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古湖北 | 隨州古城,漢東之國隨為大,悠遠歷史至今傳

“彼美漢東國,川藏明月輝”“漢東之國隨為大”,作為一個延綿5000年,有著悠久歷史的“中國歷史文化名城”,隨州有著深厚的歷史故事。

漢東古街位於現隨州的南關路,即草甸子街。

據清同治版《隨州志》記載:“南關路達光化鋪,為德安府大道,其門曰漢東門,門上有樓,曰漢東大郡,又有襟漢樓,在大街之中,俱明李充嗣(知州)建”.由此可見,這條路是由南進入隨州城的要道,不僅是商業中心,也是文化中心。

過去的漢東古街是隨州通往德安府的一條官道,依水而下,古街最南段得從望城崗算起,往隨州方向依次有十里鋪、五里鋪、接官橋、文峰塔、草甸碼頭、漢東樓,城內五十米處建有青石和紅石兩座牌坊,毀於文革期間。

漢東古街最為繁華位置當屬草甸碼頭至漢東樓之間的近300米的商鋪街道,沿碼頭上岸以北依水而建的是單街,主要有糧行、布行、山貨、雜貨鋪等,百十米單街北行過後是雙街,街道兩旁商鋪林立,肉案、小吃店、雜貨鋪、茶館以及榨油坊等一應俱全。貿易鼎盛時期,碼頭湖面停船近千艘,岸上古街人流如織,繁華程度名噪一時。

上世紀七十年代,上南關擴建為烈山大道南段。唯有下南關仍留著古代的遺蹟,並尚有宋時期土城及漢東樓遺址。

訪古湖北 | 隨州古城,漢東之國隨為大,悠遠歷史至今傳

草店子最早叫草甸子。草甸子因縣城南門碼頭周圍長滿蘆葦而得名,類似武漢市的蔡店子。過去隨縣陸上交通很不發達,主要運輸是靠水運,其最大碼頭就在草甸子,本地土特產品、手工業製品上船後,經府河直下漢口,鹽巴、布匹等生活用品從漢口上船經府河到草甸子上岸,再發往各地。

當年的草甸子,河邊有一個很大的灘塗,是長年累月,河水沖積淤沙慢慢形成,上面長滿了蘆葦。隨著草甸子的名氣越來越大,外地的小商小販慕名而來,為了建造自己的商鋪,就利用河裡現成的蘆葦,在河邊搭建商鋪。後來,小商小販越來越多,蘆葦搭建的商鋪也越來越多,排列整齊就形成了一條街,當地人美其名曰草甸子,外來人也慢慢接受了這個名字,就叫響了。

草甸子的老居民,都住在河的上面,相傳開始的時候,他們做搬運工,以後,就有人脫離了搬運工的身份,改為經商,開起了商鋪。他們將商鋪一排而建,坐北朝南,都用磚木結構,顯得整齊美觀。它們既是商鋪,也是民居,風格獨特,高雅大氣,賦予了文化內涵,又融合了隨州的民俗特點。1954年發洪水,這些具有民俗意味的民居沖毀殆盡,現在只能見到幾處殘垣斷壁,然而透過它們,依然可以看見昔日草甸子的輝煌。當年,草甸子既是隨縣唯一的貨物聚散地,也是除大十字街以外,隨縣最大的商貿中心。據說,自清朝以來,草甸子是隨縣稅收的主要來源地,同時作為一個水碼頭,在時代變遷中,在受外地碼頭的影響下,逐漸形成了草甸子的碼頭文化。

訪古湖北 | 隨州古城,漢東之國隨為大,悠遠歷史至今傳

隨州南關草甸子街有一條白銀巷,也叫白雲巷。白銀巷裡有座“百眼坑”。

訪古湖北 | 隨州古城,漢東之國隨為大,悠遠歷史至今傳

隨州過去有句民謠:“十年九旱,暴雨水淹,發財靠命,吃飯靠天”。說的就是隨州的地勢和天氣特點:十日不雨,即有旱情,一日暴雨,即可成災。可見過去的隨州人民靠天吃飯的不易。

然而,居住在隨州南關草甸子街的老人們卻說,他們世代都沒有感受到過旱災,因為他們這裡有一處“百眼坑”,能夠呼風喚雨,抵禦旱情。

“百眼坑”位於現今的西城華中皮鞋廠位置。據說坑內有一百個泉眼,凡遇旱情,只要將坑內淤泥清幹,用竹竿往一個泉眼裡一捅,一百個泉眼裡頓時全部湧出泉水,甘甜可口。百眼坑上空頓時白雲齊聚,次日便匯聚成降雨,緩解旱情。久而久之,後人便把“百眼坑”改叫做“白雲坑”,白雲巷因此而得名。

傳說,白雲坑下睡臥著一條白龍,這條白龍觸犯天條,被貶下界,因貪戀隨州山水,在此小睡,不知睡了多少年?後人在它睡的身上建了一座漢東樓和一座文峰塔,醒後它再也動彈不得,只有常年睡臥在此。百眼坑的位置是龍首,是白龍呼吸透氣的地方,若遇乾旱,百姓用竹竿在泉眼裡一倒騰,白龍感到疼痛,立即吐水,故會出現百泉湧水的壯觀場面。龍尾位置在現在的汙水處理場附近,那裡曾經也有一處泉眼,叫做“漢東泉”,常年不幹,泉水異常甘甜,方圓十里都有人來此提水,更有不少外地人慕名前來飲水。為紀念白龍造福,後人在龍尾處建立了一座廟宇,叫做回龍寺。在現在的回龍寺公園附近。

古蹟今址

從西城南關口出發,拐過一片繁華的商業區,眼前出現一條狹長的街巷。旁人介紹說,是隨州現存唯一一條老街草店子街。青磚、黛瓦、馬頭牆,一座座古香古色的建築夾道而立,昭示著一份歲月的悠遠和寧靜。

訪古湖北 | 隨州古城,漢東之國隨為大,悠遠歷史至今傳

《隨州志》記載,草店子街原名漢東街,因老街北端的漢東樓遺址得名,後因沿街房屋毀於戰火,新建房舍多系草屋,故名“草店子街”.由於過去的歷史原因,街巷裡宅連宅,戶連戶,自然村落七彎八繞,道路也隨宅基地走向而彎彎曲曲。

訪古湖北 | 隨州古城,漢東之國隨為大,悠遠歷史至今傳
訪古湖北 | 隨州古城,漢東之國隨為大,悠遠歷史至今傳

沿著蜿蜒的街道繼續前行,750米長的街巷,兩旁多是磚木結構的瓦房,小青瓦、木板門面,老街裡的建築依稀保留著傳統的明清風格建築風貌。街巷裡人口密集,沿街的房屋被精明的生意人利用這裡建築密集的優勢,做起了小本生意“豆腐腦”“剃頭髮嘍!”“打餅子!”沿街熱鬧的叫賣聲中透著濃濃的生活氣息。

狹長的街道,兩邊佈滿了各式各樣的早餐攤販,豆腐腦、油條、熱乾麵、牛肉麵、餃子、餛飩、包子、醬香餅…這些隨州街頭司空見慣的早點,在這裡卻另有一番味道。

古村記編輯摘錄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