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轍:這位比蘇軾還憤青的蘇弟弟,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

嘉佑6年的北宋,天下所有讀書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都城開封府,因為在8月即將有一場最高級別的公務員考試——制科,在此拉開序幕。

和傳統意義上的科舉不一樣的是,制科考試是非常規的公務員考試,難度與科舉天壤之別,選拔的也都是將來能夠高居廟堂之上的將相之才。

但這年八月的制科考試並沒有如期而來,一個考生突然患病臥床的消息傳到了北宋政壇大佬——宰相韓琦的耳中,韓琦一聽考生的名字,連忙上奏宋神宗,希望推遲制科考試的時間,以此來配合該考生養病。

“今歲召制科,諸士為蘇軾、蘇轍最有聲望,今聞蘇轍偶病,未可試。如此人兄弟中一人不得就試,甚非眾望,欲展限以俟。”

韓琦的話說得很清楚:“今年的制科考試就蘇軾、蘇轍兩兄弟最有才華,現在蘇轍生病了參加不了,不如推遲考試時間等他養病吧。”

"

嘉佑6年的北宋,天下所有讀書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都城開封府,因為在8月即將有一場最高級別的公務員考試——制科,在此拉開序幕。

和傳統意義上的科舉不一樣的是,制科考試是非常規的公務員考試,難度與科舉天壤之別,選拔的也都是將來能夠高居廟堂之上的將相之才。

但這年八月的制科考試並沒有如期而來,一個考生突然患病臥床的消息傳到了北宋政壇大佬——宰相韓琦的耳中,韓琦一聽考生的名字,連忙上奏宋神宗,希望推遲制科考試的時間,以此來配合該考生養病。

“今歲召制科,諸士為蘇軾、蘇轍最有聲望,今聞蘇轍偶病,未可試。如此人兄弟中一人不得就試,甚非眾望,欲展限以俟。”

韓琦的話說得很清楚:“今年的制科考試就蘇軾、蘇轍兩兄弟最有才華,現在蘇轍生病了參加不了,不如推遲考試時間等他養病吧。”

蘇轍:這位比蘇軾還憤青的蘇弟弟,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蘇軾何許人也,已經無需再多介紹,驚豔了千年歲月的天縱之才,流傳到後世的詩詞無一不讓人動容。蘇軾身上有太多的標籤,第一流美食家,第一流文學家,第一流詞宗領袖等等。

可提到蘇轍的時候,很多人對蘇轍的第一反應——蘇軾的弟弟,唐宋八大家之一,除此以外,蘇轍留給大家的印象就少之又少了。

"

嘉佑6年的北宋,天下所有讀書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都城開封府,因為在8月即將有一場最高級別的公務員考試——制科,在此拉開序幕。

和傳統意義上的科舉不一樣的是,制科考試是非常規的公務員考試,難度與科舉天壤之別,選拔的也都是將來能夠高居廟堂之上的將相之才。

但這年八月的制科考試並沒有如期而來,一個考生突然患病臥床的消息傳到了北宋政壇大佬——宰相韓琦的耳中,韓琦一聽考生的名字,連忙上奏宋神宗,希望推遲制科考試的時間,以此來配合該考生養病。

“今歲召制科,諸士為蘇軾、蘇轍最有聲望,今聞蘇轍偶病,未可試。如此人兄弟中一人不得就試,甚非眾望,欲展限以俟。”

韓琦的話說得很清楚:“今年的制科考試就蘇軾、蘇轍兩兄弟最有才華,現在蘇轍生病了參加不了,不如推遲考試時間等他養病吧。”

蘇轍:這位比蘇軾還憤青的蘇弟弟,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蘇軾何許人也,已經無需再多介紹,驚豔了千年歲月的天縱之才,流傳到後世的詩詞無一不讓人動容。蘇軾身上有太多的標籤,第一流美食家,第一流文學家,第一流詞宗領袖等等。

可提到蘇轍的時候,很多人對蘇轍的第一反應——蘇軾的弟弟,唐宋八大家之一,除此以外,蘇轍留給大家的印象就少之又少了。

蘇轍:這位比蘇軾還憤青的蘇弟弟,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就像是買一贈一的贈品一樣,蘇轍永遠都被掩蓋在哥哥蘇軾的耀眼光芒裡,似乎頗具才幹,但若問及蘇轍到底有何成就時,卻甚少有人能說出一二來。

但用當時北宋最高領導宋仁宗的話來說:“吾今又為吾子孫得太平宰相兩人。”蘇軾是宰相之才,但小四歲的弟弟蘇轍也是宰相之才。

而對於這個小四歲的弟弟,蘇軾不吝溢美之詞:

子由之文實勝僕,而世俗不知,乃以為不如。其人深,不願人知之。其文如其為人,故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嘆之聲,而其秀傑之氣終不可沒。

"

嘉佑6年的北宋,天下所有讀書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都城開封府,因為在8月即將有一場最高級別的公務員考試——制科,在此拉開序幕。

和傳統意義上的科舉不一樣的是,制科考試是非常規的公務員考試,難度與科舉天壤之別,選拔的也都是將來能夠高居廟堂之上的將相之才。

但這年八月的制科考試並沒有如期而來,一個考生突然患病臥床的消息傳到了北宋政壇大佬——宰相韓琦的耳中,韓琦一聽考生的名字,連忙上奏宋神宗,希望推遲制科考試的時間,以此來配合該考生養病。

“今歲召制科,諸士為蘇軾、蘇轍最有聲望,今聞蘇轍偶病,未可試。如此人兄弟中一人不得就試,甚非眾望,欲展限以俟。”

韓琦的話說得很清楚:“今年的制科考試就蘇軾、蘇轍兩兄弟最有才華,現在蘇轍生病了參加不了,不如推遲考試時間等他養病吧。”

蘇轍:這位比蘇軾還憤青的蘇弟弟,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蘇軾何許人也,已經無需再多介紹,驚豔了千年歲月的天縱之才,流傳到後世的詩詞無一不讓人動容。蘇軾身上有太多的標籤,第一流美食家,第一流文學家,第一流詞宗領袖等等。

可提到蘇轍的時候,很多人對蘇轍的第一反應——蘇軾的弟弟,唐宋八大家之一,除此以外,蘇轍留給大家的印象就少之又少了。

蘇轍:這位比蘇軾還憤青的蘇弟弟,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就像是買一贈一的贈品一樣,蘇轍永遠都被掩蓋在哥哥蘇軾的耀眼光芒裡,似乎頗具才幹,但若問及蘇轍到底有何成就時,卻甚少有人能說出一二來。

但用當時北宋最高領導宋仁宗的話來說:“吾今又為吾子孫得太平宰相兩人。”蘇軾是宰相之才,但小四歲的弟弟蘇轍也是宰相之才。

而對於這個小四歲的弟弟,蘇軾不吝溢美之詞:

子由之文實勝僕,而世俗不知,乃以為不如。其人深,不願人知之。其文如其為人,故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嘆之聲,而其秀傑之氣終不可沒。

蘇轍:這位比蘇軾還憤青的蘇弟弟,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向來狂放不羈的蘇軾,面對靜如沉水的弟弟也只能感慨弟弟為人低調,世事洞若觀火,文章恣意汪洋,讓人一詠三嘆,回味無窮。

而如果你認真瞭解過蘇轍的生平,就會發現他並非只是蘇軾弟弟這麼簡單。

國學大師梁啟超曾言:“十年飲冰,難涼熱血。”

說得正是蘇轍這樣的人。

"

嘉佑6年的北宋,天下所有讀書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都城開封府,因為在8月即將有一場最高級別的公務員考試——制科,在此拉開序幕。

和傳統意義上的科舉不一樣的是,制科考試是非常規的公務員考試,難度與科舉天壤之別,選拔的也都是將來能夠高居廟堂之上的將相之才。

但這年八月的制科考試並沒有如期而來,一個考生突然患病臥床的消息傳到了北宋政壇大佬——宰相韓琦的耳中,韓琦一聽考生的名字,連忙上奏宋神宗,希望推遲制科考試的時間,以此來配合該考生養病。

“今歲召制科,諸士為蘇軾、蘇轍最有聲望,今聞蘇轍偶病,未可試。如此人兄弟中一人不得就試,甚非眾望,欲展限以俟。”

韓琦的話說得很清楚:“今年的制科考試就蘇軾、蘇轍兩兄弟最有才華,現在蘇轍生病了參加不了,不如推遲考試時間等他養病吧。”

蘇轍:這位比蘇軾還憤青的蘇弟弟,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蘇軾何許人也,已經無需再多介紹,驚豔了千年歲月的天縱之才,流傳到後世的詩詞無一不讓人動容。蘇軾身上有太多的標籤,第一流美食家,第一流文學家,第一流詞宗領袖等等。

可提到蘇轍的時候,很多人對蘇轍的第一反應——蘇軾的弟弟,唐宋八大家之一,除此以外,蘇轍留給大家的印象就少之又少了。

蘇轍:這位比蘇軾還憤青的蘇弟弟,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就像是買一贈一的贈品一樣,蘇轍永遠都被掩蓋在哥哥蘇軾的耀眼光芒裡,似乎頗具才幹,但若問及蘇轍到底有何成就時,卻甚少有人能說出一二來。

但用當時北宋最高領導宋仁宗的話來說:“吾今又為吾子孫得太平宰相兩人。”蘇軾是宰相之才,但小四歲的弟弟蘇轍也是宰相之才。

而對於這個小四歲的弟弟,蘇軾不吝溢美之詞:

子由之文實勝僕,而世俗不知,乃以為不如。其人深,不願人知之。其文如其為人,故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嘆之聲,而其秀傑之氣終不可沒。

蘇轍:這位比蘇軾還憤青的蘇弟弟,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向來狂放不羈的蘇軾,面對靜如沉水的弟弟也只能感慨弟弟為人低調,世事洞若觀火,文章恣意汪洋,讓人一詠三嘆,回味無窮。

而如果你認真瞭解過蘇轍的生平,就會發現他並非只是蘇軾弟弟這麼簡單。

國學大師梁啟超曾言:“十年飲冰,難涼熱血。”

說得正是蘇轍這樣的人。

蘇轍:這位比蘇軾還憤青的蘇弟弟,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都說每個人在學生時代,都有個永遠無法戰勝的對手——別人家孩子。

對於年少的蘇轍來說,哥哥蘇軾無疑就是翻版的別人家孩子。蘇軾一生太驚豔了,21歲時隨父親出川,進京應考,以一篇《刑賞忠厚之至論》讓當時的文壇泰斗歐陽修為之驚歎,最後歐陽修為了避嫌,免去了蘇軾狀元頭銜,給了第二榜眼的等級。

六年之後的制科考試,蘇軾又名列“第三等”,成為大宋百年來的唯二獲得此殊榮的天才。(因為第一等和第二等都是虛設,所以第三等即為第一等。)

有這樣一個天縱奇才的哥哥在前面,雖然也是人中龍鳳的蘇轍則顯得平淡落寞了許多。但蘇轍很快就以自己的方式,第一次在世人面前亮相,雖然這樣的亮相方式讓他在日後的人生裡危機四伏。

提起蘇軾,大家的第一印象都是狂放不羈、快意瀟灑,他就像是個刺頭活躍在北宋的政壇上,對所有看不慣的人事物發動反擊。

但事實上,比起蘇軾的小打小鬧,蘇轍才算得上是有宋以來的第一憤青,即便是比起數百年後的明朝海瑞也不遑多讓。

嘉佑六年的制科考試,這場因為蘇轍生病而推延了一個月的最高公務員考試中,年僅22歲的他寫了一篇《御試製科策》,並以此文引發了北宋政壇的爭論。

在蘇轍的策論中,這位憤青第一次展現出了驚人的戰鬥力,也許是厭倦了當時北宋粉飾太平的社會風氣,又或者是對統治階層人浮於事現象的痛斥,蘇轍一連以歷史上的六位昏君來諷刺宋仁宗沉迷酒色、荒淫無度、剝削百姓,好大喜功。

"

嘉佑6年的北宋,天下所有讀書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都城開封府,因為在8月即將有一場最高級別的公務員考試——制科,在此拉開序幕。

和傳統意義上的科舉不一樣的是,制科考試是非常規的公務員考試,難度與科舉天壤之別,選拔的也都是將來能夠高居廟堂之上的將相之才。

但這年八月的制科考試並沒有如期而來,一個考生突然患病臥床的消息傳到了北宋政壇大佬——宰相韓琦的耳中,韓琦一聽考生的名字,連忙上奏宋神宗,希望推遲制科考試的時間,以此來配合該考生養病。

“今歲召制科,諸士為蘇軾、蘇轍最有聲望,今聞蘇轍偶病,未可試。如此人兄弟中一人不得就試,甚非眾望,欲展限以俟。”

韓琦的話說得很清楚:“今年的制科考試就蘇軾、蘇轍兩兄弟最有才華,現在蘇轍生病了參加不了,不如推遲考試時間等他養病吧。”

蘇轍:這位比蘇軾還憤青的蘇弟弟,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蘇軾何許人也,已經無需再多介紹,驚豔了千年歲月的天縱之才,流傳到後世的詩詞無一不讓人動容。蘇軾身上有太多的標籤,第一流美食家,第一流文學家,第一流詞宗領袖等等。

可提到蘇轍的時候,很多人對蘇轍的第一反應——蘇軾的弟弟,唐宋八大家之一,除此以外,蘇轍留給大家的印象就少之又少了。

蘇轍:這位比蘇軾還憤青的蘇弟弟,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就像是買一贈一的贈品一樣,蘇轍永遠都被掩蓋在哥哥蘇軾的耀眼光芒裡,似乎頗具才幹,但若問及蘇轍到底有何成就時,卻甚少有人能說出一二來。

但用當時北宋最高領導宋仁宗的話來說:“吾今又為吾子孫得太平宰相兩人。”蘇軾是宰相之才,但小四歲的弟弟蘇轍也是宰相之才。

而對於這個小四歲的弟弟,蘇軾不吝溢美之詞:

子由之文實勝僕,而世俗不知,乃以為不如。其人深,不願人知之。其文如其為人,故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嘆之聲,而其秀傑之氣終不可沒。

蘇轍:這位比蘇軾還憤青的蘇弟弟,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向來狂放不羈的蘇軾,面對靜如沉水的弟弟也只能感慨弟弟為人低調,世事洞若觀火,文章恣意汪洋,讓人一詠三嘆,回味無窮。

而如果你認真瞭解過蘇轍的生平,就會發現他並非只是蘇軾弟弟這麼簡單。

國學大師梁啟超曾言:“十年飲冰,難涼熱血。”

說得正是蘇轍這樣的人。

蘇轍:這位比蘇軾還憤青的蘇弟弟,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都說每個人在學生時代,都有個永遠無法戰勝的對手——別人家孩子。

對於年少的蘇轍來說,哥哥蘇軾無疑就是翻版的別人家孩子。蘇軾一生太驚豔了,21歲時隨父親出川,進京應考,以一篇《刑賞忠厚之至論》讓當時的文壇泰斗歐陽修為之驚歎,最後歐陽修為了避嫌,免去了蘇軾狀元頭銜,給了第二榜眼的等級。

六年之後的制科考試,蘇軾又名列“第三等”,成為大宋百年來的唯二獲得此殊榮的天才。(因為第一等和第二等都是虛設,所以第三等即為第一等。)

有這樣一個天縱奇才的哥哥在前面,雖然也是人中龍鳳的蘇轍則顯得平淡落寞了許多。但蘇轍很快就以自己的方式,第一次在世人面前亮相,雖然這樣的亮相方式讓他在日後的人生裡危機四伏。

提起蘇軾,大家的第一印象都是狂放不羈、快意瀟灑,他就像是個刺頭活躍在北宋的政壇上,對所有看不慣的人事物發動反擊。

但事實上,比起蘇軾的小打小鬧,蘇轍才算得上是有宋以來的第一憤青,即便是比起數百年後的明朝海瑞也不遑多讓。

嘉佑六年的制科考試,這場因為蘇轍生病而推延了一個月的最高公務員考試中,年僅22歲的他寫了一篇《御試製科策》,並以此文引發了北宋政壇的爭論。

在蘇轍的策論中,這位憤青第一次展現出了驚人的戰鬥力,也許是厭倦了當時北宋粉飾太平的社會風氣,又或者是對統治階層人浮於事現象的痛斥,蘇轍一連以歷史上的六位昏君來諷刺宋仁宗沉迷酒色、荒淫無度、剝削百姓,好大喜功。

蘇轍:這位比蘇軾還憤青的蘇弟弟,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被人戳著脊樑骨痛斥的滋味,普通人尚且受不了,更何況是歷史上出了名的賢德君主——宋仁宗。平心而論,蘇轍的這篇策論雖然氣勢恢宏,文筆俱佳,對於當時北宋朝廷冗兵冗官現象的抨擊深可見骨,但對於宋仁宗的責難多半言過其實,更多的只是憤青式的宣洩不滿。

好在蘇轍遇到的,是一位歷史上出了名仁慈的皇帝,宋仁宗非但未曾對蘇轍治罪,反而大度說道:“吾以直言求士,士以直言告我,今而黜之,天下其謂我何?”

這是蘇轍一生運氣最爆表的時候,抱著被治罪的念頭寫下的策論,非但沒有為蘇轍帶來災厄,反而在宰相司馬光的堅持之下,讓蘇轍成為僅次於蘇軾的制科考試第四等。

但蘇轍的好運氣,似乎也到底為止了。

"

嘉佑6年的北宋,天下所有讀書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都城開封府,因為在8月即將有一場最高級別的公務員考試——制科,在此拉開序幕。

和傳統意義上的科舉不一樣的是,制科考試是非常規的公務員考試,難度與科舉天壤之別,選拔的也都是將來能夠高居廟堂之上的將相之才。

但這年八月的制科考試並沒有如期而來,一個考生突然患病臥床的消息傳到了北宋政壇大佬——宰相韓琦的耳中,韓琦一聽考生的名字,連忙上奏宋神宗,希望推遲制科考試的時間,以此來配合該考生養病。

“今歲召制科,諸士為蘇軾、蘇轍最有聲望,今聞蘇轍偶病,未可試。如此人兄弟中一人不得就試,甚非眾望,欲展限以俟。”

韓琦的話說得很清楚:“今年的制科考試就蘇軾、蘇轍兩兄弟最有才華,現在蘇轍生病了參加不了,不如推遲考試時間等他養病吧。”

蘇轍:這位比蘇軾還憤青的蘇弟弟,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蘇軾何許人也,已經無需再多介紹,驚豔了千年歲月的天縱之才,流傳到後世的詩詞無一不讓人動容。蘇軾身上有太多的標籤,第一流美食家,第一流文學家,第一流詞宗領袖等等。

可提到蘇轍的時候,很多人對蘇轍的第一反應——蘇軾的弟弟,唐宋八大家之一,除此以外,蘇轍留給大家的印象就少之又少了。

蘇轍:這位比蘇軾還憤青的蘇弟弟,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就像是買一贈一的贈品一樣,蘇轍永遠都被掩蓋在哥哥蘇軾的耀眼光芒裡,似乎頗具才幹,但若問及蘇轍到底有何成就時,卻甚少有人能說出一二來。

但用當時北宋最高領導宋仁宗的話來說:“吾今又為吾子孫得太平宰相兩人。”蘇軾是宰相之才,但小四歲的弟弟蘇轍也是宰相之才。

而對於這個小四歲的弟弟,蘇軾不吝溢美之詞:

子由之文實勝僕,而世俗不知,乃以為不如。其人深,不願人知之。其文如其為人,故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嘆之聲,而其秀傑之氣終不可沒。

蘇轍:這位比蘇軾還憤青的蘇弟弟,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向來狂放不羈的蘇軾,面對靜如沉水的弟弟也只能感慨弟弟為人低調,世事洞若觀火,文章恣意汪洋,讓人一詠三嘆,回味無窮。

而如果你認真瞭解過蘇轍的生平,就會發現他並非只是蘇軾弟弟這麼簡單。

國學大師梁啟超曾言:“十年飲冰,難涼熱血。”

說得正是蘇轍這樣的人。

蘇轍:這位比蘇軾還憤青的蘇弟弟,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都說每個人在學生時代,都有個永遠無法戰勝的對手——別人家孩子。

對於年少的蘇轍來說,哥哥蘇軾無疑就是翻版的別人家孩子。蘇軾一生太驚豔了,21歲時隨父親出川,進京應考,以一篇《刑賞忠厚之至論》讓當時的文壇泰斗歐陽修為之驚歎,最後歐陽修為了避嫌,免去了蘇軾狀元頭銜,給了第二榜眼的等級。

六年之後的制科考試,蘇軾又名列“第三等”,成為大宋百年來的唯二獲得此殊榮的天才。(因為第一等和第二等都是虛設,所以第三等即為第一等。)

有這樣一個天縱奇才的哥哥在前面,雖然也是人中龍鳳的蘇轍則顯得平淡落寞了許多。但蘇轍很快就以自己的方式,第一次在世人面前亮相,雖然這樣的亮相方式讓他在日後的人生裡危機四伏。

提起蘇軾,大家的第一印象都是狂放不羈、快意瀟灑,他就像是個刺頭活躍在北宋的政壇上,對所有看不慣的人事物發動反擊。

但事實上,比起蘇軾的小打小鬧,蘇轍才算得上是有宋以來的第一憤青,即便是比起數百年後的明朝海瑞也不遑多讓。

嘉佑六年的制科考試,這場因為蘇轍生病而推延了一個月的最高公務員考試中,年僅22歲的他寫了一篇《御試製科策》,並以此文引發了北宋政壇的爭論。

在蘇轍的策論中,這位憤青第一次展現出了驚人的戰鬥力,也許是厭倦了當時北宋粉飾太平的社會風氣,又或者是對統治階層人浮於事現象的痛斥,蘇轍一連以歷史上的六位昏君來諷刺宋仁宗沉迷酒色、荒淫無度、剝削百姓,好大喜功。

蘇轍:這位比蘇軾還憤青的蘇弟弟,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被人戳著脊樑骨痛斥的滋味,普通人尚且受不了,更何況是歷史上出了名的賢德君主——宋仁宗。平心而論,蘇轍的這篇策論雖然氣勢恢宏,文筆俱佳,對於當時北宋朝廷冗兵冗官現象的抨擊深可見骨,但對於宋仁宗的責難多半言過其實,更多的只是憤青式的宣洩不滿。

好在蘇轍遇到的,是一位歷史上出了名仁慈的皇帝,宋仁宗非但未曾對蘇轍治罪,反而大度說道:“吾以直言求士,士以直言告我,今而黜之,天下其謂我何?”

這是蘇轍一生運氣最爆表的時候,抱著被治罪的念頭寫下的策論,非但沒有為蘇轍帶來災厄,反而在宰相司馬光的堅持之下,讓蘇轍成為僅次於蘇軾的制科考試第四等。

但蘇轍的好運氣,似乎也到底為止了。

蘇轍:這位比蘇軾還憤青的蘇弟弟,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原以為通過制科考試的自己,可以獲得朝廷重用,卻未曾想知道哥哥蘇軾做了大理評事,並以京官身份前往基層鍛鍊,而自己卻只得了一個試祕書省校書郎,一個微末不成氣候的小官。

還沉浸在雛鳳初鳴的喜悅中的蘇轍,沒辦法接受這樣的心理落差,在還不知道官場險惡的情況下,他以照顧父親為由,不肯赴任,堅持辭官。

這是天真的蘇轍第一次對北宋官場失望,即便是哥哥蘇軾寫詩勸勉自己,蘇轍還是以“閉門已學龜頭縮,避謗仍兼雉尾藏。”的詩句來自嘲:我已經閉門龜縮,為什麼他們還要咬著我不放?

都說初生牛犢不怕虎。蘇轍為自己當年的張狂付出了血的代價,在經歷了父親亡故等一系列人生變故後,沉甸甸的歲月在蘇轍的身上留下了無盡的滄桑。

直到八年後的熙寧二年,等蘇軾蘇轍兄弟服喪結束,回到政壇的時候,北宋政局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宋神宗的支持下,震盪天下的“王安石變法開始了。

喜歡說真話,不愛阿諛奉承,一直是蘇家兩兄弟的“毛病”,事實證明,沒辦法學會和當時政局妥協的人都不會有好下場,蘇家兩兄弟的命運也由此跌落深谷。

已位極人臣的蘇軾因為反對“王安石變法”中的激進做法,被逐出京城,貶到杭州,之後又接連不斷的貶謫和監禁,一路從杭州被貶到了海南島。

"

嘉佑6年的北宋,天下所有讀書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都城開封府,因為在8月即將有一場最高級別的公務員考試——制科,在此拉開序幕。

和傳統意義上的科舉不一樣的是,制科考試是非常規的公務員考試,難度與科舉天壤之別,選拔的也都是將來能夠高居廟堂之上的將相之才。

但這年八月的制科考試並沒有如期而來,一個考生突然患病臥床的消息傳到了北宋政壇大佬——宰相韓琦的耳中,韓琦一聽考生的名字,連忙上奏宋神宗,希望推遲制科考試的時間,以此來配合該考生養病。

“今歲召制科,諸士為蘇軾、蘇轍最有聲望,今聞蘇轍偶病,未可試。如此人兄弟中一人不得就試,甚非眾望,欲展限以俟。”

韓琦的話說得很清楚:“今年的制科考試就蘇軾、蘇轍兩兄弟最有才華,現在蘇轍生病了參加不了,不如推遲考試時間等他養病吧。”

蘇轍:這位比蘇軾還憤青的蘇弟弟,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蘇軾何許人也,已經無需再多介紹,驚豔了千年歲月的天縱之才,流傳到後世的詩詞無一不讓人動容。蘇軾身上有太多的標籤,第一流美食家,第一流文學家,第一流詞宗領袖等等。

可提到蘇轍的時候,很多人對蘇轍的第一反應——蘇軾的弟弟,唐宋八大家之一,除此以外,蘇轍留給大家的印象就少之又少了。

蘇轍:這位比蘇軾還憤青的蘇弟弟,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就像是買一贈一的贈品一樣,蘇轍永遠都被掩蓋在哥哥蘇軾的耀眼光芒裡,似乎頗具才幹,但若問及蘇轍到底有何成就時,卻甚少有人能說出一二來。

但用當時北宋最高領導宋仁宗的話來說:“吾今又為吾子孫得太平宰相兩人。”蘇軾是宰相之才,但小四歲的弟弟蘇轍也是宰相之才。

而對於這個小四歲的弟弟,蘇軾不吝溢美之詞:

子由之文實勝僕,而世俗不知,乃以為不如。其人深,不願人知之。其文如其為人,故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嘆之聲,而其秀傑之氣終不可沒。

蘇轍:這位比蘇軾還憤青的蘇弟弟,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向來狂放不羈的蘇軾,面對靜如沉水的弟弟也只能感慨弟弟為人低調,世事洞若觀火,文章恣意汪洋,讓人一詠三嘆,回味無窮。

而如果你認真瞭解過蘇轍的生平,就會發現他並非只是蘇軾弟弟這麼簡單。

國學大師梁啟超曾言:“十年飲冰,難涼熱血。”

說得正是蘇轍這樣的人。

蘇轍:這位比蘇軾還憤青的蘇弟弟,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都說每個人在學生時代,都有個永遠無法戰勝的對手——別人家孩子。

對於年少的蘇轍來說,哥哥蘇軾無疑就是翻版的別人家孩子。蘇軾一生太驚豔了,21歲時隨父親出川,進京應考,以一篇《刑賞忠厚之至論》讓當時的文壇泰斗歐陽修為之驚歎,最後歐陽修為了避嫌,免去了蘇軾狀元頭銜,給了第二榜眼的等級。

六年之後的制科考試,蘇軾又名列“第三等”,成為大宋百年來的唯二獲得此殊榮的天才。(因為第一等和第二等都是虛設,所以第三等即為第一等。)

有這樣一個天縱奇才的哥哥在前面,雖然也是人中龍鳳的蘇轍則顯得平淡落寞了許多。但蘇轍很快就以自己的方式,第一次在世人面前亮相,雖然這樣的亮相方式讓他在日後的人生裡危機四伏。

提起蘇軾,大家的第一印象都是狂放不羈、快意瀟灑,他就像是個刺頭活躍在北宋的政壇上,對所有看不慣的人事物發動反擊。

但事實上,比起蘇軾的小打小鬧,蘇轍才算得上是有宋以來的第一憤青,即便是比起數百年後的明朝海瑞也不遑多讓。

嘉佑六年的制科考試,這場因為蘇轍生病而推延了一個月的最高公務員考試中,年僅22歲的他寫了一篇《御試製科策》,並以此文引發了北宋政壇的爭論。

在蘇轍的策論中,這位憤青第一次展現出了驚人的戰鬥力,也許是厭倦了當時北宋粉飾太平的社會風氣,又或者是對統治階層人浮於事現象的痛斥,蘇轍一連以歷史上的六位昏君來諷刺宋仁宗沉迷酒色、荒淫無度、剝削百姓,好大喜功。

蘇轍:這位比蘇軾還憤青的蘇弟弟,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被人戳著脊樑骨痛斥的滋味,普通人尚且受不了,更何況是歷史上出了名的賢德君主——宋仁宗。平心而論,蘇轍的這篇策論雖然氣勢恢宏,文筆俱佳,對於當時北宋朝廷冗兵冗官現象的抨擊深可見骨,但對於宋仁宗的責難多半言過其實,更多的只是憤青式的宣洩不滿。

好在蘇轍遇到的,是一位歷史上出了名仁慈的皇帝,宋仁宗非但未曾對蘇轍治罪,反而大度說道:“吾以直言求士,士以直言告我,今而黜之,天下其謂我何?”

這是蘇轍一生運氣最爆表的時候,抱著被治罪的念頭寫下的策論,非但沒有為蘇轍帶來災厄,反而在宰相司馬光的堅持之下,讓蘇轍成為僅次於蘇軾的制科考試第四等。

但蘇轍的好運氣,似乎也到底為止了。

蘇轍:這位比蘇軾還憤青的蘇弟弟,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原以為通過制科考試的自己,可以獲得朝廷重用,卻未曾想知道哥哥蘇軾做了大理評事,並以京官身份前往基層鍛鍊,而自己卻只得了一個試祕書省校書郎,一個微末不成氣候的小官。

還沉浸在雛鳳初鳴的喜悅中的蘇轍,沒辦法接受這樣的心理落差,在還不知道官場險惡的情況下,他以照顧父親為由,不肯赴任,堅持辭官。

這是天真的蘇轍第一次對北宋官場失望,即便是哥哥蘇軾寫詩勸勉自己,蘇轍還是以“閉門已學龜頭縮,避謗仍兼雉尾藏。”的詩句來自嘲:我已經閉門龜縮,為什麼他們還要咬著我不放?

都說初生牛犢不怕虎。蘇轍為自己當年的張狂付出了血的代價,在經歷了父親亡故等一系列人生變故後,沉甸甸的歲月在蘇轍的身上留下了無盡的滄桑。

直到八年後的熙寧二年,等蘇軾蘇轍兄弟服喪結束,回到政壇的時候,北宋政局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宋神宗的支持下,震盪天下的“王安石變法開始了。

喜歡說真話,不愛阿諛奉承,一直是蘇家兩兄弟的“毛病”,事實證明,沒辦法學會和當時政局妥協的人都不會有好下場,蘇家兩兄弟的命運也由此跌落深谷。

已位極人臣的蘇軾因為反對“王安石變法”中的激進做法,被逐出京城,貶到杭州,之後又接連不斷的貶謫和監禁,一路從杭州被貶到了海南島。

蘇轍:這位比蘇軾還憤青的蘇弟弟,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而“位卑未敢忘憂國”的蘇轍也再一次穩定發揮了自己的憤青技能,在沉寂了那麼多年以後,好不容易擠進權利中心的蘇轍,因為反對王安石推行激進的青苗法,而被貶至河南府。

這樣的日子還不算晚,命運給了蘇轍最大的驚喜,就是他那位“政治白痴”的哥哥——蘇軾。

北宋名臣張方平曾對蘇軾和蘇轍有過這樣一段評價:二子皆天才,長者明敏尤可愛,然少者謹重,成就或過之。

這句話也隱隱然成了蘇軾和蘇轍的命運寫照。元豐二年的烏臺詩案,是蘇軾人生中最大的劫難,這位天真爛漫,喜歡與人交心的大文學家,在自己的詩詞作品中留下了大量被人詬病的把柄,以至於一朝事發,蘇軾直接下獄,生死難知。

"

嘉佑6年的北宋,天下所有讀書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都城開封府,因為在8月即將有一場最高級別的公務員考試——制科,在此拉開序幕。

和傳統意義上的科舉不一樣的是,制科考試是非常規的公務員考試,難度與科舉天壤之別,選拔的也都是將來能夠高居廟堂之上的將相之才。

但這年八月的制科考試並沒有如期而來,一個考生突然患病臥床的消息傳到了北宋政壇大佬——宰相韓琦的耳中,韓琦一聽考生的名字,連忙上奏宋神宗,希望推遲制科考試的時間,以此來配合該考生養病。

“今歲召制科,諸士為蘇軾、蘇轍最有聲望,今聞蘇轍偶病,未可試。如此人兄弟中一人不得就試,甚非眾望,欲展限以俟。”

韓琦的話說得很清楚:“今年的制科考試就蘇軾、蘇轍兩兄弟最有才華,現在蘇轍生病了參加不了,不如推遲考試時間等他養病吧。”

蘇轍:這位比蘇軾還憤青的蘇弟弟,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蘇軾何許人也,已經無需再多介紹,驚豔了千年歲月的天縱之才,流傳到後世的詩詞無一不讓人動容。蘇軾身上有太多的標籤,第一流美食家,第一流文學家,第一流詞宗領袖等等。

可提到蘇轍的時候,很多人對蘇轍的第一反應——蘇軾的弟弟,唐宋八大家之一,除此以外,蘇轍留給大家的印象就少之又少了。

蘇轍:這位比蘇軾還憤青的蘇弟弟,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就像是買一贈一的贈品一樣,蘇轍永遠都被掩蓋在哥哥蘇軾的耀眼光芒裡,似乎頗具才幹,但若問及蘇轍到底有何成就時,卻甚少有人能說出一二來。

但用當時北宋最高領導宋仁宗的話來說:“吾今又為吾子孫得太平宰相兩人。”蘇軾是宰相之才,但小四歲的弟弟蘇轍也是宰相之才。

而對於這個小四歲的弟弟,蘇軾不吝溢美之詞:

子由之文實勝僕,而世俗不知,乃以為不如。其人深,不願人知之。其文如其為人,故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嘆之聲,而其秀傑之氣終不可沒。

蘇轍:這位比蘇軾還憤青的蘇弟弟,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向來狂放不羈的蘇軾,面對靜如沉水的弟弟也只能感慨弟弟為人低調,世事洞若觀火,文章恣意汪洋,讓人一詠三嘆,回味無窮。

而如果你認真瞭解過蘇轍的生平,就會發現他並非只是蘇軾弟弟這麼簡單。

國學大師梁啟超曾言:“十年飲冰,難涼熱血。”

說得正是蘇轍這樣的人。

蘇轍:這位比蘇軾還憤青的蘇弟弟,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都說每個人在學生時代,都有個永遠無法戰勝的對手——別人家孩子。

對於年少的蘇轍來說,哥哥蘇軾無疑就是翻版的別人家孩子。蘇軾一生太驚豔了,21歲時隨父親出川,進京應考,以一篇《刑賞忠厚之至論》讓當時的文壇泰斗歐陽修為之驚歎,最後歐陽修為了避嫌,免去了蘇軾狀元頭銜,給了第二榜眼的等級。

六年之後的制科考試,蘇軾又名列“第三等”,成為大宋百年來的唯二獲得此殊榮的天才。(因為第一等和第二等都是虛設,所以第三等即為第一等。)

有這樣一個天縱奇才的哥哥在前面,雖然也是人中龍鳳的蘇轍則顯得平淡落寞了許多。但蘇轍很快就以自己的方式,第一次在世人面前亮相,雖然這樣的亮相方式讓他在日後的人生裡危機四伏。

提起蘇軾,大家的第一印象都是狂放不羈、快意瀟灑,他就像是個刺頭活躍在北宋的政壇上,對所有看不慣的人事物發動反擊。

但事實上,比起蘇軾的小打小鬧,蘇轍才算得上是有宋以來的第一憤青,即便是比起數百年後的明朝海瑞也不遑多讓。

嘉佑六年的制科考試,這場因為蘇轍生病而推延了一個月的最高公務員考試中,年僅22歲的他寫了一篇《御試製科策》,並以此文引發了北宋政壇的爭論。

在蘇轍的策論中,這位憤青第一次展現出了驚人的戰鬥力,也許是厭倦了當時北宋粉飾太平的社會風氣,又或者是對統治階層人浮於事現象的痛斥,蘇轍一連以歷史上的六位昏君來諷刺宋仁宗沉迷酒色、荒淫無度、剝削百姓,好大喜功。

蘇轍:這位比蘇軾還憤青的蘇弟弟,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被人戳著脊樑骨痛斥的滋味,普通人尚且受不了,更何況是歷史上出了名的賢德君主——宋仁宗。平心而論,蘇轍的這篇策論雖然氣勢恢宏,文筆俱佳,對於當時北宋朝廷冗兵冗官現象的抨擊深可見骨,但對於宋仁宗的責難多半言過其實,更多的只是憤青式的宣洩不滿。

好在蘇轍遇到的,是一位歷史上出了名仁慈的皇帝,宋仁宗非但未曾對蘇轍治罪,反而大度說道:“吾以直言求士,士以直言告我,今而黜之,天下其謂我何?”

這是蘇轍一生運氣最爆表的時候,抱著被治罪的念頭寫下的策論,非但沒有為蘇轍帶來災厄,反而在宰相司馬光的堅持之下,讓蘇轍成為僅次於蘇軾的制科考試第四等。

但蘇轍的好運氣,似乎也到底為止了。

蘇轍:這位比蘇軾還憤青的蘇弟弟,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原以為通過制科考試的自己,可以獲得朝廷重用,卻未曾想知道哥哥蘇軾做了大理評事,並以京官身份前往基層鍛鍊,而自己卻只得了一個試祕書省校書郎,一個微末不成氣候的小官。

還沉浸在雛鳳初鳴的喜悅中的蘇轍,沒辦法接受這樣的心理落差,在還不知道官場險惡的情況下,他以照顧父親為由,不肯赴任,堅持辭官。

這是天真的蘇轍第一次對北宋官場失望,即便是哥哥蘇軾寫詩勸勉自己,蘇轍還是以“閉門已學龜頭縮,避謗仍兼雉尾藏。”的詩句來自嘲:我已經閉門龜縮,為什麼他們還要咬著我不放?

都說初生牛犢不怕虎。蘇轍為自己當年的張狂付出了血的代價,在經歷了父親亡故等一系列人生變故後,沉甸甸的歲月在蘇轍的身上留下了無盡的滄桑。

直到八年後的熙寧二年,等蘇軾蘇轍兄弟服喪結束,回到政壇的時候,北宋政局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宋神宗的支持下,震盪天下的“王安石變法開始了。

喜歡說真話,不愛阿諛奉承,一直是蘇家兩兄弟的“毛病”,事實證明,沒辦法學會和當時政局妥協的人都不會有好下場,蘇家兩兄弟的命運也由此跌落深谷。

已位極人臣的蘇軾因為反對“王安石變法”中的激進做法,被逐出京城,貶到杭州,之後又接連不斷的貶謫和監禁,一路從杭州被貶到了海南島。

蘇轍:這位比蘇軾還憤青的蘇弟弟,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而“位卑未敢忘憂國”的蘇轍也再一次穩定發揮了自己的憤青技能,在沉寂了那麼多年以後,好不容易擠進權利中心的蘇轍,因為反對王安石推行激進的青苗法,而被貶至河南府。

這樣的日子還不算晚,命運給了蘇轍最大的驚喜,就是他那位“政治白痴”的哥哥——蘇軾。

北宋名臣張方平曾對蘇軾和蘇轍有過這樣一段評價:二子皆天才,長者明敏尤可愛,然少者謹重,成就或過之。

這句話也隱隱然成了蘇軾和蘇轍的命運寫照。元豐二年的烏臺詩案,是蘇軾人生中最大的劫難,這位天真爛漫,喜歡與人交心的大文學家,在自己的詩詞作品中留下了大量被人詬病的把柄,以至於一朝事發,蘇軾直接下獄,生死難知。

蘇轍:這位比蘇軾還憤青的蘇弟弟,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不過蘇家最苦的人,絕非是蘇軾,而是蘇轍。烏臺詩案的爆發來勢洶洶,先知道消息的蘇轍展現了他鎮定自若的性格,他一邊寫信通知蘇軾,一邊上表皇帝求情。

臣早失怙恃,惟兄軾一人,相須為命。……臣欲乞納在身官,以贖兄軾,非敢望末減其罪,但得免下獄死為幸。——《為兄軾下獄上書》

這份聲淚俱下的奏摺也感動了宋神宗,再加上蘇轍的多番奔走活動,就連蘇軾曾經的對手——王安石也出面求情,這才算是保住了蘇軾的一條性命。

而對於弟弟的努力,蘇軾也感激涕零,他曾在給弟弟的絕筆詩中這樣寫道:與君世世為兄弟,又結來生未了因。

今生情盡,你我兄弟來世再續前緣。

"

嘉佑6年的北宋,天下所有讀書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都城開封府,因為在8月即將有一場最高級別的公務員考試——制科,在此拉開序幕。

和傳統意義上的科舉不一樣的是,制科考試是非常規的公務員考試,難度與科舉天壤之別,選拔的也都是將來能夠高居廟堂之上的將相之才。

但這年八月的制科考試並沒有如期而來,一個考生突然患病臥床的消息傳到了北宋政壇大佬——宰相韓琦的耳中,韓琦一聽考生的名字,連忙上奏宋神宗,希望推遲制科考試的時間,以此來配合該考生養病。

“今歲召制科,諸士為蘇軾、蘇轍最有聲望,今聞蘇轍偶病,未可試。如此人兄弟中一人不得就試,甚非眾望,欲展限以俟。”

韓琦的話說得很清楚:“今年的制科考試就蘇軾、蘇轍兩兄弟最有才華,現在蘇轍生病了參加不了,不如推遲考試時間等他養病吧。”

蘇轍:這位比蘇軾還憤青的蘇弟弟,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蘇軾何許人也,已經無需再多介紹,驚豔了千年歲月的天縱之才,流傳到後世的詩詞無一不讓人動容。蘇軾身上有太多的標籤,第一流美食家,第一流文學家,第一流詞宗領袖等等。

可提到蘇轍的時候,很多人對蘇轍的第一反應——蘇軾的弟弟,唐宋八大家之一,除此以外,蘇轍留給大家的印象就少之又少了。

蘇轍:這位比蘇軾還憤青的蘇弟弟,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就像是買一贈一的贈品一樣,蘇轍永遠都被掩蓋在哥哥蘇軾的耀眼光芒裡,似乎頗具才幹,但若問及蘇轍到底有何成就時,卻甚少有人能說出一二來。

但用當時北宋最高領導宋仁宗的話來說:“吾今又為吾子孫得太平宰相兩人。”蘇軾是宰相之才,但小四歲的弟弟蘇轍也是宰相之才。

而對於這個小四歲的弟弟,蘇軾不吝溢美之詞:

子由之文實勝僕,而世俗不知,乃以為不如。其人深,不願人知之。其文如其為人,故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嘆之聲,而其秀傑之氣終不可沒。

蘇轍:這位比蘇軾還憤青的蘇弟弟,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向來狂放不羈的蘇軾,面對靜如沉水的弟弟也只能感慨弟弟為人低調,世事洞若觀火,文章恣意汪洋,讓人一詠三嘆,回味無窮。

而如果你認真瞭解過蘇轍的生平,就會發現他並非只是蘇軾弟弟這麼簡單。

國學大師梁啟超曾言:“十年飲冰,難涼熱血。”

說得正是蘇轍這樣的人。

蘇轍:這位比蘇軾還憤青的蘇弟弟,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都說每個人在學生時代,都有個永遠無法戰勝的對手——別人家孩子。

對於年少的蘇轍來說,哥哥蘇軾無疑就是翻版的別人家孩子。蘇軾一生太驚豔了,21歲時隨父親出川,進京應考,以一篇《刑賞忠厚之至論》讓當時的文壇泰斗歐陽修為之驚歎,最後歐陽修為了避嫌,免去了蘇軾狀元頭銜,給了第二榜眼的等級。

六年之後的制科考試,蘇軾又名列“第三等”,成為大宋百年來的唯二獲得此殊榮的天才。(因為第一等和第二等都是虛設,所以第三等即為第一等。)

有這樣一個天縱奇才的哥哥在前面,雖然也是人中龍鳳的蘇轍則顯得平淡落寞了許多。但蘇轍很快就以自己的方式,第一次在世人面前亮相,雖然這樣的亮相方式讓他在日後的人生裡危機四伏。

提起蘇軾,大家的第一印象都是狂放不羈、快意瀟灑,他就像是個刺頭活躍在北宋的政壇上,對所有看不慣的人事物發動反擊。

但事實上,比起蘇軾的小打小鬧,蘇轍才算得上是有宋以來的第一憤青,即便是比起數百年後的明朝海瑞也不遑多讓。

嘉佑六年的制科考試,這場因為蘇轍生病而推延了一個月的最高公務員考試中,年僅22歲的他寫了一篇《御試製科策》,並以此文引發了北宋政壇的爭論。

在蘇轍的策論中,這位憤青第一次展現出了驚人的戰鬥力,也許是厭倦了當時北宋粉飾太平的社會風氣,又或者是對統治階層人浮於事現象的痛斥,蘇轍一連以歷史上的六位昏君來諷刺宋仁宗沉迷酒色、荒淫無度、剝削百姓,好大喜功。

蘇轍:這位比蘇軾還憤青的蘇弟弟,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被人戳著脊樑骨痛斥的滋味,普通人尚且受不了,更何況是歷史上出了名的賢德君主——宋仁宗。平心而論,蘇轍的這篇策論雖然氣勢恢宏,文筆俱佳,對於當時北宋朝廷冗兵冗官現象的抨擊深可見骨,但對於宋仁宗的責難多半言過其實,更多的只是憤青式的宣洩不滿。

好在蘇轍遇到的,是一位歷史上出了名仁慈的皇帝,宋仁宗非但未曾對蘇轍治罪,反而大度說道:“吾以直言求士,士以直言告我,今而黜之,天下其謂我何?”

這是蘇轍一生運氣最爆表的時候,抱著被治罪的念頭寫下的策論,非但沒有為蘇轍帶來災厄,反而在宰相司馬光的堅持之下,讓蘇轍成為僅次於蘇軾的制科考試第四等。

但蘇轍的好運氣,似乎也到底為止了。

蘇轍:這位比蘇軾還憤青的蘇弟弟,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原以為通過制科考試的自己,可以獲得朝廷重用,卻未曾想知道哥哥蘇軾做了大理評事,並以京官身份前往基層鍛鍊,而自己卻只得了一個試祕書省校書郎,一個微末不成氣候的小官。

還沉浸在雛鳳初鳴的喜悅中的蘇轍,沒辦法接受這樣的心理落差,在還不知道官場險惡的情況下,他以照顧父親為由,不肯赴任,堅持辭官。

這是天真的蘇轍第一次對北宋官場失望,即便是哥哥蘇軾寫詩勸勉自己,蘇轍還是以“閉門已學龜頭縮,避謗仍兼雉尾藏。”的詩句來自嘲:我已經閉門龜縮,為什麼他們還要咬著我不放?

都說初生牛犢不怕虎。蘇轍為自己當年的張狂付出了血的代價,在經歷了父親亡故等一系列人生變故後,沉甸甸的歲月在蘇轍的身上留下了無盡的滄桑。

直到八年後的熙寧二年,等蘇軾蘇轍兄弟服喪結束,回到政壇的時候,北宋政局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宋神宗的支持下,震盪天下的“王安石變法開始了。

喜歡說真話,不愛阿諛奉承,一直是蘇家兩兄弟的“毛病”,事實證明,沒辦法學會和當時政局妥協的人都不會有好下場,蘇家兩兄弟的命運也由此跌落深谷。

已位極人臣的蘇軾因為反對“王安石變法”中的激進做法,被逐出京城,貶到杭州,之後又接連不斷的貶謫和監禁,一路從杭州被貶到了海南島。

蘇轍:這位比蘇軾還憤青的蘇弟弟,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而“位卑未敢忘憂國”的蘇轍也再一次穩定發揮了自己的憤青技能,在沉寂了那麼多年以後,好不容易擠進權利中心的蘇轍,因為反對王安石推行激進的青苗法,而被貶至河南府。

這樣的日子還不算晚,命運給了蘇轍最大的驚喜,就是他那位“政治白痴”的哥哥——蘇軾。

北宋名臣張方平曾對蘇軾和蘇轍有過這樣一段評價:二子皆天才,長者明敏尤可愛,然少者謹重,成就或過之。

這句話也隱隱然成了蘇軾和蘇轍的命運寫照。元豐二年的烏臺詩案,是蘇軾人生中最大的劫難,這位天真爛漫,喜歡與人交心的大文學家,在自己的詩詞作品中留下了大量被人詬病的把柄,以至於一朝事發,蘇軾直接下獄,生死難知。

蘇轍:這位比蘇軾還憤青的蘇弟弟,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不過蘇家最苦的人,絕非是蘇軾,而是蘇轍。烏臺詩案的爆發來勢洶洶,先知道消息的蘇轍展現了他鎮定自若的性格,他一邊寫信通知蘇軾,一邊上表皇帝求情。

臣早失怙恃,惟兄軾一人,相須為命。……臣欲乞納在身官,以贖兄軾,非敢望末減其罪,但得免下獄死為幸。——《為兄軾下獄上書》

這份聲淚俱下的奏摺也感動了宋神宗,再加上蘇轍的多番奔走活動,就連蘇軾曾經的對手——王安石也出面求情,這才算是保住了蘇軾的一條性命。

而對於弟弟的努力,蘇軾也感激涕零,他曾在給弟弟的絕筆詩中這樣寫道:與君世世為兄弟,又結來生未了因。

今生情盡,你我兄弟來世再續前緣。

蘇轍:這位比蘇軾還憤青的蘇弟弟,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雖然死罪可免,但是活罪難逃,蘇軾開始了自己“黃州、惠州、儋州”的貶謫之行。貶謫之路不是全家旅遊,蘇軾一家老小全部託付給了弟弟蘇轍。而同樣受牽連的蘇轍帶著兩大家子人,也被貶去了江西。

沒人知道蘇轍是怎麼熬過那段灰暗的歲月的,作為家族裡的頂樑柱,蘇轍就像是巍峨不動的大山一樣,一次又一次替哥哥收拾殘局,在風雨飄搖的政局裡護持哥哥的家人。

"

嘉佑6年的北宋,天下所有讀書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都城開封府,因為在8月即將有一場最高級別的公務員考試——制科,在此拉開序幕。

和傳統意義上的科舉不一樣的是,制科考試是非常規的公務員考試,難度與科舉天壤之別,選拔的也都是將來能夠高居廟堂之上的將相之才。

但這年八月的制科考試並沒有如期而來,一個考生突然患病臥床的消息傳到了北宋政壇大佬——宰相韓琦的耳中,韓琦一聽考生的名字,連忙上奏宋神宗,希望推遲制科考試的時間,以此來配合該考生養病。

“今歲召制科,諸士為蘇軾、蘇轍最有聲望,今聞蘇轍偶病,未可試。如此人兄弟中一人不得就試,甚非眾望,欲展限以俟。”

韓琦的話說得很清楚:“今年的制科考試就蘇軾、蘇轍兩兄弟最有才華,現在蘇轍生病了參加不了,不如推遲考試時間等他養病吧。”

蘇轍:這位比蘇軾還憤青的蘇弟弟,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蘇軾何許人也,已經無需再多介紹,驚豔了千年歲月的天縱之才,流傳到後世的詩詞無一不讓人動容。蘇軾身上有太多的標籤,第一流美食家,第一流文學家,第一流詞宗領袖等等。

可提到蘇轍的時候,很多人對蘇轍的第一反應——蘇軾的弟弟,唐宋八大家之一,除此以外,蘇轍留給大家的印象就少之又少了。

蘇轍:這位比蘇軾還憤青的蘇弟弟,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就像是買一贈一的贈品一樣,蘇轍永遠都被掩蓋在哥哥蘇軾的耀眼光芒裡,似乎頗具才幹,但若問及蘇轍到底有何成就時,卻甚少有人能說出一二來。

但用當時北宋最高領導宋仁宗的話來說:“吾今又為吾子孫得太平宰相兩人。”蘇軾是宰相之才,但小四歲的弟弟蘇轍也是宰相之才。

而對於這個小四歲的弟弟,蘇軾不吝溢美之詞:

子由之文實勝僕,而世俗不知,乃以為不如。其人深,不願人知之。其文如其為人,故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嘆之聲,而其秀傑之氣終不可沒。

蘇轍:這位比蘇軾還憤青的蘇弟弟,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向來狂放不羈的蘇軾,面對靜如沉水的弟弟也只能感慨弟弟為人低調,世事洞若觀火,文章恣意汪洋,讓人一詠三嘆,回味無窮。

而如果你認真瞭解過蘇轍的生平,就會發現他並非只是蘇軾弟弟這麼簡單。

國學大師梁啟超曾言:“十年飲冰,難涼熱血。”

說得正是蘇轍這樣的人。

蘇轍:這位比蘇軾還憤青的蘇弟弟,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都說每個人在學生時代,都有個永遠無法戰勝的對手——別人家孩子。

對於年少的蘇轍來說,哥哥蘇軾無疑就是翻版的別人家孩子。蘇軾一生太驚豔了,21歲時隨父親出川,進京應考,以一篇《刑賞忠厚之至論》讓當時的文壇泰斗歐陽修為之驚歎,最後歐陽修為了避嫌,免去了蘇軾狀元頭銜,給了第二榜眼的等級。

六年之後的制科考試,蘇軾又名列“第三等”,成為大宋百年來的唯二獲得此殊榮的天才。(因為第一等和第二等都是虛設,所以第三等即為第一等。)

有這樣一個天縱奇才的哥哥在前面,雖然也是人中龍鳳的蘇轍則顯得平淡落寞了許多。但蘇轍很快就以自己的方式,第一次在世人面前亮相,雖然這樣的亮相方式讓他在日後的人生裡危機四伏。

提起蘇軾,大家的第一印象都是狂放不羈、快意瀟灑,他就像是個刺頭活躍在北宋的政壇上,對所有看不慣的人事物發動反擊。

但事實上,比起蘇軾的小打小鬧,蘇轍才算得上是有宋以來的第一憤青,即便是比起數百年後的明朝海瑞也不遑多讓。

嘉佑六年的制科考試,這場因為蘇轍生病而推延了一個月的最高公務員考試中,年僅22歲的他寫了一篇《御試製科策》,並以此文引發了北宋政壇的爭論。

在蘇轍的策論中,這位憤青第一次展現出了驚人的戰鬥力,也許是厭倦了當時北宋粉飾太平的社會風氣,又或者是對統治階層人浮於事現象的痛斥,蘇轍一連以歷史上的六位昏君來諷刺宋仁宗沉迷酒色、荒淫無度、剝削百姓,好大喜功。

蘇轍:這位比蘇軾還憤青的蘇弟弟,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被人戳著脊樑骨痛斥的滋味,普通人尚且受不了,更何況是歷史上出了名的賢德君主——宋仁宗。平心而論,蘇轍的這篇策論雖然氣勢恢宏,文筆俱佳,對於當時北宋朝廷冗兵冗官現象的抨擊深可見骨,但對於宋仁宗的責難多半言過其實,更多的只是憤青式的宣洩不滿。

好在蘇轍遇到的,是一位歷史上出了名仁慈的皇帝,宋仁宗非但未曾對蘇轍治罪,反而大度說道:“吾以直言求士,士以直言告我,今而黜之,天下其謂我何?”

這是蘇轍一生運氣最爆表的時候,抱著被治罪的念頭寫下的策論,非但沒有為蘇轍帶來災厄,反而在宰相司馬光的堅持之下,讓蘇轍成為僅次於蘇軾的制科考試第四等。

但蘇轍的好運氣,似乎也到底為止了。

蘇轍:這位比蘇軾還憤青的蘇弟弟,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原以為通過制科考試的自己,可以獲得朝廷重用,卻未曾想知道哥哥蘇軾做了大理評事,並以京官身份前往基層鍛鍊,而自己卻只得了一個試祕書省校書郎,一個微末不成氣候的小官。

還沉浸在雛鳳初鳴的喜悅中的蘇轍,沒辦法接受這樣的心理落差,在還不知道官場險惡的情況下,他以照顧父親為由,不肯赴任,堅持辭官。

這是天真的蘇轍第一次對北宋官場失望,即便是哥哥蘇軾寫詩勸勉自己,蘇轍還是以“閉門已學龜頭縮,避謗仍兼雉尾藏。”的詩句來自嘲:我已經閉門龜縮,為什麼他們還要咬著我不放?

都說初生牛犢不怕虎。蘇轍為自己當年的張狂付出了血的代價,在經歷了父親亡故等一系列人生變故後,沉甸甸的歲月在蘇轍的身上留下了無盡的滄桑。

直到八年後的熙寧二年,等蘇軾蘇轍兄弟服喪結束,回到政壇的時候,北宋政局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宋神宗的支持下,震盪天下的“王安石變法開始了。

喜歡說真話,不愛阿諛奉承,一直是蘇家兩兄弟的“毛病”,事實證明,沒辦法學會和當時政局妥協的人都不會有好下場,蘇家兩兄弟的命運也由此跌落深谷。

已位極人臣的蘇軾因為反對“王安石變法”中的激進做法,被逐出京城,貶到杭州,之後又接連不斷的貶謫和監禁,一路從杭州被貶到了海南島。

蘇轍:這位比蘇軾還憤青的蘇弟弟,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而“位卑未敢忘憂國”的蘇轍也再一次穩定發揮了自己的憤青技能,在沉寂了那麼多年以後,好不容易擠進權利中心的蘇轍,因為反對王安石推行激進的青苗法,而被貶至河南府。

這樣的日子還不算晚,命運給了蘇轍最大的驚喜,就是他那位“政治白痴”的哥哥——蘇軾。

北宋名臣張方平曾對蘇軾和蘇轍有過這樣一段評價:二子皆天才,長者明敏尤可愛,然少者謹重,成就或過之。

這句話也隱隱然成了蘇軾和蘇轍的命運寫照。元豐二年的烏臺詩案,是蘇軾人生中最大的劫難,這位天真爛漫,喜歡與人交心的大文學家,在自己的詩詞作品中留下了大量被人詬病的把柄,以至於一朝事發,蘇軾直接下獄,生死難知。

蘇轍:這位比蘇軾還憤青的蘇弟弟,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不過蘇家最苦的人,絕非是蘇軾,而是蘇轍。烏臺詩案的爆發來勢洶洶,先知道消息的蘇轍展現了他鎮定自若的性格,他一邊寫信通知蘇軾,一邊上表皇帝求情。

臣早失怙恃,惟兄軾一人,相須為命。……臣欲乞納在身官,以贖兄軾,非敢望末減其罪,但得免下獄死為幸。——《為兄軾下獄上書》

這份聲淚俱下的奏摺也感動了宋神宗,再加上蘇轍的多番奔走活動,就連蘇軾曾經的對手——王安石也出面求情,這才算是保住了蘇軾的一條性命。

而對於弟弟的努力,蘇軾也感激涕零,他曾在給弟弟的絕筆詩中這樣寫道:與君世世為兄弟,又結來生未了因。

今生情盡,你我兄弟來世再續前緣。

蘇轍:這位比蘇軾還憤青的蘇弟弟,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雖然死罪可免,但是活罪難逃,蘇軾開始了自己“黃州、惠州、儋州”的貶謫之行。貶謫之路不是全家旅遊,蘇軾一家老小全部託付給了弟弟蘇轍。而同樣受牽連的蘇轍帶著兩大家子人,也被貶去了江西。

沒人知道蘇轍是怎麼熬過那段灰暗的歲月的,作為家族裡的頂樑柱,蘇轍就像是巍峨不動的大山一樣,一次又一次替哥哥收拾殘局,在風雨飄搖的政局裡護持哥哥的家人。

蘇轍:這位比蘇軾還憤青的蘇弟弟,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世人都羨慕蘇軾的豪情沖天,豁達開朗,無論身處何種境地,都能時刻迸發出激情和爛漫。

當貶到黃州時,蘇軾說:便為齊安民,何必歸故丘。等到了惠州時,蘇軾又說: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最後貶到海南島的時候,蘇軾依舊不改自己的樂觀:我本海南民,寄生西蜀州。

不管你把我送到哪兒,哪兒都能是我家!

……

浪漫,真是個浪漫到要死的真豪傑。

"

嘉佑6年的北宋,天下所有讀書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都城開封府,因為在8月即將有一場最高級別的公務員考試——制科,在此拉開序幕。

和傳統意義上的科舉不一樣的是,制科考試是非常規的公務員考試,難度與科舉天壤之別,選拔的也都是將來能夠高居廟堂之上的將相之才。

但這年八月的制科考試並沒有如期而來,一個考生突然患病臥床的消息傳到了北宋政壇大佬——宰相韓琦的耳中,韓琦一聽考生的名字,連忙上奏宋神宗,希望推遲制科考試的時間,以此來配合該考生養病。

“今歲召制科,諸士為蘇軾、蘇轍最有聲望,今聞蘇轍偶病,未可試。如此人兄弟中一人不得就試,甚非眾望,欲展限以俟。”

韓琦的話說得很清楚:“今年的制科考試就蘇軾、蘇轍兩兄弟最有才華,現在蘇轍生病了參加不了,不如推遲考試時間等他養病吧。”

蘇轍:這位比蘇軾還憤青的蘇弟弟,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蘇軾何許人也,已經無需再多介紹,驚豔了千年歲月的天縱之才,流傳到後世的詩詞無一不讓人動容。蘇軾身上有太多的標籤,第一流美食家,第一流文學家,第一流詞宗領袖等等。

可提到蘇轍的時候,很多人對蘇轍的第一反應——蘇軾的弟弟,唐宋八大家之一,除此以外,蘇轍留給大家的印象就少之又少了。

蘇轍:這位比蘇軾還憤青的蘇弟弟,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就像是買一贈一的贈品一樣,蘇轍永遠都被掩蓋在哥哥蘇軾的耀眼光芒裡,似乎頗具才幹,但若問及蘇轍到底有何成就時,卻甚少有人能說出一二來。

但用當時北宋最高領導宋仁宗的話來說:“吾今又為吾子孫得太平宰相兩人。”蘇軾是宰相之才,但小四歲的弟弟蘇轍也是宰相之才。

而對於這個小四歲的弟弟,蘇軾不吝溢美之詞:

子由之文實勝僕,而世俗不知,乃以為不如。其人深,不願人知之。其文如其為人,故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嘆之聲,而其秀傑之氣終不可沒。

蘇轍:這位比蘇軾還憤青的蘇弟弟,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向來狂放不羈的蘇軾,面對靜如沉水的弟弟也只能感慨弟弟為人低調,世事洞若觀火,文章恣意汪洋,讓人一詠三嘆,回味無窮。

而如果你認真瞭解過蘇轍的生平,就會發現他並非只是蘇軾弟弟這麼簡單。

國學大師梁啟超曾言:“十年飲冰,難涼熱血。”

說得正是蘇轍這樣的人。

蘇轍:這位比蘇軾還憤青的蘇弟弟,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都說每個人在學生時代,都有個永遠無法戰勝的對手——別人家孩子。

對於年少的蘇轍來說,哥哥蘇軾無疑就是翻版的別人家孩子。蘇軾一生太驚豔了,21歲時隨父親出川,進京應考,以一篇《刑賞忠厚之至論》讓當時的文壇泰斗歐陽修為之驚歎,最後歐陽修為了避嫌,免去了蘇軾狀元頭銜,給了第二榜眼的等級。

六年之後的制科考試,蘇軾又名列“第三等”,成為大宋百年來的唯二獲得此殊榮的天才。(因為第一等和第二等都是虛設,所以第三等即為第一等。)

有這樣一個天縱奇才的哥哥在前面,雖然也是人中龍鳳的蘇轍則顯得平淡落寞了許多。但蘇轍很快就以自己的方式,第一次在世人面前亮相,雖然這樣的亮相方式讓他在日後的人生裡危機四伏。

提起蘇軾,大家的第一印象都是狂放不羈、快意瀟灑,他就像是個刺頭活躍在北宋的政壇上,對所有看不慣的人事物發動反擊。

但事實上,比起蘇軾的小打小鬧,蘇轍才算得上是有宋以來的第一憤青,即便是比起數百年後的明朝海瑞也不遑多讓。

嘉佑六年的制科考試,這場因為蘇轍生病而推延了一個月的最高公務員考試中,年僅22歲的他寫了一篇《御試製科策》,並以此文引發了北宋政壇的爭論。

在蘇轍的策論中,這位憤青第一次展現出了驚人的戰鬥力,也許是厭倦了當時北宋粉飾太平的社會風氣,又或者是對統治階層人浮於事現象的痛斥,蘇轍一連以歷史上的六位昏君來諷刺宋仁宗沉迷酒色、荒淫無度、剝削百姓,好大喜功。

蘇轍:這位比蘇軾還憤青的蘇弟弟,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被人戳著脊樑骨痛斥的滋味,普通人尚且受不了,更何況是歷史上出了名的賢德君主——宋仁宗。平心而論,蘇轍的這篇策論雖然氣勢恢宏,文筆俱佳,對於當時北宋朝廷冗兵冗官現象的抨擊深可見骨,但對於宋仁宗的責難多半言過其實,更多的只是憤青式的宣洩不滿。

好在蘇轍遇到的,是一位歷史上出了名仁慈的皇帝,宋仁宗非但未曾對蘇轍治罪,反而大度說道:“吾以直言求士,士以直言告我,今而黜之,天下其謂我何?”

這是蘇轍一生運氣最爆表的時候,抱著被治罪的念頭寫下的策論,非但沒有為蘇轍帶來災厄,反而在宰相司馬光的堅持之下,讓蘇轍成為僅次於蘇軾的制科考試第四等。

但蘇轍的好運氣,似乎也到底為止了。

蘇轍:這位比蘇軾還憤青的蘇弟弟,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原以為通過制科考試的自己,可以獲得朝廷重用,卻未曾想知道哥哥蘇軾做了大理評事,並以京官身份前往基層鍛鍊,而自己卻只得了一個試祕書省校書郎,一個微末不成氣候的小官。

還沉浸在雛鳳初鳴的喜悅中的蘇轍,沒辦法接受這樣的心理落差,在還不知道官場險惡的情況下,他以照顧父親為由,不肯赴任,堅持辭官。

這是天真的蘇轍第一次對北宋官場失望,即便是哥哥蘇軾寫詩勸勉自己,蘇轍還是以“閉門已學龜頭縮,避謗仍兼雉尾藏。”的詩句來自嘲:我已經閉門龜縮,為什麼他們還要咬著我不放?

都說初生牛犢不怕虎。蘇轍為自己當年的張狂付出了血的代價,在經歷了父親亡故等一系列人生變故後,沉甸甸的歲月在蘇轍的身上留下了無盡的滄桑。

直到八年後的熙寧二年,等蘇軾蘇轍兄弟服喪結束,回到政壇的時候,北宋政局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宋神宗的支持下,震盪天下的“王安石變法開始了。

喜歡說真話,不愛阿諛奉承,一直是蘇家兩兄弟的“毛病”,事實證明,沒辦法學會和當時政局妥協的人都不會有好下場,蘇家兩兄弟的命運也由此跌落深谷。

已位極人臣的蘇軾因為反對“王安石變法”中的激進做法,被逐出京城,貶到杭州,之後又接連不斷的貶謫和監禁,一路從杭州被貶到了海南島。

蘇轍:這位比蘇軾還憤青的蘇弟弟,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而“位卑未敢忘憂國”的蘇轍也再一次穩定發揮了自己的憤青技能,在沉寂了那麼多年以後,好不容易擠進權利中心的蘇轍,因為反對王安石推行激進的青苗法,而被貶至河南府。

這樣的日子還不算晚,命運給了蘇轍最大的驚喜,就是他那位“政治白痴”的哥哥——蘇軾。

北宋名臣張方平曾對蘇軾和蘇轍有過這樣一段評價:二子皆天才,長者明敏尤可愛,然少者謹重,成就或過之。

這句話也隱隱然成了蘇軾和蘇轍的命運寫照。元豐二年的烏臺詩案,是蘇軾人生中最大的劫難,這位天真爛漫,喜歡與人交心的大文學家,在自己的詩詞作品中留下了大量被人詬病的把柄,以至於一朝事發,蘇軾直接下獄,生死難知。

蘇轍:這位比蘇軾還憤青的蘇弟弟,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不過蘇家最苦的人,絕非是蘇軾,而是蘇轍。烏臺詩案的爆發來勢洶洶,先知道消息的蘇轍展現了他鎮定自若的性格,他一邊寫信通知蘇軾,一邊上表皇帝求情。

臣早失怙恃,惟兄軾一人,相須為命。……臣欲乞納在身官,以贖兄軾,非敢望末減其罪,但得免下獄死為幸。——《為兄軾下獄上書》

這份聲淚俱下的奏摺也感動了宋神宗,再加上蘇轍的多番奔走活動,就連蘇軾曾經的對手——王安石也出面求情,這才算是保住了蘇軾的一條性命。

而對於弟弟的努力,蘇軾也感激涕零,他曾在給弟弟的絕筆詩中這樣寫道:與君世世為兄弟,又結來生未了因。

今生情盡,你我兄弟來世再續前緣。

蘇轍:這位比蘇軾還憤青的蘇弟弟,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雖然死罪可免,但是活罪難逃,蘇軾開始了自己“黃州、惠州、儋州”的貶謫之行。貶謫之路不是全家旅遊,蘇軾一家老小全部託付給了弟弟蘇轍。而同樣受牽連的蘇轍帶著兩大家子人,也被貶去了江西。

沒人知道蘇轍是怎麼熬過那段灰暗的歲月的,作為家族裡的頂樑柱,蘇轍就像是巍峨不動的大山一樣,一次又一次替哥哥收拾殘局,在風雨飄搖的政局裡護持哥哥的家人。

蘇轍:這位比蘇軾還憤青的蘇弟弟,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世人都羨慕蘇軾的豪情沖天,豁達開朗,無論身處何種境地,都能時刻迸發出激情和爛漫。

當貶到黃州時,蘇軾說:便為齊安民,何必歸故丘。等到了惠州時,蘇軾又說: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最後貶到海南島的時候,蘇軾依舊不改自己的樂觀:我本海南民,寄生西蜀州。

不管你把我送到哪兒,哪兒都能是我家!

……

浪漫,真是個浪漫到要死的真豪傑。

蘇轍:這位比蘇軾還憤青的蘇弟弟,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可向來都是詩和遠方的蘇軾背後,卻有著一個操碎了心的弟弟——蘇轍。而蘇軾在蘇轍面前,也像個傷春悲秋的鼻涕蟲,每一次跟弟弟的分別,在他筆下都寫成了訣別詩。

蘇軾的豪情在蘇轍面前蕩然無存,在蘇轍面前,蘇軾永遠是個只知道“悽悽慘慘慼戚”的可憐人。

"

嘉佑6年的北宋,天下所有讀書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都城開封府,因為在8月即將有一場最高級別的公務員考試——制科,在此拉開序幕。

和傳統意義上的科舉不一樣的是,制科考試是非常規的公務員考試,難度與科舉天壤之別,選拔的也都是將來能夠高居廟堂之上的將相之才。

但這年八月的制科考試並沒有如期而來,一個考生突然患病臥床的消息傳到了北宋政壇大佬——宰相韓琦的耳中,韓琦一聽考生的名字,連忙上奏宋神宗,希望推遲制科考試的時間,以此來配合該考生養病。

“今歲召制科,諸士為蘇軾、蘇轍最有聲望,今聞蘇轍偶病,未可試。如此人兄弟中一人不得就試,甚非眾望,欲展限以俟。”

韓琦的話說得很清楚:“今年的制科考試就蘇軾、蘇轍兩兄弟最有才華,現在蘇轍生病了參加不了,不如推遲考試時間等他養病吧。”

蘇轍:這位比蘇軾還憤青的蘇弟弟,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蘇軾何許人也,已經無需再多介紹,驚豔了千年歲月的天縱之才,流傳到後世的詩詞無一不讓人動容。蘇軾身上有太多的標籤,第一流美食家,第一流文學家,第一流詞宗領袖等等。

可提到蘇轍的時候,很多人對蘇轍的第一反應——蘇軾的弟弟,唐宋八大家之一,除此以外,蘇轍留給大家的印象就少之又少了。

蘇轍:這位比蘇軾還憤青的蘇弟弟,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就像是買一贈一的贈品一樣,蘇轍永遠都被掩蓋在哥哥蘇軾的耀眼光芒裡,似乎頗具才幹,但若問及蘇轍到底有何成就時,卻甚少有人能說出一二來。

但用當時北宋最高領導宋仁宗的話來說:“吾今又為吾子孫得太平宰相兩人。”蘇軾是宰相之才,但小四歲的弟弟蘇轍也是宰相之才。

而對於這個小四歲的弟弟,蘇軾不吝溢美之詞:

子由之文實勝僕,而世俗不知,乃以為不如。其人深,不願人知之。其文如其為人,故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嘆之聲,而其秀傑之氣終不可沒。

蘇轍:這位比蘇軾還憤青的蘇弟弟,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向來狂放不羈的蘇軾,面對靜如沉水的弟弟也只能感慨弟弟為人低調,世事洞若觀火,文章恣意汪洋,讓人一詠三嘆,回味無窮。

而如果你認真瞭解過蘇轍的生平,就會發現他並非只是蘇軾弟弟這麼簡單。

國學大師梁啟超曾言:“十年飲冰,難涼熱血。”

說得正是蘇轍這樣的人。

蘇轍:這位比蘇軾還憤青的蘇弟弟,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都說每個人在學生時代,都有個永遠無法戰勝的對手——別人家孩子。

對於年少的蘇轍來說,哥哥蘇軾無疑就是翻版的別人家孩子。蘇軾一生太驚豔了,21歲時隨父親出川,進京應考,以一篇《刑賞忠厚之至論》讓當時的文壇泰斗歐陽修為之驚歎,最後歐陽修為了避嫌,免去了蘇軾狀元頭銜,給了第二榜眼的等級。

六年之後的制科考試,蘇軾又名列“第三等”,成為大宋百年來的唯二獲得此殊榮的天才。(因為第一等和第二等都是虛設,所以第三等即為第一等。)

有這樣一個天縱奇才的哥哥在前面,雖然也是人中龍鳳的蘇轍則顯得平淡落寞了許多。但蘇轍很快就以自己的方式,第一次在世人面前亮相,雖然這樣的亮相方式讓他在日後的人生裡危機四伏。

提起蘇軾,大家的第一印象都是狂放不羈、快意瀟灑,他就像是個刺頭活躍在北宋的政壇上,對所有看不慣的人事物發動反擊。

但事實上,比起蘇軾的小打小鬧,蘇轍才算得上是有宋以來的第一憤青,即便是比起數百年後的明朝海瑞也不遑多讓。

嘉佑六年的制科考試,這場因為蘇轍生病而推延了一個月的最高公務員考試中,年僅22歲的他寫了一篇《御試製科策》,並以此文引發了北宋政壇的爭論。

在蘇轍的策論中,這位憤青第一次展現出了驚人的戰鬥力,也許是厭倦了當時北宋粉飾太平的社會風氣,又或者是對統治階層人浮於事現象的痛斥,蘇轍一連以歷史上的六位昏君來諷刺宋仁宗沉迷酒色、荒淫無度、剝削百姓,好大喜功。

蘇轍:這位比蘇軾還憤青的蘇弟弟,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被人戳著脊樑骨痛斥的滋味,普通人尚且受不了,更何況是歷史上出了名的賢德君主——宋仁宗。平心而論,蘇轍的這篇策論雖然氣勢恢宏,文筆俱佳,對於當時北宋朝廷冗兵冗官現象的抨擊深可見骨,但對於宋仁宗的責難多半言過其實,更多的只是憤青式的宣洩不滿。

好在蘇轍遇到的,是一位歷史上出了名仁慈的皇帝,宋仁宗非但未曾對蘇轍治罪,反而大度說道:“吾以直言求士,士以直言告我,今而黜之,天下其謂我何?”

這是蘇轍一生運氣最爆表的時候,抱著被治罪的念頭寫下的策論,非但沒有為蘇轍帶來災厄,反而在宰相司馬光的堅持之下,讓蘇轍成為僅次於蘇軾的制科考試第四等。

但蘇轍的好運氣,似乎也到底為止了。

蘇轍:這位比蘇軾還憤青的蘇弟弟,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原以為通過制科考試的自己,可以獲得朝廷重用,卻未曾想知道哥哥蘇軾做了大理評事,並以京官身份前往基層鍛鍊,而自己卻只得了一個試祕書省校書郎,一個微末不成氣候的小官。

還沉浸在雛鳳初鳴的喜悅中的蘇轍,沒辦法接受這樣的心理落差,在還不知道官場險惡的情況下,他以照顧父親為由,不肯赴任,堅持辭官。

這是天真的蘇轍第一次對北宋官場失望,即便是哥哥蘇軾寫詩勸勉自己,蘇轍還是以“閉門已學龜頭縮,避謗仍兼雉尾藏。”的詩句來自嘲:我已經閉門龜縮,為什麼他們還要咬著我不放?

都說初生牛犢不怕虎。蘇轍為自己當年的張狂付出了血的代價,在經歷了父親亡故等一系列人生變故後,沉甸甸的歲月在蘇轍的身上留下了無盡的滄桑。

直到八年後的熙寧二年,等蘇軾蘇轍兄弟服喪結束,回到政壇的時候,北宋政局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宋神宗的支持下,震盪天下的“王安石變法開始了。

喜歡說真話,不愛阿諛奉承,一直是蘇家兩兄弟的“毛病”,事實證明,沒辦法學會和當時政局妥協的人都不會有好下場,蘇家兩兄弟的命運也由此跌落深谷。

已位極人臣的蘇軾因為反對“王安石變法”中的激進做法,被逐出京城,貶到杭州,之後又接連不斷的貶謫和監禁,一路從杭州被貶到了海南島。

蘇轍:這位比蘇軾還憤青的蘇弟弟,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而“位卑未敢忘憂國”的蘇轍也再一次穩定發揮了自己的憤青技能,在沉寂了那麼多年以後,好不容易擠進權利中心的蘇轍,因為反對王安石推行激進的青苗法,而被貶至河南府。

這樣的日子還不算晚,命運給了蘇轍最大的驚喜,就是他那位“政治白痴”的哥哥——蘇軾。

北宋名臣張方平曾對蘇軾和蘇轍有過這樣一段評價:二子皆天才,長者明敏尤可愛,然少者謹重,成就或過之。

這句話也隱隱然成了蘇軾和蘇轍的命運寫照。元豐二年的烏臺詩案,是蘇軾人生中最大的劫難,這位天真爛漫,喜歡與人交心的大文學家,在自己的詩詞作品中留下了大量被人詬病的把柄,以至於一朝事發,蘇軾直接下獄,生死難知。

蘇轍:這位比蘇軾還憤青的蘇弟弟,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不過蘇家最苦的人,絕非是蘇軾,而是蘇轍。烏臺詩案的爆發來勢洶洶,先知道消息的蘇轍展現了他鎮定自若的性格,他一邊寫信通知蘇軾,一邊上表皇帝求情。

臣早失怙恃,惟兄軾一人,相須為命。……臣欲乞納在身官,以贖兄軾,非敢望末減其罪,但得免下獄死為幸。——《為兄軾下獄上書》

這份聲淚俱下的奏摺也感動了宋神宗,再加上蘇轍的多番奔走活動,就連蘇軾曾經的對手——王安石也出面求情,這才算是保住了蘇軾的一條性命。

而對於弟弟的努力,蘇軾也感激涕零,他曾在給弟弟的絕筆詩中這樣寫道:與君世世為兄弟,又結來生未了因。

今生情盡,你我兄弟來世再續前緣。

蘇轍:這位比蘇軾還憤青的蘇弟弟,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雖然死罪可免,但是活罪難逃,蘇軾開始了自己“黃州、惠州、儋州”的貶謫之行。貶謫之路不是全家旅遊,蘇軾一家老小全部託付給了弟弟蘇轍。而同樣受牽連的蘇轍帶著兩大家子人,也被貶去了江西。

沒人知道蘇轍是怎麼熬過那段灰暗的歲月的,作為家族裡的頂樑柱,蘇轍就像是巍峨不動的大山一樣,一次又一次替哥哥收拾殘局,在風雨飄搖的政局裡護持哥哥的家人。

蘇轍:這位比蘇軾還憤青的蘇弟弟,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世人都羨慕蘇軾的豪情沖天,豁達開朗,無論身處何種境地,都能時刻迸發出激情和爛漫。

當貶到黃州時,蘇軾說:便為齊安民,何必歸故丘。等到了惠州時,蘇軾又說: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最後貶到海南島的時候,蘇軾依舊不改自己的樂觀:我本海南民,寄生西蜀州。

不管你把我送到哪兒,哪兒都能是我家!

……

浪漫,真是個浪漫到要死的真豪傑。

蘇轍:這位比蘇軾還憤青的蘇弟弟,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可向來都是詩和遠方的蘇軾背後,卻有著一個操碎了心的弟弟——蘇轍。而蘇軾在蘇轍面前,也像個傷春悲秋的鼻涕蟲,每一次跟弟弟的分別,在他筆下都寫成了訣別詩。

蘇軾的豪情在蘇轍面前蕩然無存,在蘇轍面前,蘇軾永遠是個只知道“悽悽慘慘慼戚”的可憐人。

蘇轍:這位比蘇軾還憤青的蘇弟弟,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征帆掛西風,別淚滴清潁……人生無別離,誰到恩愛重……悟此長太息,我生如飛蓬……——《潁州初別子由詩兩首其一》

別期漸近不堪聞,風雨蕭蕭已斷魂。猶勝相逢不相識,形容變盡語音存。——《子由將赴南都與餘會宿於逍遙堂作兩絕句……》

……

蘇軾一生寫弟弟蘇轍的詩共有一百多首,每一首讀起來都是柔腸百轉,與蘇軾給世人的豁達形象完全不符。對蘇軾來說,蘇轍就像是自己的安全感一樣,只要弟弟在,即便是犯下天大的過錯,也總有個人會站在自己身邊。

就像是《宋史蘇轍轉》中寫的那樣:轍與兄進退出處,無不相同,患難之中,友愛彌篤,無少怨尤,近古罕見。

這也就是為什麼蘇軾臨終前的遺言只提及弟弟蘇轍:惟吾子由,自再貶及歸,不及一見而訣,此痛難堪。

豁達了一輩子的蘇軾,臨終最難放下的,就是沒能跟弟弟蘇轍見上一面。

"

嘉佑6年的北宋,天下所有讀書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都城開封府,因為在8月即將有一場最高級別的公務員考試——制科,在此拉開序幕。

和傳統意義上的科舉不一樣的是,制科考試是非常規的公務員考試,難度與科舉天壤之別,選拔的也都是將來能夠高居廟堂之上的將相之才。

但這年八月的制科考試並沒有如期而來,一個考生突然患病臥床的消息傳到了北宋政壇大佬——宰相韓琦的耳中,韓琦一聽考生的名字,連忙上奏宋神宗,希望推遲制科考試的時間,以此來配合該考生養病。

“今歲召制科,諸士為蘇軾、蘇轍最有聲望,今聞蘇轍偶病,未可試。如此人兄弟中一人不得就試,甚非眾望,欲展限以俟。”

韓琦的話說得很清楚:“今年的制科考試就蘇軾、蘇轍兩兄弟最有才華,現在蘇轍生病了參加不了,不如推遲考試時間等他養病吧。”

蘇轍:這位比蘇軾還憤青的蘇弟弟,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蘇軾何許人也,已經無需再多介紹,驚豔了千年歲月的天縱之才,流傳到後世的詩詞無一不讓人動容。蘇軾身上有太多的標籤,第一流美食家,第一流文學家,第一流詞宗領袖等等。

可提到蘇轍的時候,很多人對蘇轍的第一反應——蘇軾的弟弟,唐宋八大家之一,除此以外,蘇轍留給大家的印象就少之又少了。

蘇轍:這位比蘇軾還憤青的蘇弟弟,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就像是買一贈一的贈品一樣,蘇轍永遠都被掩蓋在哥哥蘇軾的耀眼光芒裡,似乎頗具才幹,但若問及蘇轍到底有何成就時,卻甚少有人能說出一二來。

但用當時北宋最高領導宋仁宗的話來說:“吾今又為吾子孫得太平宰相兩人。”蘇軾是宰相之才,但小四歲的弟弟蘇轍也是宰相之才。

而對於這個小四歲的弟弟,蘇軾不吝溢美之詞:

子由之文實勝僕,而世俗不知,乃以為不如。其人深,不願人知之。其文如其為人,故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嘆之聲,而其秀傑之氣終不可沒。

蘇轍:這位比蘇軾還憤青的蘇弟弟,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向來狂放不羈的蘇軾,面對靜如沉水的弟弟也只能感慨弟弟為人低調,世事洞若觀火,文章恣意汪洋,讓人一詠三嘆,回味無窮。

而如果你認真瞭解過蘇轍的生平,就會發現他並非只是蘇軾弟弟這麼簡單。

國學大師梁啟超曾言:“十年飲冰,難涼熱血。”

說得正是蘇轍這樣的人。

蘇轍:這位比蘇軾還憤青的蘇弟弟,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都說每個人在學生時代,都有個永遠無法戰勝的對手——別人家孩子。

對於年少的蘇轍來說,哥哥蘇軾無疑就是翻版的別人家孩子。蘇軾一生太驚豔了,21歲時隨父親出川,進京應考,以一篇《刑賞忠厚之至論》讓當時的文壇泰斗歐陽修為之驚歎,最後歐陽修為了避嫌,免去了蘇軾狀元頭銜,給了第二榜眼的等級。

六年之後的制科考試,蘇軾又名列“第三等”,成為大宋百年來的唯二獲得此殊榮的天才。(因為第一等和第二等都是虛設,所以第三等即為第一等。)

有這樣一個天縱奇才的哥哥在前面,雖然也是人中龍鳳的蘇轍則顯得平淡落寞了許多。但蘇轍很快就以自己的方式,第一次在世人面前亮相,雖然這樣的亮相方式讓他在日後的人生裡危機四伏。

提起蘇軾,大家的第一印象都是狂放不羈、快意瀟灑,他就像是個刺頭活躍在北宋的政壇上,對所有看不慣的人事物發動反擊。

但事實上,比起蘇軾的小打小鬧,蘇轍才算得上是有宋以來的第一憤青,即便是比起數百年後的明朝海瑞也不遑多讓。

嘉佑六年的制科考試,這場因為蘇轍生病而推延了一個月的最高公務員考試中,年僅22歲的他寫了一篇《御試製科策》,並以此文引發了北宋政壇的爭論。

在蘇轍的策論中,這位憤青第一次展現出了驚人的戰鬥力,也許是厭倦了當時北宋粉飾太平的社會風氣,又或者是對統治階層人浮於事現象的痛斥,蘇轍一連以歷史上的六位昏君來諷刺宋仁宗沉迷酒色、荒淫無度、剝削百姓,好大喜功。

蘇轍:這位比蘇軾還憤青的蘇弟弟,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被人戳著脊樑骨痛斥的滋味,普通人尚且受不了,更何況是歷史上出了名的賢德君主——宋仁宗。平心而論,蘇轍的這篇策論雖然氣勢恢宏,文筆俱佳,對於當時北宋朝廷冗兵冗官現象的抨擊深可見骨,但對於宋仁宗的責難多半言過其實,更多的只是憤青式的宣洩不滿。

好在蘇轍遇到的,是一位歷史上出了名仁慈的皇帝,宋仁宗非但未曾對蘇轍治罪,反而大度說道:“吾以直言求士,士以直言告我,今而黜之,天下其謂我何?”

這是蘇轍一生運氣最爆表的時候,抱著被治罪的念頭寫下的策論,非但沒有為蘇轍帶來災厄,反而在宰相司馬光的堅持之下,讓蘇轍成為僅次於蘇軾的制科考試第四等。

但蘇轍的好運氣,似乎也到底為止了。

蘇轍:這位比蘇軾還憤青的蘇弟弟,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原以為通過制科考試的自己,可以獲得朝廷重用,卻未曾想知道哥哥蘇軾做了大理評事,並以京官身份前往基層鍛鍊,而自己卻只得了一個試祕書省校書郎,一個微末不成氣候的小官。

還沉浸在雛鳳初鳴的喜悅中的蘇轍,沒辦法接受這樣的心理落差,在還不知道官場險惡的情況下,他以照顧父親為由,不肯赴任,堅持辭官。

這是天真的蘇轍第一次對北宋官場失望,即便是哥哥蘇軾寫詩勸勉自己,蘇轍還是以“閉門已學龜頭縮,避謗仍兼雉尾藏。”的詩句來自嘲:我已經閉門龜縮,為什麼他們還要咬著我不放?

都說初生牛犢不怕虎。蘇轍為自己當年的張狂付出了血的代價,在經歷了父親亡故等一系列人生變故後,沉甸甸的歲月在蘇轍的身上留下了無盡的滄桑。

直到八年後的熙寧二年,等蘇軾蘇轍兄弟服喪結束,回到政壇的時候,北宋政局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宋神宗的支持下,震盪天下的“王安石變法開始了。

喜歡說真話,不愛阿諛奉承,一直是蘇家兩兄弟的“毛病”,事實證明,沒辦法學會和當時政局妥協的人都不會有好下場,蘇家兩兄弟的命運也由此跌落深谷。

已位極人臣的蘇軾因為反對“王安石變法”中的激進做法,被逐出京城,貶到杭州,之後又接連不斷的貶謫和監禁,一路從杭州被貶到了海南島。

蘇轍:這位比蘇軾還憤青的蘇弟弟,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而“位卑未敢忘憂國”的蘇轍也再一次穩定發揮了自己的憤青技能,在沉寂了那麼多年以後,好不容易擠進權利中心的蘇轍,因為反對王安石推行激進的青苗法,而被貶至河南府。

這樣的日子還不算晚,命運給了蘇轍最大的驚喜,就是他那位“政治白痴”的哥哥——蘇軾。

北宋名臣張方平曾對蘇軾和蘇轍有過這樣一段評價:二子皆天才,長者明敏尤可愛,然少者謹重,成就或過之。

這句話也隱隱然成了蘇軾和蘇轍的命運寫照。元豐二年的烏臺詩案,是蘇軾人生中最大的劫難,這位天真爛漫,喜歡與人交心的大文學家,在自己的詩詞作品中留下了大量被人詬病的把柄,以至於一朝事發,蘇軾直接下獄,生死難知。

蘇轍:這位比蘇軾還憤青的蘇弟弟,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不過蘇家最苦的人,絕非是蘇軾,而是蘇轍。烏臺詩案的爆發來勢洶洶,先知道消息的蘇轍展現了他鎮定自若的性格,他一邊寫信通知蘇軾,一邊上表皇帝求情。

臣早失怙恃,惟兄軾一人,相須為命。……臣欲乞納在身官,以贖兄軾,非敢望末減其罪,但得免下獄死為幸。——《為兄軾下獄上書》

這份聲淚俱下的奏摺也感動了宋神宗,再加上蘇轍的多番奔走活動,就連蘇軾曾經的對手——王安石也出面求情,這才算是保住了蘇軾的一條性命。

而對於弟弟的努力,蘇軾也感激涕零,他曾在給弟弟的絕筆詩中這樣寫道:與君世世為兄弟,又結來生未了因。

今生情盡,你我兄弟來世再續前緣。

蘇轍:這位比蘇軾還憤青的蘇弟弟,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雖然死罪可免,但是活罪難逃,蘇軾開始了自己“黃州、惠州、儋州”的貶謫之行。貶謫之路不是全家旅遊,蘇軾一家老小全部託付給了弟弟蘇轍。而同樣受牽連的蘇轍帶著兩大家子人,也被貶去了江西。

沒人知道蘇轍是怎麼熬過那段灰暗的歲月的,作為家族裡的頂樑柱,蘇轍就像是巍峨不動的大山一樣,一次又一次替哥哥收拾殘局,在風雨飄搖的政局裡護持哥哥的家人。

蘇轍:這位比蘇軾還憤青的蘇弟弟,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世人都羨慕蘇軾的豪情沖天,豁達開朗,無論身處何種境地,都能時刻迸發出激情和爛漫。

當貶到黃州時,蘇軾說:便為齊安民,何必歸故丘。等到了惠州時,蘇軾又說: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最後貶到海南島的時候,蘇軾依舊不改自己的樂觀:我本海南民,寄生西蜀州。

不管你把我送到哪兒,哪兒都能是我家!

……

浪漫,真是個浪漫到要死的真豪傑。

蘇轍:這位比蘇軾還憤青的蘇弟弟,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可向來都是詩和遠方的蘇軾背後,卻有著一個操碎了心的弟弟——蘇轍。而蘇軾在蘇轍面前,也像個傷春悲秋的鼻涕蟲,每一次跟弟弟的分別,在他筆下都寫成了訣別詩。

蘇軾的豪情在蘇轍面前蕩然無存,在蘇轍面前,蘇軾永遠是個只知道“悽悽慘慘慼戚”的可憐人。

蘇轍:這位比蘇軾還憤青的蘇弟弟,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征帆掛西風,別淚滴清潁……人生無別離,誰到恩愛重……悟此長太息,我生如飛蓬……——《潁州初別子由詩兩首其一》

別期漸近不堪聞,風雨蕭蕭已斷魂。猶勝相逢不相識,形容變盡語音存。——《子由將赴南都與餘會宿於逍遙堂作兩絕句……》

……

蘇軾一生寫弟弟蘇轍的詩共有一百多首,每一首讀起來都是柔腸百轉,與蘇軾給世人的豁達形象完全不符。對蘇軾來說,蘇轍就像是自己的安全感一樣,只要弟弟在,即便是犯下天大的過錯,也總有個人會站在自己身邊。

就像是《宋史蘇轍轉》中寫的那樣:轍與兄進退出處,無不相同,患難之中,友愛彌篤,無少怨尤,近古罕見。

這也就是為什麼蘇軾臨終前的遺言只提及弟弟蘇轍:惟吾子由,自再貶及歸,不及一見而訣,此痛難堪。

豁達了一輩子的蘇軾,臨終最難放下的,就是沒能跟弟弟蘇轍見上一面。

蘇轍:這位比蘇軾還憤青的蘇弟弟,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匆匆趕來,卻已經天人永別的蘇轍,遵循哥哥蘇軾遺願,將其葬於嵩山之下,從此閉門謝客,開始專心整理蘇軾留下的文稿。

時過境遷,蘇轍偶然看到哥哥在海南曾為附和陶淵明《歸去來辭》寫下的舊文時,潸然淚下:歸去來兮,世無斯人,誰與遊?

宦海浮沉數十載,當年那兩個出川趕考的風發少年,如今只剩下一個蒼髯白髮的老者一人活在世上。

早已脫離波瀾詭譎的政壇多年的蘇轍,再回味起年輕時候的樣子,似乎已經跟曾經的桀驁不馴達成了和解。

"

嘉佑6年的北宋,天下所有讀書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都城開封府,因為在8月即將有一場最高級別的公務員考試——制科,在此拉開序幕。

和傳統意義上的科舉不一樣的是,制科考試是非常規的公務員考試,難度與科舉天壤之別,選拔的也都是將來能夠高居廟堂之上的將相之才。

但這年八月的制科考試並沒有如期而來,一個考生突然患病臥床的消息傳到了北宋政壇大佬——宰相韓琦的耳中,韓琦一聽考生的名字,連忙上奏宋神宗,希望推遲制科考試的時間,以此來配合該考生養病。

“今歲召制科,諸士為蘇軾、蘇轍最有聲望,今聞蘇轍偶病,未可試。如此人兄弟中一人不得就試,甚非眾望,欲展限以俟。”

韓琦的話說得很清楚:“今年的制科考試就蘇軾、蘇轍兩兄弟最有才華,現在蘇轍生病了參加不了,不如推遲考試時間等他養病吧。”

蘇轍:這位比蘇軾還憤青的蘇弟弟,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蘇軾何許人也,已經無需再多介紹,驚豔了千年歲月的天縱之才,流傳到後世的詩詞無一不讓人動容。蘇軾身上有太多的標籤,第一流美食家,第一流文學家,第一流詞宗領袖等等。

可提到蘇轍的時候,很多人對蘇轍的第一反應——蘇軾的弟弟,唐宋八大家之一,除此以外,蘇轍留給大家的印象就少之又少了。

蘇轍:這位比蘇軾還憤青的蘇弟弟,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就像是買一贈一的贈品一樣,蘇轍永遠都被掩蓋在哥哥蘇軾的耀眼光芒裡,似乎頗具才幹,但若問及蘇轍到底有何成就時,卻甚少有人能說出一二來。

但用當時北宋最高領導宋仁宗的話來說:“吾今又為吾子孫得太平宰相兩人。”蘇軾是宰相之才,但小四歲的弟弟蘇轍也是宰相之才。

而對於這個小四歲的弟弟,蘇軾不吝溢美之詞:

子由之文實勝僕,而世俗不知,乃以為不如。其人深,不願人知之。其文如其為人,故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嘆之聲,而其秀傑之氣終不可沒。

蘇轍:這位比蘇軾還憤青的蘇弟弟,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向來狂放不羈的蘇軾,面對靜如沉水的弟弟也只能感慨弟弟為人低調,世事洞若觀火,文章恣意汪洋,讓人一詠三嘆,回味無窮。

而如果你認真瞭解過蘇轍的生平,就會發現他並非只是蘇軾弟弟這麼簡單。

國學大師梁啟超曾言:“十年飲冰,難涼熱血。”

說得正是蘇轍這樣的人。

蘇轍:這位比蘇軾還憤青的蘇弟弟,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都說每個人在學生時代,都有個永遠無法戰勝的對手——別人家孩子。

對於年少的蘇轍來說,哥哥蘇軾無疑就是翻版的別人家孩子。蘇軾一生太驚豔了,21歲時隨父親出川,進京應考,以一篇《刑賞忠厚之至論》讓當時的文壇泰斗歐陽修為之驚歎,最後歐陽修為了避嫌,免去了蘇軾狀元頭銜,給了第二榜眼的等級。

六年之後的制科考試,蘇軾又名列“第三等”,成為大宋百年來的唯二獲得此殊榮的天才。(因為第一等和第二等都是虛設,所以第三等即為第一等。)

有這樣一個天縱奇才的哥哥在前面,雖然也是人中龍鳳的蘇轍則顯得平淡落寞了許多。但蘇轍很快就以自己的方式,第一次在世人面前亮相,雖然這樣的亮相方式讓他在日後的人生裡危機四伏。

提起蘇軾,大家的第一印象都是狂放不羈、快意瀟灑,他就像是個刺頭活躍在北宋的政壇上,對所有看不慣的人事物發動反擊。

但事實上,比起蘇軾的小打小鬧,蘇轍才算得上是有宋以來的第一憤青,即便是比起數百年後的明朝海瑞也不遑多讓。

嘉佑六年的制科考試,這場因為蘇轍生病而推延了一個月的最高公務員考試中,年僅22歲的他寫了一篇《御試製科策》,並以此文引發了北宋政壇的爭論。

在蘇轍的策論中,這位憤青第一次展現出了驚人的戰鬥力,也許是厭倦了當時北宋粉飾太平的社會風氣,又或者是對統治階層人浮於事現象的痛斥,蘇轍一連以歷史上的六位昏君來諷刺宋仁宗沉迷酒色、荒淫無度、剝削百姓,好大喜功。

蘇轍:這位比蘇軾還憤青的蘇弟弟,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被人戳著脊樑骨痛斥的滋味,普通人尚且受不了,更何況是歷史上出了名的賢德君主——宋仁宗。平心而論,蘇轍的這篇策論雖然氣勢恢宏,文筆俱佳,對於當時北宋朝廷冗兵冗官現象的抨擊深可見骨,但對於宋仁宗的責難多半言過其實,更多的只是憤青式的宣洩不滿。

好在蘇轍遇到的,是一位歷史上出了名仁慈的皇帝,宋仁宗非但未曾對蘇轍治罪,反而大度說道:“吾以直言求士,士以直言告我,今而黜之,天下其謂我何?”

這是蘇轍一生運氣最爆表的時候,抱著被治罪的念頭寫下的策論,非但沒有為蘇轍帶來災厄,反而在宰相司馬光的堅持之下,讓蘇轍成為僅次於蘇軾的制科考試第四等。

但蘇轍的好運氣,似乎也到底為止了。

蘇轍:這位比蘇軾還憤青的蘇弟弟,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原以為通過制科考試的自己,可以獲得朝廷重用,卻未曾想知道哥哥蘇軾做了大理評事,並以京官身份前往基層鍛鍊,而自己卻只得了一個試祕書省校書郎,一個微末不成氣候的小官。

還沉浸在雛鳳初鳴的喜悅中的蘇轍,沒辦法接受這樣的心理落差,在還不知道官場險惡的情況下,他以照顧父親為由,不肯赴任,堅持辭官。

這是天真的蘇轍第一次對北宋官場失望,即便是哥哥蘇軾寫詩勸勉自己,蘇轍還是以“閉門已學龜頭縮,避謗仍兼雉尾藏。”的詩句來自嘲:我已經閉門龜縮,為什麼他們還要咬著我不放?

都說初生牛犢不怕虎。蘇轍為自己當年的張狂付出了血的代價,在經歷了父親亡故等一系列人生變故後,沉甸甸的歲月在蘇轍的身上留下了無盡的滄桑。

直到八年後的熙寧二年,等蘇軾蘇轍兄弟服喪結束,回到政壇的時候,北宋政局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宋神宗的支持下,震盪天下的“王安石變法開始了。

喜歡說真話,不愛阿諛奉承,一直是蘇家兩兄弟的“毛病”,事實證明,沒辦法學會和當時政局妥協的人都不會有好下場,蘇家兩兄弟的命運也由此跌落深谷。

已位極人臣的蘇軾因為反對“王安石變法”中的激進做法,被逐出京城,貶到杭州,之後又接連不斷的貶謫和監禁,一路從杭州被貶到了海南島。

蘇轍:這位比蘇軾還憤青的蘇弟弟,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而“位卑未敢忘憂國”的蘇轍也再一次穩定發揮了自己的憤青技能,在沉寂了那麼多年以後,好不容易擠進權利中心的蘇轍,因為反對王安石推行激進的青苗法,而被貶至河南府。

這樣的日子還不算晚,命運給了蘇轍最大的驚喜,就是他那位“政治白痴”的哥哥——蘇軾。

北宋名臣張方平曾對蘇軾和蘇轍有過這樣一段評價:二子皆天才,長者明敏尤可愛,然少者謹重,成就或過之。

這句話也隱隱然成了蘇軾和蘇轍的命運寫照。元豐二年的烏臺詩案,是蘇軾人生中最大的劫難,這位天真爛漫,喜歡與人交心的大文學家,在自己的詩詞作品中留下了大量被人詬病的把柄,以至於一朝事發,蘇軾直接下獄,生死難知。

蘇轍:這位比蘇軾還憤青的蘇弟弟,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不過蘇家最苦的人,絕非是蘇軾,而是蘇轍。烏臺詩案的爆發來勢洶洶,先知道消息的蘇轍展現了他鎮定自若的性格,他一邊寫信通知蘇軾,一邊上表皇帝求情。

臣早失怙恃,惟兄軾一人,相須為命。……臣欲乞納在身官,以贖兄軾,非敢望末減其罪,但得免下獄死為幸。——《為兄軾下獄上書》

這份聲淚俱下的奏摺也感動了宋神宗,再加上蘇轍的多番奔走活動,就連蘇軾曾經的對手——王安石也出面求情,這才算是保住了蘇軾的一條性命。

而對於弟弟的努力,蘇軾也感激涕零,他曾在給弟弟的絕筆詩中這樣寫道:與君世世為兄弟,又結來生未了因。

今生情盡,你我兄弟來世再續前緣。

蘇轍:這位比蘇軾還憤青的蘇弟弟,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雖然死罪可免,但是活罪難逃,蘇軾開始了自己“黃州、惠州、儋州”的貶謫之行。貶謫之路不是全家旅遊,蘇軾一家老小全部託付給了弟弟蘇轍。而同樣受牽連的蘇轍帶著兩大家子人,也被貶去了江西。

沒人知道蘇轍是怎麼熬過那段灰暗的歲月的,作為家族裡的頂樑柱,蘇轍就像是巍峨不動的大山一樣,一次又一次替哥哥收拾殘局,在風雨飄搖的政局裡護持哥哥的家人。

蘇轍:這位比蘇軾還憤青的蘇弟弟,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世人都羨慕蘇軾的豪情沖天,豁達開朗,無論身處何種境地,都能時刻迸發出激情和爛漫。

當貶到黃州時,蘇軾說:便為齊安民,何必歸故丘。等到了惠州時,蘇軾又說: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最後貶到海南島的時候,蘇軾依舊不改自己的樂觀:我本海南民,寄生西蜀州。

不管你把我送到哪兒,哪兒都能是我家!

……

浪漫,真是個浪漫到要死的真豪傑。

蘇轍:這位比蘇軾還憤青的蘇弟弟,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可向來都是詩和遠方的蘇軾背後,卻有著一個操碎了心的弟弟——蘇轍。而蘇軾在蘇轍面前,也像個傷春悲秋的鼻涕蟲,每一次跟弟弟的分別,在他筆下都寫成了訣別詩。

蘇軾的豪情在蘇轍面前蕩然無存,在蘇轍面前,蘇軾永遠是個只知道“悽悽慘慘慼戚”的可憐人。

蘇轍:這位比蘇軾還憤青的蘇弟弟,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征帆掛西風,別淚滴清潁……人生無別離,誰到恩愛重……悟此長太息,我生如飛蓬……——《潁州初別子由詩兩首其一》

別期漸近不堪聞,風雨蕭蕭已斷魂。猶勝相逢不相識,形容變盡語音存。——《子由將赴南都與餘會宿於逍遙堂作兩絕句……》

……

蘇軾一生寫弟弟蘇轍的詩共有一百多首,每一首讀起來都是柔腸百轉,與蘇軾給世人的豁達形象完全不符。對蘇軾來說,蘇轍就像是自己的安全感一樣,只要弟弟在,即便是犯下天大的過錯,也總有個人會站在自己身邊。

就像是《宋史蘇轍轉》中寫的那樣:轍與兄進退出處,無不相同,患難之中,友愛彌篤,無少怨尤,近古罕見。

這也就是為什麼蘇軾臨終前的遺言只提及弟弟蘇轍:惟吾子由,自再貶及歸,不及一見而訣,此痛難堪。

豁達了一輩子的蘇軾,臨終最難放下的,就是沒能跟弟弟蘇轍見上一面。

蘇轍:這位比蘇軾還憤青的蘇弟弟,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匆匆趕來,卻已經天人永別的蘇轍,遵循哥哥蘇軾遺願,將其葬於嵩山之下,從此閉門謝客,開始專心整理蘇軾留下的文稿。

時過境遷,蘇轍偶然看到哥哥在海南曾為附和陶淵明《歸去來辭》寫下的舊文時,潸然淚下:歸去來兮,世無斯人,誰與遊?

宦海浮沉數十載,當年那兩個出川趕考的風發少年,如今只剩下一個蒼髯白髮的老者一人活在世上。

早已脫離波瀾詭譎的政壇多年的蘇轍,再回味起年輕時候的樣子,似乎已經跟曾經的桀驁不馴達成了和解。

蘇轍:這位比蘇軾還憤青的蘇弟弟,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那個為自己啟蒙的老父親蘇洵早已仙逝數十年,那個曾遮蔽了自己光彩,和自己相依為命的哥哥蘇軾也已化為塵土,當所有的抱負和理想都歸於現實的時候,蘇轍彷彿又回到了那個制科考試結束後的晚上。

蘇軾和蘇轍相約早退,遠離官場,早些迴歸田園牧歌,兩人仍像孩提時那樣形影不離,就著纏綿悱惻的微雨,伴著雨聲相繼入睡。

"

嘉佑6年的北宋,天下所有讀書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都城開封府,因為在8月即將有一場最高級別的公務員考試——制科,在此拉開序幕。

和傳統意義上的科舉不一樣的是,制科考試是非常規的公務員考試,難度與科舉天壤之別,選拔的也都是將來能夠高居廟堂之上的將相之才。

但這年八月的制科考試並沒有如期而來,一個考生突然患病臥床的消息傳到了北宋政壇大佬——宰相韓琦的耳中,韓琦一聽考生的名字,連忙上奏宋神宗,希望推遲制科考試的時間,以此來配合該考生養病。

“今歲召制科,諸士為蘇軾、蘇轍最有聲望,今聞蘇轍偶病,未可試。如此人兄弟中一人不得就試,甚非眾望,欲展限以俟。”

韓琦的話說得很清楚:“今年的制科考試就蘇軾、蘇轍兩兄弟最有才華,現在蘇轍生病了參加不了,不如推遲考試時間等他養病吧。”

蘇轍:這位比蘇軾還憤青的蘇弟弟,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蘇軾何許人也,已經無需再多介紹,驚豔了千年歲月的天縱之才,流傳到後世的詩詞無一不讓人動容。蘇軾身上有太多的標籤,第一流美食家,第一流文學家,第一流詞宗領袖等等。

可提到蘇轍的時候,很多人對蘇轍的第一反應——蘇軾的弟弟,唐宋八大家之一,除此以外,蘇轍留給大家的印象就少之又少了。

蘇轍:這位比蘇軾還憤青的蘇弟弟,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就像是買一贈一的贈品一樣,蘇轍永遠都被掩蓋在哥哥蘇軾的耀眼光芒裡,似乎頗具才幹,但若問及蘇轍到底有何成就時,卻甚少有人能說出一二來。

但用當時北宋最高領導宋仁宗的話來說:“吾今又為吾子孫得太平宰相兩人。”蘇軾是宰相之才,但小四歲的弟弟蘇轍也是宰相之才。

而對於這個小四歲的弟弟,蘇軾不吝溢美之詞:

子由之文實勝僕,而世俗不知,乃以為不如。其人深,不願人知之。其文如其為人,故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嘆之聲,而其秀傑之氣終不可沒。

蘇轍:這位比蘇軾還憤青的蘇弟弟,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向來狂放不羈的蘇軾,面對靜如沉水的弟弟也只能感慨弟弟為人低調,世事洞若觀火,文章恣意汪洋,讓人一詠三嘆,回味無窮。

而如果你認真瞭解過蘇轍的生平,就會發現他並非只是蘇軾弟弟這麼簡單。

國學大師梁啟超曾言:“十年飲冰,難涼熱血。”

說得正是蘇轍這樣的人。

蘇轍:這位比蘇軾還憤青的蘇弟弟,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都說每個人在學生時代,都有個永遠無法戰勝的對手——別人家孩子。

對於年少的蘇轍來說,哥哥蘇軾無疑就是翻版的別人家孩子。蘇軾一生太驚豔了,21歲時隨父親出川,進京應考,以一篇《刑賞忠厚之至論》讓當時的文壇泰斗歐陽修為之驚歎,最後歐陽修為了避嫌,免去了蘇軾狀元頭銜,給了第二榜眼的等級。

六年之後的制科考試,蘇軾又名列“第三等”,成為大宋百年來的唯二獲得此殊榮的天才。(因為第一等和第二等都是虛設,所以第三等即為第一等。)

有這樣一個天縱奇才的哥哥在前面,雖然也是人中龍鳳的蘇轍則顯得平淡落寞了許多。但蘇轍很快就以自己的方式,第一次在世人面前亮相,雖然這樣的亮相方式讓他在日後的人生裡危機四伏。

提起蘇軾,大家的第一印象都是狂放不羈、快意瀟灑,他就像是個刺頭活躍在北宋的政壇上,對所有看不慣的人事物發動反擊。

但事實上,比起蘇軾的小打小鬧,蘇轍才算得上是有宋以來的第一憤青,即便是比起數百年後的明朝海瑞也不遑多讓。

嘉佑六年的制科考試,這場因為蘇轍生病而推延了一個月的最高公務員考試中,年僅22歲的他寫了一篇《御試製科策》,並以此文引發了北宋政壇的爭論。

在蘇轍的策論中,這位憤青第一次展現出了驚人的戰鬥力,也許是厭倦了當時北宋粉飾太平的社會風氣,又或者是對統治階層人浮於事現象的痛斥,蘇轍一連以歷史上的六位昏君來諷刺宋仁宗沉迷酒色、荒淫無度、剝削百姓,好大喜功。

蘇轍:這位比蘇軾還憤青的蘇弟弟,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被人戳著脊樑骨痛斥的滋味,普通人尚且受不了,更何況是歷史上出了名的賢德君主——宋仁宗。平心而論,蘇轍的這篇策論雖然氣勢恢宏,文筆俱佳,對於當時北宋朝廷冗兵冗官現象的抨擊深可見骨,但對於宋仁宗的責難多半言過其實,更多的只是憤青式的宣洩不滿。

好在蘇轍遇到的,是一位歷史上出了名仁慈的皇帝,宋仁宗非但未曾對蘇轍治罪,反而大度說道:“吾以直言求士,士以直言告我,今而黜之,天下其謂我何?”

這是蘇轍一生運氣最爆表的時候,抱著被治罪的念頭寫下的策論,非但沒有為蘇轍帶來災厄,反而在宰相司馬光的堅持之下,讓蘇轍成為僅次於蘇軾的制科考試第四等。

但蘇轍的好運氣,似乎也到底為止了。

蘇轍:這位比蘇軾還憤青的蘇弟弟,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原以為通過制科考試的自己,可以獲得朝廷重用,卻未曾想知道哥哥蘇軾做了大理評事,並以京官身份前往基層鍛鍊,而自己卻只得了一個試祕書省校書郎,一個微末不成氣候的小官。

還沉浸在雛鳳初鳴的喜悅中的蘇轍,沒辦法接受這樣的心理落差,在還不知道官場險惡的情況下,他以照顧父親為由,不肯赴任,堅持辭官。

這是天真的蘇轍第一次對北宋官場失望,即便是哥哥蘇軾寫詩勸勉自己,蘇轍還是以“閉門已學龜頭縮,避謗仍兼雉尾藏。”的詩句來自嘲:我已經閉門龜縮,為什麼他們還要咬著我不放?

都說初生牛犢不怕虎。蘇轍為自己當年的張狂付出了血的代價,在經歷了父親亡故等一系列人生變故後,沉甸甸的歲月在蘇轍的身上留下了無盡的滄桑。

直到八年後的熙寧二年,等蘇軾蘇轍兄弟服喪結束,回到政壇的時候,北宋政局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宋神宗的支持下,震盪天下的“王安石變法開始了。

喜歡說真話,不愛阿諛奉承,一直是蘇家兩兄弟的“毛病”,事實證明,沒辦法學會和當時政局妥協的人都不會有好下場,蘇家兩兄弟的命運也由此跌落深谷。

已位極人臣的蘇軾因為反對“王安石變法”中的激進做法,被逐出京城,貶到杭州,之後又接連不斷的貶謫和監禁,一路從杭州被貶到了海南島。

蘇轍:這位比蘇軾還憤青的蘇弟弟,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而“位卑未敢忘憂國”的蘇轍也再一次穩定發揮了自己的憤青技能,在沉寂了那麼多年以後,好不容易擠進權利中心的蘇轍,因為反對王安石推行激進的青苗法,而被貶至河南府。

這樣的日子還不算晚,命運給了蘇轍最大的驚喜,就是他那位“政治白痴”的哥哥——蘇軾。

北宋名臣張方平曾對蘇軾和蘇轍有過這樣一段評價:二子皆天才,長者明敏尤可愛,然少者謹重,成就或過之。

這句話也隱隱然成了蘇軾和蘇轍的命運寫照。元豐二年的烏臺詩案,是蘇軾人生中最大的劫難,這位天真爛漫,喜歡與人交心的大文學家,在自己的詩詞作品中留下了大量被人詬病的把柄,以至於一朝事發,蘇軾直接下獄,生死難知。

蘇轍:這位比蘇軾還憤青的蘇弟弟,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不過蘇家最苦的人,絕非是蘇軾,而是蘇轍。烏臺詩案的爆發來勢洶洶,先知道消息的蘇轍展現了他鎮定自若的性格,他一邊寫信通知蘇軾,一邊上表皇帝求情。

臣早失怙恃,惟兄軾一人,相須為命。……臣欲乞納在身官,以贖兄軾,非敢望末減其罪,但得免下獄死為幸。——《為兄軾下獄上書》

這份聲淚俱下的奏摺也感動了宋神宗,再加上蘇轍的多番奔走活動,就連蘇軾曾經的對手——王安石也出面求情,這才算是保住了蘇軾的一條性命。

而對於弟弟的努力,蘇軾也感激涕零,他曾在給弟弟的絕筆詩中這樣寫道:與君世世為兄弟,又結來生未了因。

今生情盡,你我兄弟來世再續前緣。

蘇轍:這位比蘇軾還憤青的蘇弟弟,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雖然死罪可免,但是活罪難逃,蘇軾開始了自己“黃州、惠州、儋州”的貶謫之行。貶謫之路不是全家旅遊,蘇軾一家老小全部託付給了弟弟蘇轍。而同樣受牽連的蘇轍帶著兩大家子人,也被貶去了江西。

沒人知道蘇轍是怎麼熬過那段灰暗的歲月的,作為家族裡的頂樑柱,蘇轍就像是巍峨不動的大山一樣,一次又一次替哥哥收拾殘局,在風雨飄搖的政局裡護持哥哥的家人。

蘇轍:這位比蘇軾還憤青的蘇弟弟,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世人都羨慕蘇軾的豪情沖天,豁達開朗,無論身處何種境地,都能時刻迸發出激情和爛漫。

當貶到黃州時,蘇軾說:便為齊安民,何必歸故丘。等到了惠州時,蘇軾又說: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最後貶到海南島的時候,蘇軾依舊不改自己的樂觀:我本海南民,寄生西蜀州。

不管你把我送到哪兒,哪兒都能是我家!

……

浪漫,真是個浪漫到要死的真豪傑。

蘇轍:這位比蘇軾還憤青的蘇弟弟,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可向來都是詩和遠方的蘇軾背後,卻有著一個操碎了心的弟弟——蘇轍。而蘇軾在蘇轍面前,也像個傷春悲秋的鼻涕蟲,每一次跟弟弟的分別,在他筆下都寫成了訣別詩。

蘇軾的豪情在蘇轍面前蕩然無存,在蘇轍面前,蘇軾永遠是個只知道“悽悽慘慘慼戚”的可憐人。

蘇轍:這位比蘇軾還憤青的蘇弟弟,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征帆掛西風,別淚滴清潁……人生無別離,誰到恩愛重……悟此長太息,我生如飛蓬……——《潁州初別子由詩兩首其一》

別期漸近不堪聞,風雨蕭蕭已斷魂。猶勝相逢不相識,形容變盡語音存。——《子由將赴南都與餘會宿於逍遙堂作兩絕句……》

……

蘇軾一生寫弟弟蘇轍的詩共有一百多首,每一首讀起來都是柔腸百轉,與蘇軾給世人的豁達形象完全不符。對蘇軾來說,蘇轍就像是自己的安全感一樣,只要弟弟在,即便是犯下天大的過錯,也總有個人會站在自己身邊。

就像是《宋史蘇轍轉》中寫的那樣:轍與兄進退出處,無不相同,患難之中,友愛彌篤,無少怨尤,近古罕見。

這也就是為什麼蘇軾臨終前的遺言只提及弟弟蘇轍:惟吾子由,自再貶及歸,不及一見而訣,此痛難堪。

豁達了一輩子的蘇軾,臨終最難放下的,就是沒能跟弟弟蘇轍見上一面。

蘇轍:這位比蘇軾還憤青的蘇弟弟,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匆匆趕來,卻已經天人永別的蘇轍,遵循哥哥蘇軾遺願,將其葬於嵩山之下,從此閉門謝客,開始專心整理蘇軾留下的文稿。

時過境遷,蘇轍偶然看到哥哥在海南曾為附和陶淵明《歸去來辭》寫下的舊文時,潸然淚下:歸去來兮,世無斯人,誰與遊?

宦海浮沉數十載,當年那兩個出川趕考的風發少年,如今只剩下一個蒼髯白髮的老者一人活在世上。

早已脫離波瀾詭譎的政壇多年的蘇轍,再回味起年輕時候的樣子,似乎已經跟曾經的桀驁不馴達成了和解。

蘇轍:這位比蘇軾還憤青的蘇弟弟,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那個為自己啟蒙的老父親蘇洵早已仙逝數十年,那個曾遮蔽了自己光彩,和自己相依為命的哥哥蘇軾也已化為塵土,當所有的抱負和理想都歸於現實的時候,蘇轍彷彿又回到了那個制科考試結束後的晚上。

蘇軾和蘇轍相約早退,遠離官場,早些迴歸田園牧歌,兩人仍像孩提時那樣形影不離,就著纏綿悱惻的微雨,伴著雨聲相繼入睡。

蘇轍:這位比蘇軾還憤青的蘇弟弟,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政和二年十月初三,七十四歲的蘇轍病逝,葬於蘇軾墓側,這對天縱奇才的兄弟,終於實現了年少時“安知風雨夜,復此對床眠”的夢想。

那麼,我們到底該如何評價評價蘇轍呢?我覺得作家趙允芳的話最為中肯:

蘇軾與蘇轍的關係就像箭與弓,箭之離弦,離不開弓的隱忍內斂。唯弓弩收得愈緊,箭方能彈射得愈遠。某種意義上,正是蘇轍的內向收斂、隱忍堅韌,成就了蘇軾穿越時空的鋒芒與偉才。

如是而已。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