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詞史上三大情痴,李煜第二納蘭容若第三,第一痴的超標準

宋朝 納蘭性德 晏幾道 李煜 唐風宋月 2017-03-28

有宋一代詞壇名家如林,但是父子並稱而又足以影響一代風氣的詞人只有北宋的晏殊、晏幾道。北宋之有晏氏父子,恰如唐五代之有南唐二主,都是詞壇一段佳話。晏氏父子因其相映生輝的藝術成就而被詞話家們合稱為二晏,或大小晏。

晏幾道(約1045~約1127)、字叔原,號小山,是晏殊的七子。(注:《晏氏宗譜》載晏殊生子九人,但三子全節自幼過繼給了晏殊的弟弟晏穎為子,所以說是八子,晏幾道另有個弟弟叫晏傳正)

中國詞史上三大情痴,李煜第二納蘭容若第三,第一痴的超標準

晏幾道生於顯宦之家,繼承了父親的優秀基因,從小聰穎異常。

雖然他的出生正值晏殊政治失意時期,但絕不至於有衣食生計之憂。晏殊的詞溫潤如玉,人也如謙謙君子,因此晏幾道身上並沒有官二代驕橫跋扈的脾性。及年長,無意功名,對仕途榮辱得失不屑一顧,深受父親人生際遇之影響。

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晏殊因病去世。仁宗“震悼,亟臨其喪,以不即視公為恨,贈公司空兼侍中,諡曰元獻...”晏殊去世時,晏幾道因恩蔭得官太常寺太祝。(從九品上,宋前期,太常寺太祝與奉禮郎多為後族,及兩府宰執大臣子弟門蔭官,每月可領胙肉、絹布、明衣,俸祿從優,有“輕裘食肉”之稱。)

據劉攽《永安縣君張氏墓誌銘》載,“永安縣君張氏者,相國晏元獻冡(同蒙)婦、祠部郎中成裕(晏成裕、一作承裕,晏幾道二哥)之嫡妻也....元獻薨,有三男子、四女子幼稚。夫人養毓調護,皆至成立,娶婦嫁夫。”

按:按學界流行的說法,晏幾道生於1030年左右,如果此說無誤,試問:晏殊亡時,晏幾道已經是25歲左右的青年,似乎與“幼稚”二字無干。

中國詞史上三大情痴,李煜第二納蘭容若第三,第一痴的超標準

此後數十年間,晏幾道雖然歷任潁昌府許田鎮監、乾寧軍通判、開封府判官等,但卻一直屈沉下僚,無法在仕途上走的更遠。原來,宋代恩蔭制度有別於唐,不僅授官較低,而且升遷亦遠較進士及第者緩慢。即便是位極人臣的宰相之子,也只授予一名小京官,至於普通官員,則只能授試銜、齋郎之類長期不得放選又無具體差遣的小官。

有宋三百年餘年間,年輕從政、白首歸家,一生蹭蹬於選人與京官品級者數不勝數。

著名科學家沈括,仁宗至和元年(1054)以蔭補為官,歷任海州沐陽縣主薄、攝東海縣令多年 ,政績卓著,但始終未獲升遷。可是在他嘉佑八年(1063)進士及第後,仕途從此一帆風順。僅用了十餘年時間,就從選人一躍為翰林學士、權三司使,成為權勢煊赫的朝堂重臣。

歷史證明,那些依靠父祖餘蔭為官者多是紈絝子弟,“生所見、長所聞,唯聲色勢利”,其個人品德與才能,都未必出眾。

恩蔭官不但朝廷不重視,而且被人鄙視。因此,當時許多大臣子弟,只有自負粗通文墨者,都恥於以蔭補為官。都願意參加科舉,公平競爭上崗。當所有人削尖腦袋鑽營,奔競於權門之時,晏幾道卻歷經苦難,痴心不改:仕宦連蹇,而不能一傍貴人之門;論文自有體,不肯一作新進士語; 費資千百萬,家人寒飢,而面有孺子之色;人百負之而不恨,己信人,終不疑其欺己。從其友人黃庭堅《小山集序》記載中,可見其為人之孤高耿介。

晏殊去世,晏幾道兄弟雖然沒有一人顯貴,但姐夫富弼、楊察、舅父王德用都身踞高位,加上從前晏殊門生故吏的照應,晏氏家族的衰敗一時還不明顯。

這個時期的小晏,生活安逸富足,風流快活的過著安逸閒適的日子。據其《小山詞自序》雲:叔原往者與二三忘名之士浮沉酒中,病世之歌詞,不足以析酲解慍。試續南部諸賢緒餘,作五、七字語,期以自娛。不獨敘其所懷,兼寫一時杯酒間聞見,所同遊者意中事....始時沈十二廉叔、陳十君龍家,有蓮、鴻、顰、雲品清謳娛客,每得一解,即以草授諸兒,吾三人持酒聽之,為一笑樂。

後人評價,晏幾道是詞壇三大情痴之一,另外兩位則是南唐亡國之君李煜,清朝的名公子納蘭容若。

說晏幾道是情痴,首先要說的是他的《長相思》:

長相思,長相思。若問相思甚了期,除非相見時。長相思,長相思。欲把相思說似誰,淺情人不知。

中國詞史上三大情痴,李煜第二納蘭容若第三,第一痴的超標準

如果沒有刻骨銘心的愛情體驗,斷然寫不出這樣的心得體會。“欲把相思說似誰,淺情人不知”,思念一個人的滋味,如魚飲水、冷暖自知,別人是無法感同身受的。沒有付出過真感情,就不會有撕心裂肺的痛楚,你和他談晏幾道的詞,只能如雞同鴨講。

相關推薦

推薦中...