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煬帝為看瓊花開大運河?不實!看看外國人眼中的他

鎏金銅鋪首


隋煬帝為看瓊花開大運河?不實!看看外國人眼中的他

雙人首蛇身俑

■餘志群

電影《上甘嶺》插曲“一條大河波浪寬”是指哪條河呢?這首歌的詞作者喬羽說,首先觸發其靈感的是故鄉濟寧的大運河。這首傳唱了60多年,被讚頌為億萬人民的“人生啟蒙歌”,其影響之深遠,是歌曲作者始料未及的。話又說回頭,倘若能穿越時光的隧道,讓決策開鑿大運河的隋煬帝楊廣聽了,心中也會掠過幾許欣慰。

弱冠之齡有奇功

楊廣(569-618),又名英,隋文帝楊堅的次子。母親為文獻獨孤皇后。楊廣少年英俊瀟灑,聰慧敏捷,為文帝與皇后在五個兒子之中特別鍾愛者。開皇元年(581),13歲的楊廣被立為晉王,拜柱國、幷州(太原舊稱)總管;隨後又授為武衛大將軍,進位上柱國、河北道行臺尚書令。楊廣性情好學,善作詩文,深沉嚴重,喜怒不形於色。某日,楊堅密令相面先生把自己的幾個兒子逐一看遍,相面先生耳語文帝:“晉王眉上雙骨隆起,貴不可言。”有一次文帝臨幸晉王府,見樂器上佈滿灰塵,其中還有斷絃的,以為楊廣不好歌姬舞樂,心中甚喜。觀獵遇雨,屬下拿來油衣想給楊廣穿上,楊廣說:“士卒皆沾溼,我獨衣此乎!”乃令拿去。

開皇九年(589),21歲的楊廣被拜為行軍元帥,統領51萬大軍南下向陳朝發動進攻。是年一月二十二日,隋軍一舉突破長江天塹,所向披靡,完成了統一大業。此役,對老百姓秋毫無犯,斬陳朝恩幸之臣施文慶、沈客卿、陽慧朗等六人以謝三吳。封府庫,資財無所取,天下稱賢。楊廣乃進位太尉(軍事最高官員),復拜幷州總管。朝野皆寄予厚望,稱之為“仁孝”。

開皇十年(590),楊廣從幷州改任揚州總管,鎮江都,每歲一朝。同年十一月,越州(今浙江紹興)人高智慧、婺州(今浙江金華)人汪文進等相繼起兵造反,並且紛紛自立為帝,設置了文武百官,建起了小朝廷;楊廣與楊素一舉平定江南高智慧的叛亂。

楊廣在鎮守江南期間作風簡樸、不好聲色、禮賢下士、謙恭謹慎。開皇末年,隋文帝夫婦和皇太子楊勇的矛盾爆發,楊廣趁機爭奪儲位,博得了文獻皇后和右僕射楊素的支持。開皇二十年(600),隋文帝廢黜長子楊勇,立次子晉王楊廣為皇太子。

共禹論功不較多

大業元年(605),隋煬帝楊廣繼位,下令“每月役丁二百萬人”,在洛陽城西,跨洛河南北,營建東都。究其主要原因,是關中糧食供給不足。與此同時,決定開鑿貫通南北的大運河。

工程包括通濟渠、邗溝、永濟渠、江南河四段:

通濟渠:隋大業元年(605)三月二十一日,下令開洛陽至江蘇清江(今淮安市)1300公里的通濟渠。徵發“河南、淮北諸郡民工,前後百餘萬人”,至當年八月十五日告竣,“上御龍舟,幸江都”,歷時170天。

邗溝:在開鑿通濟渠的同時,隋煬帝下令徵發“淮南民工十餘萬”,對春秋時期吳國開鑿的邗溝進行疏浚治理。隋煬帝所開邗溝,使邗溝離開了隋文帝所開的山陽瀆,重新回到西道,為邗溝徑直之始。自淮安至揚子(真州南)入江,全長170公里。

通濟渠與邗溝渠皆廣四十步(約70米),渠旁皆築御道,植以柳。此外,長安至江都置離宮40餘所。

永濟渠:隋大業四年(608)正月,徵集河北諸郡男女百餘萬開鑿永濟渠。從洛陽的古黃河北岸,引沁水東流入清河(今衛河),到今天津附近,再經沽水(今白河)和桑乾河(今永定河)到涿郡(今北京),“引沁水南達於河,北通涿郡”,長約1100公里。

江南河:隋大業六年(610),“冬,十二月……敕穿江南河,自京口(今鎮江)至餘杭(今杭州),八百餘里,廣十餘丈,使可通龍舟,並置驛宮、草頓,欲東巡會稽。”(《資治通鑑》卷181),唐代詩人白居易稱“平河七百里,沃壤二三州”,指的就是這段河道。

南北大運河的開鑿,前後僅用了6年時間,在當時生產力尚不發達的條件下,無疑是人間奇蹟。從運河的一次設計、一次施工、一次通航的情況來看,不僅體現了廣大勞動人民的偉大創造力、精湛的水利工程技術和治水理水的豐富經驗,還應包括以前無古人的膽略和氣魄來決策這項偉大工程的隋煬帝楊廣的一份功勞。唐代詩人皮日休的《汴河懷古》雲:“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詩中對隋煬帝的評價客觀公允,為後世稱道。

大運河全長約2700公里,成為舉世公認的古代文明的傑作和“為後代開萬世之利”的豐碑。

這裡順便談一下,民間“隋煬帝開大運河看瓊花”的傳說,都是出自明清小說,其中最有影響的是《隋煬帝豔史》《隋唐演義》等。但稍有歷史知識的人就知道,瓊花的出現是在宋代。王禹偁被公認為吟詠瓊花第一人,他是在宋太宗至道三年(997)十二月四日到揚州任知府的,次年九月初離任還京,在揚州前後呆了9個月。王禹偁作《瓊花詩》的時間,在998年春。這時離隋煬帝去世的大業十四年(618)已過去了380年,說隋煬帝看瓊花,豈不是天方夜譚麼?

楊廣英才高群下

除了政治和軍事上的才能,楊廣在文學方面的造詣也堪稱大家。楊廣在詩歌方面的成就,首先在於他開創了律詩,我國著名古典詩詞研究學者王步高先生說:“隋代已有七言律詩出現。歷來認為隋煬帝楊廣的《江都宮樂歌》便是早期的七言律詩。”

《江都宮樂歌》全詩如下:

揚州舊處可淹留,臺榭高明覆好遊。

風亭芳樹迎早夏,長皋麥隴送餘秋。

淥潭桂楫浮青雀,果下金鞍躍紫騮。

綠觴素蟻流霞飲,長袖清歌樂戲州。

除了對律詩的貢獻外,由於他一生征戰無數,詩中充滿了豪邁與霸氣,一改南北朝時期詩詞的淫靡與豔情,“肅肅秋風起,悠悠行萬里。萬里何所行,橫漠築長城”,是楊廣在西巡時所作的《飲馬長城窟行》的開頭幾句,全詩雄渾壯闊,頗有魏武之風。

楊廣的詩還融合了南北的特點,在壯闊恢宏中也不失婉約秀麗。後人以為“混一南北,煬帝之才,實高群下”。

《春江花月夜》為陳後主所創,原詞早已失傳。唐代張若虛寫的《春江花月夜》有“孤篇壓全唐”之譽,鮮為人知的是,楊廣在張若虛之前早就寫有《春江花月夜》,請看他的《春江花月夜》其一:

暮江平不動,春花滿正開。

流波將月去,潮水帶星來。

此詩不僅彰顯出楊廣詩歌柔而不淫、麗而不豔的風格,而且可清楚地看出它對張若虛《春江花月夜》中“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等的深遠影響。

石破天驚煬帝墓

2012年12月,揚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邗江區西湖鎮司徒村曹莊組、蜀岡西峰頂部跟蹤一建設工地時發現了一些古代青磚,隨後進行鏟探,確認是兩座隋唐時期的磚石墓,並以此項目上報國家文物總局。2013年4月中旬,在一號墓考古發掘中發現了一合墓誌,有“隨故煬帝墓誌”等文字。國家文物局立即組織召開專家會議,對墓葬的性質進行了初步認定。2014年4月9日,“江蘇揚州曹莊隋唐墓(隋煬帝墓)”入選2013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當時正值大運河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關鍵時期,隋煬帝陵墓的發現,為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爾多哈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8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的申遺成功,作了一次強有力的推動。

近年來,揚州大力推進隋煬帝墓遺址公園的建設,2018年完成隋煬帝墓本體加固和保護設施建設。由清華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設計的“隋煬帝墓考古遺址公園(保護設施及地下防滲漏)”工程項目2019年3月上旬已完成公示,今年將基本建成隋煬帝墓考古遺址公園並對外開放。

如何評價隋煬帝?古往今來,譭譽參半,眾說紛紜。讓我們開拓視野,換一個角度,聽聽一位外國人是怎麼說的吧!崔瑞德是《劍橋中國隋唐史》的作者,是二戰以來西方隋唐史研究的奠基人,他認為“隋煬帝畢竟是一位美好事物的鑑賞家、一位有成就的詩人和獨具風格的散文家,隋煬帝可能有點像政治美學家,這種人的特點可用以下的語言來表達:的確,自欺欺人也許是一個規律,因為帶有強烈的藝術成分的政治個性具有一種炫耀性的想象力,它能使其個人的歷史具有戲劇性,並使一切現實服從野心勃勃的計劃。”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