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在演義中被黑出翔,歷史上在東吳被孫權尊重,在曹魏位列三公

孫權 曹操 三國演義 孫策 陋室博觀 陋室博觀 2017-08-26

《三國演義》到底是否是一部尊重歷史的小說,這已經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了,如果沒有演義,三國不可能被世人所熟知,而也正是因為演義,讓許多本該青史留名的英雄豪傑而遺臭萬年。

今天我們要講述主人翁也是一位在《三國演義》中被黑出翔的人,他就是華歆。華歆在演義中只有過幾次出場,而每一次出場都是一副趨炎附勢的小人嘴臉。

此人在演義中被黑出翔,歷史上在東吳被孫權尊重,在曹魏位列三公

第一次出場是在赤壁之戰以後,孫權想要激化曹操和劉備的矛盾,採用顧雍的計策,讓“曹操仰慕者”華歆北上出使曹操,隨後因貪圖榮華富貴,留在曹操手下為官。

第二次出場是漢獻帝的岳父伏完密謀刺殺曹操失敗,華歆領兵入宮,用手揪住伏皇后的頭髮,將她從隔牆從拉出來處死。

第三次是曹操死後,華歆立即趕往許昌,拿出漢獻帝的冊立曹丕的詔書;之後曹丕篡漢,華歆又一次扮演了急先鋒的角色,帶人逼宮,為求福貴留下一世罵名。也正因此,華歆稱為曹丕寵信的重臣,一路扶搖直上,位列三公。

然而,歷史上真實的華歆卻完全與此形象是截然不同的人。華歆從小就見識過人,評論人物和事情的時候都是客觀公正,從不詆譭任何人。

此人在演義中被黑出翔,歷史上在東吳被孫權尊重,在曹魏位列三公

漢靈帝期間,冀州刺史王芬糾集眾人,妄圖行廢立帝王之事,找到了華歆和他的好友陶丘洪。陶丘洪本想參與,華歆卻勸他說:廢立皇帝這樣的大事,就連古時候的聖賢也感到非常困難;王芬性情粗陋,又缺少謀略,這件事情肯定是成功不了的。失敗之後,不僅自己會有殺身之禍,還會連累到自己的家族親人,我勸你最好別參與。

陶丘洪聽從華歆的建議,沒有參與,果然不久之後就傳來了王芬謀反失敗,家族被株連的消息。陶丘洪因自身有才,本不服氣華歆,自此之後才徹底服了華歆的見識。

孫策崛起於江東之時,華歆仁豫章太守,他為全城百姓著想,率領全城投降孫策,被孫策奉為上賓。孫策死後,曹操想招攬華歆,於是假借天子詔令,召華歆到許昌為官,孫權是萬分不捨。

此人在演義中被黑出翔,歷史上在東吳被孫權尊重,在曹魏位列三公

華歆給孫權分析形勢,說道:現在孫策剛死,您繼位不久,和曹操能夠和睦相處,正是因為您能夠奉行皇帝的詔命。如果這次抗旨不遵,曹操很有可能找藉口攻打東吳;但如果讓我進入許昌,我就可以加深曹魏和東吳的關係,你也可以趁此機會好好發展自己的實力了。

孫權聽後很高興,這才放華歆入京為官。

華歆到京師之後,曹操非常重用於他,奏請漢獻帝封他為軍師。曹操過世以後,曹丕代漢自立,封華歆為相國,位列三公。曹睿即位以後,華歆因病想請求退休,曹睿卻是用轎子抬也要把他抬上金鑾殿,和他商量國家大事。

此人在演義中被黑出翔,歷史上在東吳被孫權尊重,在曹魏位列三公

曹睿即位的第四年,他派曹真率兵從子午道攻打蜀國,華歆知道後,上書給曹睿分析天下形式,他認為:征戰是隻能在逼不得已的時候才能使用的方法,治國首先是要民眾都生活得安居樂業。如果魏國民眾再不為溫飽問題而擔憂了,吳蜀兩國的民眾也會歸附於我們,要想達到這樣的局面,就要重視農業生產,而不是窮兵黷武,四處征戰。

華歆懇切的言辭打動了曹睿,曹真大軍又遇到大雨連連,曹睿就聽從了華歆的建議,下令曹真退兵。

此人在演義中被黑出翔,歷史上在東吳被孫權尊重,在曹魏位列三公

華歆如若真是《三國演義》中那樣唯利是圖的小人,如何又能夠從大漢官吏,到孫吳座上賓,再到曹魏三公,不管在哪裡都能夠獲得掌權者的信任和敬重呢?更何況還有與王朗“華王優劣”的典故流傳於世,因此小編相信真實的華歆一定不會是演義中那樣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