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煬帝真是個昏君嗎?其實並不是。他的昏庸名頭是受後世批判而來'

"

中國的封建帝王,因為身份的特殊性,一向都是文學作品所關注的對象,除了明君之外,暴君更是如此,在中國眾多的暴君之中,隋煬帝更是其中的典型。時至今日,人們一提到暴君,幾乎都會提及隋煬帝,可以說,他是中國古代臭名昭著的一位帝王,甚至在對死者保留尊重的古代,身亡後還要被冠上“煬”這個諡號,暴君甚至演變到昏君的地步。在很多人眼中,隋煬帝在位期間除了吃喝玩樂就是驕奢淫逸,根本沒有為國家做出一點點貢獻,隋煬帝真的是這樣的一個人嗎?

"

中國的封建帝王,因為身份的特殊性,一向都是文學作品所關注的對象,除了明君之外,暴君更是如此,在中國眾多的暴君之中,隋煬帝更是其中的典型。時至今日,人們一提到暴君,幾乎都會提及隋煬帝,可以說,他是中國古代臭名昭著的一位帝王,甚至在對死者保留尊重的古代,身亡後還要被冠上“煬”這個諡號,暴君甚至演變到昏君的地步。在很多人眼中,隋煬帝在位期間除了吃喝玩樂就是驕奢淫逸,根本沒有為國家做出一點點貢獻,隋煬帝真的是這樣的一個人嗎?

隋煬帝真是個昏君嗎?其實並不是。他的昏庸名頭是受後世批判而來

首先我們要知道的一點是,文學作品是經過選材並且藝術加工的,並不能完整的表現出一個人物的真實一面,而隋煬帝的後世被人全盤否定的悲劇也大多由來於此。雖然隋煬帝是亡國之君,但是他在位期間,卻真正的憑藉著自己的雄心和魄力做了不少的實事,比如說修大運河、開創科舉制等等,這是歷代帝王身上很少能有的,他同時也有一定的文學素養,其文學作品也有不少流傳於世,但就是這樣樣的一個人,卻最終走向了悲劇結局,不得不說還是由於其本身的矛盾而造成的。

上文說到,隋煬帝本身是一個很有雄心與抱負的人,在他還是晉王的時候,這種特徵就已經表露出來了,他帶領軍隊平定叛亂,為隋立下了汗馬功勞。這樣的一個極具政治抱負的人,自然不是池中物,他想要超越前朝,為後世留下一個強盛的帝國,他想要名留青史,讓後世為自己的豐功偉業而讚歎,而為了這個“子孫萬代,人莫能窺,振古以來,一君而已”的目標,隋煬帝的野心快速膨脹,從而開始了大規模的工程建設,最終導致了國破人亡。

"

中國的封建帝王,因為身份的特殊性,一向都是文學作品所關注的對象,除了明君之外,暴君更是如此,在中國眾多的暴君之中,隋煬帝更是其中的典型。時至今日,人們一提到暴君,幾乎都會提及隋煬帝,可以說,他是中國古代臭名昭著的一位帝王,甚至在對死者保留尊重的古代,身亡後還要被冠上“煬”這個諡號,暴君甚至演變到昏君的地步。在很多人眼中,隋煬帝在位期間除了吃喝玩樂就是驕奢淫逸,根本沒有為國家做出一點點貢獻,隋煬帝真的是這樣的一個人嗎?

隋煬帝真是個昏君嗎?其實並不是。他的昏庸名頭是受後世批判而來

首先我們要知道的一點是,文學作品是經過選材並且藝術加工的,並不能完整的表現出一個人物的真實一面,而隋煬帝的後世被人全盤否定的悲劇也大多由來於此。雖然隋煬帝是亡國之君,但是他在位期間,卻真正的憑藉著自己的雄心和魄力做了不少的實事,比如說修大運河、開創科舉制等等,這是歷代帝王身上很少能有的,他同時也有一定的文學素養,其文學作品也有不少流傳於世,但就是這樣樣的一個人,卻最終走向了悲劇結局,不得不說還是由於其本身的矛盾而造成的。

上文說到,隋煬帝本身是一個很有雄心與抱負的人,在他還是晉王的時候,這種特徵就已經表露出來了,他帶領軍隊平定叛亂,為隋立下了汗馬功勞。這樣的一個極具政治抱負的人,自然不是池中物,他想要超越前朝,為後世留下一個強盛的帝國,他想要名留青史,讓後世為自己的豐功偉業而讚歎,而為了這個“子孫萬代,人莫能窺,振古以來,一君而已”的目標,隋煬帝的野心快速膨脹,從而開始了大規模的工程建設,最終導致了國破人亡。

隋煬帝真是個昏君嗎?其實並不是。他的昏庸名頭是受後世批判而來

隋朝時,雖然有了一些詩文影射當時的政治,比如說像《汴水早發應令詩》等等,但大多是一些站在一個臣子的立場之上,歌頌隋煬帝的的作品,沒有太多的參考價值,而隋煬帝自己的“安此憶兆生”的詩句更能表現出隋煬帝自身的理想,不過在當時也只有隋煬帝自己敢這麼寫罷了。真正的系統化的記載隋煬帝的還是唐代的史書,而其中最為完備的還要數《隋書》和《北史》,尤其是《隋書》,更是直接說隋煬帝時“天作孽,尤可違,自作孽,不可逭”。《隋書》之中將隋煬帝最終的悲劇直接認定是其咎由自取,,這樣的態度也直接影響了後世對於隋煬帝的態度,尤其是後來的文學作品,更是但凡提到隋煬帝,必定從暴君角度來批判。

而唐初修訂的《貞觀要論》更是總結了隋亡的幾大教訓,分別是“廣宮室,好行幸”“輕用人力”;生活奢靡,甚至“資質端麗者,每歲貢之”;到了戰亂時還認為“不盡誅,後無以示勸”等等,最重要的還是其剛愎自用,不接受其他意見,最終使得隋朝滅亡。

"

中國的封建帝王,因為身份的特殊性,一向都是文學作品所關注的對象,除了明君之外,暴君更是如此,在中國眾多的暴君之中,隋煬帝更是其中的典型。時至今日,人們一提到暴君,幾乎都會提及隋煬帝,可以說,他是中國古代臭名昭著的一位帝王,甚至在對死者保留尊重的古代,身亡後還要被冠上“煬”這個諡號,暴君甚至演變到昏君的地步。在很多人眼中,隋煬帝在位期間除了吃喝玩樂就是驕奢淫逸,根本沒有為國家做出一點點貢獻,隋煬帝真的是這樣的一個人嗎?

隋煬帝真是個昏君嗎?其實並不是。他的昏庸名頭是受後世批判而來

首先我們要知道的一點是,文學作品是經過選材並且藝術加工的,並不能完整的表現出一個人物的真實一面,而隋煬帝的後世被人全盤否定的悲劇也大多由來於此。雖然隋煬帝是亡國之君,但是他在位期間,卻真正的憑藉著自己的雄心和魄力做了不少的實事,比如說修大運河、開創科舉制等等,這是歷代帝王身上很少能有的,他同時也有一定的文學素養,其文學作品也有不少流傳於世,但就是這樣樣的一個人,卻最終走向了悲劇結局,不得不說還是由於其本身的矛盾而造成的。

上文說到,隋煬帝本身是一個很有雄心與抱負的人,在他還是晉王的時候,這種特徵就已經表露出來了,他帶領軍隊平定叛亂,為隋立下了汗馬功勞。這樣的一個極具政治抱負的人,自然不是池中物,他想要超越前朝,為後世留下一個強盛的帝國,他想要名留青史,讓後世為自己的豐功偉業而讚歎,而為了這個“子孫萬代,人莫能窺,振古以來,一君而已”的目標,隋煬帝的野心快速膨脹,從而開始了大規模的工程建設,最終導致了國破人亡。

隋煬帝真是個昏君嗎?其實並不是。他的昏庸名頭是受後世批判而來

隋朝時,雖然有了一些詩文影射當時的政治,比如說像《汴水早發應令詩》等等,但大多是一些站在一個臣子的立場之上,歌頌隋煬帝的的作品,沒有太多的參考價值,而隋煬帝自己的“安此憶兆生”的詩句更能表現出隋煬帝自身的理想,不過在當時也只有隋煬帝自己敢這麼寫罷了。真正的系統化的記載隋煬帝的還是唐代的史書,而其中最為完備的還要數《隋書》和《北史》,尤其是《隋書》,更是直接說隋煬帝時“天作孽,尤可違,自作孽,不可逭”。《隋書》之中將隋煬帝最終的悲劇直接認定是其咎由自取,,這樣的態度也直接影響了後世對於隋煬帝的態度,尤其是後來的文學作品,更是但凡提到隋煬帝,必定從暴君角度來批判。

而唐初修訂的《貞觀要論》更是總結了隋亡的幾大教訓,分別是“廣宮室,好行幸”“輕用人力”;生活奢靡,甚至“資質端麗者,每歲貢之”;到了戰亂時還認為“不盡誅,後無以示勸”等等,最重要的還是其剛愎自用,不接受其他意見,最終使得隋朝滅亡。

隋煬帝真是個昏君嗎?其實並不是。他的昏庸名頭是受後世批判而來

古人一向認為,品德比才學重要得多,《資治通鑑》中就如此寫道“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而隋煬帝便是一個有大才而無大德的人,這也是後世史書評價隋煬帝是個暴君的主要原因。

《隋書》之中對於隋煬帝的一生有一個完整的總結,從中我們也能夠看出,他其實是有大才的,比如書他曾經被派去徵收晉陽,晉陽並不是一個無關緊要的地方,而是一個軍事重地,北齊和北周曾經多次爭奪此地,由此可見,楊光這個人是一個有能力的人,不然文帝也不會放心把這麼一個重要的地方交給他。而他即位後便立馬開創科舉制,科舉制度對於後世的影響不用多說,可以說,隋煬帝是有大才華的。

"

中國的封建帝王,因為身份的特殊性,一向都是文學作品所關注的對象,除了明君之外,暴君更是如此,在中國眾多的暴君之中,隋煬帝更是其中的典型。時至今日,人們一提到暴君,幾乎都會提及隋煬帝,可以說,他是中國古代臭名昭著的一位帝王,甚至在對死者保留尊重的古代,身亡後還要被冠上“煬”這個諡號,暴君甚至演變到昏君的地步。在很多人眼中,隋煬帝在位期間除了吃喝玩樂就是驕奢淫逸,根本沒有為國家做出一點點貢獻,隋煬帝真的是這樣的一個人嗎?

隋煬帝真是個昏君嗎?其實並不是。他的昏庸名頭是受後世批判而來

首先我們要知道的一點是,文學作品是經過選材並且藝術加工的,並不能完整的表現出一個人物的真實一面,而隋煬帝的後世被人全盤否定的悲劇也大多由來於此。雖然隋煬帝是亡國之君,但是他在位期間,卻真正的憑藉著自己的雄心和魄力做了不少的實事,比如說修大運河、開創科舉制等等,這是歷代帝王身上很少能有的,他同時也有一定的文學素養,其文學作品也有不少流傳於世,但就是這樣樣的一個人,卻最終走向了悲劇結局,不得不說還是由於其本身的矛盾而造成的。

上文說到,隋煬帝本身是一個很有雄心與抱負的人,在他還是晉王的時候,這種特徵就已經表露出來了,他帶領軍隊平定叛亂,為隋立下了汗馬功勞。這樣的一個極具政治抱負的人,自然不是池中物,他想要超越前朝,為後世留下一個強盛的帝國,他想要名留青史,讓後世為自己的豐功偉業而讚歎,而為了這個“子孫萬代,人莫能窺,振古以來,一君而已”的目標,隋煬帝的野心快速膨脹,從而開始了大規模的工程建設,最終導致了國破人亡。

隋煬帝真是個昏君嗎?其實並不是。他的昏庸名頭是受後世批判而來

隋朝時,雖然有了一些詩文影射當時的政治,比如說像《汴水早發應令詩》等等,但大多是一些站在一個臣子的立場之上,歌頌隋煬帝的的作品,沒有太多的參考價值,而隋煬帝自己的“安此憶兆生”的詩句更能表現出隋煬帝自身的理想,不過在當時也只有隋煬帝自己敢這麼寫罷了。真正的系統化的記載隋煬帝的還是唐代的史書,而其中最為完備的還要數《隋書》和《北史》,尤其是《隋書》,更是直接說隋煬帝時“天作孽,尤可違,自作孽,不可逭”。《隋書》之中將隋煬帝最終的悲劇直接認定是其咎由自取,,這樣的態度也直接影響了後世對於隋煬帝的態度,尤其是後來的文學作品,更是但凡提到隋煬帝,必定從暴君角度來批判。

而唐初修訂的《貞觀要論》更是總結了隋亡的幾大教訓,分別是“廣宮室,好行幸”“輕用人力”;生活奢靡,甚至“資質端麗者,每歲貢之”;到了戰亂時還認為“不盡誅,後無以示勸”等等,最重要的還是其剛愎自用,不接受其他意見,最終使得隋朝滅亡。

隋煬帝真是個昏君嗎?其實並不是。他的昏庸名頭是受後世批判而來

古人一向認為,品德比才學重要得多,《資治通鑑》中就如此寫道“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而隋煬帝便是一個有大才而無大德的人,這也是後世史書評價隋煬帝是個暴君的主要原因。

《隋書》之中對於隋煬帝的一生有一個完整的總結,從中我們也能夠看出,他其實是有大才的,比如書他曾經被派去徵收晉陽,晉陽並不是一個無關緊要的地方,而是一個軍事重地,北齊和北周曾經多次爭奪此地,由此可見,楊光這個人是一個有能力的人,不然文帝也不會放心把這麼一個重要的地方交給他。而他即位後便立馬開創科舉制,科舉制度對於後世的影響不用多說,可以說,隋煬帝是有大才華的。

隋煬帝真是個昏君嗎?其實並不是。他的昏庸名頭是受後世批判而來

那麼後世為什麼會批判隋煬帝呢?

首先就是我們所熟知的他繼位之後的各種“騷操作”,可以說,他乾的每一件事情都是極度有爭議的,尤其是發動的各種大工程,更是動用了無數的百姓。從現在來看,他有一些舉措是真的利國利民的,但是他卻異想天開忽略了百姓自身的承受能力,想一出是一出,急功近利,導致天下哀聲哉道,民怨沸起,這種不顧天下人只為一人功績的行為是十足十的“暴君”的表現,這是無法洗刷的。但他給百姓強加的痛苦究竟有多少呢?咱們舉個例子,隋煬帝繼位以來到大業八年,全國一共有整整二十二項工程,這些工程足足用了3012萬人,要知道,隋朝最鼎盛時人口也才不到5000萬!

而除了暴政之外,還有一個方面也是其受到批判的主要原因,那就是關於其皇位是否是合法繼承的命題。封建社會以來,基本上皇權更替遵循的都是嫡長子繼承製度,而後世文人作品則表現了其弒父奪權一面。父系社會,父為尊,這樣的行為自然是被批判的,而《隋書》中就提供了兩個截然相反的命題:高祖本紀中所記載的文帝是因為病危而導致的自然死亡,但是在後續的《楊素傳》等傳記之中卻又提供給讀者一個文帝之死不是偶然而是楊廣弒父。而後世因為楊光本身確實是暴君,便使用了弒父這一說法,直接了當的給他安上了這個罪名,甚至還進行了不少的補充,楊廣自此之後便完全成為了一個泯滅人性的人。

"

中國的封建帝王,因為身份的特殊性,一向都是文學作品所關注的對象,除了明君之外,暴君更是如此,在中國眾多的暴君之中,隋煬帝更是其中的典型。時至今日,人們一提到暴君,幾乎都會提及隋煬帝,可以說,他是中國古代臭名昭著的一位帝王,甚至在對死者保留尊重的古代,身亡後還要被冠上“煬”這個諡號,暴君甚至演變到昏君的地步。在很多人眼中,隋煬帝在位期間除了吃喝玩樂就是驕奢淫逸,根本沒有為國家做出一點點貢獻,隋煬帝真的是這樣的一個人嗎?

隋煬帝真是個昏君嗎?其實並不是。他的昏庸名頭是受後世批判而來

首先我們要知道的一點是,文學作品是經過選材並且藝術加工的,並不能完整的表現出一個人物的真實一面,而隋煬帝的後世被人全盤否定的悲劇也大多由來於此。雖然隋煬帝是亡國之君,但是他在位期間,卻真正的憑藉著自己的雄心和魄力做了不少的實事,比如說修大運河、開創科舉制等等,這是歷代帝王身上很少能有的,他同時也有一定的文學素養,其文學作品也有不少流傳於世,但就是這樣樣的一個人,卻最終走向了悲劇結局,不得不說還是由於其本身的矛盾而造成的。

上文說到,隋煬帝本身是一個很有雄心與抱負的人,在他還是晉王的時候,這種特徵就已經表露出來了,他帶領軍隊平定叛亂,為隋立下了汗馬功勞。這樣的一個極具政治抱負的人,自然不是池中物,他想要超越前朝,為後世留下一個強盛的帝國,他想要名留青史,讓後世為自己的豐功偉業而讚歎,而為了這個“子孫萬代,人莫能窺,振古以來,一君而已”的目標,隋煬帝的野心快速膨脹,從而開始了大規模的工程建設,最終導致了國破人亡。

隋煬帝真是個昏君嗎?其實並不是。他的昏庸名頭是受後世批判而來

隋朝時,雖然有了一些詩文影射當時的政治,比如說像《汴水早發應令詩》等等,但大多是一些站在一個臣子的立場之上,歌頌隋煬帝的的作品,沒有太多的參考價值,而隋煬帝自己的“安此憶兆生”的詩句更能表現出隋煬帝自身的理想,不過在當時也只有隋煬帝自己敢這麼寫罷了。真正的系統化的記載隋煬帝的還是唐代的史書,而其中最為完備的還要數《隋書》和《北史》,尤其是《隋書》,更是直接說隋煬帝時“天作孽,尤可違,自作孽,不可逭”。《隋書》之中將隋煬帝最終的悲劇直接認定是其咎由自取,,這樣的態度也直接影響了後世對於隋煬帝的態度,尤其是後來的文學作品,更是但凡提到隋煬帝,必定從暴君角度來批判。

而唐初修訂的《貞觀要論》更是總結了隋亡的幾大教訓,分別是“廣宮室,好行幸”“輕用人力”;生活奢靡,甚至“資質端麗者,每歲貢之”;到了戰亂時還認為“不盡誅,後無以示勸”等等,最重要的還是其剛愎自用,不接受其他意見,最終使得隋朝滅亡。

隋煬帝真是個昏君嗎?其實並不是。他的昏庸名頭是受後世批判而來

古人一向認為,品德比才學重要得多,《資治通鑑》中就如此寫道“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而隋煬帝便是一個有大才而無大德的人,這也是後世史書評價隋煬帝是個暴君的主要原因。

《隋書》之中對於隋煬帝的一生有一個完整的總結,從中我們也能夠看出,他其實是有大才的,比如書他曾經被派去徵收晉陽,晉陽並不是一個無關緊要的地方,而是一個軍事重地,北齊和北周曾經多次爭奪此地,由此可見,楊光這個人是一個有能力的人,不然文帝也不會放心把這麼一個重要的地方交給他。而他即位後便立馬開創科舉制,科舉制度對於後世的影響不用多說,可以說,隋煬帝是有大才華的。

隋煬帝真是個昏君嗎?其實並不是。他的昏庸名頭是受後世批判而來

那麼後世為什麼會批判隋煬帝呢?

首先就是我們所熟知的他繼位之後的各種“騷操作”,可以說,他乾的每一件事情都是極度有爭議的,尤其是發動的各種大工程,更是動用了無數的百姓。從現在來看,他有一些舉措是真的利國利民的,但是他卻異想天開忽略了百姓自身的承受能力,想一出是一出,急功近利,導致天下哀聲哉道,民怨沸起,這種不顧天下人只為一人功績的行為是十足十的“暴君”的表現,這是無法洗刷的。但他給百姓強加的痛苦究竟有多少呢?咱們舉個例子,隋煬帝繼位以來到大業八年,全國一共有整整二十二項工程,這些工程足足用了3012萬人,要知道,隋朝最鼎盛時人口也才不到5000萬!

而除了暴政之外,還有一個方面也是其受到批判的主要原因,那就是關於其皇位是否是合法繼承的命題。封建社會以來,基本上皇權更替遵循的都是嫡長子繼承製度,而後世文人作品則表現了其弒父奪權一面。父系社會,父為尊,這樣的行為自然是被批判的,而《隋書》中就提供了兩個截然相反的命題:高祖本紀中所記載的文帝是因為病危而導致的自然死亡,但是在後續的《楊素傳》等傳記之中卻又提供給讀者一個文帝之死不是偶然而是楊廣弒父。而後世因為楊光本身確實是暴君,便使用了弒父這一說法,直接了當的給他安上了這個罪名,甚至還進行了不少的補充,楊廣自此之後便完全成為了一個泯滅人性的人。

隋煬帝真是個昏君嗎?其實並不是。他的昏庸名頭是受後世批判而來

但是史書畢竟是由勝利者所書寫的,在楊廣本身劣跡斑斑的情況之下,當然要再添一把火,將楊廣的形象徹底醜化,這樣才能夠讓人更加信服唐王朝的統治,這也是歷朝歷代史書的慣用伎倆,雖然說史書已經盡力客觀,但是不得不說還是有其偏向性的,就拿同時代的唐代的史書來說,為了表現突出李世民的形象,甚至於會刻意淡化李淵的作用,更不要說前朝國君了,自然是能醜化自然不會放過。

而現在很多人批判隋煬帝還有一點,那就是他好色。古代皇宮美人如雲,《禮記》之中就記載了當時周王室“古者天子後立六宮、三夫人、九嬪、二十七命婦、八十一御妻”,這個數字可謂是十分龐大,甚至於唐高祖李淵和隋煬帝一樣都有四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御妻,要說隋帝過分到哪裡去,也就多了點女官而已,可以說隋煬帝的後宮群真的不大,甚至於后妃傳裡也僅有三個人,孩子也只有三個,還有兩個是正牌老婆蕭皇后的。所以說他耽於美色,還真不至於,但是他三個有記載的,有倆原本是他父皇文帝的,這就有問題了,在傳統的儒家禮儀中,這是不能被允許的,甚至是“淫亂”的行為,這或許也是其後世被人認作是好色之徒的一大原因。

"

中國的封建帝王,因為身份的特殊性,一向都是文學作品所關注的對象,除了明君之外,暴君更是如此,在中國眾多的暴君之中,隋煬帝更是其中的典型。時至今日,人們一提到暴君,幾乎都會提及隋煬帝,可以說,他是中國古代臭名昭著的一位帝王,甚至在對死者保留尊重的古代,身亡後還要被冠上“煬”這個諡號,暴君甚至演變到昏君的地步。在很多人眼中,隋煬帝在位期間除了吃喝玩樂就是驕奢淫逸,根本沒有為國家做出一點點貢獻,隋煬帝真的是這樣的一個人嗎?

隋煬帝真是個昏君嗎?其實並不是。他的昏庸名頭是受後世批判而來

首先我們要知道的一點是,文學作品是經過選材並且藝術加工的,並不能完整的表現出一個人物的真實一面,而隋煬帝的後世被人全盤否定的悲劇也大多由來於此。雖然隋煬帝是亡國之君,但是他在位期間,卻真正的憑藉著自己的雄心和魄力做了不少的實事,比如說修大運河、開創科舉制等等,這是歷代帝王身上很少能有的,他同時也有一定的文學素養,其文學作品也有不少流傳於世,但就是這樣樣的一個人,卻最終走向了悲劇結局,不得不說還是由於其本身的矛盾而造成的。

上文說到,隋煬帝本身是一個很有雄心與抱負的人,在他還是晉王的時候,這種特徵就已經表露出來了,他帶領軍隊平定叛亂,為隋立下了汗馬功勞。這樣的一個極具政治抱負的人,自然不是池中物,他想要超越前朝,為後世留下一個強盛的帝國,他想要名留青史,讓後世為自己的豐功偉業而讚歎,而為了這個“子孫萬代,人莫能窺,振古以來,一君而已”的目標,隋煬帝的野心快速膨脹,從而開始了大規模的工程建設,最終導致了國破人亡。

隋煬帝真是個昏君嗎?其實並不是。他的昏庸名頭是受後世批判而來

隋朝時,雖然有了一些詩文影射當時的政治,比如說像《汴水早發應令詩》等等,但大多是一些站在一個臣子的立場之上,歌頌隋煬帝的的作品,沒有太多的參考價值,而隋煬帝自己的“安此憶兆生”的詩句更能表現出隋煬帝自身的理想,不過在當時也只有隋煬帝自己敢這麼寫罷了。真正的系統化的記載隋煬帝的還是唐代的史書,而其中最為完備的還要數《隋書》和《北史》,尤其是《隋書》,更是直接說隋煬帝時“天作孽,尤可違,自作孽,不可逭”。《隋書》之中將隋煬帝最終的悲劇直接認定是其咎由自取,,這樣的態度也直接影響了後世對於隋煬帝的態度,尤其是後來的文學作品,更是但凡提到隋煬帝,必定從暴君角度來批判。

而唐初修訂的《貞觀要論》更是總結了隋亡的幾大教訓,分別是“廣宮室,好行幸”“輕用人力”;生活奢靡,甚至“資質端麗者,每歲貢之”;到了戰亂時還認為“不盡誅,後無以示勸”等等,最重要的還是其剛愎自用,不接受其他意見,最終使得隋朝滅亡。

隋煬帝真是個昏君嗎?其實並不是。他的昏庸名頭是受後世批判而來

古人一向認為,品德比才學重要得多,《資治通鑑》中就如此寫道“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而隋煬帝便是一個有大才而無大德的人,這也是後世史書評價隋煬帝是個暴君的主要原因。

《隋書》之中對於隋煬帝的一生有一個完整的總結,從中我們也能夠看出,他其實是有大才的,比如書他曾經被派去徵收晉陽,晉陽並不是一個無關緊要的地方,而是一個軍事重地,北齊和北周曾經多次爭奪此地,由此可見,楊光這個人是一個有能力的人,不然文帝也不會放心把這麼一個重要的地方交給他。而他即位後便立馬開創科舉制,科舉制度對於後世的影響不用多說,可以說,隋煬帝是有大才華的。

隋煬帝真是個昏君嗎?其實並不是。他的昏庸名頭是受後世批判而來

那麼後世為什麼會批判隋煬帝呢?

首先就是我們所熟知的他繼位之後的各種“騷操作”,可以說,他乾的每一件事情都是極度有爭議的,尤其是發動的各種大工程,更是動用了無數的百姓。從現在來看,他有一些舉措是真的利國利民的,但是他卻異想天開忽略了百姓自身的承受能力,想一出是一出,急功近利,導致天下哀聲哉道,民怨沸起,這種不顧天下人只為一人功績的行為是十足十的“暴君”的表現,這是無法洗刷的。但他給百姓強加的痛苦究竟有多少呢?咱們舉個例子,隋煬帝繼位以來到大業八年,全國一共有整整二十二項工程,這些工程足足用了3012萬人,要知道,隋朝最鼎盛時人口也才不到5000萬!

而除了暴政之外,還有一個方面也是其受到批判的主要原因,那就是關於其皇位是否是合法繼承的命題。封建社會以來,基本上皇權更替遵循的都是嫡長子繼承製度,而後世文人作品則表現了其弒父奪權一面。父系社會,父為尊,這樣的行為自然是被批判的,而《隋書》中就提供了兩個截然相反的命題:高祖本紀中所記載的文帝是因為病危而導致的自然死亡,但是在後續的《楊素傳》等傳記之中卻又提供給讀者一個文帝之死不是偶然而是楊廣弒父。而後世因為楊光本身確實是暴君,便使用了弒父這一說法,直接了當的給他安上了這個罪名,甚至還進行了不少的補充,楊廣自此之後便完全成為了一個泯滅人性的人。

隋煬帝真是個昏君嗎?其實並不是。他的昏庸名頭是受後世批判而來

但是史書畢竟是由勝利者所書寫的,在楊廣本身劣跡斑斑的情況之下,當然要再添一把火,將楊廣的形象徹底醜化,這樣才能夠讓人更加信服唐王朝的統治,這也是歷朝歷代史書的慣用伎倆,雖然說史書已經盡力客觀,但是不得不說還是有其偏向性的,就拿同時代的唐代的史書來說,為了表現突出李世民的形象,甚至於會刻意淡化李淵的作用,更不要說前朝國君了,自然是能醜化自然不會放過。

而現在很多人批判隋煬帝還有一點,那就是他好色。古代皇宮美人如雲,《禮記》之中就記載了當時周王室“古者天子後立六宮、三夫人、九嬪、二十七命婦、八十一御妻”,這個數字可謂是十分龐大,甚至於唐高祖李淵和隋煬帝一樣都有四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御妻,要說隋帝過分到哪裡去,也就多了點女官而已,可以說隋煬帝的後宮群真的不大,甚至於后妃傳裡也僅有三個人,孩子也只有三個,還有兩個是正牌老婆蕭皇后的。所以說他耽於美色,還真不至於,但是他三個有記載的,有倆原本是他父皇文帝的,這就有問題了,在傳統的儒家禮儀中,這是不能被允許的,甚至是“淫亂”的行為,這或許也是其後世被人認作是好色之徒的一大原因。

隋煬帝真是個昏君嗎?其實並不是。他的昏庸名頭是受後世批判而來

隋煬帝最初為晉王時,為了討好母親,私生活十分檢點,到了繼位後也十分檢點,並沒有淫亂宮廷的行為,直到隋煬帝后期,國家大亂,他才開始真正的縱情聲色,就像上文所說的“資質端麗者,每歲貢之”,甚至於“又引少年,令與宮人穢亂”。不過唐代的史書並沒有細緻刻畫,直到宋代才有關於其後宮的具體描畫,並且直接將其定義為好色之徒。但是不得不說,在唐代的史書記載中,隋煬帝還並不是一個只知道耽於女色愛好淫亂的帝王。

所以說隋煬帝並不是一個一無是處的人,在唐代的史書之中,他的形象還算得上較為客觀,而到了宋代及以後,他的形象徹底覆滅,成為了一個一無是處的君王,這也是很多人對於隋煬帝的看法,但是這樣的看法卻並不準確。隋煬帝確實暴虐,但是他在位的十三年裡,確確實實為後世做出了不小的貢獻,例如大運河,例如科舉制。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