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戰鬥民族損失15萬大軍,這場戰爭讓蘇聯人狠狠記住 了波蘭

眾所周知,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波蘭便遭到了被納粹德國與蘇聯共同瓜分的悲慘命運。但是,當蘇聯軍隊開入波蘭境內時,一些軍官卻是心有餘悸。這是為什麼呢?

原來,早在1920年,新生的蘇俄紅色政權就曾與波蘭軍隊兵戎相見,這場戰爭最終以蘇俄失敗而告終,蘇俄軍隊在這場大戰中損兵折將,而這一失敗情緒,也一度延續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初的侵波軍隊內部。

讓戰鬥民族損失15萬大軍,這場戰爭讓蘇聯人狠狠記住 了波蘭


當然,幾家歡喜幾家愁,這場戰爭對波蘭人來說,還有它的重要意義,那就是鞏固了戰後新生的波蘭政權。這時候問題又來了,為什麼這場戰爭會有如此大的影響,以至於能夠決定波蘭的國運呢?

01一戰結束,畢蘇斯基領導波蘭復國

翻翻歐洲歷史,我們將會發現,在過去的五百多年時間裡,波蘭曾經三度被歐洲強國所瓜分。到一戰爆發前,德意志第二帝國、沙皇俄國與奧匈帝國手上都握有波蘭一定的土地與人口。如果這種狀態保持下去,也許波蘭將永無復國之日。

但是,一戰的爆發很快改變了這樣一種局面,長期的戰爭不僅拖垮了這幾個帝國,也大大刺激著波蘭人的民族獨立運動。以約瑟夫·畢蘇斯基為首的一部分波蘭社會黨人,趁機於1919年建立了自己的政府與軍隊。

讓戰鬥民族損失15萬大軍,這場戰爭讓蘇聯人狠狠記住 了波蘭


02干預蘇俄內戰,結果遭遇反殺

畢蘇斯基等人實在太幸運不過了。因為就在這一年裡,德國等戰敗國紛紛撤出自己在東歐的軍隊,無力左右地方局勢;而打贏一戰的協約國集團剛剛從戰爭的重壓下緩過神來,也暫無精力規劃戰後格局。

畢蘇斯基抓住這個空襲招兵買馬,不僅壯大了自己的實力,還把戰火燒向了內戰中的俄國。

這是為什麼呢?原來,波蘭剛剛復國,在邊界的劃定上與俄國等周圍鄰國存在一定糾紛。畢蘇斯基認為,解決此問題的最好方法,莫過於“用劍來犁地”。因此,他藉著俄國陷入內戰之機,派兵攻入其境內。

畢蘇斯基進展神速,不到半年的時間,維爾紐斯、明斯克等城市紛紛陷落,面對巨大勝利,波軍指揮官有些飄飄然了。

讓戰鬥民族損失15萬大軍,這場戰爭讓蘇聯人狠狠記住 了波蘭


可是,畢蘇斯基等人過分樂觀地估計了形勢,因為就在波軍東進掠地時,俄國的布爾什維克已經在內戰戰場上佔據了優勢的地位。一部分蘇俄紅軍在圖哈切夫斯基元帥與葉戈羅夫將軍率領下,挾擊敗白軍的餘威,橫掃立足未穩的波軍。

面對紅軍的反攻,波軍兵力分散,筋疲力竭,瞬間被打得潰不成軍,狼狽退往華沙。蘇軍趁勢追擊,也撲到了華沙城下。

蘇軍的雷霆攻勢,讓波蘭軍隊不得不收縮兵力,以華沙城為中心展開防禦。雙方在華沙城下大打出手,這場大戰不僅決定著畢蘇斯基政權的命運,也決定著整個波蘭的命運。

讓戰鬥民族損失15萬大軍,這場戰爭讓蘇聯人狠狠記住 了波蘭


03蘇軍兵臨城下

戰局的逆轉驚呆了畢蘇斯基,他知道,如果讓蘇軍攻破華沙,自己復國的事業將會前功盡棄。因此,他一面向英法求援,一面重新佈置防禦,蘇軍趁勢逼進。

此時的紅軍,也因為長途奔襲消耗了大量錢糧,後勤幾近癱瘓的邊緣。殘酷的現實警示著紅軍將領,如果不速戰速決攻取華沙,他們自己也會前功盡棄。

為此,紅軍元帥圖哈切夫斯基在未通知葉戈羅夫部的情況下,命自己的一部分軍隊在正面牽制波軍,而剩餘人馬則沿華沙城西北角的維斯瓦河運動,迂迴包抄華沙城,以達到攻佔波蘭首都的目的。

讓戰鬥民族損失15萬大軍,這場戰爭讓蘇聯人狠狠記住 了波蘭


華沙城的西北方向,正是波軍防禦的薄弱點,一些英法軍事顧問連忙建議畢蘇斯基增援側翼。可是畢蘇斯基卻認為即便增援也無法達到解圍的目的,相反,這反而會給正面攻擊的蘇軍以可乘之機。

更何況,就在這個時候,葉戈羅夫率領的紅軍也在華沙城南一帶活動,如果輕易增援西北角,難保葉戈羅夫不會捅自己一刀。

04畢蘇斯基破圍

那該怎麼辦呢?畢蘇斯基提出了自己的設想,那就是組織一支主力,直撲迂迴自己的蘇軍後方,一旦此舉成功,圖哈切夫斯基的進攻部隊就會被劈作兩段。當蘇軍正面部隊與迂迴部隊無法彼此相顧時,波蘭軍隊就可以將其各個擊破。圖哈切夫斯基一敗,葉戈羅夫自然也會退兵,華沙城圍也就解除了。

畢蘇斯基這一設想極為大膽,他的想法遭到了顧問團的冷嘲熱諷,但他並不在意,而是開始了部隊的集結。就在他組織部隊反擊的前夕,好消息傳來,就在此時,葉戈羅夫停止了進攻,而是向羅馬尼亞方向運動了。

葉戈羅夫的轉移讓畢蘇斯基得以騰出精力來專門對付圖哈切夫斯基,他將城南的兩個師併入到突擊部隊中,並迅速發起了反攻。

事實正如畢蘇斯基所料,迂迴的蘇軍沒有想到自己尾巴會被波軍揪住,他們連忙回援,結果中了波軍埋伏,損兵折將,一部分蘇軍狼狽竄入德國境內,也被魏瑪德國國防軍繳了械。

讓戰鬥民族損失15萬大軍,這場戰爭讓蘇聯人狠狠記住 了波蘭


迂迴的蘇軍就這樣覆滅了,波軍解決完側翼的威脅後,立即全面反攻正面佯攻的蘇軍。與迂迴蘇軍的命運一樣,正面部隊也被波軍沖垮,華沙城圍解除了。據戰後統計,蘇俄在這場戰爭中損失(傷亡與被俘者)達15萬人之巨,圖哈切夫斯基遭遇了他軍事生涯的滑鐵盧。

解圍的畢蘇斯基吸取了之前冒進的教訓,他略作追擊,即停止了軍事行動。他抓緊時間,派人前往巴黎進行遊說,終於,在1920年,波蘭與法國簽訂了新的軍事同盟條約,後來英國也加入其中,有了英法的支持,波蘭政權愈發的鞏固。

華沙城下的失敗讓蘇軍備受挫折,而就在這個時候,國內經濟形勢的惡化,也使布爾什維克政權無法抽調更多的力量雪恥。華沙城獲得了暫時的安寧,新生的波蘭共和國,也終於在一戰結束後的亂局中站穩了腳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