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大將親手教給你:如何把一場戰役的勝算,從七成提升到十成'

"

(連載:每天讀一段解放戰爭史 第28篇 ‘陳粟’與薛嶽的巔峰對決 第11篇)

粟裕大將一向以善出奇兵而聞名於世。

之所以形成這一作戰特點,是因為:“(粟裕)長期遠離中央,長期孤軍作戰,一般情況都是在敵人包圍的態勢下打的仗,不冒險就無法生存,養成了他敢於冒險的特點”。(備註1)進而有觀點認為:粟裕是敢於打只有五六成把握的仗的,更凸顯其用兵之巧、險、絕。

粟裕的確打了很多隻有五六成把握的仗,一如黃橋,再如蘇中,三如豫東。但更多的情況下,粟裕是不打無準備之仗,不打無把握之仗,魯南戰役就是其中的典範,一場原本是七成勝算的戰役,讓粟裕提升到了十成。

魯南戰役前,解放軍所面臨的局面異常錯綜複雜。

1946年9月兩淮失守後,在10、11月間,山東、華中野戰軍分別在魯南、蘇北地區的戰略要點佈防,積極防禦來犯的國民黨軍。先後進行了東臺防禦戰、第一次漣水保衛戰、傅山口反擊戰、臺棗路反擊戰、淮沐路反擊戰、鹽城保衛戰。六仗打完,國民黨軍攻勢依然不減,反倒是於12月初發動了更猛烈的攻勢,意圖聚殲解放軍。

為了實現“年底前結束蘇北戰事”的目標,國民黨軍徐州綏靖公署主任薛嶽可謂是拿出了國民黨軍的老底,共計12個整編師28個旅。這12個整編師裡有兩個‘五大主力’:整編11師、整編74師,此外還有被稱作‘雜牌軍的王牌’的桂系第七軍。

"

(連載:每天讀一段解放戰爭史 第28篇 ‘陳粟’與薛嶽的巔峰對決 第11篇)

粟裕大將一向以善出奇兵而聞名於世。

之所以形成這一作戰特點,是因為:“(粟裕)長期遠離中央,長期孤軍作戰,一般情況都是在敵人包圍的態勢下打的仗,不冒險就無法生存,養成了他敢於冒險的特點”。(備註1)進而有觀點認為:粟裕是敢於打只有五六成把握的仗的,更凸顯其用兵之巧、險、絕。

粟裕的確打了很多隻有五六成把握的仗,一如黃橋,再如蘇中,三如豫東。但更多的情況下,粟裕是不打無準備之仗,不打無把握之仗,魯南戰役就是其中的典範,一場原本是七成勝算的戰役,讓粟裕提升到了十成。

魯南戰役前,解放軍所面臨的局面異常錯綜複雜。

1946年9月兩淮失守後,在10、11月間,山東、華中野戰軍分別在魯南、蘇北地區的戰略要點佈防,積極防禦來犯的國民黨軍。先後進行了東臺防禦戰、第一次漣水保衛戰、傅山口反擊戰、臺棗路反擊戰、淮沐路反擊戰、鹽城保衛戰。六仗打完,國民黨軍攻勢依然不減,反倒是於12月初發動了更猛烈的攻勢,意圖聚殲解放軍。

為了實現“年底前結束蘇北戰事”的目標,國民黨軍徐州綏靖公署主任薛嶽可謂是拿出了國民黨軍的老底,共計12個整編師28個旅。這12個整編師裡有兩個‘五大主力’:整編11師、整編74師,此外還有被稱作‘雜牌軍的王牌’的桂系第七軍。

粟裕大將親手教給你:如何把一場戰役的勝算,從七成提升到十成

國民黨軍兵分四路,分別以(第一路:臨沂、郯城)、(第二路:新安鎮、沭陽)、(第三路:漣水)、(第四路:鹽城、阜寧)為進攻目標。

經過慎重考慮,陳毅、粟裕決心集中山東、華中兩大野戰軍主力(備註2),幹掉威脅最大的第二路國民黨軍(整編11師、整編69師)。

12月15日-19日,陳粟所部發動宿北戰役,一舉殲滅第二路國民黨軍中的整編69師,計3個整旅又1個團,共2.1萬餘人。

儘管宿北戰役的勝利在提振解放軍士氣、爭取戰場主動權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並且把國民黨軍的半包圍圈打開了一個缺口,但兵力佔優的國民黨軍只要稍加調整,依然可以形成對解放軍的壓迫態勢。

當務之急,仍然是要殲滅國民黨軍的有生力量,才能夠改變被動局面,可南、北、西三線都集結了國民黨軍重兵,究竟該從哪個方向下手呢?

在宿北戰役接近尾聲時,陳粟二人就開始謀劃下一場戰役的作戰方向。起初他們把目光投向了南線,但接下來四五天的時間裡,南線的國民黨軍行動都異常謹慎,陣型密集不易分割。

在反覆斟酌的過程中,陳、粟逐漸意識到:同樣是要殲滅國民黨軍的有生力量,但先解決哪個方向的國民黨軍著實需要進行通盤考慮。

繼續向南作戰,有兩個弊端:一是遠離解放區,作戰準備時間長;二是國民黨軍兵力充足,向南行動不一定能調動已在魯南盤踞的國民黨軍,山東解放區也有進一步淪陷的風險。

反之,如果調頭向北,鞏固魯南。以魯南為根據地,解放軍或可南下,或可北上,或可西進,進退自如。

戰役方向確定後,接下來是打擊目標。從魯南的戰場形勢來看,可將整編第59師或者整編第26師及第1快速縱隊作為第一階段的打擊目標,可將整編第77師作為第二階段的打擊目標。

而第一階段是打59師還是26師卻又很有講究,按照解放軍常用的“先選弱敵”打的原則,自然是應該打實力較弱的59師,而不應該打全美械裝備的26師。但中央軍委的電報指出:打59師,並不能徹底解決魯南戰局;而26師是國民黨軍在魯南的主力,抓住這個主要矛盾,將使全局好轉。

綜合地形、民情、敵我雙方實力對比來看,即便是打26師,陳粟所部的勝算也在七成以上:

打26師和快速縱隊,解放軍可以集中起27個主力團,而對手只有6個團,形成了局部地區的兵力上的絕對優勢,同時,作為國民黨軍嫡系部隊的26師與距離最近但屬於西北軍的整編33軍(轄59師、77師)素有矛盾,打26師,西北軍只會作壁上觀(戰役進程也印證了這一點)。

"

(連載:每天讀一段解放戰爭史 第28篇 ‘陳粟’與薛嶽的巔峰對決 第11篇)

粟裕大將一向以善出奇兵而聞名於世。

之所以形成這一作戰特點,是因為:“(粟裕)長期遠離中央,長期孤軍作戰,一般情況都是在敵人包圍的態勢下打的仗,不冒險就無法生存,養成了他敢於冒險的特點”。(備註1)進而有觀點認為:粟裕是敢於打只有五六成把握的仗的,更凸顯其用兵之巧、險、絕。

粟裕的確打了很多隻有五六成把握的仗,一如黃橋,再如蘇中,三如豫東。但更多的情況下,粟裕是不打無準備之仗,不打無把握之仗,魯南戰役就是其中的典範,一場原本是七成勝算的戰役,讓粟裕提升到了十成。

魯南戰役前,解放軍所面臨的局面異常錯綜複雜。

1946年9月兩淮失守後,在10、11月間,山東、華中野戰軍分別在魯南、蘇北地區的戰略要點佈防,積極防禦來犯的國民黨軍。先後進行了東臺防禦戰、第一次漣水保衛戰、傅山口反擊戰、臺棗路反擊戰、淮沐路反擊戰、鹽城保衛戰。六仗打完,國民黨軍攻勢依然不減,反倒是於12月初發動了更猛烈的攻勢,意圖聚殲解放軍。

為了實現“年底前結束蘇北戰事”的目標,國民黨軍徐州綏靖公署主任薛嶽可謂是拿出了國民黨軍的老底,共計12個整編師28個旅。這12個整編師裡有兩個‘五大主力’:整編11師、整編74師,此外還有被稱作‘雜牌軍的王牌’的桂系第七軍。

粟裕大將親手教給你:如何把一場戰役的勝算,從七成提升到十成

國民黨軍兵分四路,分別以(第一路:臨沂、郯城)、(第二路:新安鎮、沭陽)、(第三路:漣水)、(第四路:鹽城、阜寧)為進攻目標。

經過慎重考慮,陳毅、粟裕決心集中山東、華中兩大野戰軍主力(備註2),幹掉威脅最大的第二路國民黨軍(整編11師、整編69師)。

12月15日-19日,陳粟所部發動宿北戰役,一舉殲滅第二路國民黨軍中的整編69師,計3個整旅又1個團,共2.1萬餘人。

儘管宿北戰役的勝利在提振解放軍士氣、爭取戰場主動權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並且把國民黨軍的半包圍圈打開了一個缺口,但兵力佔優的國民黨軍只要稍加調整,依然可以形成對解放軍的壓迫態勢。

當務之急,仍然是要殲滅國民黨軍的有生力量,才能夠改變被動局面,可南、北、西三線都集結了國民黨軍重兵,究竟該從哪個方向下手呢?

在宿北戰役接近尾聲時,陳粟二人就開始謀劃下一場戰役的作戰方向。起初他們把目光投向了南線,但接下來四五天的時間裡,南線的國民黨軍行動都異常謹慎,陣型密集不易分割。

在反覆斟酌的過程中,陳、粟逐漸意識到:同樣是要殲滅國民黨軍的有生力量,但先解決哪個方向的國民黨軍著實需要進行通盤考慮。

繼續向南作戰,有兩個弊端:一是遠離解放區,作戰準備時間長;二是國民黨軍兵力充足,向南行動不一定能調動已在魯南盤踞的國民黨軍,山東解放區也有進一步淪陷的風險。

反之,如果調頭向北,鞏固魯南。以魯南為根據地,解放軍或可南下,或可北上,或可西進,進退自如。

戰役方向確定後,接下來是打擊目標。從魯南的戰場形勢來看,可將整編第59師或者整編第26師及第1快速縱隊作為第一階段的打擊目標,可將整編第77師作為第二階段的打擊目標。

而第一階段是打59師還是26師卻又很有講究,按照解放軍常用的“先選弱敵”打的原則,自然是應該打實力較弱的59師,而不應該打全美械裝備的26師。但中央軍委的電報指出:打59師,並不能徹底解決魯南戰局;而26師是國民黨軍在魯南的主力,抓住這個主要矛盾,將使全局好轉。

綜合地形、民情、敵我雙方實力對比來看,即便是打26師,陳粟所部的勝算也在七成以上:

打26師和快速縱隊,解放軍可以集中起27個主力團,而對手只有6個團,形成了局部地區的兵力上的絕對優勢,同時,作為國民黨軍嫡系部隊的26師與距離最近但屬於西北軍的整編33軍(轄59師、77師)素有矛盾,打26師,西北軍只會作壁上觀(戰役進程也印證了這一點)。

粟裕大將親手教給你:如何把一場戰役的勝算,從七成提升到十成

對於一位優秀的軍事家來說,一場戰役有七成勝算,是一定要打而不能錯失戰機的,但在負責戰役指揮(備註2)的粟裕看來,打是要打,但七成勝算還不夠。

因為粟裕給這場戰役定的基調,並不是“有機會就上”。

多年以後,有人問粟裕:“作為戰役指揮員,你認為在魯南戰役的指揮上,最特出之處是什麼?”

粟裕的回答只有兩個字:“慎重”。

故善戰者之勝也,無智名,無勇功,故其戰勝不忒,不忒者,其所措必勝,勝已敗者也。故善戰者,立於不敗之地,而不失敵之敗也。是故勝兵先勝而後求戰,敗兵先戰而後求勝。

——孫子兵法·軍形篇

為什麼要慎重?因為戰場上對解放軍不利的因素也有很多:

1、在魯南,薛嶽是完成了國防部給他的任務的,攻佔了向城、卞莊等多處城鎮。在分兵駐守時,薛嶽也頗費了一番心思,他把防禦陣勢從卞莊、棗莊一直襬到了徐州綏靖公署門口,各部間隔不遠,成掎角之勢,解放軍若不能迅速解決戰鬥,甚至有被反包圍的風險,這使解放軍的勝算減少了一成;

2、26師是全美械裝備,單位作戰能力強自不消說,更何況它還配屬了由多兵種合成的第一快速縱隊,這個第一快速縱隊以原28師80旅為基幹、輔以美械裝備之戰車1團第1營、炮4、5團各一部,擁有美製M-1式105mm榴彈炮24門,美製M3A3輕型坦克24輛,上百輛的美製“道奇”十輪大卡車,部分M3裝甲偵察車和M3裝甲輸送車,還有不少美製“威利斯”吉普車和美製中吉普。

也正因為26師擁有堅車利炮,薛嶽和26師師長馬勵武,都覺得防守不成問題。打不熟悉的戰車團,讓解放軍的勝算再減一成;

3、從解放軍自身來說,魯南戰役還只是山東、華中野戰軍聯合作戰的第二戰,粟裕對山野部隊的作戰特點並不熟悉,解放軍的勝算還要再減一成。

為了儘可能地減少不利因素,提升解放軍的勝算,粟裕做了精心部署。

"

(連載:每天讀一段解放戰爭史 第28篇 ‘陳粟’與薛嶽的巔峰對決 第11篇)

粟裕大將一向以善出奇兵而聞名於世。

之所以形成這一作戰特點,是因為:“(粟裕)長期遠離中央,長期孤軍作戰,一般情況都是在敵人包圍的態勢下打的仗,不冒險就無法生存,養成了他敢於冒險的特點”。(備註1)進而有觀點認為:粟裕是敢於打只有五六成把握的仗的,更凸顯其用兵之巧、險、絕。

粟裕的確打了很多隻有五六成把握的仗,一如黃橋,再如蘇中,三如豫東。但更多的情況下,粟裕是不打無準備之仗,不打無把握之仗,魯南戰役就是其中的典範,一場原本是七成勝算的戰役,讓粟裕提升到了十成。

魯南戰役前,解放軍所面臨的局面異常錯綜複雜。

1946年9月兩淮失守後,在10、11月間,山東、華中野戰軍分別在魯南、蘇北地區的戰略要點佈防,積極防禦來犯的國民黨軍。先後進行了東臺防禦戰、第一次漣水保衛戰、傅山口反擊戰、臺棗路反擊戰、淮沐路反擊戰、鹽城保衛戰。六仗打完,國民黨軍攻勢依然不減,反倒是於12月初發動了更猛烈的攻勢,意圖聚殲解放軍。

為了實現“年底前結束蘇北戰事”的目標,國民黨軍徐州綏靖公署主任薛嶽可謂是拿出了國民黨軍的老底,共計12個整編師28個旅。這12個整編師裡有兩個‘五大主力’:整編11師、整編74師,此外還有被稱作‘雜牌軍的王牌’的桂系第七軍。

粟裕大將親手教給你:如何把一場戰役的勝算,從七成提升到十成

國民黨軍兵分四路,分別以(第一路:臨沂、郯城)、(第二路:新安鎮、沭陽)、(第三路:漣水)、(第四路:鹽城、阜寧)為進攻目標。

經過慎重考慮,陳毅、粟裕決心集中山東、華中兩大野戰軍主力(備註2),幹掉威脅最大的第二路國民黨軍(整編11師、整編69師)。

12月15日-19日,陳粟所部發動宿北戰役,一舉殲滅第二路國民黨軍中的整編69師,計3個整旅又1個團,共2.1萬餘人。

儘管宿北戰役的勝利在提振解放軍士氣、爭取戰場主動權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並且把國民黨軍的半包圍圈打開了一個缺口,但兵力佔優的國民黨軍只要稍加調整,依然可以形成對解放軍的壓迫態勢。

當務之急,仍然是要殲滅國民黨軍的有生力量,才能夠改變被動局面,可南、北、西三線都集結了國民黨軍重兵,究竟該從哪個方向下手呢?

在宿北戰役接近尾聲時,陳粟二人就開始謀劃下一場戰役的作戰方向。起初他們把目光投向了南線,但接下來四五天的時間裡,南線的國民黨軍行動都異常謹慎,陣型密集不易分割。

在反覆斟酌的過程中,陳、粟逐漸意識到:同樣是要殲滅國民黨軍的有生力量,但先解決哪個方向的國民黨軍著實需要進行通盤考慮。

繼續向南作戰,有兩個弊端:一是遠離解放區,作戰準備時間長;二是國民黨軍兵力充足,向南行動不一定能調動已在魯南盤踞的國民黨軍,山東解放區也有進一步淪陷的風險。

反之,如果調頭向北,鞏固魯南。以魯南為根據地,解放軍或可南下,或可北上,或可西進,進退自如。

戰役方向確定後,接下來是打擊目標。從魯南的戰場形勢來看,可將整編第59師或者整編第26師及第1快速縱隊作為第一階段的打擊目標,可將整編第77師作為第二階段的打擊目標。

而第一階段是打59師還是26師卻又很有講究,按照解放軍常用的“先選弱敵”打的原則,自然是應該打實力較弱的59師,而不應該打全美械裝備的26師。但中央軍委的電報指出:打59師,並不能徹底解決魯南戰局;而26師是國民黨軍在魯南的主力,抓住這個主要矛盾,將使全局好轉。

綜合地形、民情、敵我雙方實力對比來看,即便是打26師,陳粟所部的勝算也在七成以上:

打26師和快速縱隊,解放軍可以集中起27個主力團,而對手只有6個團,形成了局部地區的兵力上的絕對優勢,同時,作為國民黨軍嫡系部隊的26師與距離最近但屬於西北軍的整編33軍(轄59師、77師)素有矛盾,打26師,西北軍只會作壁上觀(戰役進程也印證了這一點)。

粟裕大將親手教給你:如何把一場戰役的勝算,從七成提升到十成

對於一位優秀的軍事家來說,一場戰役有七成勝算,是一定要打而不能錯失戰機的,但在負責戰役指揮(備註2)的粟裕看來,打是要打,但七成勝算還不夠。

因為粟裕給這場戰役定的基調,並不是“有機會就上”。

多年以後,有人問粟裕:“作為戰役指揮員,你認為在魯南戰役的指揮上,最特出之處是什麼?”

粟裕的回答只有兩個字:“慎重”。

故善戰者之勝也,無智名,無勇功,故其戰勝不忒,不忒者,其所措必勝,勝已敗者也。故善戰者,立於不敗之地,而不失敵之敗也。是故勝兵先勝而後求戰,敗兵先戰而後求勝。

——孫子兵法·軍形篇

為什麼要慎重?因為戰場上對解放軍不利的因素也有很多:

1、在魯南,薛嶽是完成了國防部給他的任務的,攻佔了向城、卞莊等多處城鎮。在分兵駐守時,薛嶽也頗費了一番心思,他把防禦陣勢從卞莊、棗莊一直襬到了徐州綏靖公署門口,各部間隔不遠,成掎角之勢,解放軍若不能迅速解決戰鬥,甚至有被反包圍的風險,這使解放軍的勝算減少了一成;

2、26師是全美械裝備,單位作戰能力強自不消說,更何況它還配屬了由多兵種合成的第一快速縱隊,這個第一快速縱隊以原28師80旅為基幹、輔以美械裝備之戰車1團第1營、炮4、5團各一部,擁有美製M-1式105mm榴彈炮24門,美製M3A3輕型坦克24輛,上百輛的美製“道奇”十輪大卡車,部分M3裝甲偵察車和M3裝甲輸送車,還有不少美製“威利斯”吉普車和美製中吉普。

也正因為26師擁有堅車利炮,薛嶽和26師師長馬勵武,都覺得防守不成問題。打不熟悉的戰車團,讓解放軍的勝算再減一成;

3、從解放軍自身來說,魯南戰役還只是山東、華中野戰軍聯合作戰的第二戰,粟裕對山野部隊的作戰特點並不熟悉,解放軍的勝算還要再減一成。

為了儘可能地減少不利因素,提升解放軍的勝算,粟裕做了精心部署。

粟裕大將親手教給你:如何把一場戰役的勝算,從七成提升到十成

一是合理使用兵力,兵分四路,主次分明,確保了圍殲戰的順利進行:

第一路以第8、第9、第10師和第4師1個團及濱海警備旅、魯中軍區炮兵團共12個團組成右縱隊,承擔斷敵退路,阻敵增援,分割敵人的任務;

第二路以第1縱隊、第1師共15個團的絕對優勢兵力組成左縱隊,首先圍殲孤立突出的整編第26師和第1快速縱隊,爾後向嶧縣、棗莊地區擴張戰果;

第三路包括第2、第9縱隊和第6、第7師及第13旅等部共24個團,在蘇北阻擊由鹽城、漣水北進的國民黨軍;

第四路魯南軍區部隊深入敵後開展遊擊活動,襲擾國民黨軍後方。

二是著重研究了打坦克的辦法,炸藥包、手雷、集束手榴彈,甚至秸稈也派上了用場。對付裝甲部隊,起碼做到了心中有數。

三是召開了戰前會議,陳毅在會上關於敵我態勢、軍委指示、戰役決心的精彩論述,促使兩大野戰軍空前團結。會議充分發揚了軍事民主,為勝利打下了堅實根基。

按照預定部署,各部隊於1947年1月1日祕密進入集結地域。

整編26師和第一快速縱隊對即將到來的危險絲毫沒有察覺,全師上下宰了豬牛羊,運來了蘭陵美酒,組織元旦會餐,在一片歌舞昇平中‘歡度’新年。師長馬勵武更是脫離了指揮所,自己帶著衛隊到了嶧縣縣城,在豪強紳商的吹捧中,馬勵武趾高氣揚的宣佈:“再過三天,我可以打賭,國軍一定能進臨沂,進不去,砍我姓馬的腦袋”。

馬勵武說這句話時,陳粟所部已經完成了戰役準備。

2日晚,解放軍突然對整編第26師及第1快速縱隊發起攻擊。

3日上午,解放軍完成對26師的包圍與分割,並在嶧縣、棗莊方向佔領陣地準備阻援。

3日夜,解放軍全面展開攻擊,殲滅在馬家莊的整編第26師師部大部,該師失去指揮能力,第44旅全部、第169旅大部被殲滅。

4日10時,第1快速縱隊及整編第26師餘部開始以坦克開路向嶧縣方面突圍。

如果單憑解放軍的裝備與戰車團硬拼,還是有一定難度的。就在這時,老天爺也來幫解放軍的忙。

天氣由陰轉雨,雨中夾雪。道路泥濘,頓時把國民黨軍的重型裝備陷在泥地裡。解放軍抓住有利時機,以追擊、側擊、堵擊等手段,多路勇猛穿插,將逃敵壓縮在蘭陵以北的糖稀湖(亦稱漏汁湖、漏澤胡、漏卮湖)低窪淤泥地帶,隨即以炸藥、手榴彈爆炸和火燒等辦法,破壞其坦克及裝甲車輛。

激戰至15時,除7輛坦克逃到了嶧縣外,整編第26師和第1快速縱隊基本被殲滅,共計3萬餘人。

至此,魯南戰役第一階段順利結束。

備註1:此為101首長語。

備註2:10月15日,中央軍委致電山野、華野,兩大野戰軍在陳毅領導下…戰役指揮交粟負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