原材料的車開進來,我們一塊拿貨,-塊做笛簫。我徒弟的父親原來也是蘇州民族樂器廠的職工,我徒弟也算是子承父業,原來在西山(蘇州西山鎮,現改名為蘇州金庭鎮)開辦了一個廠叫作“湖聲樂器廠”,含義是“太湖的聲音”,員工大多數是親戚,後來這個廠沒有繼續開辦下去。現在我徒弟仍然在西山,主營果園、茶園,種植枇杷、楊梅這些農作物,業餘時間做笛策,我們都是個體戶。從樂器廠退休以後,我自己開了一個小作坊,需要人手的時候就找廠裡的退休老員工過來幫忙,現在他們年齡也很大,七八十歲,就剩我一個人還在做笛簫。我的客戶都是個體,我也不怕來不及做,也不愁沒有訂單,來找我做笛簫的,全國各地都有,近段有上海的、江蘇各個城市的,遠一點的有遼寧丹東、甘肅敦煌.... 總體來說,客戶大多來自經濟富裕地區,貧窮地區的訂單很少。好的簫和入門級別的簫價格差別很大,高一點的兩千多,簫的價格和很多西洋樂器不好比,畢竟成本投入比較少,做得再好,原材料也就是一根竹子。有一些追求風雅的客戶會要求我在簫上刻字,刻上他們喜歡的詩歌。

匠心不已 簫管遺音丨丨笛簫製作工藝美術師鄒敘生大師訪談


王: 做笛簫對原材料也有很多要求吧?蘇州本地的竹林也很多,其中有--些竹子就適合當原材料?

鄒: 蘇州本地的竹子都不適合拿來做笛簫,我用來做笛簫的竹子很多來自安徽,安徽黃山、安徽蕪湖的竹子都不錯,福建的、江西的、貴州的竹子也挺好。給我供貨的竹子賣家是固定的,現在這個老闆的父親就和我有長期合作關係,我在蘇州樂器廠工作的時候就認識他們。長期合作,他們就比較瞭解我需要什麼樣的竹子,用來做笛簫的竹子要有什麼樣的品質。質量上乘的笛簫從選料開始就很講究,我不做質量不好的笛簫,品質差的竹子進價要便宜得多,出一點點錢就可以購買很多,擺在地上看看有一大堆,一根都做不了好樂器。和我合作的竹子供貨商拿過來的竹子都是精選過的,他們比較懂行,出價不高不會賣,所以買賣雙方都要識貨才能做成生意,我出的價格就很高,不怕價格貴,就怕竹子質量不好。現在做竹子生意也很不容易,近兩年來,自從簫的價格上漲以後,做竹子生意的人漸漸多了,很多人搶竹子的資源,用低價競爭市場份額,惡意競爭,市場就很亂。比如浙江餘杭,幾乎每家每戶都在做竹子生意,當地的銅嶺橋村(現改名為紫荊村)有一百來家做竹子生意,對外宣稱形成產業鏈,但實際上“產業化”只是一個名頭,我去那裡考察過,說句不好聽的話,所謂“產業化”都是吹牛的,他們現在的思想境界還停留在小農思想,對外宣稱互相之間有合作關係,實際上都是各顧各的,並不像中國過去實行的生產合作社,大家一塊共事, 有分紅大家一樣,統一管理、統一進貨、統一推銷,所以所謂的“竹笛之鄉”, 各個店家之間與其說合作不如說競爭,我看到你做竹子生意發財了,眼紅了(“眼紅”,吳地方言,意為“美慕”),我也開始做這門生意,當地的村子,很多人都是親戚,山上種的竹子,你圈一塊地,我圈一塊地,這樣就分得比較清楚。後來竹商越來越多,當地竹子的數量不夠用了,他們就去江西進竹子。同一座山上,有些竹子的品種是好的,有些竹子的品種相對差-一些,比如山坡上的竹子就比山腳下的好,因為溫差要比山腳下小,溼度也沒那麼大,光照也好,竹子密度適中、結實。-般拿來做笛策的竹子叫作“苦竹”,顧名思義,這種竹子不宜食用,入口很苦,但可用來做笛簫,苦竹容易加工,通透性好,音色很美。再講究一點,做笛簫最好的竹子要生長四五年,但現在哪裡可以買到長四五年的竹子?現在竹林基本上都是私人承包的,都搶著做生意,竹子長過兩個冬天,第三個冬天來臨,竹商等不及冬至的到來,立冬之後就開始砍伐竹子了,當然他們也知道竹子不能全部砍掉,要留一些長新竹子,但幾乎沒有人有耐心等一棵竹子長四五年, 都著急賣價錢。所以現在原料普遍有-一個問題,兩三年的竹子和四五年的竹子光從外表看,看不出來差別,兩三年的竹子看著賣相也很好,但劈下來看看裡面就知道質量不好,長得不結實。要不要繼續做笛子?我曾經猶豫了很久,除了場地的原因和工序的原因,我看到現在的原料市場,我又失去了很大信心,沒有好的原料,做不出好的笛子,我寧願放棄不做了。山裡物價低、人工費用低,薄利多銷的路子是走得通的,蘇州城裡,房租貴、人工貴、物價高,做出來的竹子賣不上價錢還有可能會折本,到時候還要產生一大堆生產垃圾,考慮再三後,我就不再做笛子了,只做簫。我最初做簫的時候,周圍還沒有多少人做策,我的工作室算是最早一批做簫的。

匠心不已 簫管遺音丨丨笛簫製作工藝美術師鄒敘生大師訪談

王: 您一輩子都在做笛簫,想必吹奏笛策對您來說也非常容易。您的父親、祖父也是從事音樂方面的事業?

鄒: 民樂我多少都會一點,做笛簫最後都要校音的,不校音根本不知道成品做得好不好。以前我演奏笛簫都挺好,現在年紀大了,氣息有點弱,笛子吹奏水平有點差了,只能說馬馬虎虎。簫一般做4個調就可以了,笛子要做20個葉片。我用一個日本進口的校音器校音,這麼多年一直用它,因為標準是世界統一-的,一般校音掌握音準就可以了,自己對音樂完全不瞭解,校音就會比較難。我平時喜歡和簫友、笛友-塊玩玩音樂,演奏樂曲蠻有意思的。我的父親不是手藝人,他是村裡的鼓手,村裡有婚喪喜事,他給人家去吹奏樂曲,那時候吹笛子的、拉胡琴的都叫鼓手,不是指敲鼓的“鼓手”,人們稱他為“道友",指從事紅白喜事演奏這個行當的。我的叔父是手藝人,做二胡和三絃,也是蘇州民族樂器廠的員工,我就是叔父介紹過來的,從無錫來到蘇州,後來進蘇州民族樂器廠工作。


王:您在樂器廠工作的時候,做完笛簫以後,笛子和簫署名“1號”,“1號”是最好的意思嗎?

鄒: 當時廠裡面每一個職工都要對自己做出來的東西負責任,我們有幾個人負責做稍微高檔一點的笛簫, 當時廠裡給每個人分配一個編號,分配到我就是“1號”,但這個編號沒有等級的含義,廠裡面的“2號”比“3號”年紀還輕,“2號”是二十來歲的一個小夥子,經驗也沒有“3 號”豐富,後來我的手藝得到大家認可,大家都戲稱我是“1號”,稱讚我做得好。說到廠裡的編號,這裡面還有一個故事,原來編號從“1號”到“4號”,一共4個人做高端一點的產品,後來廠裡眼見銷量增加,供不應求,人手不夠,就調過來一個新的員工,編號為“5號”,“5 號”跟著“3號”學習,讓老師傅帶一下,做好了產品驗收下,過關了就道發貨。原先這件事情進行得也很妥當,但漸漸地,問題就暴露出來了,廠裡把高端產品發到南京去,南京那邊的百貨公司看到“5號”產品就要求退貨,說顧客反映“5號”的笛簫音準都是不對的。為什麼會出現這個問題?因為“5 號”那位員工本身是不懂音樂的,她做笛簫只能講是“依樣畫葫蘆”,技藝不精到,大概知道怎麼做,但裡面的門道完全沒有摸清楚,做出來的產品表面看上去還可以,但是一旦演奏 就知道根本不過關。一開始廠裡消息比較閉塞,-直到後來,很多櫃檯反映這個問題,廠裡才知道事情的嚴重性。原先廠裡還有一些不瞭解真相的人在背後嚼舌根,他們會說:“某某某做笛子有什麼大不了的, 新過去一個員工,稍微學一學做得不是也蠻好嘛?”我當時就和他們講,“你們這些 人不懂好壞,現在講這個話為時過早,沒有技術的人,過得了初一,過不了十五。”所以說原先廠裡包括領導幹部在內的很多人,一開 始還很輕視我們從事的工作,出了“‘5號’事件”之後,他們才逐漸意識到不是誰都會做好的笛簫。質量差的笛簫被撤下來,浪費國家財產。後來“5號”就沒有繼續從事笛簫製作。老蘇州講“抓把木屑,就是木匠”,什麼意思?就是說手工藝人技術不過關,以為裝裝樣子就能糊弄過去。

匠心不已 簫管遺音丨丨笛簫製作工藝美術師鄒敘生大師訪談


王: 後來蘇州樂器廠怎麼樣了?

鄒: 臨到我退休的時候,樂器廠就轉制了,原來是大集體工廠,養著很多工人,轉制以後一夜暴富,一共出資48萬就把廠子給買下來了,當然這邊講的48萬不是現金,廠裡合計著讓職工買股。當時我還在廠裡,再過年半準備退休,這時候有位新的廠 長接管這個廠,廠裡組織開座談會,組織老員工過去商議廠的發展。這個座談會我沒有去參加,新的廠長好不好是要看最後成績的,廠裡的成績不是員工表表忠心就可以提高的,另外一個原因呢,我對當時廠裡的現狀比較寒心。蘇州笛第事業發展得這麼好,但是蘇州民族樂器廠裡,一個有職稱的工藝師都沒有,但上海民族樂器廠、北京民族樂器廠都有很多有高級技師稱號的工藝師,是因為上海、北京的技術人才多嗎?不是的,蘇州同樣有很多技藝高超的工藝大師,光說我們廠裡,連同我在內的幾個工藝師也有“工藝美術師”的名號,不過這個名號是市裡面批的,不是國家級的,光是有一個虛名,和工資分錢不搭界的(“不搭界”,吳地方言,意為“沒有任何關係”),所以我們私下說所謂“勞動技師”,都是沒有名堂的(“名堂”,吳地方言,意為“實質內容”),手藝人要評選國家級工藝師沒有路子可走。現在我退休在家,自己開了工作室,有關人員推薦我去申請國家級工藝師稱號,我花了很大工夫收集整理申報材料,拿去評選,得到的迴應是我目前的狀態是個體戶,沒有掛名任何單位,所以不批准。我這一輩子就和這個稱號沒有緣分,退休的時候我拿著技術幹部退休卡,退休工資卻沒有因為這個名頭和其他人有任何區別。


王:後來就沒有再想想辦法參與評選,近兩年社會很重視手工藝的傳承,過來採訪您的學者、媒體也非常多,再嘗試.下或許就能實現這個夙願?

鄒: 傳承是近些年才議論的事情,過去手藝人就關心自己的生計。以前廠裡為了留住手藝人,安排了一些虛名,現在我自立門戶政府也不批准,我也不再關心名號這件事情了。過去在廠裡工作的時候,我的某個朋友在內部發行的經濟參考報紙上看到,內陸的笛子銷往臺灣,賣價1000元。當時的1000元是什麼概念?我到手的工資只有50多元。朋友告訴我的這個消息,廠裡的領導肯定也知道,後來我們議論起這個事情,他說當時不把這一消息告訴我們職工聽,因為我們聽到這樣的消息會翹尾巴的(“翹尾巴”,吳地方言,意為“驕傲自滿”)。後來廠裡改制的時候,邀請我合資,我沒有答應,為什麼不合夥呢?當時廠裡進的竹子是江西那邊的,質量不太好,用這樣的竹子做笛簫,做出成品要署我的名字,一年半之後我退休在家自立門戶,還要繼續接單子做笛簫,牆裡開花牆外香,當時很多人知道我做笛簫的手藝不錯,做出來不好的笛簫就是自砸招牌,名聲壞了就完了,做差的產品後患無窮。現在我自己開工作室,有很多人過來找我做笛策,也很自由,我兒子和孫子都學吹笛子,我兒子跟著蘇州科技學院餘飛老師學習,他們演奏的笛子都是我做的。

匠心不已 簫管遺音丨丨笛簫製作工藝美術師鄒敘生大師訪談

王:笛簫市場是不是一直都還不錯,過程中有沒有技藝創新?

鄒: 過去廠裡的笛子很多都是供貨給國家的、地方的文藝團體,供貨量很大,供不應求。笛簫工藝上也變了很多,過去笛子就兩個調,沒有第三個調,走南闖北就是靠兩支笛子,北方的是G調,即“梆子調”;南方的是D調,即“崑曲調”, 過去就這兩個調,竹子音準大多數做到近似,但不是很精準。明清時期,一笛在手,可以吹一百多首曲子,現在人們對笛子的要求就不一樣了,現在講十二平均律。低音DO到高音DO之間有八度,除了MI到FA和X到高音DO是半音音程外,其他的都是全音,這樣算一下十二平均律就是十二個半音,叫作“十二平均律”,我和幾個老藝人一塊改革,是中國第一批改革笛子曲調的藝人,系統整理了各種音調的內徑規格和孔位排列。演奏樂器在製作上不能“依樣畫葫蘆”,音準可以照著“畫線”,但音色、音質就不行,比如笛子開孔開在竹子的哪一段,哪個面?還要根據竹子粗細、厚薄,決定吹孔、音孔的大小,技藝就是要懂得掌握這些關係。現在的十二平均律,過去的笛子是不講究這個的。竹子每-根都不一樣,要求音準完全準確、沒有差錯是不可能的,但是要接近,要經過精心校音,海、陸、空解放軍文工團的笛策都是我做的,拿著演奏完全沒有問題,還有江陰文工團,中央民族歌舞團,中央廣播歌舞團...北.、上海的文工團基本都覆蓋了, 我們廠裡一般只接待中等城市級別的文藝團體,不然來不及做。當時我的工資是五六十元,但是一根笛子大陸上就能賣五六十元,更別說港臺那邊,笛子的價格就更高。改革開放後,我在笛子上面刻上書法作品,在上面刻上唐詩,臺灣、香港、新加坡的笛簫愛好者都很瘋狂啊,第一次看到這種刻上書法作品的笛子。我當時一個月大概做三十多支笛子,交到廠長手上由他負責銷售,我做的產品,外觀、音準、質量都有保障,所以價格都很高,在臺灣、香港、新加披供不應求,商人拿到就是穩賺,拿20支、30支等同掙大錢,他們能賣到100美元一支,按照當時的匯率就是800元人民幣,我們廠裡才賣57元。商人過來拿貨,再拿出去賣,這裡面是暴利啊,我們這些做笛簫的人都是傻瓜!後來很多人直接聯繫我做笛簫,我接了一些私人訂單,竹子貨源從哪裡來?我想了一個辦法,常熟有些人家做毛線籤子,籤子是用竹子做的,冬天把竹子泡在水裡,我偶然看到那些竹子,發現裡面有很多竹子還挺適合做笛簫,就和他們商議著要挑著買一些,一節竹子給兩毛錢,他們也非常樂意,一幅毛線籤子才賣七分錢,現在光是竹子就能賣到這個價格。


王: 您對這個行業一直堅持到了現在,只有熱愛民樂的人、熱愛音樂的人才會這麼堅守這-事業。

鄒: 過去從事笛簫製作有點服從分配的意思,大家-塊建設社會主義。慢慢地,我自己有了一套做笛簫的方法,就做出味道來了。笛子演奏大師趙鬆庭當年到廠裡訂製笛子,好的笛簫交到音樂大師的手上能夠發揮最大的作用,這些演奏大師也給了我很大的信心和很多的幫助,讓我有不斷提升手藝的信念。後來,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我業餘在家制作笛簫,收入慢慢增加,我也很欣慰。現在可以這麼說,我就是很喜歡做簫,現在學簫人很多,大家的熱情也激發了我的熱情,我就當鍛鍊身體繼續做下去。平時很難得的,我也會吹吹陶壎、做做陶壎,之前有一個手藝高超的做壎的老師傅,本來不打算把技藝傳給別人,和我比較投緣,就把做壎的技藝傳給我了,音樂是相通的,製作好樂器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匠心不已 簫管遺音丨丨笛簫製作工藝美術師鄒敘生大師訪談

二零一七年二月二十八日

選自《蘇作工藝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